登陆注册
2361800000010

第10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9)

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82页)。

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像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像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

——摘自毛泽乐《沦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90页)。

【鉴赏】

作为现代中国集军事统帅与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伟大军事家,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孙子兵法》的血脉联系是很自然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的合乎逻辑的运用和发展。从这部“中国古代第一兵书”里面,毛泽东不仅汲取了丰富的军事理论营养,而且获取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养料。但是毛泽东本人是如何看待、评价,如何运用、发挥《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的,甚至于毛泽东与《孙子兵法》这部兵书的历史联系如何?我们不能不先从有关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读《孙子兵法》的一桩历史公案说起。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土地革命开始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山,指挥工农红军逐步开创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胜利地打破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朱德等提出并成功地运用了以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为主要内容的红军作战原则。这十六字诀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农村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灵活机动,以求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夺取战争的胜利。在“十六字诀”方针的指导下,毛泽东等迅速建立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的范围,1931年,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白区搬到瑞金根据地。影响日益扩大的毛泽东等遭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领导者的排挤和打击。“左”倾盲动主义者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对毛泽东进行批判,说他“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做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做现代战略。”当然这明显地暴露了那些自称为所谓的“马列主义的专家”们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浅薄与无知。当然从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得知:

与那些在国外接受过所谓“正统”马列主义教育的“布尔什维克”不同在“山沟”里从事游击战的毛泽东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军事战争中的创造性运用之外,极其宏富的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遗产就成了其直接的、可供利用、开发的军事文化资源。

据现有的材料看,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长征以前,至少在青少年时代他就间接读过《孙子兵法》。1913年10月至12月在湖南第四师范(翌年并入第一师范)就学所做的读书和课堂笔记《讲堂录》里,便有好几处前人记述和发挥《孙子兵法》的内容。可见博学多才的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对《孙子兵法》有所了解,但这只是一般的和间接的了解,没有直接的接触,更谈不上研究。兹有毛泽东与凯丰在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的一次谈话为证:会上,凯丰曾提出毛泽东迷信《孙子兵法》,硬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都是从《孙子兵法》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他甚至对毛泽东讲:“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毛泽东反问道:“你读《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尖锐的反问使凯丰哑口无言,在揭露对手无知的同时,毛泽东同时声明:《孙子兵法》我并没有看过。这件事,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曾多次讲过。

那么,毛泽东到底是从何日起,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直接研读《孙子兵法》的呢?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及他和凯丰在遵义会议上的谈话的同时,又明确指明:“如果不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小册子也不可能写出来。因为要写这本书,倒是逼着我研究了一下资产阶级的军事学。”其中所谓的“资产阶级的军事学”当然喻意那些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所有被所谓的“马列主义军事专家”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一概拒之门外的古今中外的“非马列主义”的军事著作。

196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更明确提到:“后来到了陕北,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此外,1959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也曾回忆说:

“‘左”’倾教条主义者说我照《孙子兵法》打仗的那些话,倒激发我把《孙子兵法》看了,还看了克劳塞维茨的,还看了日本的《战斗纲要》,看了刘伯承同志译的《联合兵种》,看了‘战斗条例’,还看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总之,激发我来研究一下军事。”

可见,只是到了陕北以后,为了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了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才开始研读《孙子兵法》的。正如上引所示的,正是在1936年10月22日毛泽东为此致函在西安作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和刘鼎,嘱其购买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书的同时,特别要“买一部《孙子兵法》来。”研读《孙子兵法》是中国革命战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同时“左”倾教条主义者对毛泽东的“讥讽”也无意中为之提供了契机。后来,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确实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一类的著作。”

这大概该是指这个时期说的吧。

早在毛泽东有条件得到《孙子兵法》以前,曾经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问的德国人李德,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在中央苏区最初三个月,结识了一些领导人物,我印像最深的当然是毛泽东。”“他喜欢引用民间的形像比喻,引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格言。有人告诉我,历来很著名的红军八项政治原则和四项策略原则中的一部分就是毛泽东从历史中,也就是从19世纪后半叶太平天国起义的口号中吸收过来的。他根据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但在长征路上他又引用孙子的另一句话‘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李德还回忆道:“毛不仅在私人谈话中或小范围里运用这些格言的比喻,而且还把它们引用到他的讲话中,并以革命的激情从中引出令人铭记的口号,我自己就经常亲眼看到,他是怎样用这种办法深深地影响了听他讲话的农民和士兵。”“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与《孙子·军形》中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内在的一致性,即都强调打仗要打有把握的仗。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再去交战,军队才能打胜仗,否则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先和敌人交战,就要打败仗。所谓“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然后生”则直接见于《孙子·九地》,是说把军队投入亡地然后才能保存,陷于死地而后才能得生。因为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别无选择,听从指挥,奋战取胜。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灵活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类似的原则和艺术,指挥作战,激发全军英勇奋斗的精神,从而“深深地影响了听他讲话的农民和士兵”,并不断地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曾经积极支持和推行王明路线的李德,尽管他对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评论不可能十分公允,然而这里他对毛泽东早在到达陕北以前就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可以对现实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善于以革命的激情结合历史内容进行有效的鼓动等特点的记述,大致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1936年毛泽东在他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来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诸如《军事篇》的“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始计篇》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谋攻篇》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当然这里并不是简单地词语引用,而是在深入地领会其精神的同时,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与古代兵家的权谋韬略互相印证与阐发,从而使之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千古不朽的军事格言,毛泽东在《中国革争的战略问题》及其后的《论持久战》、《矛盾论》等重要著作中曾多次、反复地引用。毛泽东在赞誉其精彩之处,称其为“孙子的规律”,“仍是科学的真理”的同时,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去解释它、改造它,从而赋予这一命题以新的更深刻的涵义。首先,毛泽东称誉它是战争规律的可知论。孙武反对用占卜等迷信方式预断战争的风吉或胜负,认为战争是可以预知的,并由此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命题,对此,毛泽东赞誉说:“我们承认战争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像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显然,毛泽东通过科学阐明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进而把这一古老的命题,奠定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而毛泽东又把孙子“不可取之鬼神”的关于战争规律的“战可知”、“胜可为”的可知论概括为,“包括认识和使用两个阶段”即包括了认识客观规律和按照这些规律决定自己的行动去克服敌人这两个过程。在充分了解和研究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对此,毛泽东又特别强调孙子所谓的知己知彼,是把“可知”、“可胜”奠定在对敌我各方面情况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毛泽东反对两种倾向的人,即“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和“明于知彼而暗于知己”的人,认为这两种人“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问题的。”毛泽东在他反对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论述中,还曾特意引用孙武的话说:“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可见,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蕴含的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辩证法给予到了科学的阐释与发挥,并使之作为一个完整的战争过程,提到了知行统一观的高度来认识。经过毛泽东的解释和改造,孙子的这一朴素的军事原则得到了充实和发挥,从而成为举世公认的最重要的军事原则。

关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上所引,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重点阐述和发挥的又一重要军事原则。毛泽东总结了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作战经验。

当时面对国民党军队几十万大军的疯狂围攻,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在数量和强弱上都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不是正面出击,而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锐气,诱敌深入,实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策略,拖得敌军筋疲力竭,士气沮丧,苦头吃尽,弱点充分暴露之后,以逸待劳的红军,看准敌军中的弱者或孤立者,一举歼灭,获取胜利。毛泽东总结说,这就是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因不能迅速取得胜利,为保存军事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有计划的战略步骤,是积极防御战略的实施。为说明这一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在论述“战略退却”问题时,毛泽东援引了中国古代的典型战例,来阐明他关于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他首先进述了《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生动地阐明了退却与进攻的辩证关系。继而又全文引用《左传》有关齐鲁长勺之战的记述。毛泽东在具体剖析“曹刿论战”的内容的同时,从战略高度加以概括道:“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原则。”接着,他又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战例: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它们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在揭示孙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蕴含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原则的同时,毛泽东指出:

中国战史中依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如此之多。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对这一原则理解最为透彻、运用最为高超的要数毛泽东本人。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条件出发,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在这样一个长期处于敌强我弱,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的条件下,正确地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从“十六字诀”到“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到《论持久战》中对抗日的持久战将经历三个阶级的科学预测,毛泽东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基本成形并得到充分的验证。

毛泽东戎马半生,可以说,除了解放战争后期外,他所掌握的军力在全局上总是处于弱势,同敌军相差悬殊,乃至不甚匹敌。但是,经过20年的苦斗,竟取得化弱为强,旋转乾坤的胜利,这其中不能不说是得益于积极防御的战略。1947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率领23万国民党军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

同类推荐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热门推荐
  • 腹黑爹地来迟了

    腹黑爹地来迟了

    一段美好的校园爱情,本应顺理成章的修成正果,却在一步之遥戛然而止!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位单亲妈妈,夏小遥带着宝宝艰难地生活着,却还在期望着孩子他爸回来。他真的回来了,却不再是大学时夏小遥所认识的那个少年,而是化身为从国外回来的投资客,和他一起回来的,居然是曾经的大学室友吴珊珊!是再续前缘,还是知难而退?这可不是夏小遥所能决定的!因为,一大一小两个男人都声称不能没有她!夏小遥决定遵从心底的想法,和深爱的人在一起,却发现似乎总是有着许多莫名的力量在阻碍着他们,甚至,三年多前的分离真相也开始露出水面,这一次,他们的结果会不一样吗?本文一对一,宠文,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哦,8然--哼哼!【好奇宝宝篇】某宝:妈妈,我真的没有爸爸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某妈:宝宝当然也有爸爸了,只不过,宝宝的爸爸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某宝:哦,为什么不和爸爸住一起呢?要是和爸爸住一起,我就可以和爸爸一起玩了!某妈:这个--,爸爸他也要上班啊,所以不能和我们住一起啊!某宝:那爸爸不放假吗?妈妈上班也要放假的哦!某妈: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假放的,所以他才能赚很多钱买房子给宝宝住啊!你知道吗?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爸爸买的!某宝:哦,那我们已经有房子了,可以让爸爸回来陪宝宝了吗?某妈:还不行哦,这个房子还欠了好多的贷款,所以爸爸还要继续赚钱才可以。某宝:哦,那爸爸什么时候可以还完钱啊?我想爸爸快点回来陪我玩--【痴情男人篇】某男:遥遥,我回来了。某女:嗯!某男:我好想你!还有我们的孩子!某女:你就知道一定是你的?某男:我就知道!某女:好,那个吴珊珊是怎么回事?某男:我们俩没什么。某女:那你们怎么一起走,又一起回来?某男:那是因为,我以后再告诉你。某女:宝宝,我们走!P:简介无能,文文精彩!
  • 爹地,别动我妈咪

    爹地,别动我妈咪

    不想爱、不懂爱,却还是傻傻地爱了,卑微的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危机当前,他毅然选择了富可敌国的家业,却要她委曲求全东躲西藏留下诀别信,她消失在他的世界,他猛然顿醒,等来的却是她的死讯五年后,她是身价亿万的豪门千金,带着可爱的孩子依偎在另一个男人身旁“妈咪....那边有位酷叔叔说他是我爸爸。”粉雕玉砌的可爱娃娃一脸无措“宝贝,忘了妈咪是怎么教你的吗?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她笑得淡然她还是那个笑起来足以魅惑众生的罂粟美人,只是,她的记忆里已经没了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素菜菜谱

    素菜菜谱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本书主要从以下几类中讲述素材菜谱:菜叶类、瓜果类、根茎类、花子类、菌菇类、豆腐类。
  • 夫君谋

    夫君谋

    垂髫初识,总角知约,豆蔻疏离,十八结发。我的夫君安锦,是杞国女子心目中的最佳情郎。在我不得不守着这块肥肉,与各色豺狼虎豹进行艰苦卓绝的肉肉护卫战之后,终于明白了一点:与其左防右藏,还是吃吞下腹最安全。一段腹黑女的觉悟史,一条腹黑男的淡定追妻路。数天下腹黑人物,还看此朝。
  • 作女公主——偷菜盗墓的穿越人

    作女公主——偷菜盗墓的穿越人

    恋情被房子毁了,非常狗血地穿越成了公主,却发现古代的房子也卖得这么贵。于是为了给百姓盖便宜房子,公主也开始玩盗墓,没想到不但挖到太祖墓,断了祖宗的龙脉,还遇到了一堆帅蝈蝈。“皇上不好了,咱们温阳国太祖的墓被挖了而且龙脉也被挖断了!”宰相何坤坤皱眉苦脸地在温阳皇帝前禀报!“什么人这么大胆?不想活了吗?抓住直接刮了!”皇帝暴跳如雷地叫道。“陛下息怒,这事不能声张!这事是公主干的!”宰相忙道。“啊!”皇帝瞬间成了瘪茄子,张着大嘴说不出话了。作女乔思思穿越成了公主,这个典型的80后女孩穿越前非常倒霉,自己的姻缘刚被房子给毁了,相恋七年的帅气男友因买不起房子跟着有钱有房的女人走了。留下失恋的她醉酒后也莫名其妙地穿了,成为温阳国年仅15岁的公主。在古代她继续骨子里那股作劲,带领一帮俊男靓女们把后宫折腾得底朝天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名门婚事

    名门婚事

    他是名门少,尊贵而神秘。但在她面前,却隐去一身光芒,化身平凡。她是草根女,身份平平。但在他面前,却高高在上,众星捧月。本文讲诉灰姑娘变身名门夫人的故事。位面瘫权爷,唯妻是从的故事。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