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900000028

第28章 断想(8)

对于阴差阳错没有爱情的婚姻双方,要牢记彼此的责任,更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到忍无可忍(婚外恋除外)不要迈出离婚这一步,正如老百姓所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还是顾全大局,否则安娜的下场足以警戒了,尽管时代不同,但婚姻的内在规律和因果道理是不变的。

总之,“一见钟情”的背后是什么?是风险。俗语说:“出水才看两腿泥。”婚姻可不是儿戏,“一见钟情”如果是婚姻的敲门砖,那这扇门有可能是人间天伦之乐之门,更有可能是地狱之门,而且往往祸不单行。

美德有用吗?

曾经有人对我说:“美德只是对别人有用。”

我认为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头脑过于简单,因为睿智的人从小都很敏感(比如孔融让梨),他们很小就能从书本上和周围环境的教育中懂得自私是耻辱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处处首先替别人考虑的好习惯,即一般意义上的先人后己的美德。其实品德的美与丑的问题就是道德底线高和低的问题,不同高度的道德底线决定了不同的习惯而已,而习惯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有用无用的问题。比如,谁都不可避免地要上厕所,从小就形成了该进哪个门的习惯,无须思考是否有用。这是一个法则,遵守了就有美德,不遵守就没有美德。如果从小就没有能力养成好习惯,自然就没有美德,在复杂多变的物质社会中必然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甚至利欲熏心。

人的品德好比池水。养鱼人的池塘水不能太清,因为“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至美的品德往往都是痛苦和孤独的,这也很正常。但是开游泳馆的人必须保持游泳池水的清洁,否则就招不来游泳者了,岂不变成“水不清则人不游”吗?所以水需要清洁还是不清洁,完全取决于水池用来做什么。每个人的人生思想体系是什么,生命价值的取向是什么,决定了是否培养自己的美德,或者说是否应该培养自己的美德。

就拿腐败分子赖昌兴来说,他的人生就是贪污挥霍,美德对他来说就没有丝毫用处,反而会妨碍他的人生,否则它就不可能在加拿大挥霍20年后被引渡回国入狱并遗臭万年。焦裕禄书记如果没有献身的美德,哪来的焦裕禄精神,穷山恶水中的农民群众也许永远无法摆脱贫困。

说到底,美德是否有用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只要将人生观把握住,就知道是否需要美德了。

说路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社会的路是人工铺成的。

人生的路虽然是自己走出来的,但大多数人都是踏着前人的足迹往前走,只有少数人另辟蹊径、披荆斩棘开创自己的路。社会的路虽然是人工铺就而成,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但毕竟深度是有限的,人生要向纵深发展,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在“柏油马路”达不到的地方走自己的路。这路也许是有人走过的羊肠小道,也许是无人问津的荆棘杂草,只有走过了这些路,才有可能完成一条真正艰苦而幸福的人生之路。

在当今舒适的物质社会中,由于物质生活的诱惑与攀比,再也不可能有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仗义冒险刺秦王的荆轲出现,也不会再有物质困乏年代舍生取义炸碉堡的董存瑞出现,因为人们爱上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把曾经的精神追求全然抛到九霄云外,否则就不会因道德危机而出现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深深爱上了物质,人生的路不但越走越雷同,而且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明目张胆。

尽管如此,还是不能说明社会和人们都堕落了,不是照样还有见义勇为的人层出不穷,不是还有那么多乡村最美医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为乡亲们坚持看病数十年,不是还有那么多基层好领导好干部,比比皆是。有人说这世界充满了光明,有人说这世界本来就是黑暗的,而我说,不管天地如何轮回,太阳如何落下又升起,人类社会永远是24小时一天,有白昼也有黑夜,只是随着季节的更替,有时白昼长,有时黑夜长罢了。

可见光明与黑暗永远并存,即使在“冬至”白昼最短的日子里,也会有人冲破黑暗,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毫不顾及他人是怎样说和做的。

蜡烛的启迪

打开专门摆放父亲遗像的五屉柜的抽屉找东西,一把蜡烛在尘封了几年后,又被我看见了。这一大把大约十几根的蜡烛,是大约二十多年前住在旧楼时,也许是因为附近搞基建受影响,晚上经常停电,而我那时正在攻读英语,一天都离不开亮光,所以索性买了一把蜡烛,没有用完就不怎么停电了,六年前搬家时,尽管已经二十多年几乎都没有停电了,也许是对亮光情有独钟,更何况人都学会了未雨绸缪,自然就把这一大把蜡烛又都搬进了新房子里。

蜡烛是很容易让人引起感想的物体。由于中国特定的国情,中国人对蜡烛的使用是相当熟悉的,尤其是“文革”期间,不但学校停课,工厂的工人们也无例外地被卷了进来,特别是“武斗”的时候,派性把工厂搞得也相当乱,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生活物资短缺,也造成了严重的断电。一天,我的一个好朋友请我到她家品尝她奶奶做的宁波味小蛤蜊,奶奶正在厨房准备,她神秘而骄傲地把我拉进奶奶的房间,打开大壁橱让我看。那个大壁橱的结构和现代的很不一样,体积很大,只有右侧和上端有木板隔,左侧的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没有隔板。壁橱里的存货让我瞠目结舌:一个八仙桌一样大的铝质洗澡盆里,长条黄色的洗衣肥皂堆成了小山,估计至少有五六十条,旁边一个木箱里,装满了蜡烛,怎么也有一百来根。那天宁波味的小蛤蜊味道的确不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小蛤蜊,但这一大盆肥皂和一箱蜡烛也够耸人听闻的,所以当我后来听姜昆的相声里说那个年代用洗澡盆储存酱油时,也许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夸张,但是我真的相信,那个年代的事情就是这样荒诞。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蜡烛非常熟悉而且感情深厚是有历史渊源的。

我很喜欢蜡烛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在停电的晚上学习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因为自我牺牲的蜡烛精神。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寻找光明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而蜡烛好像懂得人类的天性,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毫不吝惜地燃耗自己的身体,因为它懂得,它被燃尽了,一定还会有第二根、第三根蜡烛接替它的工作,接替它的牺牲,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永远有点不完的蜡烛,因为人类离不开光明,尤其是在阳光暂时离开大地的黑夜中。

蜡烛对于人的要求很低,不用的时候,只要背阴存放,不管放多久,既不会馊也不会臭,多少年以后,只要需要,一根火柴划亮,烛芯点着,将蜡烛拿起横放平燃一会儿,两滴“蜡泪”流在台子上,再将蜡烛立直,轻轻放在“蜡泪”上,它就再也不需要人去呵护,只要火种不灭,它就永无止尽地烧下去,烧到流完最后一滴“泪”。

人类社会中,自我牺牲的蜡烛精神始终贯穿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中。尽管马克思的认识和学说受到了历史的局限,但是他为了人类光明的未来,没有任何个人名利的追求,呕心沥血,倾心研究哲学和经济学,最后死于贫困,虽然西方学者认为真正属于马克思自己个人对人类的贡献只是“异化”理论和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但他的确是一个像蜡烛一样“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的蜡烛精神的典范。列宁的哥哥姐姐都是因刺杀沙皇未遂被捕处死的,而列宁从青少年时代就处处以哥哥为榜样,尤其对于哥姐的自我牺牲精神更是铭记在心,才走上了献身革命事业的道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卓娅,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在西伯利亚寒风凛冽的严冬,德国鬼子让她只穿一件衬衣,走在寒风砭骨的雪地中几个小时,她毫不畏惧,最后被绞死在绞架上,仅仅只有十九岁。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为真理而战,死也光荣。”美国南北战争进行了一年半时,林肯为了维护联邦政府的统一,避免分裂,发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南方军队李将军一边投降一边派刺客,企图用暗杀手段捣毁以林肯为首的联邦政府,只有林肯一人遇刺身亡。他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并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利益。

由于中国的民族特点,自我牺牲精神的范例就更是世世代代层出不穷。秦朝刺杀秦王的传世英雄荆轲;南宋的自断臂功臣王佐;南宋末年宰相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荡气回肠、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不朽诗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但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更有在法场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直冲云霄的呐喊;辛亥革命时无数为救国救民的勇士,置生死于不顾而捐躯。

上海“四一二”后,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落入蒋介石之手,写下了闪耀着人格魅力和光辉的不朽诗篇《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懂得,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火冲腾,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愿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大气磅礴、回肠荡气,怎样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这样艰难困苦中写出如此伟大的诗篇。

一介书生瞿秋白,曾是中共高层领导,由于受到排挤,长征时被留在了敌占区,被捕后,并没有因为被组织抛弃而变节投降,继续坚持心中的信仰,被枪毙时,敌人让他背过身,他却勇敢地迎着子弹倒下。

中国更有许多巾帼英雄:辛亥革命时的秋瑾;抗战时期的赵一曼;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刘胡兰;重庆渣滓洞竹签穿十指的江竹筠;为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拼死争夺钱箱而失去双臂的向秀丽;“文革”中被割断喉咙迫害致死的张志新。都说正因为女人的温柔与善良,才会同时又具备比男人更有韧劲的勇敢和坚强。

这些英雄人物中,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有的是为了推翻腐朽的王朝,有的是为了正义和真理,有的是为了革命的信仰,他们前赴后继,敢于牺牲,但归结到一点就是两个字——气骨。这也正是马克思曾经说过的“成熟的异化”的表现形式:为了维护精神而放弃了物质的追求甚至生命。而另一种是截然相反的“异化”形式:为了物质和利益的贪婪而丧失了人性。这些“成熟的异化分子”都是被没有人性的另一种“异化分子”摧残致死,然而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万古流芳。他们有的年纪轻轻就命送九泉,但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却在世上能活百年,甚至千年,用他们的铮铮气骨,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

“蜡泪”永远不停地流着,蜡烛永远无私地燃烧着,为了全人类的光明,蜡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这光明就是永不磨灭的——人性。

人生的哲学

一、事业心与纯真

欧美哲学家把追求物质世界的人归为“外向”人,把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归为“内向”人,这两种人对事业心的理解完全不同。

“外向”人把对金钱和地位的无止境的追求欲望看成是“事业心”,而“内向”人则把努力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看成是毕生的事业,这两种事业心是决不能等同的。“外向”人的事业心的确不是靠纯真能够实现的,他们必须工于心计,还要不择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而“内向”人的事业心,如果没有纯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内向”人的事业心,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领域里,如果没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和一定的思想境界来支撑,他(她)就绝对达不到事业的巅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少本来很有才华的人,就是由于物质世界的腐蚀而失去了童心,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半途中荒废了事业,开始追求金钱和地位,让人恨铁不成钢而痛心疾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纯真绝对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优越一个原因造成的,造成纯真的原因很复杂,归结起来有四个原因:第一是内因——善良、正直的天性,第二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是优越的物质基础,第四是生活圈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四个原因缺一不可,生活优越的环境中层出不穷的败类大有人在,贪污腐化正是出自生活环境最优越的那群人中。

“内向”人的纯真,是他们追求事业的必备条件,没有纯真则将一事无成,也正是他们可贵的优点,但是一旦他们进入到“外向”人的领域,当然就成了不能被饶恕的缺点和罪过,因为“内向”人的纯真与“外向”人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而“外向”人游刃有余的唯利是图,也正是“内向”人最憎恶的缺点和罪过。所以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二、价值观与幸福观

西方哲学将价值观大体分为三种,三种价值观相距甚远,生活态度也就自然大相径庭。

第一种是快乐主义,这部分人占绝大多数。他们也奋斗也努力工作,但是仅仅是为了多挣钱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哲学上属于非生产型的一类,他们的童心已随着世俗的影响完全消失了,他们没有能力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价值,直到临死之前也不去想自己生活的目的以及生命的价值,只把人生看作是一次漫长而不知目的地的旅行,在旅途中克服种种艰难和意外,同时也享受着旅途的快乐。

第二种是功利主义,也是极端利己主义,这部分人是极少数人,而且往往生活在社会的阴暗处,见不得阳光。他们把人生看作下棋比赛,满脑子都装着比赛的规则,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四个字——成功、失败。他们工于心计,老谋深算,为了达到成功的目的,不择手段,残酷狠毒,完全忘记了世上还有道义,在哲学上也属于非生产型一类。他们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的人,背弃了人性,走向了人性的反面,属于原始性的异化。

第三种是存在主义,这部分人也是少数。他们一生都在奋斗中求索,满怀希冀地在人生中寻求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途径,努力寻找或正在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正确位置,为此他们或许为了精神追求牺牲了个人安逸的生活,或许为了信仰牺牲了生命,他们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的人,但是这种异化不同于原始性的异化,他们是完全成熟性的异化,哲学上属于生产型的一类。

这三种认识就好比一只橄榄果实,两头小中间大,功利主义和存在主义都属于少数人,而快乐主义是中间的绝大多数人。

幸福观与价值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外向”人的价值观就是把金钱、地位、汽车、房子看成幸福,而“内向”人把自身价值的追求过程看作是最大的幸福。中国声乐之母周小燕女士曾经说过:“幸福只属于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心的人。”我的理解是:真正的幸福只属于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的人,而利己主义者是永远得不到真正幸福的。

三、同样的磨难造就不了同样的人

同类推荐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热门推荐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她,金牌杀手,心情愉悦时让人身败名裂,神情阴郁时挥剑斩杀毫不留情!她,名门庶女,寄养在外,废棋一颗!一朝时空逆转,她变成她。恶仆欺主?杀!庶妹抢婚?带着渣滓滚!嫡姐索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当朝皇叔,但凡露面,皆以獠牙面具遮脸,以轮椅代步。她在旁嗤笑,“尊贵的姐夫夫君,你再怎么羽扇纶巾故作潇洒,也掩盖不了你比我长一辈的事实。”他拧眉,“本王20岁!”她摊手,笑的恣意,眉眼间皆是讥讽。朝廷内外,风云陡起,阴谋阳谋层出不跌,谁又能潇洒横行。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他们先是来到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后又碰到了神秘的无面人,澳大利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登上了企鹅岛却又遭遇了黑暗兵团,经历了鲸豚自杀案,又演绎了一曲沙漠悲歌……
  • 骊姬传奇:毒女归来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化出发,对商务礼、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惹爱生非

    惹爱生非

    苏苡作为一名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救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谁知却因此被他禁锢在身边整整四年。后来——苏苡:段轻鸿,我跟你赌这一场,赢了你就让我走。小段冷笑:不,你赢了我把命给你,否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涯海角我也追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