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200000017

第17章 为国家友谊破冰(1971年-1979年)(1)

物极必反。最寒冷的时代刚刚过去,中国的国内与国际环境都开始渐生暖意。

但打破坚冰并非易事,要走出长久以来的封闭,既需要领导者的魄力与胆识,更少不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在其间试探、奔波、操劳。

一些“一代老友”借此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仁不让地成为先锋人物。

更多的破冰者,则是初次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将是中国人民的“第三代老朋友”。

乒乓外交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人还多,虽然后者离我们更近,旅途也更为安全、省钱。”

“啊,中国人,好久不见了。你们的球打得真好!”

1971年3月27日,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在当晚的冷餐招待会上,中国运动员遇到了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其中一位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中国和外国的运动员们的确是好久不见了。“文化大革命”不仅给中国国内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创伤,也影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其中就包括暂停参加一切国际性的体育比赛。

早在六十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的精湛球艺就已享誉世界乒坛。因此,尽管中国队连续缺席第29届、30届世乒赛,但外国选手们依然记得“你们的球打得真好”。

后来,中国运动员得知,跟他们打招呼的是美国人。中国代表团领导立即将此情况向国内汇报,原因是当时的中美关系“很敏感”。

但那群开朗大方的美国运动员似乎“不识趣”,偏偏要往中国人的“敏感点”上撞。几天后,双方在游玩时又相遇了,美国人问:“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队和英国队)访问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

中国代表团再次向国内报告:美国队想访华!

不过这时候,美国选手们更多还只算是在非正式场合表达出私人意愿,而之后发生的一次意外则催生了一次正式的访华请求。

4月4日,美国男队三号选手、19岁的大学生格伦·科恩练完球走出体育馆时,找不到来时乘坐的汽车了。这时,一辆有世乒赛标志的车开了过来,科恩招手上车。待他环顾四周时,不禁吃了一惊,同车的全是中国人。

可以想象的是,车上的中国人比科恩更吃惊、更紧张。

“中国的车上来了一个美国人,在当时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问题。”当时的主力队员庄则栋回忆说,“过去像我们历次出国的时候都是跟谁往来都不能跟美国人往来,跟谁照相都不能跟美国人照相,跟谁送礼都不能跟美国人送礼。抗美援朝的时候,整天大喇叭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国野心狼,我那时候是10岁,印象极为深刻,美帝国主义是头号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车里上来一个美国人,谁都不敢主动去跟他打招呼。”

好在,尴尬是短暂的,科恩大方地询问车上有没有翻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这位留长头发、身穿喇叭裤、拥有“嬉皮士”造型的美国小伙子对车里的中国人说:“我的头发,我的帽子,我的衣服看上去都很滑稽,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和我穿的一样,想的也和我一样。我们曾经被压迫,但通过革命,获得了自由。”

后来,科恩曾回忆说,当时在说这些话时,满脑子都在想“如何在中国开展革命,如何让中国人获得自由”。

中国人也很快找到了化解尴尬的方法,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物就是庄则栋。这位时年31岁的年轻人从包里拿出一块一米多长的黄山织锦,准备送给上错车的科恩。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与一个美国人说话需要具备多大的勇气。在当时,庄则栋的举动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做法,身边的队友试图劝阻,但没能让他停下脚步。他对科恩说:“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不友好,但是美国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了表达我们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我送你一个礼物作纪念。”

后来,毛泽东曾评价:“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比我们某些外交家还会办外交。”

以这份礼物为起点,中美两队的“感情”迅速升温——庄则栋和科恩下车后握手交谈的画面被记者拍下传遍全球;第二天,作为“礼尚往来”,科恩送了一件T恤给庄则栋;再后来,美国队副领队哈里森主动找上门来,正式提出:希望能够访问中国。

但国内的形势依然紧张,国家体委与外交部都认为美国队访华“时机不合适”,毛泽东和周恩来也都批示表示赞同。

就在“乒乓外交”快要搁浅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毛改变了主意。

根据曾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张玉凤回忆,当天深夜,吃完安眠药的毛泽东躺在椅子上翻阅《参考资料》,翻到一则关于庄则栋和科恩来往的外电时,他突然叫了一句:“我的庄爷爷!”

随后,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本来,毛曾表示吃过安眠药之后说的话都不算数了。但这次是个例外,他再三确认,自己的决策有效。

此后的故事人尽皆知。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到达中国访问,“小球转动大球”传为佳话。

要理解这场访华是多么的石破天惊,只需读读美国着名汉学家费正清的一句话:“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人还多,虽然后者离我们更近,旅途也更为安全、省钱。”

庄则栋的人生自此也被彻底改变,他被许多人视为中美外交史上的关键人物。不过,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庄则栋这辈子只会打乒乓球,只能从台的这边打到那边,还不停地下网出界。但能从地球这边打到那边的,只有毛泽东和尼克松!”

天安门合影

如同几十年前一样,他接触到的是一个西方人依然知之甚少的东方国度,他再一次获得了与共产党最高领袖见面的机会,并且再一次被视为向西方传达了某种政治信号。

庄则栋不愧是“有点政治头脑”,他知道,真正转动“大球”的,并不是他球拍下的小小乒乓球,而是政治局势和政治人物。

据他本人回忆,在决定给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送上礼物之前,庄则栋想起了两句话,一是临行前周恩来总理的嘱咐:这次比赛要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二是毛泽东在1970年说过的,“现在我们要寄大希望于美国人。”

要寄大希望于美国人?联系新中国前二十年里的外交格局,可以明白这句出自中国最高领袖之口的话是多么石破天惊,它象征着国际关系上的一次巨大历史转折。

这句话的诞生场合亦颇为耐人寻味——那是在该年的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埃德加·斯诺说的。

这是斯诺人生中最后一次访华。如同几十年前一样,他接触到的是一个西方人依然知之甚少的东方国度,他再一次获得了与共产党最高领袖见面的机会,并且再一次被视为向西方传达了某种政治信号。

信号主要出自他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当天,斯诺和夫人洛伊丝应周恩来的邀请,参加了国庆观礼,成为了第一个受共产党之邀登上城楼的美国人。一同受邀的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比如西哈努克亲王。人群中,斯诺夫妇则被安排在相当居中的位置。

当游行队伍的喇叭里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红歌经过时,斯诺忽然觉得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衣袖,转过身来发现是周恩来。“来吧,有人要见你们。”周恩来对斯诺夫妇说。

这个人是毛泽东。那天,毛穿着银灰色的中山装,比上次与斯诺见面时瘦了不少。

“我读过你最近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关于个人崇拜问题的批评。”毛泽东对斯诺说,“这些批评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并不要求你同意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有权坚持你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是保持你的独立判断更为适宜。”

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有着奇特的效果——长安街上,一辆辆盛装打扮的彩车正缓慢开过,游行的中国人手举毛泽东像和“红宝书”毛主席语录,齐声大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人声鼎沸中,几乎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

斯诺依然保持着记者的本色,他指着游行队伍问毛泽东:“主席先生,对这些,您的感觉如何?”

根据当事者的回忆,毛泽东的反应是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这比以前好些,但是我还不太满意”。

现在已无从确证,这位被称为“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领袖为何要与斯诺谈论个人崇拜的话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谈论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亲切交谈的画面被忠诚的摄影师记录了下来。

今天的不少历史类书籍言之凿凿地称: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国庆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经过了特别处理,只有毛泽东、斯诺夫妇与站在身后的翻译四个人,他们身后或是身旁别的人物的身影已经被技术处理了。”

实际上,翻阅当年的人民日报即可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属实。在当年的 政治环境下,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政治智慧,绝不会如此迅速而轻易地释放出向美国示好的信号。

原因很简单,当时,到中国访问的斯诺还没有来得及和毛、周二人深谈,他们不会就此贸然刊发照片。

在与毛泽东深谈前,斯诺见到了老朋友路易·艾黎。他告诉斯诺:“文革”开始后,他的养子艾伦遭到诬告,被送到西北囚禁起来,最终是在周恩来的干预下才获得了“解放”;而他的另一个儿子迈克则已经挖了两年沟渠。

但这些悲惨的遭遇并没有令斯诺对中国失去信心。尽管依然心存警惕,但他和当年的许多西方人一样,被中国出现重大道德突破的可能性吸引,认为中国有可能出现某种“社会主义新人”。他在之后出版的《漫长的革命》一书中说:“城乡差别被消灭了,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生活在只有一个阶级的社会中。”“中国人民以革命方式专心致志地从事着和平的劳动,直到2000年。”

今天看来,斯诺的这种判断完全没能应验,甚至有些可笑,但这并没有令他的作品失去价值,因为在“文革”期间来中国实地参访并进行记录的外国人太少了——更何况,他见到了毛泽东。

那是在1970年12月18日,清晨,斯诺还未睡醒便接到了“命令式的召唤”:等待了许久的时刻到来了,毛泽东要见他。

于是,斯诺赶往了毛的家中,并且一直聊到中午。谈话结束时,毛对斯诺谈起了两人三十五年来互相信任的关系:“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

一周后,12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与斯诺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这份党报并没有根据新闻时效性的原则选择两人18日见面谈话的照片,而是选择了10月1日在天安门上的合影。

直到后来,包括基辛格在内的美国人才明白,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周恩来发出的一个“信号”。

“不幸的是,他们对我们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至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理解不了其中的真意。”基辛格说,“因为斯诺那时被看作是共产主义宣传员。”

与毛泽东谈个人崇拜

“说我是个人崇拜。你们美国人才是个人崇拜多呢!你们的国都就叫作华盛顿。你们的华盛顿所在的那个地方就叫作哥伦比亚区。”

那天上午,毛泽东和斯诺这两位结交三十五年的老朋友究竟聊了些什么?

根据第二年(197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发给党、政、军、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党委(或党的核心小组)的一份《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这份注明“已经主席审阅”的纪要显示,一开始,两人延续了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谈论的话题——个人崇拜。

“说我是个人崇拜。你们美国人才是个人崇拜多呢!你们的国都就叫作华盛顿。你们的华盛顿所在的那个地方就叫作哥伦比亚区。”毛泽东说,“总要有人崇拜嘛!你斯诺没有人崇拜你,你就高兴啦?你的文章、你的书写出来没有人读你就高兴啦?总要有点个人崇拜,你也有嘛。你们美国每个州长、每个总统、每个部长没有一批人崇拜他怎么混得下去呢!”

斯诺认为,毛泽东谈得很坦率。他甚至提起两位定居北京的美国朋友作为对比,说他们俩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不像毛这样坦率。

针对斯诺的表述,毛泽东留下了一句流传更广的名言:“你们有点迷信,还有一点恐惧,怕说错了话;我不怕说错话,我是无法无天,叫‘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

可惜斯诺不懂中文,听不懂谐音和歇后语的奥妙。他后来在《漫长的革命》一书中错误地写道:“他说,他不过是一个带着把破伞云游世间的孤僧罢了。”

当然,“无法无天”的名言只是这次谈话的一个小插曲而已,甚至连当时最令西方人好奇的“文化大革命”也不是二人谈话的重点。毛泽东此次约见斯诺,主要是为了谈中美关系。

毛虽没有明说自己的意图,但是很明显,几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能被他引入中美关系的范畴。

当他们讨论个人崇拜时,毛泽东说,美国的总统、州长都有人崇拜——然后,话锋一转,“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有,但比较的少一点。他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

当他们谈论男女平等问题时,毛泽东说,美国可能也是重男轻女,要有一个时间才能改变——然后,再次转移话题,“今天是不分中国人、美国人。我是寄希望于这两国的人民的,寄大的希望于美国人民。”这也就是庄则栋在起身给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送礼之前想到的那句话。

从“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式的论调转变至“寄大希望于美国人民”,并不是因为斯诺带来了什么改变,而是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所致。

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1969年春天的珍宝岛事件。此前,中苏两国早已不在“蜜月期”,裂痕逐渐加大,但大部分都还是埋藏在水面之下的争端,顶多是纸面上的论战。比如毛泽东写于1963年初的那首着名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事情在1969年3月起了本质变化——当时,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阵阵枪炮声中,中苏关系进入了剑拔弩张的状态,原本以兄弟、同志相称的两个国家滑向战争边缘,曾经“铁板一块”的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了。

面对苏联的一系列敌对行动,中国认为,苏联已经蜕变成为“社会帝国主义”。于是,国际战略发生调整,谁是敌,谁是友,不再延续此前的标准。

另一方面,美国亦有着与中国建交的愿望。1960年代末,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淖,由越战引发的一系列不利于美国的问题愈发突出。美国外交家温斯顿·洛德说,与中国建交“有助于结束越南战争”,且能够使得美国在“外交上变得更加灵活”。

同类推荐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热门推荐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中国特色的养生,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内容博大精深,古今著述繁多,但完整遵从《黄帝内经》知识体系之作罕见。笔者忠于《内经》的本意,梳理、构建、还原其养生理论,用现代语言构建《原理篇》和《实践篇》,为大众养生提供原理与实践指导。 全书立意在于唤醒世人:现代医学“消灭疾病结果”的思路和把人体当“战场”的野蛮疗法,正在残酷考验人体自身的五行平衡能力。
  • 誓不为后2:倾城娃娃妃

    誓不为后2:倾城娃娃妃

    ‘重生一次,花容月貌全不见,这干瘪的身子,如何钓到帅哥,助她早日脱离宫闱苦海,过上逍遥自在的的生活呢?唉!’她摇头苦思,一心一意的想要抛弃掉想要老牛吃嫩草的皇帝,独自潇洒快活。却不想,那个俊逸绝美,长期潜伏在宫中的刺客大哥毫无预警的发飙了,“女人,你敢勾搭帅哥就试试看?”说罢,又无耻的自言自语,“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强,能让你夜夜打满分的男人吗?”她瘪嘴,傻傻一笑,拍拍他的俊脸,“我的爷,我能成功的勾搭上你一次,难倒还不能再成功第二次吗?”他冷酷发飙,阴狠立誓,“你安心好了,想等你这只红杏出墙的野男人,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砍一双。”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情人在前魔鬼在后

    情人在前魔鬼在后

    一个资深的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别人心理疾病的同时,却治不了自己的心理顽疾;一个痴情的妙龄漂亮女子,却在现实的面前不由自主地破败、堕落;一个痴情并才华横溢的画家,却由于懦弱始终不敢表白最后自杀而亡;一个出身社会底层最后获得成功的高智商恶魔一次次地挑衅警察……《情人在前魔鬼在后》由弃城编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绿手掌

    绿手掌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又见红楼

    又见红楼

    原来她本身就是一株仙草幻化而来,她深知自己最终的命运是如何,但她不愿受到摆布,只会化尽这一世的眼泪,经历重重磨难与思想斗争之后,从小在学校饱受欺凌家庭蒙受阴影的16岁小姑娘竟然穿越到了明代,她最终在牛郎之女相会之期在云端与宝玉在一起。“”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在”大观园中的危机四伏是她无法想象的,寄人篱下的她几乎到了绝望欲死的地步,从来没有想过原本自己丑陋不堪的穷家女竟会变成大观园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宝玉是否真的可以放下自己
  • 极品小女佣

    极品小女佣

    她风挽思的未婚夫竟当着她的面劈腿,胆子倒不小。好吧好吧。虽说他们是包办的,而他也还不知道她到底是哪根葱,可这当面被人抹面子的仇她可是记下了,这滋味总有一天也得让他尝上一尝。他是蓝氏总裁,遇到这个丫头是他这一生的劫。从来游戏花丛的他心不知道什么时候竟失落在了这个丫头身上。待到回头去寻时,那人已了无踪迹。她到底是谁,竟然玩弄他蓝大少的感情如儿戏。他定要让他知道,他的感情可不是那么好玩的。人人趋之如骛的他,只有她避之无影踪。**********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竟抱着别的女人说不要她。哼,他不要娶她,她还不想嫁了呢!就当她从来没见过他这个人。话虽是这么说,可她还是很是伤心。你蓝泽宇不要我,有的是优秀的男人来爱我,你滚吧,抱着那只肚子里有了你的崽的女人有多远离我多远,最好一辈子再也不见!伤透了的心从此远离了他,也许跟一个爱她宠她的人过一辈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吧!可到了临了她却有些迟疑了,那个温润的男人她好象也是蛮喜欢的,脑子一热,好象不该说的话也说出了口。哎呀,这个也逼他,那个也要她,她到底要跟谁啊!她还小,这个那个可不可以不要逼得这么急,给她再几年的时间好好的考虑清楚!完了,那个不要脸的直接把她打包扔到床上去了,要她跟他造出小一号的人出来才肯放了她!于是,于是,她苦难的软禁生涯从此无限凄惨地开始了!即使肚子里有了小一号,她也不肯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有了小的她自己会养,不要他也是一样,一想起他对不起她的那些烂事,她就满心的不舒服。她觉得不舒服,总不会就这么地放过他,那样就太对不起她自己了。婚纱,不要啊!那个天杀的小日本也来掺合个什么劲,想侮辱她,门都没有!直接把他给绑了,拿鞭子抽!没想到人家不仅不叫痛,还嗷嗷叫得痛快!既然他有这种爱好,那她也不劳动她的贵手来奉陪了。乘了个空,跑到了船舷上。不好,那贱男人追过来了!脚下猛被人一勾,暗地里的一只手使劲把她直直地推跌到直往后退的大海里。她水性不好,这下子谁也来不及救她,看来是死定了!..........................................后景一:“小妈妈,你说我爹地长什么样子,会不会像我一样帅?!”某个可爱有型的小帅哥仰头问着她,她咋看他那双亮晶晶的眼睛越看越想起脑子里一个模糊的印象来。“闭嘴,小东东,我是你亲妈,不是小妈妈,你搞清楚没?”跟他说了无数次,他就是不肯叫她妈妈,每天每天小妈妈地叫,叫得她都以为,她是他爸爸的一个小后妈呢!不过他的爸爸在哪里,她可不知道,也不记得跟谁造出了这么小的人精!“小妈妈,小妈妈,你就是我的小妈妈!你那么小,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没叫你姐姐就很不错了!”小家伙还一脸有理不满的样子。“反了,反了!”她跳脚直叫,“看我今天不收拾你!”说着假装恶狠狠地追上去。小家伙边迈动小短腿边叫道:“你要是再收拾我,我就离家出走找爸爸去!王叔叔虽然不错,可既然他没有我帅,那肯定也没有我爸爸帅,所以我还是好心点把爸爸给你找回来吧!“”她抚额长叹,谁下的种,造成这么个小人精!后景二:眼前这个帅帅的男人说她是他老婆,她是谁的老婆她自己都不知道,他不会是讹她的吧!哼,当她一时记不清就会随便默认他,他做梦去吧!什么,这个还不算完,紧跟着还有二个,天哪,不会再来了吧!我到底招惹了几个啊!.................................*************************本人的另一本完结书《蝶后》已加入半价书库,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新文:《绝色妖妾》欢迎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