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巴马来说,他从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美国社会以及美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和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奥巴马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缓和社会矛盾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要想让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加让人信服,自身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是必需的。
(第一节)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
稳定的关系对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要想维护社会的稳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要求领导者要有远见
正受困于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举措……如不迅速、大胆行动,经济严峻形势可能急剧恶化。
——奥巴马
经济形势领导者远见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就职后首次例行电台讲话时,向公众阐述新经济刺激计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次5分钟的讲话中,奥巴马坦言说,美国“正受困于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举措……如不迅速、大胆行动,经济严峻形势可能急剧恶化”。他还补充说,最近一周申请失业者人数创26年来新高。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如不采取应对措施,失业率将达到两位数。
对于美国这样的现状,奥巴马承认,美国经济规模可能缩水1万亿美元;而这就意味着一个四口之家的收入将会减少超过1.2万美元。所以,奥巴马提出了警告,由于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被迫放弃大学梦或就业培训机会,美国“可能丧失一代人的发展潜力”。他希望1个月内签署拟议中的8250亿美元新经济刺激计划,以迅速着手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长远发展。
自2007年12月,美国的经济开始衰退以来,美国社会已经有440万人失业。可以说,现在的美国正处于数代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部分公司仍在裁员,已经创下25年来最高点的8.1%的失业率估计还会进一步上升。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奥巴马表示,他的确需要金融业来帮助解决危机,他的工作之一就是与金融业进行沟通。他表示自己相信市场,相信金融创新,而且相信成功。他希望金融业能够做好,但他同时表示,华尔街不能再回到原有的老路上。
美国的这种经济形势和社会现状在极大地考验着奥巴马的执政能力。要把国家和社会从危机当中挽救出来,这就需要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远见。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知识化,人们更需要有远见。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所必须具备的,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成了有远见的标志,特别是想成大事者,没有远见是不行的。
远见来源于一个人的直觉和判断能力。奥巴马就拥有精准的直觉和判断能力。他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美国打的是“一场哑巴的战争,一场轻率的战争,一场未经论证而凭一时冲动,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政治利益的战争”。刚开始,很多人都怀疑和反对奥巴马的论断,但是,如今,历史证明了奥巴马当初的预言。美国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深渊,进退两难。
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也体现了奥巴马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他指出:自由市场体制既不是自然规律也不是上帝的旨意,它是痛苦挣扎、不断摸索的结果,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稳定与改变之间的艰难抉择。尽管自由市场的恩惠主要源于一代又一代美国人追求各自幸福的努力,但是,每一次经济巨变和转型时,我们还是依靠政府采取行动来提供机会,刺激竞争,让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奥巴马预言,如果政府拒绝干预,那就意味着美国政治将更加分化、更加不稳定。2008年,美国的局势正好应验了奥巴马的预言。
有远见,方有卓识。解放思想,就是要有远见,必须要有远见。鼠目寸光,井底之蛙,不可能解放思想。刘备三顾茅庐而从此充分信任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剖析天下三分之势,十分富有远见。清朝后期闭关锁国,导致国力日衰,则是因为统治者没有远见。是否有远见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得失,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什么是远见?远见就是对事件、对世界前瞻性的预测、认识和见解,对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和谋划。一个好的领导,一定是有远见的。也只有富有远见的人,才可能超出个人的局限,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有了战略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站立在高山上的那种俯瞰全局、放眼未来的高度,就有了那种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的感觉。
有远见才有蓝图,有远见才有信心,有远见才有激情,有远见才有智慧和勇气,有远见才懂得重用人才,有远见才有解放思想、起而行之的动力。
维护社会稳定,就业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誓言举全国之力为民众创造工作机会,我们将让人们回来工作,这些人需要帮助,就在现在。
——奥巴马
社会稳定就业问题拉动内需
消费、出口、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更多依赖于出口。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发展战略引导下,出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这使得中国的GDP一下跃居世界第四。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GDP总量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就说明,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都还非常落后。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依靠内需拉动才是最健康的选择,扩大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是根本的政策目标。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美国和欧洲国家等我国主要出口国经济惨淡,贸易额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美国的经济形势,奥巴马及其经济团队把经济刺激计划中承诺的就业目标从300万调升至了400万。美国《政治周报》说,奥巴马一个月内第二次调整经济刺激计划,意在为计划在国会获批准增添胜算筹码。
针对这个刺激经济的措施,奥巴马经济团队两名顾问当天在网上发表一份针对经济刺激计划的分析报告。报告说:“如果缺乏刺激,美国就业市场可能再损失300万至400万个工作岗位。”美联社报道,这是奥巴马当选后第二次调高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就业预期,把这一数字从3个星期前承诺的300万增加到400万。
奥巴马说,在新提出的400万就业目标中,九成工作岗位将产生于私营部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能源业等。“这类就业机会不仅能让人们在短期内得到工作,还将使我们的经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余10%新增岗位将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如教师、警察、消防员和其他为社区提供重要服务的职务。”
奥巴马政府一再调整经济刺激方案,一再扩大就业的岗位。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扩大就业来拉动美国社会的内需,进而缓和美国当前的经济危机。
对此有所作为的,当然不局限于美国。在全球经济最为困难的情况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纷纷出手拯救经济。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加快经济战略的转型,从出口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向内需拉动型战略。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歇业、失业和返乡现象比较突出,全国提前返乡的农民工估计达到400万人。与此相映照的是,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所有的招聘会都是人满为患,人山人海,求职者几个小时递不出一份个人简历。目前的失业状况如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左右,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
要想尽快地缓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拉动内需。而拉动内需,就意味着必须提高国民的购买能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中国的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农村进城人口,而这一部分人口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外部经济环境减弱,内部城市化加剧的时机下,当务之急就是要为这一批规模庞大的农村进城人口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能力,提高农村进城人口的消费能力,把他们纳入消费的主力军,拉动内需,增加全体人民的人均收入,进而转化为市场购买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城市人口急剧密集,解决就业问题刻不容缓,而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启动内需。创造就业,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鼓励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路,安国之策。经济越是困难,就业越是艰难;反之,就业越是困难,就越是要首先破解就业难题。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虽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只要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切实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一定能开创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开放无止境,对外寻求良好的发展契机
巴拉克·奥巴马认为我们需要鼓励企业在美国投资。就任总统后,他将为在美国新创办的或者在美国扩大业务的公司削减公司税,以此来创造就业机会。他认为有成千上万企业希望在本土发展业务,我们必须尽量鼓励这种想法并为其提供便利。
——摘选自《我们相信变革——巴拉克·奥巴马
重塑美国未来希望之路》
对外开放发展契机全球经济一体化
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已经脱胎换骨,中国的崛起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不断深入的开放。
雍正年间,资本主义洪流在西欧风起云涌,外商来华贸易日渐增多。但雍正皇帝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然稍稍放开了海禁,但是,仍然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居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留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的华侨同胞,可谓是内外皆无助。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的雍正皇帝明显地对外来文化也存在一种抵制的态度,于是,后来就有了雍正皇帝大规模驱逐传教士的事件。这一事件,一是因为罗马教廷想扩大思想控制范围,这使得中国封建皇权与西方宗教神权产生了冲突;二是基督教的传播吸引了一定程度的中国下层民众,这当然会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安。这一措施在鸦片战争前一直承袭,成为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客观上使清帝国处于对外一无所知的闭塞状态;而另一方面,使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人民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解和敌视,这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拒绝与世界交往的态度,并未起到任何保护中国的作用,相反却带来了无穷的后患。这种可笑的掩耳盗铃行为或者说是一种应对外界变化的鸵鸟政策,实在是可笑可恨。
清朝的闭关政策让整个国家变得不堪一击,而事实也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入世5年后,GDP就翻了不止一倍;入世7年后,经济总量就从2001年的世界第6位上升到了第4位。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各国政府和领导人都在开放自己的市场,为的就是吸引外资的进入。基于这一点,奥巴马认为贸易协定应该为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开放市场,同时,他还强调要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严格的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奥巴马将在协定符合上述标准时推进贸易。为确保美国政府拥有决心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执行贸易协定并防止各国给予出口企业不公正的政府补贴、利用非关税壁垒阻碍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他将努力加强保护美国知识产权,防范假冒。这些措施和方案都是奥巴马为吸引外资流进美国市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手段。
对于中国而言,吸引外资一直都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要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保护期已逐渐接近尾声,我国引资政策和各项工作面临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个问题。而首要的问题则是中国的引资环境的改善和升级。
贵州省的权威刊物《当代贵州》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企业主对贵州的投资环境感到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占20%,表示一般的有46%。这也就是说,真正对贵州的投资环境感到满意的企业只有1/3。而大多数企业在选择时还保有余地,可能真正对投资环境感到满意的远不到1/3。
所以,要真正地把投资环境搞好,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应该向服务型政府改变,出台有利的政策,建立政府的诚信度,对于有纳税贡献的企业,应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予认可和表彰,营造一种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和谐的发展氛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增强政府出台的政策的可预见性。
2005年,世界银行曾经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这份报告对于投资环境的作用给予了空前的关注。报告通过对世界53个国家和3万多个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风险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最关注的问题。90%以上的企业都反映政策和执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除了政府政策内容和执行的不确定性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监管法规的随意性,以及缺乏产权保护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的热情。报告同时还指出:如果能够有效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新增投资的几率将提高30%以上。
由此可见,在吸引外资方面,政府的政策一定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为招商引资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再一次飞跃。
同住地球村,发展要立足世界大环境
巴拉克·奥巴马支持国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任总统后,他将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体系,减少科学家们所称的会导致灾难性变化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降低至1990年水平的20%。
——摘自《我们相信变革——巴拉克·奥巴马
重塑美国未来希望之路》
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而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