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07

第7章 老子(1)

【原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章》。恒:永恒,持久不变的。

【译文】

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不变的。

【赏析】

老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他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同一的,这便是他的“齐物论”思想。他倡导圣人治国为政就必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必有意倡导某事某物,于人于物应一视同仁,齐物等量,如同日月天地于物周普无偏一样,不定优劣,不分好坏,使之各有其所,各自融洽。

【原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章》。

【译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久地生存着。

【赏析】

老子认为天地长存的原因在于天地无私,只求万物的利益,最后反而自己得到了长存的好处。老子以天地长存为例子,喻示着人应该具有的处世观念,作为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如能够抛弃私心,处后居下,先人后己,不仅不会伤害自己,反而还会长久生存。我国上古时代的大禹就是其中一例,他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舜也因此禅位给了禹。这就体现出了老子的“无私”即“成其私”思想。

【原文】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九章》。功:功名利禄。遂:成就。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

功名利禄有了成就,就不要再争了,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赏析】

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但更多地体现出了相左的观点: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道家则提倡“避世”主张。老子认为应功成身退,因为老子看到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为避免灾祸,老子提出了“功遂身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符合自然辩证法的,当一个人功名成就达到人生的巅峰时,在物极必反规律的作用下,人生就会开始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还再去争名夺利,定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历史上“功成身退”的将相为数不少,基本上都能千古流芳;而不能做到激流勇退的帅才更多,他们多数不能保护其身,所以后世就把这一思想演变成了“明哲保身”的口号。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二章》。五色:红、黄、蓝、白、黑。此指纵情色欲、服装、装饰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指纵情声乐、歌舞等。五味:酸、甜、苦、辣、咸。此指纵情口腹之欲。爽:失去味觉。驰骋:骑马奔跑。畋猎:野外打猎。妨:败坏。

【译文】

色彩缤纷会使人眼花缭乱,音乐繁多也会使人耳朵发聋,美味太多易使人失去味觉;乘马飞驰狩猎将使人心灵狂放;猎取稀奇之物必使人行为败坏。

【赏析】

孔子说:“食、色,性也。”道出了人做为高级动物的自然属性。其实人的这些生理、心理要求是正当的,但如果过分的话,必定会伤害自己。同时,老子也认为那些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美味的食物、怡人的狩猎是伤害人身心健康、败坏人完美道德的元凶,所以他极力主张“去奢泰,好俭朴”。这一养生之道,从客观上也使那些追求奢侈生活的统治者有所收敛。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论述了他的养生之道。在魏晋时期,老子的教义得到了发扬光大,他的养生之道被这一时期的道学人物所弘扬,以东晋葛洪最为著名。他从小就喜欢神仙导养之法,提出了道教应以神仙养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的处世主张,这样就把养生与治国联系在了一起。

【原文】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之谓道纪。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四章》。道:规则,法则。御:驾御。

【译文】

把握早已存在的“道”,用来驾御现在具体的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赏析】

老子的五个言集中体现了一个“道”字,“道”是个哲学范畴,它超越万物,又适用于万物,也不受时空的限制。人如果掌握了“道”的规律,既可以驾驭现实,也可推知远古,这就是“道”的纲纪。从而说明社会历史、宇宙自然有着相通的“道”。

【原文】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五章》。豫:一种野兽的名称,它性多疑,在此指迟疑谨慎的意思。川:小河。犹:一种野兽。涣:疏散。朴:未经雕琢的木头。

【译文】

谨慎迟疑啊,像冬天涉水过河;畏惧顾虑啊,像提防四周围攻;恭敬端凝啊,像做宾客;融和疏脱啊,像河冰消融;敦厚朴素啊,像未雕琢之木;空豁旷远啊,像深山幽谷;浑然纯厚啊,像一潭浊水。

【赏析】

此段文字老子形象生动地叙述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他认为:只有像“豫”一样不敢妄动,才能做到与世无争;只有像“犹”一样谨慎戒备,不敢妄为,才不败事。立身为人应庄重拘谨。对于物质的欲望淡然漠之,不加注意。此外,还要做到心灵与头脑的无知无识,这样面对外界事物才会不思不想,不忧不虑,如此内心则空寂,外表则旷达。头脑无知则单纯、无心机,质朴无文,敦厚自然,就像未雕饰的原木一样。当然,这段话不仅是老子的自我表白,也是他对世人的规劝和希望。

【原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九章》。朴:不加雕饰的木。欲:许慎《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欲,是人们受到物的感动而产生的,是人的本性。欲望恰当了就是合情合理的,不恰当就变成了贪欲。

【译文】

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赏析】

老子认为欲壑难填,强烈的欲望会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所以他提倡少私寡欲,让人返璞归真,回归人民的自然本性。减少私欲就是让人们“绝巧弃利”。人生终日与物接触,并且经营不已,难免会被物质所左右,如此,则随时都会有纵欲的危险。所以老子提倡寡欲或无欲。他的这种寡欲或无欲不是让人放弃一切正常的欲望,而是让人追求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欲望,人们只有放弃那些被物驾御的外壳,而恢复人们天然属性,才能真正地安居乐业,没有忧虑。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章》。唯:恭敬的应声。阿:怠慢的应声。

【译文】

恭敬的应声“是”,与怠慢的应声“啊”,相差有多大?善与恶,二者差异又有多大呢?

【赏析】

老子认为“唯”与“阿”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自我心理的满足,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应“唯”不仅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高尚品德;应“阿”不仅怠慢了对方,也侮辱了自己的德行。所以,要想人尊敬自己,自己必须先尊敬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三章》。

【译文】

同于自然之道的,“道”也乐意得到他;同于“德”的,“德”也乐意得到他;同于不道不德的,“失”亦乐于得到他。

【赏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正因为志同道合才会相聚在一起。所以,如果想了解他们的品行的话,看一个就可以了解全部了,因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就是推己及人,举一反三的道理。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法:效法,学习。自然:自然而然,当然如此。

【译文】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赏析】

老子在此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也就是说只有顺从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地生活,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原文】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七章》。袭:承袭,此指隐含之意。明:聪明。

【译文】

因此,有道之人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有道之人常善于救物,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就叫做暗含着聪明智慧。

【赏析】

“道”是老子的哲学范畴,它内涵十分丰富。这段话体现的是老子救人、救物和救世的思想。他由人生的要求,逐步推及到物的根源,从而推及人生和与此相关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老子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思想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原文】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因此,因为这样。甚:过分的。泰:奢侈的。

【译文】

因此,圣人远离那些极端的事物,远离那些奢侈的生活,远离那些过分的东西。

【赏析】

欲壑都是难填的,一切祸端都源于欲望二字。在此老子提倡听任自然、顺应物性,也就是主张知足常乐。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涯的,欲望越强烈,对物的要求就越多,烦恼也会增加,为了满足这无尽的欲望,有人就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所以老子提出了“去甚、去奢、去泰”的灭欲思想,只有知足无欲才会“贫如富”“贱如贵”。

【原文】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三十二章》。均:均匀。

【译文】

天与地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无须指令而自然均匀。

【赏析】

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体悟出了两个道理:自然界是“损有余而奉不足”;人类社会却相反是“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认为人君应认识它的特性,持守它的特性,这样天下才能安然自适,万民才能怡然自得。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文】

正确认识别人的是智者,认识自己的人是高明者。

【赏析】

同类推荐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如果是朋友

    如果是朋友

    她们,不一样的成长,却收获同样的爱情。如果没有遇到你,我会一如既往地孤独,以及莫名地无助,是你给了我勇气、坚强以及对友爱的信仰!两个女孩,一样的童年。她们相互倾诉,彼此温暖。孰料命运弄人,将她们彼此分开。当她们再次相遇……一个在平静中长大,她文静、善良,她渴望再次拥有曾经的温暖和友情。而她遭遇亲人的背叛,家庭的破裂,因此变得偏激,倔强甚至残忍。她要拯救偏离正轨的她。更让人揪心的是,不安稳的爱情夹杂在她们之间。她,如何拯救这份破裂的友情?也许,成长,总要经历迷茫、误解和委屈,才能明白人生里最美好最纯粹的爱情。
  • 封器之印

    封器之印

    慢慢的,那些卡片上,似乎写的依次是:“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十一个字,合起来,似乎与佛家传说中的六道相似?“这是哪里?”那个迷茫的声音继续说道,一缕乳白色的魂状物,飘飘渺渺的飞过,在飞临那天平上空的时候,忽然一股吸力吸来,那道乳白色的魂状物“啊”的发出一声尖叫,在那一瞬间,似乎“人”字闪了一下,那张纸片瞬间裂开一个微缝,那烟雾状的灵魂随即消失在空间中,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白色的光影消失,这里又恢复了以前的宁静,甚至可以说是寂静,千万年来,都再没有任何东西出现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而是你自己为自己争取的。或者说很看重自己,人最难相信的是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够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最难以战胜和超越的也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很自信,最不容易改变的是自己,这个分量并不是别人给你的。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时候,这自然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权威和榜样。每个人都觉得上司的欣赏、同事的尊重和他人的赞美是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定;在别人的肯定与重视下才觉得人生充满意义,生活享有乐趣
  • 嫡女非名门

    嫡女非名门

    她只是卑微奴婢,怎料可得侯门嫡子垂青?灵魂交换,她与主子身份逆转,小丫鬟竟成了侯门千金。以为从此可与他门当户对,他竟与成为了奴婢的主子联成了一线。她一心想要放开他,阴差阳错,她还是为他堕入了不见刀枪的战火之中。这一场篡改了容颜身份的爱情,究竟是皮囊的蛊惑,还是波云诡谲的尔虞我诈?
  • 迷人小王妃

    迷人小王妃

    苍龙国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沸腾了京都的大街小巷,车马簇簇、人潮如织。今夜,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无云。仰望天际,繁星似锦;俯瞰大地,灯火璀璨。火红的喜庆灯笼迎风招展,四溢的茶香扑鼻而来,欢声笑语中尽显盛世之都的无比魅力。据说,每年的元宵灯会都能迎来身份尊贵的皇子公主们大驾,所以愈发地激起万千俊男美女们走上街头,期望能与贵胄公子们有一次擦肩而过的缘分。小巷的尽头,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孟洛

    重生之孟洛

    重生在古代,竟然是众所周知的傻郡主!年满三岁,不通人事,不懂人言,满脸痴呆…… 老爹虽是皇帝的儿子,无奈身子病弱,不过胜在对她疼爱有加。便宜娘不得爹心,待她也是不错;再加上有长公主的姑姑疼,三个亲亲表兄一个表姐对她甚好,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病弱弱的老爹死了,便宜娘竟然有奸夫,奸夫还是杀害老爹的凶手,还想着斩草除根,要她的命…… 怒起……杀了她的老爹,还要她的命,她偏不死,不仅不死,她还要帮老爹一点一点讨回那些原本属于老爹的东西……谁敢拦她复仇之路,她遇神杀神,遇佛弑佛!
  • 预言天启

    预言天启

    一个乡村少年,无意间,睡梦中残魂飘荡至封魔之地,蕴含天道之力的封印使他窥探到了一缕飘渺的天痕,回归肉身后的夏一鸣研习封印之力,逐渐发觉自己拥有了超前的预知能力。此后,时常睡梦中有意识的进入封魔之地参悟封印之力。最后发觉自己竟是上古轮回的绝世强者,推演到上苍之上另有乾坤的他,预言到一种逆天血脉不受上苍的窥视,故此轮回千万世,只为在轮回中淬炼出那与道契合的先天道血,终成先天道血的他强势归来,势要探个究竟,成就天启,终成天道,从此逆转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