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4

第14章 善现启请分(3)

这就是“本愿”的威力,如果你说是如来的威力也行,你说是释迦的威力也行,反正都是假名,问题是不要迷信,把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当成是外在于世间的佛、神、上帝、主。

也可以说四十八愿成形之日,一切众生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依四十八大愿的第十八愿说,一切听见过“南无阿弥陀佛”的生命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千万不要被现在世间人的外相,即美丑、善恶之类迷了眼睛。如果局限于某一个生命,这是极难理解的。如果把一切生命当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流程,这个过程的趋向明显是向“极乐世界”前进的,历史的长河本身在证明着生命的整体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历史的辩证法是整体的看历史、历史的看整体。这是我们与南老观点的根本分歧之处。

以世人的眼光,意识对此确实难以理解,如果懂一点辩证法,把“宇宙—生命”系统当成一个无起点又无终点的,普遍联系的,环环相扣的因缘运动的整体,这一切也就好理解了。只要一个“点”——某生命的“知”——能显示出来的东西,必是整体因缘成熟了的表现。孤立的个体本来是“空”,无有自性,什么也显示不出来,也无所谓显示也无所谓不显示。一旦有显示,那就是整体的,在整体中的个体都必与此有联系。正是由于此,在四十八大愿显示出来之后,一切生命都可以说是善男子、善女人,早晚要了知“宇宙—生命”系统的这个最后的本有的奥秘:不仅自己要“大自在”, 也希望一切众生“大自在”。 这也就是儒家说的天地之“仁”的具体体现。反过来说,只有一切众生都“大自在”了,“我”才有真正的“ 大自在 "。 一个生命不自在,我也不自在。 所以佛经中的一切愿力都是指向“一切众生”的。《金刚经》的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正是这样来的。大乘佛学正是在这一点上区别于东西方一切学说。这便是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整个“宇宙—生命”系统缘缘相扣,无尽无休,非此谈不到“改造”、“进步”。

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比我们这本书要好懂得多,原因就在于我们要揭示《金刚经》的辩证本质,论述起来是要借助读者自身对辩证法的悟性。对于国内的读者,尤其是了解一些辩证法的初步知识的读者来说,对高科技、高等数学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权威不说“有”与“无”

按照《金刚经》的原文,照我们的理解,“权威”“主宰”这些概念不该在第二品讨论,应是第三品“大乘正宗分”的核心问题。南先生在这里提出这个话头,我很明白,南先生认为“善护念”三字是《金刚经》的“金刚眼”、“正眼法藏”,所以就必然引出一个谁是权威、谁是主宰的问题。

依一般佛教徒的观点,“佛”类似于神,是主宰一切的权威。这个观点当然是错的。以南先生的看法,佛学只是人们自己明白道理,然后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修炼成佛,自己是主宰,是权威。这个观点实在够时髦的。中国文人喜欢禅,大半是由于这个原因。

南先生是反对封建宗教迷信的,这不能说是不正确的。但是,佛学是不是就只是道德教育呢?南老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自助而后佛助……”

这番话如果是作为社会教育,当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不是在讨论教育、道德之类的学问。我们是在讨论《金刚经》,《金刚经》说的是究竟法,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根本规律,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基本思想。用现代理论家的术语说,是在探讨宇宙观、生命观问题。

如果简单反驳南老的观点,那是很容易的。依佛家的基本观点,南老的看法明显是“落边”了。如果引《金刚经》原文,也完全可看出南老的提法不符合《金刚经》的原意。

“权威”“主宰”不能说没有,不能说无。因为《金刚经》明确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我皆令”三字不是明明白白说“佛”是“主宰”,是“权威”吗?

但是,《金刚经》原文又说:“如是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同时,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一再声称他无法可说,若认为他有法可说,便是谤佛。释迦还明确说,诸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既然是无“我、人、众生、寿者相”,既然是“无为法”,你说没有“权威”,没有“主宰”也是对的,但无为法也是法,就又会有权威、主宰了。

但是,我们说的没有权威、没有主宰,和南先生所说的无主宰、无权威是不一样的。南老是说,人要“自求多福”。南老举西藏强盗的例子说:“自心不净,佛是不会感应的。”这个观点是和佛学的基本观点相背离的。

“我”本“无我”,因缘假合为“我”。人们总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这是一种幼稚、天真。用佛学的话说是“相续心”作怪,产生了一种幻觉,才认为有“我”在。事实上,这个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存在方式的“我”,只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无常运动的显示器,一个窗口、一面镜子。心头万念,善、恶、美、丑……之类的文化概念,它本身总是运动、运动……不是心念在运动,而是“宇宙—生命”系统在运动,因缘合了,“显示器”——“窗口”、“心念”上就会显出各色“相”。这些“相”都是因缘相对稳定时的幻相。因缘散了,这些幻相也就灭了,所以万事万物皆是缘起性空的。

我以为像南老这样的大学者,自然不会不同意我们这样的观点,因为这不是我的看法,而是释迦牟尼的最最基本的观点,我们只是用了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

南老也许会说,我们这种说法是“拨无因果”,是邪论,是邪法。但是我会回答,民间流传的“三世因果经”之类,如果真是释迦的手笔只能是关于因果的初级教材,不会是因果的真正相况。因果,永远是整体的,整体的因造整体的果,这个整体就是法身。个人求福修行只是一种妄想。如果个人求福修行真的可以“善因结善果”,为什么五六千年前人类总体的境遇,会那么差,再善良的人也只能茹毛饮血?而今天,不管是否行善的人,都会有一碗白米饭吃,大半还可以听广播、看电视、坐汽车。当然,我们这种浅显的举例,未必可以使南老及广大读者信服。现代人都知道简单的二值逻辑的因果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代人中稍微有一点学识的人都懂得,凡举因果必是多维的、多元的、多因的,佛学则是从总体出发,整体说因果。

十方三世网中网,哪一路英雄能自己逃出了“宇宙─生命”系统这个无边无际的因缘运动网络?佛学中的“帝网珠”正是对这种相况的生动比喻。

个人的作用不是一点用没有,这要看你的心量如何了。但即便是心量如释迦,释迦自己也承认,他不过是阿弥陀佛的幻化身。他的心量再大,也是“宇宙─生命”系统给予他的,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明明德”的显化,他还是什么也没有,连自己也没有。

到底有没有主宰,有没有权威?确确实实是有的,那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既不在“自己”之外,也不在“自己”之内,在哪?哪都在。

是人,就会有烦恼,完全断了烦恼就不是人。佛学说断烦恼,绝对不是指当世修行的事,必须是灭度自身之后,回归本体之后,才可以说断烦恼。这又是极复杂的问题,还是留在下面说。

“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是永恒的无常运动。从究竟位上说,“宇宙─生命”系统本身就是权威, 就是主宰。 如果再说到具体的阶段上,落实到具体的生命体上,“主宰”与“权威”也是有的。上文我们曾借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说明了无常因缘运动的特征,这种运动大到整体、小到每个人心——“窗子”内,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是一种平行四边形的合力结构运动。人能意识到的只能是“标量”,而“矢量”呢?在!但不可说,不可说,凡可说皆是“标量”。“宇宙─生命”系统是“帝网珠”似的关系,层层无尽,网网互联,谁也不知“矢量”在哪,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不管如何乱,“标量”总是被矢量主宰着,虽然是相对而言,矢量还是标量的权威。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释迦的博大精深,佛家“无为法”的厉害,就在于释迦是最终发现了“宇宙─生命”系统“矢量”之所在的人。这个“矢量”与人类的恶行、贪嗔痴是一回事,又有区别。会得么?南怀瑾先生。请对照《妙法莲花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金刚经》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可惜人们充耳无闻,非要说《金刚经》的金刚眼是“善护念”。这就与释迦牟尼的本意失之交臂了。

还是要说,“权威”、“主宰”不能说有与无,永远是“知”与“不知”的统一,当人们真正懂了上述诸经,就明白了我们的说法。其实,就一部《金刚经》已经是说得很明白了,可惜是烦恼障眼,相逢不相识。

心在何处住?

我们是步步紧随南老之后来解《金刚经》的。本来“心”这个东西住与不住?在哪里住?能不能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在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中“此心如何住?”一节中问题似乎是十分简单的。我们也同意“住心”也可以是十分简单的事,不过我们说的简单,和南老所说的简单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一步步随南老走。南老说:“心里乱七八糟的,烦恼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

南老所说的“心”是极难住的或者说根本不能住。“许多的烦恼妄想,如何降伏下去?这是个大问题。”照南老这个意思是这个“意识心”还是可以住的。这里就有一个什么叫“住”的问题,意识心停止不动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有“人”这个生命体存在,这就是办不到的事,“末那”识的特点就是常转不歇呀。正如南老了解的, 即便是修四禅八定之类入了大定的人, 也不是“住”,最多不过是一种“劣定”。从佛学的基本观点说,这种“定”是不真实的。释迦绝对不要求人们去学这种“住”,这种“定”。因为他说过,诸行无常,这个“行”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运动,它是永不会停歇的, 永无固定形态的。人的“意识心”,只是这“行”的反映、映射、显示。举一个例子,现代社会生活中,各国都有巨大的电网,一般一国一个电网,有的多国一个电网。电站有各色的仪表显示器,这些仪表显示器能有一刻的“住”吗?一刻“定”吗?除非与它相关的电网整个毁灭了或是停止输送电力了。“意识心”的功能就是显示“宇宙─生命”系统的无常因缘运动的,它不可能“住”,也不可能“定”。人们现在所谓的“住”、“定”,只不过是注意力集中于一处,如念佛号,如念咒子,或作导引,其实质是注意力集中、再集中,但是, 再集中, 不管集中到什么水平,毕竟还有一个‘我’与集中的那个“注意点”。我与“注意点”完全一体,即人们所说的“能所两忘”,通过练功是不可能达到的。南老在下一段还特别提出了“持名念佛”这个法门, 依南老的意思是要念到“忘了自己,忘了身体,忘记了一切的境况,勉强算是有一点点一心不乱的样子。做到了专一,一心不乱的时候是止,念头停止了,由止就可以得定了”。(南书38页)

南老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住”就是尽一切力量止住“念头”, 即是止住“意识心”。

不管净土法门的祖师们是如何说的,南老关于“持名念佛”的观点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创见,不必尽如祖师。我们也不能因为南老和历代祖师说的不一样,贸然断定南老是错的。时下净空法师宏扬的夏莲居的念佛法门,和南老说的不一样,他们不求定,不求止,黄念祖说这是“无为法”,黄念祖先生是大大错解了“无为法”。只要人们还有法可用,这个法就不是无为法,而是如梦如幻的“有为法”,就是虚妄。对夏莲居的法门我们不去提他,只说南老的“止住持名念佛”与释迦老子的原意也相去甚远。《楞严经》中借文殊(智慧)之口明确评价了大势至菩萨的“持名念佛”,说“念念元生灭。何以得圆通。”这就是说,修行走到第二十四步,到了持名念佛之时, 还不是究竟, 还得不了圆通,不要说前二十三步了。(详见《楞严经》关于二十五菩萨的修行)

南老的水平当然是极高的,他老人家基本上是否定了那种机械的“止”,机械的“住”,机械的“定”。他引用苏东坡的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确实是很具禅味的名句,但苏东坡太少了一点历史辩证法,太少一点系统论的常识。因缘不会因你知万事万物“了无痕”便就无痕了,该有什么因果还是什么因果。释迦老子在《金刚经》中的原句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苏东坡的“了无痕”只是破解了“应无所住”四字,“生其心”三字,没有着落处。用南老自己的话说,“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且住!南老先生,只要我活一日,烦恼还是要来一日,烦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我知他是“了无痕”而少一分。“一切都没有了”是不可能的。南老,应该说,虽然你坐下来了,然而一切还都是可能的。真是“一切都没有了”,那不是《金刚经》断然否定的“断灭空”吗?

我在前面说过南老先生是掉到一个怪圈里了,他老人家一方面说《金刚经》的金刚眼、正眼法藏是“善护念”,一方面又说只要了知万念皆是“了无痕”便万事大吉了, 心也就降伏了, 不需降而降伏了。既然是“了无痕”,又有什么“善护念”?善护一个“空”念吗?善护一个“了无痕”吗?既然是“空”、“了无痕”,还护什么?谁又护念谁?

这不是南老一个人入了怪圈,六祖以后的许多禅宗大佬皆坠入了这个怪圈。憨山、莲池、藕益诸高僧,大概已经体会到了这个怪圈,极力想跳出,这才皈依了净土法门的。本文不想去评价这些大祖师,因为许多佛家弟子太崇拜他们了,评价他们会大伤净土行者的感情,但是,也正如南老所说,《楞严经》所言,“持名念佛”,也不是什么究竟法。

人们,还是少一点个人崇拜,多一分思考的好!

南老,我以为,即便知道万念皆是“了无痕”,还是要再进一步读《金刚经》,《金刚经》到这里还没有进入正题呢!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了无痕”,该来的还是要来的。苏东坡这两句诗不知是何年月的手笔,大半不是临终的手笔,也就是说当这位前世开了大悟的大禅师,知道了一切“了无痕”,他后半生还是让王安石整得够呛,整得半死不活,烦恼难断,一切有痕。因缘永不断灭,因果终是因果。

我不想对南老的观念冠以“潇洒空”、“豁达空”之类的大帽子,我们只知以意念对意念,以为“空”了,却是空不了的。现实还是现实。

恕我直言,南老比之铃木大拙之流是高明多了,但还是没有通达究竟。

“究竟”也并不神秘,只要读到《金刚经》的第三品便会全明白了。南老把问题搞玄了,即便是从语文的角度看,第二品也只是第三品的前奏、铺垫,并没有南老解释的那么玄。什么须菩提不解佛意,不知“句下”便是降心,等等,只是禅宗末流的游戏。到第三品,问题才是明朗的。任何一个粗通中国语文的人都可以看出,第一品交待时空,第二品提出问题,第三品是回答,以后各品是对第三品“大乘正宗分”的阐解,也就是说,第三品“大乘正宗分”是《金刚经》的金刚眼、正眼法藏。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笑看妃乱

    笑看妃乱

    白小鼠——实在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十国称霸,她占其一婚姻不慎美满、情人不算体贴、想过离婚但终究还是算了。慕容尊:他爱的一定想到手,但骄傲也要有。元夕夜:面子和地位比女人重要,实在要选还要斟酌。(此文有些挑战神经,不强求喜欢,嘻嘻,但很感激能喜欢的)新文:《朱砂曲》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推荐鹦鹉家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低调少奶奶》《相公这是21世纪》好文大放送《丑颜倾城》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重生豪门之嫡女》随风清《孽婚门当户对》简思《兽婚》《妾本惊华》西子情《破日》李筝《笨女人》张小鹿
  • 桃花朵朵笑良缘

    桃花朵朵笑良缘

    貌美王爷入坑成“肥肉”,招来不靠谱公主脱衣扒裤!为还邻居半块猪堂堂公主殿下被逼得落草成寇,好不容易捕到美男一枚,谁知却惹来祸害不断……前有阴险太子虎视眈眈要她命,后有腹黑二皇子含情脉脉求包养!果然是一进侯门深似海,宫斗争宠五内焚!亡国公主悲催擒夫记,囧萌笑闹宫廷路,敢萌,敢坑,敢扑倒!看你走不走得了!
  • 致我最爱的你

    致我最爱的你

    本书已出版上市,书名《致我最爱的你》,签名版当当有哦,速度去抢咯~“老公,我今晚肚子有些不舒服,求休假!”“老公,我今晚好像有点感冒了,求休假!”“老公,我今晚要去朋友家陪她,求休假!”结婚前的顾倾城,总想着怎样推到唐时。结婚后的顾倾城,却想着怎样让唐时放过她一晚。然而事实证明,不管她找出的借口有多无敌,他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老公,我现在在马尔代夫,今晚你好好看家!”既然躲不过,那她跑~竟然想擅作主张给自己放假?唐时沉思了一下,对着助理吩咐了两句。当晚午夜十二点,酒店的门被人敲响,隔着门板顾倾城听见唐时的声调轻飘飘的传来:“老婆,开门。”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征服不了女人心的拿破仑,为情陨落的普希金,逃婚未成累此生的林肯,多少痴情多少恨的托尔斯泰,风流总统克林顿……本书无意于去翻他们的风流账,谱他们的艳情史,只是从这些或饱含辛酸或饱含遗憾的婚恋当中,让读者领略到他们的真实、凄美、感伤……
  • 帝天至尊

    帝天至尊

    炼丹炼器世家的传人秦鼎遭逢灭门大祸,十五岁的他,被传送到一片陌生的大陆,重新修炼功夫,却也不忘炼丹,炼器,展开了瑰丽玄妙的人生……
  • 任正非管理日志

    任正非管理日志

    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他是商界不可一世的传奇神话,她是能抠则抠,能贪则贪的屌丝助理。当腹黑大灰狼遇上屌丝小白兔,也忍无可忍:“路迟迟,最近人流医院在打折,你要不要考虑跟我怀一个?”某屌丝震惊:“可是……我们不熟。”总裁大人忍无可忍:“一起睡过,你敢说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