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2

第12章 善现启请分(1)

时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 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 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 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 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昭明太子在这里突然切断,实在是大错误。这里与下一段是无论如何也分不开的。这一分开不知误了多少英雄汉。因为有此一分,全文的主旨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这个罪过真是难以弥补。

文人呀,文人,你们把佛学当成了常人以为的那种思想体系,似乎怎么分割也不怕,千古以来多少文人,自以为了不起,有文才,通文学,自行分经、合经,不知留下了多少后遗症。以鸠摩罗什的文才,如果该分品,他不会分吗?何必要你昭明来多这个事?时下还有一种敢于合经的人,事实上是连该经应属于哪一类经典也没有搞清楚,盲目把几种本子合在一起,自称是“完本”“全本”。这和坊间的全本《水浒》之类的伪作实在相差无几。待这些人与他们的学生们明白之后,定会大吃一惊,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呀?!

我不是说经文就不能动,其实鸠摩罗什在译经中,大半多有更动,以梵语合于汉语的表达;但他是真懂了、真明白了。就是这样,他如果再来“转世”也会再修改他的译本,因为文化变化了,人们的符号观念不一样了,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理解习惯,要使人们不误解,就要随着时代修改文字。在一定的时代绝不可能出现的文字误会,另一个时代就会发生。

但这一切都应以真正明白了东方文化的大思维、佛学的大思维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如像玄奘那样来一个“硬译”,反而可靠。

昭明太子明显是没有完全读懂《金刚经》,完全以作文章的习惯来分品,给后人丢下的麻烦太多了。昭明太子,你能选文,可选不了经。“佛学”不是文学。

在这里一分段,就极易把一问一答分割了。

须菩提问:如来(佛)怎样善护念诸菩萨,怎样善咐嘱诸菩萨。对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怎样降伏他们的心。

这个提问是非常明确的。即如来如何降伏众生心,也就是如来如何护念众生?

紧接着是佛的回答。先是肯定了须菩提的问题问得好,其内容如上录本品的后半段,“善哉善哉”以后的话,就是先肯定须菩提的提问,“听我告诉你,当这样来降伏他们的心。”须菩提接着说,“我乐意地想听您说”(“愿乐欲闻”)。

这一切实在是太清楚了,初中文化的人也解释得了,根本用不着绕什么弯子。

紧接着的就是被昭明划为第三品的 “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这就是对须菩提的回答。

你不是问我如何降伏众生心吗?

我让他们入无余涅而灭度他们!

这一问一答实在是太清楚了。紧接着也就是被昭明太子分为第四品的“妙行无住分”的全部内容,就是介绍如来是怎样“灭度”众生的,即“无住相布施”。“灭度”就是“布施”,也就是“普度”、“救度”。第五品是从佛自身讲无相的道理。众生无相,我也无相。我的布施就是我的愿力,他也是无相。

众生无相的道理,佛无相的道理,几乎每一部佛经都在反复讲。《维摩诘经》明确地讲,菩萨见众生,“譬如幻师见所幻人”。

这个观点对不对,当代人能不能接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不讨论。对于大量的众生来讲,也许永远接受不了“众生”即“幻人”的提法。这不要紧。问题是既然是讲解佛经就要先老老实实,按原意把释迦的意思传达出来,你即便是批判、反驳、讨论,也是要先行弄清释迦的原意再说,不能偷偷摸摸偷换概念。

也不知后人们是不是安心不同意释迦的观点,还是被昭明的分割经文所迷,没有看懂经文。大量解释《金刚经》的人,都是大讲每一个人在修行中如何自己去“ 善护念”,自己去“降伏”自己的心?

这实在是奇怪了,“众生”本为“幻师”所幻的“幻人”。这个一直被因缘掌握的“幻人”如何“护”自己的“念”?如何“降伏”自己的心?仍以“灯”为例,灯发出的“光”,自己如何改变自己?但它可以照亮别人,被照亮者的因缘可以因它的照亮而有所改变,而“亮”本身改变不了自己,只能靠形成它的因缘,如电流、电线、灯管、灯座、开关……诸如此类,任何一个因缘的改变都会使“亮”发生变化,工程师们不会去直接改变“亮”,他们改变的只是灯泡、电量及其他的因缘。

“善护念”作为一种方便,一种假说,一种诱引,可以劝众生为之,但若作究竟法,当为一部经的主旨去讲,则是违背佛学的基本原理的。若某人某生命真的可以自己“善护念”,那不就是肯定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恒定存在吗?

对于这些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者比一般的佛门弟子更明白、更清楚。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乃至黑格尔都十分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性。都明白世界永远是一个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运动发展变化的整体,矛盾的双方因条件而不断地互相转化着。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被称之为历史唯心主义。

从须菩提说起

南老饶有趣味地向我们介绍了“须菩提”这个人,一种是传说中的“须菩提”,是孙悟空的师傅;一种是历史上的真人的“须菩提”,是释迦的大弟子之一。

据传《西游记》是道教的某人写的。虚云大和尚曾说这是道教骂佛教的一本小说。他老人家是当代佛教大德,我是很相信他老人家的话的。我的师父曾为虚云老和尚当过家,师父常对我说起虚云老和尚,确实是得道高僧。我刚看到虚云和尚说《西游记》是道士骂和尚的小说,心中不以为然。我是搞文学的,总以为《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佳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可能任意去骂什么人。这几年,佛学的书读多了,才隐隐觉得虚云老和尚的话还是有道理的。《西游记》所贯穿的思想,确实与佛学不搭界,更多的应是道教的修行境界。

记得台湾一家佛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位大德讲佛学的“唯识论”,以《西游记》为例说:唐僧表“阿赖耶识”;八戒表“前五识”,眼耳鼻身舌 ;孙悟空表“意识”;沙和尚表“还净识”;小白龙马表“末那识”。我不懂唯识,听了这种提法,便觉得,这不是在说解脱之道必须否定了“前五识”,再镇住“意识”将其压在五行山下, 放出来也要给它戴一个“紧箍咒”, 才能进入“还净”吗?这与大乘佛法的“降伏其心”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这一切都是“有为法”。

本书不能去细分析《西游记》与佛学的异同,而是从这里使我想起了中国佛学的命运。人人都说中国文化最具“大乘”根气,中国的学佛人都自命自己是大乘佛学的信徒,世界的“大乘”佛法的“根”在中国。但是,近千年来,佛法的大乘精神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又表现出了什么?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就是中国人理解的“禅定”吧?“紧箍咒”就是“持戒”吧?唐僧为取经经了九灾十八难而不灰心,就是“精进”吧?最后取经到手就是“般若”……如果依那位台湾大德的讲法,我也可以附会出一套又一套的东西去解《西游记》。

《西游记》确实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佛学通俗读物。 凡学佛之人无不知《西游记》,有的还自觉不自觉模仿它。看来每一个人学了佛法,就必须下一番脱胎换骨的功夫,火焰山、盘丝洞……中国人一旦信了佛、信了佛学便都自觉不自觉地作好了这样的准备,这种精神实在可钦可佩。虚云老和尚一出家,不就藏在深山里修苦行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

中国文化太讲究个人操守、个人修养、个人约束了,似乎只要人人都如此,世界就美好了,个人便解脱了……这种文化习惯渗透到了佛学界、佛教界……

于是,解释佛经的人们几乎可以把一切经文都解释为个人修行、修养、修炼的原则。讲《金刚经》者如此,讲《佛说阿弥陀经》者如此,讲《楞严经》更如此。似乎解经不教给人们如何“修心”就是大逆不道,而他们所谓“修心”的核心就是“修德”,与佛学所说的“修心”根本不是一回事。

“修德”是中国人的传统,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美好的东西。

“修德”这个传统最少起自周朝。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周文王姬昌的一种政治手段,是针对他的政治对手殷商的。殷商的文化还大量保存着原始图腾文化的遗迹,对比一下殷周文物的美学风貌就清楚了。殷商文物,尤其是祭器,大半充满图腾的恐怖、神秘色彩。周的文物就温和多了。周文王时代,提出“惟德是馨”的口号,是针对殷纣的淫祀而去的,也是招揽人心的一种手段。

政治手段也罢,不是政治手段也罢,从“崇神”到“崇德”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进步的真正意义是高扬了人性,使神性贬值。但是后代人,尤其是孔子的后人,把一个“德”字提到了“神”的位置,这一点作得最彻底最明显的是宋儒,他们几乎是建立了一整套的道德神学体系。强调“道德”,把道德天意化、神化,是宋儒思想体系的核心。

佛学在中国的命运也是如此,几乎让历史唯心主义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任何道理不讲,只说号称大乘的佛法,在中国传了二千年,到底有多少人肯定是成就了的?就佛教徒自己写的历史来说,真是凤毛麟角。这就叫“普度众生”吗?据说释迦的佛法存世仅只一万年,二千年度了有数的几个人,一万年又如何?“普度众生”不是一句空话吗?这还在其次。今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明显的是和“佛教”的理想相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完全不是消除人们的“贪慎痴”三毒,而三毒更嚣张。让今天的所有年轻人都要戒掉“杀、盗、淫、妄、酒”!这可能吗?更明显的问题是今后世界的发展根本不可能是那些所谓的佛教徒理想的世界,今后的世界只能是与他们的理想越来越远。这该怎么办?佛学、佛法所说的不都是空话吗?

佛光普照,人们的贪嗔痴越照越严重!世界在和释迦对着干吗?

一部《西游记》正好说明,历史唯心主义对佛学的改造已是根深蒂固、家喻户晓了。

这种已经被历史唯心主义改造过的佛学佛法,必然被历史所抛弃,被世界所抛弃。

须菩提,于意云何?

“德”,当然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我们理应修“德”。但永远没有抽象的德,永恒的德。宋儒利用人类的血统关系引申出的德,也不是永恒的。宋儒的“德”只适用于以家长制为核心的中国农业社会的村社文化。这种文化的基础一旦消失,其德的内容就会改变。

“德”总是随历史的变迁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以佛法说,便是“诸行无常”。

“德”一旦恒定化、僵硬化便是人类的枷锁。佛学不是给人类制造锁链的学说。

我有一位友人嫁给了一位美国人,深夜二人驾车驶于高速公路,见红灯高照,我的友人觉得已是深夜,便冲红灯而过,其夫大为诧异,连称“野人!野人!”

西方人也是有自己的“德”的!

“德”无自性,随因缘而变。这才是真实的“德”。

人类学佛决不是为了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再把自己压在“五行山”下,出了“五行山”,还要历经九妖十八难。

我信了虚云大和尚的话。《西游记》即便不是骂和尚的,也是改造佛学的。人们,《西游记》不是佛学的通俗读本,只是一部神话小说,少附会的好。

如来、菩萨

学习东方文化,尤其是佛学,对于他的许多概念,千万不可以今天人的习惯,为每一个概念寻找一个相应的实体,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个概念使用的语言环境, 即前后段落、上下文的关系,来理解他的实指。

一般说来,像“如来”、“佛”、“菩萨”这一类的概念,不可全作具体人解。“如来”、“佛”可以说指的是释迦本人,也可能不是指的释迦本人,而是某种精神、某种状态、某种德性。

举例来说:燃灯佛,燃着了灯,点亮了心。你可以理解为在释迦的前世,确有这么位圣人是佛。也可以理解为宇宙文明的一个必然阶段,正是这个阶段为释迦的出世铺垫了道路。释迦说自己前世的老师是燃灯,未见得真是某某人,这只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一日,“宇宙—生命”系统的文明发展到这一日,佛学这个“果”该熟了,所以我(释迦牟尼)出世前,肯定有人先燃起“佛学学说”的灯,我释迦什么也没有干,“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的奥秘就应该在我身上显化,不在我身上也会在别人身上显化,因为在我之前般若智慧之灯已经点燃。

释迦的经文无一处不严格遵守他的“缘起性空”的基本原理,包括叙述语言及概念体系。处处都在体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原则。

再如,释迦在《佛说无量寿经》中是这样介绍阿弥陀如来的。

在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在世间教授四十二劫。他有一个弟子名“世饶王”,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法藏”。由于“法藏”比丘发了无上大愿,要让一切众生皆作菩萨。“世间自在王如来”便给他传法, 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经千亿岁,“法藏”自己也将“世间自在王如来”所说的,都亲眼看见了。后来又修了五劫,对于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我们现在把这里的人名排列一下:

“世间自在王如来”。

“世饶王”——“法藏比丘”——“阿弥陀佛”

反复强调“世”“世间”,说明佛法就是世间法,不存在什么“出世法”,更不存在什么彼岸世界。这一点应是十分明确的。

“世间自在王如来” 正隐喻世间本有“自在”,“自在”不是谁可以外加于“世间”的,也不是谁恩赐给世间的,“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本应是“自在”的。“王”者,不可作阶级分析,说是统治“自在的人”(一笑)。王者,集中义,顶尖义,总持义,世间一切“自在”的集中表现。又是“如来”,“如来”之义是:“就如你见到的这样”,“就如来到你面前的这样”,最平常、最朴实、最现实,绝无玄妙之处。

理解“世间自在王如来”这个名号的实义的最好比照,应是孔子的“仁”这个概念。“仁”是“天”给世间的,也就是说是世间本有的,用我们现代人的学术术语说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仁”。儒家说到“仁”,在一定程度上,还把这一概念当作了外在于人、外在于生命的,别的什么东西给予于人与生命的。佛学则完全肯定是法身本有的,“恰如你见到的一切”。说得再透彻一点,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本应是幸福的自在的。

但是,现在无论如何是不幸福,不自在,三苦、五苦、八苦,无量烦恼无量苦,五痛、五热、五烧。

怎么改变这个局面?

凡是动了这个心念的人,就可以称之为“饶益世间的人”,把这些想“饶益世间的人”的意图集中起来就可以称之为“世饶王”。

“出家”就是学习研究解脱人类之道,也包括苦行,包括六度波罗蜜,即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 般若是根本。“般若”是什么, 那就是“世自在王如来”向“法藏”演说的,“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未能减少人们心中对世界的疑惑,反而更增加了自身和这个世界的陌生感。不管金字塔之谜、食人魔洞之谜也好,UFO之谜也罢,这些谜团所蕴涵知识的广博与玄奥,已经超越了人类现有的解答能力。本书展现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能够让读者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整个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增强读者探讨、解读世界谜团的兴趣和信心。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她是前世造了孽,才会遇见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跟自己过不去,整天叨叨叨;明明就是个腹黑男,还装什么人品爆发户!别对着她耍温柔玩霸道好吗?她又不是纯情小女人……威逼利诱,挑衅玩暧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好,看在你这么喜欢我的份上,我就爱你!但为什么你将温柔与爱情瞬间抽离,到头来全是一场精心演绎的欺骗?再遇见——求别说你爱我,我都已经不喜欢你了,所以我的首席,听清楚:床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读者可加群:298554155,进行讨论,拍砖!敲门金手指:任何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名字
  • 天价弃妃

    天价弃妃

    苏漠漠,二十一世纪的神级法医,经她手检验过的死人,不管有冤没冤,通通死得安息。除此之外,她还是帝级的武术教练,高徒满天下,谁敢欺负她?保准被扁得只剩半口气。另外,闲时无事,她也会上T台走走秀,每一次的出场都把摄影师手上的相机电源耗尽一次又一次。如此风云人物,却最后含恨而死。靠!为什么她好好爱岗敬业,累死累活几日几夜不曾休憩地为人民服务,回报她的就是一把冷冰冰的枪口?遇到不法之徒丧命就算了,为什么还不能让她睡个安稳觉?非得要安排她穿越?穿越就罢了,为什么偏偏是个谁都能捏的软柿子?还是个不得宠的弃妃?靠!她不干了,像她这样在现代中国黑白两道的风云人物,凭什么要呆在这个鸟不拉屎的荒蛮地方被人欺负被人辱骂?她是谁?是连鬼都不怕的苏漠漠。现在这具身体是她的,谁再欺负她,小心她送她个解剖当见面礼!在这个虚情假意横行,尔虞我诈肆虐,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法则的时代,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人人唾弃不得宠的弃妃,从一开始软弱无能只能看着自己被人欺辱,却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小势力,完成破茧化蝶的美丽蜕变,成为三国群雄逐鹿的唯一风云人物。苏漠漠: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有多愚蠢,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哪怕是全天下的珍宝,你的江山,甚至是你的性命……也同样唤不回一颗心……君御轩:休离?女人你是不是吃错药了?本王告诉你,你想休夫想都别想!君御风:漠漠,从此你是朕生命中唯一的信仰,所以,请你别只是留给朕一个无情的背影好吗?纳兰浅:我一直在等,等你成为弃妃的那一天……届时本相一定下天价的聘礼,娶你为正妻,从此弱水三千,只取你一瓢!!邪青:漠漠,你知不知道你把我未痊愈的心伤得有多血淋淋?是你,让我从此失去了心底的支撑,让我陷入绝望的深渊。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你……故事还在深入,人物还在增加,男主也在一步一步浮出水面,欢迎亲们深入探讨……简介无能,亲们多多包涵……***【感谢区】***感谢亲hnd6706送的钻钻;亲xiaochun64送的花花;韩韩千雅亲送的花花;亲毓虞懿妤谀煜聿佾送的钻钻;亲3368689送的花花;亲johnson1224送的钻钻和花花;亲流水vs落花送的花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本书通过对乔布斯成功背后暗藏的闪光点集中描述,给自己创业或者正在职场中奋斗以及即将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这些忠告将让你避开绊倒你的石头或木桩,让你找到一条充满花香的小径。善用这些忠告,将可使自己的生活多姿而充满喜悦,引领你走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绝爱烙印之丑女新生活

    绝爱烙印之丑女新生活

    【動情篇】不幸看见好友与男友上演的春宫图,气愤的手起刀落想要跺了这对狗男女。不曾想,阴差阳错丢掉自己的小命儿。呜呼哀哉!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就当是人生的新路经验。可,可……穿越不都是美事儿一桩吗?别人穿越就是王后,美女的,到了她这儿就……穿越前已经是丑女一个了,穿越之后竟然丑上加丑,还成了她最讨厌的肥妞儿。天啊!為什麽,為什麽,雪上加霜,她的名字竟叫,柳希雪!那個背叛者的名字。无奈之际,只能对着天空大叫一声:“我要改名字。”虾米!发现新大陆。这肥妞儿有一个帅到不像话的,未!婚!夫!……………………“疼吗?”帅哥未婚夫轻轻的为她上药,害她只能拍拍脑门,让自己赶快清醒。“下次不许再这样啦,来乖乖的……”为了减肥,饿了四天四夜,晕到,醒来后帅哥竟然会疼惜的生气啦。“宝贝,睡吧!有我在这里。”面对他突然的温柔,深情,她迷失的心好像又找到了方向,丢弃的心竟沉轮在他纲织好的陷进里,殊不知他温柔的背后竟有一张她从不知晓的面孔。恶梦从她嫁他的那天起……如影随行。直到最后的最后,真想终于浮出水面,一場不是意外的意外……她,對他來說。是棋子,是工具,即使这样,她还是愿意陪在他的身边,哪怕他一次次狠心的将她推开。只到她的心再也负荷不起椎心的痛。一点儿也不重要,不重要,面对她的离去,他只能一遍一遍的重复与强调。那为什么,看着她流着泪的眼,竟让他怀疑自己,竟让他开始愤恨自己。长发为君留,短发为君剪。白发为君变,青丝变情丝。从此岁月里与他相伴的只有她留下的这首诗。男儿有泪不轻谈,只是未到伤心处,终于流下一滴悔恨的泪,无奈的闭上眼。【情殲篇】他,左沐晟,天下第一庄庄主,温温而雅,透泽明亮的黑眸里透露着一份神秘,一份心痛,一份柔情……还有寂寞。终日浮现着她留下的那抹伤心的背影。一丝白发轻轻飘过……他环住她的腰身,苦苦的哀求道:“为什么,不……相信我是真心的。”只见她,淡淡的一笑,推开他,走向另一邊。花谷雨的妙公子,江湖人称鬼医的风月霆,英俊非凡,一双勾魂的眼眸迷到无数少女的心,自认风流,对不美的事物从不感兴趣,却没想到最后的他竟会爱上一介丑女,就算她满头白发,也是情有独钟,明明知道她心有所属,依旧不肯松开,为她情愿与魔鬼交易,咬牙切齿威胁:“为了你,我可以毁了他,毁了所有……”魔教教主,邪面魔君,阴险狠毒,杀人如麻,欲想称霸武林,一次邂逅,心却停在那个脸上有块印的女子身上,辗转几回,再看到时,她即将嫁人为妇,还是改变不了他对她的心,:“为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武林,可以放弃……走向光明。”“左沐晟,太迟了,是你推开我的不是吗?”“这样就可以逼我和你在一起吗?”“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可是我,不值得……”柳希雪,一介丑女,掀起江湖的血雨腥风。江湖之爭?爱人之爭?她,到底情归何处。【了情篇】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