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企业大量经营实践经验来看,有的企业经理远见卓识、精明能干、决策科学,往往使企业化险为夷,兴旺发达;有的企业经理则目光短浅、平庸无能、管理不善,而使企业形势逆转,衰败倒闭。经理,顾名思义,就是要搞好经营管理。列宁早就明确指出:“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一个企业的信誉要高、营销兴旺、效益要好,首先应有一个德才兼备,精明能干的好经理。
一、企业及其任务
(一)企业及其分类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而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这个含义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从事生产活动的是生产企业;从事流通活动的是商业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的是运输企业,等等。其二,它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将依照《破产法》规定宣布破产。其三,它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企业法人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以全部的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维护所有权权益,实现企业财产不断增值。
企业按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按经济所有制结构划分,目前我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国独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联合经营的企业。
按财产构成划分,有以下三种类型:(1)独资企业。是由单一投资主体出资兴办,并完全由出资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2)合伙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兴办,并由其共同所有和控制的企业。(3)公司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兴办,每个出资人以其出资份额的多少拥有控制权力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业。
公司企业按出资者的责任性质又分为:“无限责任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制企业”两大类。前者的出资者对企业经营债务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后者的出资者对企业经营债务只按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按出资者的广泛程度可以分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前者出资的人数有上限规定,如不能超过50人,资本没有细小分割,一般为小型企业形态。后者出资的人数没有上限规定,资本全被分成细小单位即股份,是大型企业的主要形态。
(二)企业的特征
就从生产力角度观察,现代企业有以下特征:
1.大规模地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生产,拥有比较复杂的技术装备,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它使企业对人力的要求,从主要考虑劳动者数量多少,逐渐转移到主要考虑劳动者的质量高低。体力劳动的比重日趋减少,脑力劳动的比重相对增加。据说,美国生产1美元产品,其中信息处理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1935年为15%,1955年为25%,1975年为36%,而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则高达49.9%。
2.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着一系列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部门和环节,每个部门、环节又进一步划分为许多具体单位或工序,需要配备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员,他们既有严格分工,又要密切协作,以适应机器体系的客观要求。因此,任何一种产品,都是成百上千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3.生产经营过程具有严格的比例性、高度的连续性。为了保持生产上高度的连续性,就必须保持生产过程各环节、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的平衡性。这样,也就必然要求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各工序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力在数量上、规模和速度上保持一定的比例性。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流水生产线等先进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采用,对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比例性等要求也会愈高。
4.企业对外部环境灵活的适应性。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企业同外部的技术、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也要更加发展。企业必须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领域,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要求。
(三)企业的任务
1.生产经营商品,满足社会需要。企业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研究,适应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为社会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提供良好的服务。
2.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耗费量和物质消耗量同取得的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同样的劳动耗费量和物质消耗量所取得的劳动成果量越大,或同样的劳动成果量所耗费的劳动量与物质量越少,其经济效益就越好。企业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国家的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产品的增加,而且更要重视质量提高和消耗的降低;不仅要重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而且更要重视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才能向国家提供较多的税、利,企业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同时,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才能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经济效益具有综合性。那种只顾当前的、局部的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的效益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此,好的经济效益,既包含当前的效益,又包含长远的效益;既包含局部效益,又包含全局效益;既包含企业效益,又包含社会效益。
3.在开展生产经营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的精神文明状态,总是由一定的物质文明水平所决定的;但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又可以影响和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搞好企业,既不能单靠金钱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不能只用权力来驱使职工去劳动。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同时抓。既要出优质产品,又要出优秀人才。企业必须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教育,同坚持按劳分配、关心职工生活、提倡职工参与管理、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企业要圆满地完成上述任务,除了不断地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外,必须有一个齐而有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拔一位能肩负企业重任的优秀的经理。
二、经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职责
(一)经理的地位与职责
《企业法》有关条款规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厂长(经理)在企业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负有全面责任。厂长(经理)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1.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决定或者报请审查批准企业的各项计划。2.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3.提请政府主管部门任免或者聘任、解聘副厂级行政领导干部。4.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5.提出工资调整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和重要的规章制度,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提出福利基金使用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的建议,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6.依法奖惩职工;提请政府主管部门奖惩副厂级行政领导干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现代企业将会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一是独资企业,其中包括国家独资的企业和私人独资的企业。二是合作企业,主要是私人合伙企业及其他类型的合伙企业。三是股份企业,其中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全部注册企业中,公有法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投资者权、责、利的要求,会占相当大的比重。
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制度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制度。董事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全权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则由经理全面负责。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及企业行政工作的首脑,他对董事会负责。经理可以是本企业的职工,也可以是本企业的股东或由董事长兼任,但经理必须是精通本行业务和管理的行家里手,或在社会上负有声望的专家学者。经理的主要职责是:
1.依照董事会确定的大政方针规划全部营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督促下属执行;
2.拟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年度财务结算方案,以及股息红利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3.制定企业财务计划,降低成本,合理使用资金,增加盈利;
4.确定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备职能部门的人员;
5.代表公司对外洽谈业务;
6.审核数额较大的合同,由经理签字后报董事会批准;
7.遇有重大而又不能由经理自己决定的紧急事宜,取得董事长、常务董事的同意,可先执行,后报董事会追认。
有人提出,既然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那么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是代表国家,还是代表企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举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例子。日本住友银行有一次招考新行员,其总裁掘团出了一个试题:“当住友银行与国家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以为如何去办才合宜?”许多人答曰:“应为住友的利益着想。”掘团对这些人的评语是:“不能录取。”另有许多人答曰:“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掘团认为这个答案仅仅及格,不录用。有少数几个人答曰:“对于国家利益和住友利益不能双方兼顾的事,住友绝不染指。”掘团认为这几个人卓有见识,把他们录用了。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那些有远见的经理、资本家都知道光为自己赚钱,不考虑国家利益,而与国家对着干的行为,也是不足取的。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理、厂长,不能说只代表企业,而不代表国家。国有企业的经理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要善于把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二)经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高瞻远瞩的决策作用。经理既向董事会提出战略决策,又参与董事会的讨论与“拍板”;为了贯彻战略决策,经理应集中精力进行管理决策,采取措施,对所需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或重新组合;经理还应指导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具体的业务决策,以便顺利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外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经理必须随时注意市场发展动向,敏捷地捕捉信息,高瞻远瞩,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各种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
2.统筹全局的组织作用。现代企业,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联系广泛、动态多变、功能综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企业要想获得经营成功,必须使生产经营的各种要素得以最佳组合,经营的各个环节得以紧密的衔接,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统筹全局的组织作用。企业的组织机构精干、高效,人员安排适当,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认真贯彻执行,就能使企业整体产生“放大”效应。
3.步调一致的指挥作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行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说:“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象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列宁也多次指出:“任何大机器工业——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的、生产的泉源和基础——都要求无条件的和最严格的统一意志,以指挥几百人、几千人以至几万人的共同工作。”现代企业的整个行政系统必须服从经理的统一指挥,这样才能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各个工作人员步调一致,才能高速、高质、高效地完成预计的任务。
4.鼓舞人们奋进的激励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对按时计酬工资的一些工人通过调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经理若能善于对职工进行激发、鼓励、教育,就会充分开发他们的才智、潜力,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推进合作的协调作用。从系统论观点说,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与其各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必须经常进行沟通,保持协调,否则这个系统就不可能存在。在企业内部,经理要与领导成员,与党、团、工会等组织,与下级人员等搞好沟通、协调,以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外部,经理要与有关机关、部门、往来单位、人员搞好协调,以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谐即美”,自然界是这样,管理也是如此。经理通过巧妙的管理,搞好企业内外协调,就能“奏出最美、最优雅的乐章”,就能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部分简单之和的、富有活力的整体。
6.刚柔相济的控制作用。企业的经营效果与原定的目标计划,往往出现偏差。为了减少偏差,顺利地完成既定的任务,经理应及时掌握执行中的反馈信息,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有力的控制。控制中的“刚”,如建立严密的管理组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颁布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劳动纪律,进行严肃的检查、考核等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有条不紊,生产经营井然有序。控制中心“柔”,指注意工作方法,讲究管理艺术。经理对下级人员给以充分的信任,对他们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他们就会高兴愉快地工作,会加倍地努力,而自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并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经理在企业中担任的角色
西方经理角色学派主要代表人,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提出了经理在企业(公司)担任着十种角色,并分为以下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