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02

第2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兼论东方文化的大思维(2)

一、世界及我为常耶?二、世界及我为无常耶?三、世界及我为亦有常亦无常耶?四、世界及我为非有常非无常耶?五、世界及我为有边耶?六、世界及我为无边耶?七、世界及我为亦有边亦无边耶?八、世界及我为非有边非无边耶?九、死后有神去耶?十、死后无神去耶?十一、死后亦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二、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三、后世是身是神耶?十四、身异神异耶?

释迦答:“无此事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譬如人问?牛角得几汁之乳,是为非问,不可答也。”

孔子则回答得更干脆:“不知生焉知死。”

“东方文化”堵死了一切玄学之门,也堵死了一切宗教神秘之门,也否定了超自然的造物主。

我们十分欣赏南老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对宗教神秘主义的否定。

翻开一部《楞严经》,七次征心,八还辨见,实是把一个“知”字说透了。 西方古典文论绝无此精美的篇章。

孔子的表达简短得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是知,承认“不知”,也是一种“知”。任何“知”不仅以“不知”为前提,而且其中都包含无量的“不知”。任何“不知”,首先是由于有“知”, 绝然无知,不可说“知”,也无法说“不知”。“知”与“不知”高度统一的“知”,才是真知。

大德至善的“宇宙—生命”系统,时而涟漪荡荡,时而浪花四起。这里浊浪排空,那里莺歌燕舞,美、丑、善、恶、真、假、祸、福……到底是什么?左浪推右浪,前浪阻后浪,从来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平行四边形合力结构,一个组合接一个组合。

佛家将他称之为“帝网珠”。运动着、变化着、普遍联系的“帝网珠”。

在这样的文化中,想为宗教神秘主义找到一个立脚之地,实在太难了。

《道德经》几乎是竭尽全力描写这个“帝网珠”活剧的千姿百态。有人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未必没有道理,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力与力交接的永不停息的活剧。

这便是东方文化的大思维。

这个大思维永不拒绝一切现代,因为现代是你拒绝不了的。

这个大思维,永不迷恋一切过去,因为过去你也迷恋不了。

这个大思维,永远乐观瞻视未来,因为“宇宙—生命”系统失不去什么。

这个大思维,不给造物主以地位。

这个大思维,不给垄断者以地位。

这个大思维只崇拜“宇宙—生命”系统本体自身的“本愿”。“本愿”也无愿,只是历史的“矢星”。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大思维与什么文化有抵触,容纳不了什么。

东方文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是不是我们自己走入了“误区”?

我也奉劝一切唯物主义者,东方文化不是你的异类,可能比你更彻底。

东方文化永远给“不知”留有地位。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非是相信鬼神的实有性,而是给“不知”留了一个地位,对于“不知”冠一个“鬼神”的名字,有何不可?“子不语怪力乱神”也说明了孔子忠于自己的学说。“怪力乱神”这些词既然传之甚远,不必贸然否定,但他是“未知”,更不可肯定,暂且存疑也没有什么坏处。

如果多读几遍《道德经》、《庄子》,你会发现“鬼”“神”之类的概念的人间意义。

佛学就复杂得多了。

早在佛学产生之前,中国文化已经从原始神秘的巫术宗教文化中走了出来。中国人用“仁”、“义”、“礼”这些人间概念来论天说地,就是一个明证。孔子的“仁”作为一个范畴,是直指“宇宙—生命”大系统本体的,当然也包含人本身的道德。在孔子那里,“宇宙—生命”系统与个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不可分的,不过是在表述时有时偏于本体,有时偏于个体。读《论语》等作品时,要细细辨认。朱熹把二者绝对同一,把“仁”“义”之类作为人必须遵循的道德,是孔子学说的庸俗化。若人真有什么需要永恒遵守的东西,天就不是“仁”,而是“不仁”了。 孔子绝不犯这种诬天的错误。

释迦诞生的时代,印度婆罗门教达到了鼎盛期,当时的印度没有其他文化,也没有其他文化符号。释迦牟尼不能不完全利用当时现行的文化符号,包括表述方法。今人读佛经,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是会出现误会的。

也和孔子一样,释迦也给“不知”留下了更广阔的地位。

在释迦那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太宽泛了,根本不单指人、动植物、鬼、神、佛、菩萨……可以说一切存在方式,在释迦牟尼那里都是生命存在方式。 《金刚经》中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实是包括了一切宇宙的存在方式,这一切方式是宇宙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孔子、老子大致一样, “宇宙”、“生命”这两个概念在东方文化中是不能分家的,说宇宙时,便是在说生命;说生命时就是在说宇宙。南老在解释这一段文字时,把小乘佛教练功夫的“四禅八定”引进去了,在南老的眼中,释迦这段文字,无处不是指的“功夫”境界而言,这便差之千里了。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非人也非神,准确地说只是体之用。佛经中的大量佛、菩萨、天人……大半是“体”之用。如果是中国古人写佛经,用当时中国文化的概念,当是“仁”、“义”、“礼”、“智”、“信”之类。在佛经中,说是某某来会,有的说的是真人,有的则是用名号提示该经内涵外延的意义的。

举一个较易说明的例子,佛教有“七古佛”之说,丁福保指责禅宗的七古佛名号、偈语是伪造的,他也列了七位古佛,似乎他列的是实有之佛。其实,禅宗的发挥是正确的。七古佛的名号及偈语实指的是在释迦成就之前,即建立佛学前,“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必有七步发展过程,不然“宇宙—生命”系统不会发展到产生释迦这样的人物。至于七位古佛是文明的进步层次,还是实有其人修炼成了佛?这在佛学中没有重要差别。

也许是由于古典作家给“不知”留下了地位,后世的儒、道、释三家一直没有能彻底与宗教神秘主义一刀两断,有的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人所共知的。禅宗中许多大佬一直企图令佛教从神秘主义中走出来,但从今天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奇怪的是儒家,晚期也出现了“儒教”的提法,这怕是大儒们太羡慕和尚道士在民间的地位了。民国以来,“儒教”的呼声日高,怕是想以孔子为旗帜组成一个政治派别吧!

目前,儒、道、释三家的现实状态,不是笔者议论的重点,但凡是一个明眼人是会作出清楚的判断的。

如果想概括一下,我以为可利用“三神化”这个概念,说明“东方文化”的现状。

一曰:宗教神学化。这在儒家的早期,董仲舒是个典型,他把孔子的“天命说”完全神化了。正如上文所说,孔子为了给“不知”以地位,对鬼神存疑,而董仲舒又借天人感应说,把神鬼偷运进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天人感应”说如果是从“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的因缘运动入手,说明人心对本体的感应作用,正好破除神秘主义,对于刚从原始宗教神秘中走出来的人类,应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但董仲舒把“天”说成了完全决定的东西,人莫过是刍狗,这就大谬不然了。“天人感应说”实在是割裂了天人一体关系的神学目的论。

类似这样的,将“东方文化”神学化的东西还很多,利用《易》作文章的最多。宋儒的世界模式图,也迹近神学目的论。

在佛教中这个问题便更严重了。

“净土”学说是佛学区别于儒、道的重要学说,也可以说是佛学中最深刻的东西,可到近现代又成了什么呢?

当代一些人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一句,是这么说的:“过十万亿佛土”即“飞过十万亿个银河系,那里有一个世界( 星球或其他的什么)叫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一个佛,叫‘阿弥陀’,现正在说法。 "只要人们每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把他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

这与基督教的“天堂”说何异?多的只是借用“银河系”这样的现代科学名词装潢了一下门面。

南老当然不同意这样的提法,他老人家对所谓“持名念佛”有新解,说是要引入“止住”概念,从而使念佛进入“定境”。南老是大家,修行上有成就,我辈不敢妄加议论。但用“止住”,念到“一心不乱”,忘了自己、忘了身体、忘了一切境况……与佛学的“净土”学说真是相应吗?不管如何说,南老的说法比上述我们引的一些大法师的观点是要强得多,起码南老不太同意把阿弥陀佛理解为彼岸之佛,这对破除神秘主义是有好处的。南老大半是想把净土说引出神学化的迷宫。

“过十万亿佛土”的本解应是“超越无量众生心”,佛土者,众生心也。“十万亿”表无量。“过”者,“超越”。即是说在一切众生思虑不到的“地方”,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事实上是“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西方”者终极之义也,并非真是说地球以西。早在唐代,慧能大师就破过这个疑。“净土说”还是佛学的“就地还家”说,还是从属于佛家的“缘起性空”的根本理论的。如果真如那些大师们解释的“净土观”,那我们上边提到的释迦本人确立的“十四不正问”原则就不对了。人死后,肉体留在了地球,那是什么东西到了西方?是灵魂吗?佛家断然否定灵魂说,释迦拒绝回答死后为何的问题。既然不承认灵魂实有,那阿弥陀佛接走了我们什么?这个东西的重量、质量如何?阿弥陀佛怎样飞越十万亿银河系?

佛学的正确观念在这里成了神话了。

本文不可能详解“净土说”,但佛学不会编造如此神话。东方文化与神秘主义无缘。

二曰:神圣道德化。最典型的是朱熹的“理学”。

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孔子学说的庸俗化。正如前文所说,孔子的主要出发点是“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即孔子所说的“天”的本性是“仁”是至德。至德之用,则为“义”、“智”、“礼”。后人多加了一个“信”。上天的“仁”中包含了“义、智、礼”诸用,对于受益者来说,应该尽可能接近这种“天德”,但不可能完全达到,也不用强制达到。因为“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求“和”不是求“同”。“礼”在形而上层次上说就是和谐、合和、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

“克”的本义包含朱熹所说的“克制”义,但主要不是“克制”,而是“完成”、“完善”义。“复礼”者,即与社会归复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充分完成自我,又与社会保持和谐。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也承认别人实现自我的权利,这一切对于“天”来说,就是“天”的至德——“仁”。天的“仁”,正是承认一切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但不是消极的,“君子”——明了道的人,知天命的人,要积极向天之至德靠拢。我们以为这应是孔子的本意。这个本意与“道”、“佛”两家是基本相通的,构成东方文化的根本骨架。我们称东方文化为大思维,就在于东方文化三家的基本学说,都是从“天”、“道”、“佛”的法身本体来说话的。

后人不明白这一点,希望把本属于法身本体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德行强加给个体生命的人,这样就把一切都颠倒了。理学的根本失误就在这里。“宇宙—生命”本有的至德, 都被朱熹们曲解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律令。 这才有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荒唐论调。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20岁的加法30岁的减法40岁的活法

    20岁的加法30岁的减法40岁的活法

    20岁是你人生中最年轻的起步阶段,你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虽然你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让你一生不愁吃穿;虽然你没有一个能拼的老爹,让你可以少奋斗20年;虽然你没有天才的智慧,去创造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但是你要拥有坚定执着的内心,你要拥有永不妥协的毅力。20岁的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30岁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分界岭,30岁是一个我们开始赌不起的年龄。因为,在这个社会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当你做出一个选择,就等于放弃了其它所有的可能。
  •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核舟行远人归去,三生大梦刻顽石。间隔月萧无觅处,君非不见卿可知?无端坠入红尘梦,却遇明月终身误。愿望同君长厮守,惹却烦恼千丝长。当时只道,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七年追寻,终追逐上那袭白影。心念,永恒莫过如此,却不料,终是一场梦里繁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幸福人生

    重生幸福人生

    许菡雯莫名回到了14年前的医院,既然老天让她重新过一次,许菡雯觉得不能辜负了老天的好意,于是她充分利用自己是重生人士的优势,甩掉负心丈夫,斗倒无耻小三,并利用前世有限的认知,努力让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最终不但自己找到了新的生活伴侣,也将女儿培养成为设计大师,飞扬人生,享受重生的幸福生活。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
  • 异世痞仙

    异世痞仙

    迢迢仙路春光好,桃花斜雨乱红飞。少年相识共进酒,对影成双落霞醉。此身曾是梦中客,烟波渺渺照云归。一朝仙临傲九天,洗尽尘世万劫灰。————————————————这是一个少年修仙的故事。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这是一个重活一世的天之骄女复仇虐渣活得风生水起再顺带拐回个腹黑病王爷入赘的故事。女主聪明不圣母,男主腹黑伪高冷,誓要将调戏与反调戏进行到底!】*前世,沈溶月是被自己给作死的。明明有着人人艳羡的贵女身份——手握重兵的父亲,名动京城的母亲,惊才绝艳的哥哥,还有圣上亲封的大齐唯一一位异性郡主身份。最后却落得个死不瞑目的下场——母亲流产抑郁而亡,父亲被污叛国,阖府老小被斩,平日里曲意逢迎的堂姐爬上夫君的床,刚怀上的孩子被亲身父亲生生刺死腹中!能将一手好棋下得如此之烂的人,纵观大齐古往今来的历史,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