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08

第8章 老子(2)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那些大智慧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在社会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弱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创造出自身价值。自知之明固然重要,但正确认识别人也很重要,只有认识了别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多向长于自己的人学习,逐渐完善自己。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就其名而言为道,就其数而言为一”(蒋锡昌《老子校诂》)。即道生成自己。二:指天地。三:阴阳两气相交会和形成的一种和谐状态。负:背。冲:“阴阳两气互相交冲而成的均调和谐状态”(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

【译文】

道生成自己,自己又生成天地,天地又生成阴阳两气,阴阳两气相合又生成万物。万物负载着阴阳两气,两气相互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物。

【赏析】

老子认为“道”就是宇宙生成的理论。何谓“道”?在此“道”就是“一”,“一”就是“道”。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地就以时空形式,可以承载万物,因此,在宇宙生成程序上,天地先于万物。由于老子重视天地的独特存在,于是以道为本源,天地为场所,阴阳两气和谐一致,形成了宇宙间广大的和谐性,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使万物生生不息。老子把“道”作为万物的主宰,实质体现了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自生自长不受控制。

【原文】

故足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四章》。辱:耻辱。止:停止。殆:危害,危险。

【译文】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生存。

【赏析】

这句话既体现了老子的处世观、人生观,也体现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如果为名、为利而不惜生命的话,是不可取的,因为在他眼中,生命最可贵,应该保身除祸。名利本属身外之物,无法与身体和生命相提并论,只有内心知足的人,才不会费心劳神去追求,不损伤身心,自可保寿。如果只有外在行为的知止,而无内心的知足,那么,知止只是暂时的,是被动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再起贪心。只有内心知足,才会主动知止,才会全生保寿。如果为了贪求名利而伤损生命,真可谓因小失大。

【原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也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原理。事物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事物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而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原文】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德:同“得”。

【译文】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使之得于善良。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待他,使之得于诚实。

【赏析】

“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社会上有好坏之分,都是后天所致,所以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要宽容,切不可斤斤计较。应该用以德报怨的精神去感化他,以“善”对“不善”,在扬善之风中,不善者会被潜移默化;在倡导善行中行善,那些不善之人也无法行不善之事。对于不诚实人的教化,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老子提出以百姓的心为心,以善心、诚心对待所有人,使百姓都归心于善良诚实的观点。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

【赏析】

“众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子也认为无论治国还是治身都该厚培根基,积聚能量。以勤俭治国可长久,治人则长生。去奢崇俭,能使民情变得淳厚质朴,无奢靡之风,就无狡诈之人,社会就能得到长治久安。节俭也能使人积聚能量,健康长寿。故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致沅弟》中告诫子孙诸侄:去奢崇俭才能生机勃勃,才能长享富贵,免去祸患。

【原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作:开始。

【译文】

处理困难要从简易入手,实现大事要从细微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开始。

【赏析】

老子主张处理事务的原则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细后大。因为只有先解决容易的问题,才能为后来的疑难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解决易事、做好细事,是轻而易举的,反之则要劳神费力。因此,不可忽视易事、细事。这与我们学习知识、攻克难题是相同的道理。往往在攻克难题之前,要做大量简单易懂的题,从易入难,循序渐进,最后才能触类旁通,解决疑难。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

【译文】

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赏析】

老子的三宝,是教人应有这三德。其中“慈”是这三宝中的根本,慈是父母爱子女的感情,是从人类本性根源发生的情感,所以是无所选择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无求施报的自然本性,拥有了“慈”,就会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就拥有了包容万物广大的德。“俭”是节制自己,从内心的虚静到外在的俭德要求一致,老子认为为政者要抛却私心,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那样就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欲望,满足天下百姓的要求,从而使国家大治。“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要求为政者体会大道无为的精神,以先取后、取下来感召天下,才能为上,为人之君。人有了“慈”就能勇;有了“俭”就能广;有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就能成大器。这就是老子理论中的“珍宝”。

【原文】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则:法则,效法。被:同“披”,穿着。褐:粗布衣,粗麻衣。

【译文】

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却怀有宝玉。

【赏析】

圣人因为身怀宝玉而往往曲高和寡,因为高出一般人的理解能力,所以往往不被普通人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圣人并不因为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而去迎合别人,变成身着锦绣而内心空空的人。明代王守仁在《答舒国用》中说:君子不希求别人一定相信自己,只不过要做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希求别人了解自己,只要做到自己了解自己。由此可见圣人都具有这样的高洁情操。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觉得痛苦,而极力去迎合别人,这多是因为自己没有“怀揣宝玉”,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而造成的。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接近圣人。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二章》。威:第一个“威”作“专制”讲;第二个“威”作“祸乱”讲。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时,那么大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赏析】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老百姓已经被为政者的各项苛捐杂税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是会不顾一切的,就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推翻为政者的统治。历史上爆发的农民起义,每一次都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而导致的,这也证明了老子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这一名言。所以为政者应该懂得“官逼民反”的道理。只有使民众余裕所居,熙融所生,社会才会得以持续,得以发展,否则就会祸乱四起。

【原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三章》。恢恢:宽大无边。疏:稀疏,不密。

【译文】

天网很大,网孔虽然稀疏但却不会有一点漏失。

【赏析】

老子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天网虽大而稀疏,却从来不会有所遗漏。后来老子的这一思想逐渐演变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它用于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犯罪事实能够得到掩盖,自己的计谋能够得逞,实际上,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损:减少。余:剩余。不然:不是这样。奉:奉献。

【译文】

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赏析】

这两句话体现了老子“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人之道应该和天之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财富均衡了,才不会引起纷争。但是,人之道却不这样,现实的社会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那些统治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损害百姓的利益,用剥削来的财物来满足个人的私欲,使得百姓越来越贫困,自己越来越富有。这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八十一章》。信:真诚,诚实。美:华美,华丽。善者:善良的人。辩:指能说会道。博:知道的事情多。

【译文】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并不真正懂得。

【赏析】

老子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他提倡那种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的生活准则。他认为那些动听的言辞,往往是华而不实的。只有那些真正善良的人,才不炫耀自己,不斥责别人,真诚待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不作辩解。只有那些大智之人才总是谦虚地对待一切事物,因为他们知道,宇宙万物无穷无尽,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那些浅薄者,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万物,就妄自菲薄,是极为浅陋无知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热门推荐
  • 老公,别装啦

    老公,别装啦

    热带丛林里的逃亡!天色越来越晚,蓝色的雾气渐渐在眼前成型。茂密的丛林里地形很复杂,地上铺满了厚厚一层的树叶,每踏一步就会有松脆干枯的树枝在脚下碎裂……有时,惊起一两只飞鸟,一两只飞虫,甚至是一两只从眼前闯过的蜘蛛,都会让人的神经在瞬间绷紧到极致。过分的寂静和突如其来的响声都会让人警惕,用八个字形容此刻现在的状态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点儿都不为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残女难为

    重生之残女难为

    一朝穿越,身份转变,现世普通女子成为古代名门庶女。掉落悬崖,几乎是粉身碎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她被神医救起。没有什么萍水相逢、路见不平,有的只是刻意的“巧合”。神医世家,相府之后,哪个名衔似乎都是无限荣光,可是,又有谁能够看清那光鲜下的人心斑驳……残就残吧,反正也无所谓了……坐在轮椅上,她坦然异常。和睦相处,本来以为的亲人却总在不着痕迹的利用;遇见倾神,本来以为的良人却原来是邪佞画皮;隐居山野,本来以为的宁静也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身在异世,面临暗涌不断的生活,她又会如何自处?********片段一********“怎么自处?!当然是去死了!估计还能在投胎一个好人家呢!”苏琪很是不屑的看着有些期期艾艾的艾九,表示鄙视。“……你这次来不是来安慰我的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吗?艾九无语……“不想死是吧?!那就好好活着,不就这么简单的是吗?至于吗?!”……********片段二********“吴公子是吧?不知找在下有何贵干?”主座上的艾九有些疑惑,这人来干什么?“在下吴清。口天吴,三水清。此次是特意慕名而来!”下首那位翩翩一拱手,很是倾城。“……”慕名而来?!不会慕的是她的残疾之名吧?!艾九无语,果然用假名字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片段三*********“你的眼睛虽有旧疾,却早已痊愈,无需如此!”撇了撇对方眼睛上的白布,艾九已经无力吐槽。“嗯。可是我喜欢这样!”白衣男子温和的一点头,轻声说道。“……为什么?”“因为看得见人心!”“……”久久无语,最终憋了半天艾九还是说了一句,“应该是脑袋有毛病吧?这个我治不了,不好意思!下一位!”**********************本文一对一,有些慢热,作者经常抽风,可以无视。简介无能,欲知详情,请点击进入,欢迎吐槽,谢谢支持!
  • 来自未来的历史档案

    来自未来的历史档案

    来自万年后未来的科技,穿梭时光后来到这个正处于突然历史阶段的时代,寻找着历史断代与转变的原因,探索出基因的秘密,神奇的历史,以及这个时期,涌出现的神话中的种种传奇生物——龙、凤……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
  •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她,天下闻名的第一美人,却也是举国皆知的废物。当双手手染鲜血,实力强悍的女特工穿越而来,还有谁敢小瞧她?顾清影很不屑,“不会斗气又如何?她生出来的儿子天赋异禀,谁敢惹她,放妖孽顾瑾,咬死他。”君昊附和道:“女人嘛?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体力活,麻烦事交给我们男人就行!”顾清影笑的妖娆,这古代的男人还真是不错,钱多,体软,易压倒还很上道。
  • 溺宠绝世小狂后

    溺宠绝世小狂后

    没想到一场误会,错杀真爱,也让自己命丧黄泉。再次醒来,物是人非,右肩的彩蝶胎记依然存在,它是否关乎着前世今生?是否关乎着世人的命运?天下倾,星霜变,蝶主现,谁争锋!一句预言让天下为之疯狂,百年前的预言能成真吗?蝶主是拯救苍生的救世主?还是毁灭苍生的屠夫?清冷、傲慢、风华绝代,拥有绝世医术的‘他’可以救人,同样可以杀人。云淡风轻、狡猾多变、睿智的她舌战群雄,巧如簧舌,杀人于无形。片段一:宫宴上,所有人都想看她的笑话,亦是想把她拉下台。“哀家的媳妇才艺超群,不如就来个同弹同吹!”“皇后娘娘了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比厨娘还厉害!”“娘娘恩宠一世,独占夫婿,我等羡慕却不敢妄想!”……一个刁难,一个讽刺,一个扣罪。而她云淡风轻,一袭话抵了所有罪责:“本宫是一朝国母,岂能做有辱皇家颜面之事。本宫跟皇上相昔相爱,皇上喜欢,本宫自然要做。皇上强加给本宫恩宠,本宫不要便是抗旨!”所有人震惊,却闻皇上大笑出声:“哈哈哈,果然了得,果然是……我妻!”片段二:蝶主现世,各方江湖人士、朝廷皇族面前,她了然于心、清冷傲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无非争夺、无非权贵。而他却只愿为她做尽一切:“你收拾不了的烂摊,我来!你要倾覆苍生,我帮!你要杀人,我杀!”“不,烂摊一起,倾覆联手,杀人你来!”她云淡风轻,下一刻又说了句:“我的针可以救人,同样杀人于无形!”众人的争夺、杀戮,她依旧云淡风轻,狂妄的话语让人心惊。“我本是我,谁敢要,杀之、灭之!”一句话堵住了众人的嘴,却有一人同样狂妄出言。“你,我的,谁敢抢,灭满门!”两人的对话传入了所有人的耳中,背后发凉,蝶主重现,是救世主还是屠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他是每天都会被自己帅醒的男神校草,臭美自大且无良,挥挥手,桃花朵朵开,其乐无穷。唯与她势不两立。她是每天都要盘点几次身家的贪财女生,强势霸道且邪恶。她来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来拯救这个学渣校草的。拿人钱财,替人追男,这套校草出浴照,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