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4200000009

第9章 药食同源祛百病(1)

清热泻火

竹叶

《本草纲目》记载竹叶:“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药材档案】

别名:淡竹叶、苦竹叶。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传统功用】

1.清热泻火,除烦:用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不眠、温热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外感风热、烦热口渴。

2.利尿通淋:用于心火移热于小肠、小便热淋涩痛、实热黄疸等。

【药理作用】

升高血糖;抗氧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

【应用指南】

治疗小便不利

竹叶、生地黄、木通、生草梢、车前子制成导赤散,水煎服。

芦根

《名医别录》记载芦根:“主消渴客热,止小便。”《药性论》记载芦根:“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药材档案】

别名:芦芽根、苇根、芦菇根、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

来源: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舌燥少津等。

2.清肺排脓利尿:用于肺热咳嗽,或风热感冒咳嗽、肺痈吐脓,热结膀胱、热淋涩痛等。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应用指南】

治疗肺脓疡

用单味干芦根300克,小火慢煎2次,取汁分3次服完。

天花粉

《神农本草经》记载天花粉主治:“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药材档案】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篓粉。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燥烦渴或内热消渴。

2.清肺润燥: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或咳痰带血。

【药理作用】

引产,抗早孕;抗肿瘤;同时具有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抗艾滋病病毒等。

【应用指南】

治疗消渴

天花粉去皮,切细,加水泡5天,每天换水。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加水服1勺,一天3次。

鸭跖草

《本草纲目》记载鸭跖草:“消喉痹。”《日华子本草》记载:“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药材档案】

别名:翠蝴蝶、竹节菜、竹鸡草、竹叶莱。

来源: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传统功用】

1.清热泻火解毒: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入气分、高热烦渴,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

2.利水消肿: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药理作用】

抗菌。

【应用指南】

治疗睑腺炎

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然后将洗净的一段鲜鸭跖草以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烘烤(保持45°倾斜角),另一端顷刻即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取无菌玻璃杯收取,即将之涂于患处。

夏枯草

《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能解内热,缓肝火。”

【药材档案】

别名:夕句、乃东、铁色草、棒槌草、灯笼头。

来源: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传统功用】

1.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眩晕头痛等病症。

2.消肿散结:用于痰火凝结、瘿瘤等病症。

【药理作用】

降血压;抗炎;抑制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菌,抗病毒等。

【应用指南】

治疗肺结核

每日用夏枯草60克煎服,或水煎后收膏服用。

治疗肝炎

用夏枯草60克,大枣30克,加水1.5升,小火煎得300毫升,分3次服。

石膏

《名医别录》记载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药材档案】

别名:白虎、细石、软石膏、玉大石、冰石。

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气分实热,高热口渴;气血两燔,壮热发斑;邪热郁肺,高热喘急;胃火上攻,牙痛,咽肿,头痛较剧等病症。

2.收敛生肌:用于湿疮湿疹,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等。

【药理作用】

解热;解渴;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应用指南】

治疗急性腰扭伤

鲜白萝卜与生石膏捣匀,外敷于患处。

清热解毒

败酱草

《本草纲目》记载败酱草:“善排脓破血。”《名医别录》记载败酱草:“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

【药材档案】

别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苦菜。

来源: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传统功用】

清热解毒消痈:用于肠痈腹痛、肺痈咳吐脓血、癌瘤积毒等。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镇静催眠等。

【应用指南】

治疗阑尾炎

败酱草、地丁、金银花、冬瓜仁、薏苡仁各15克,牡丹皮、连翘各9克,桃仁、延胡索各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

金钱草

《本草纲目》记载金钱草:“解诸毒,及大便不通,捣汁。疗痈肿,捣涂,并末服,能消毒排脓。”

【药材档案】

别名:遍地香、低钱儿、铜钱草、透骨风、过墙

风、一串钱、十八缺草。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传统功用】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常配软坚消石药同用。

2.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等。

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及毒蛇咬伤等。

【药理作用】

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管泥沙状结石排出;抗炎;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

【应用指南】

治疗胆石症

金钱草50克,柴胡15克,大黄、芒硝、延胡索各1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连翘

《药性论》记载连翘:“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本草纲目》记载连翘:“治伤寒瘀热欲发黄”。

【药材档案】

别名:旱连子、大翘子、空壳。

来源: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陷心包、高热躁扰、谵语神昏。

2.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疖及瘰疬痰核。

3.清心利尿: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或淋漓涩痛。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镇吐;抗肝损伤;降血压等。

【应用指南】

治疗急性肾炎

连翘18克,水煎150毫升,分3次,饭前服,小儿酌减。

蒲公英

《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掺牙,乌须发,壮筋骨。”“妇人乳痈浮肿,煮汁饮,立消。”

【药材档案】

别名:蒲公草、仆公英、婆婆丁、黄花地丁。

来源: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毒、乳痈内阻。

2.利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此外,还可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胃溃疡;抗肿瘤;抗肝损伤等。

【应用指南】

治疗慢性胃炎

蒲公英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研末,每服0.2~3克,饭后开水送服。

地丁

《本草纲目》记载地丁:“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药材档案】

别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地丁草。

来源:堇菜科植物地丁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传统功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疔毒、乳痈肠痈、丹毒肿痛及蛇毒咬伤。此外,还可治疗肝热目赤肿痛。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等。

【应用指南】

治疗实热肠痈

地丁24克,水煎半碗,饭前服,分2次服。

治疗痢疾

地丁、红藤各30克,蚂蚁草60克,黄芩27克,用水煎服。

野菊花

《本草纲目》记载野菊花:“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调中止泄,破血,妇人腹内宿血宜之。”

【药材档案】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来源: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肺经。

【传统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此外,还可治疗皮肤瘙痒、湿疹。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应用指南】

预防口腔溃疡

野菊花、蒲公英各48克,地丁、连翘、石斛各30克,水煎,每日分3次服。

治疗支气管炎

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一点红、积雪草、犁头草、白茅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穿心莲

《泉州本草》记载穿心莲:“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药材档案】

别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四方莲、日行千里、苦草。

来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病症。

2.燥湿消肿:用于湿热下注淋痛及大肠湿热泻痢、胃火咽喉肿痛等病症。

【药理作用】

抑菌;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肝损伤;抗肿瘤;抗生育;抗蛇毒;镇静等。

【应用指南】

治疗支气管炎

穿心莲9克,水煎服。

板蓝根

《本草便读》记载板蓝根:“凉血,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药材档案】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传统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及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等症。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应用指南】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板蓝根30克,茵陈50克,栀子9克,水煎服。

治疗感冒

板蓝根15克,水煎服。

治疗流脑

用板蓝根水煎剂或用其注射液静脉滴注。

鱼腥草

《本草纲目》记载鱼腥草:“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疾,解硇毒。”

【药材档案】

别名:岑菜、蕺、蕺菜、紫蕺、九节莲、肺形草、紫背鱼腥草、臭腥草。

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热毒疮疡、痔疮肿痛等。

2.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等病症。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

【应用指南】

治疗支气管炎

鱼腥草、厚朴、连翘各9克,研末,桑枝30克煎水冲服药末。

治疗热淋

鱼腥草24~30克,水煎服。

白头翁

《药性论》记载:“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疠。”“主百骨节痛。”

【药材档案】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来源: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

【传统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之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目前临床常用于急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此外也可用于疟疾。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抗阿米巴原虫;镇静,镇痛。

【应用指南】

治疗直肠癌

白头翁15克,藤梨根、瞿麦、猪瘦肉各12克,加水至3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

治疗痢疾

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水煎,分2次服。

清肺化痰

天南星

《本草纲目》记载天南星:“治惊痫,口眼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药材档案】

别名:半夏精、南星、蛇芋、蛇木芋、山苞米。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传统功用】

1.祛风止痉: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斜、癫痫及破伤风等风痰证。

2.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壅滞、咳嗽喘满、胸膈胀闷等。此外,生品外用还可治疗痈疽痰核等。

【药理作用】

祛痰;抗惊厥;镇静,镇痛;抗肿瘤等。

【应用指南】

治疗增生性关节炎偏寒湿者

炮天南星、炮川乌、炮草乌、地龙各180克,乳香、没药各66克,水煎取汁外涂患处。

白附子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记载白附子:“镇痉止痛,祛风痰。治面部病,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破伤风。”

【药材档案】

别名:野半夏、野慈姑、剪刀草。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传统功用】

1.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用于风痰滞络、口眼斜,中风痰盛、偏瘫失语,破伤风、寒湿头痛等。

2.解毒散结:外用治疗痰核瘰疬、毒蛇咬伤等。

【药理作用】

镇静;抗炎;抑菌;催吐等。

【应用指南】

治疗面瘫

白附子、川芎、当归、钩藤、浙贝母、防风各10克,全蝎、羌活、蝉蜕、甘草、地龙各6克,天麻12克,蜈蚣5条。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白芥子

《本草纲目》记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药材档案】

别名:芥子、辣菜子、苦芥子、白芥、芥菜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温肺祛痰:用于寒痰壅滞,咳嗽气喘,痰多清稀;或饮留胸胁,喘满胁痛等。

2.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痰饮之邪流注经络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阴疽流注等。

【药理作用】

祛痰;抗真菌等。

【应用指南】

治疗食管癌

白芥子、礞石、火硝各30克,硇砂、冰片、沉香各9克,硼砂60克,共研细末,每服1克,每日3次,含咽。可消除肿块。

猪牙皂

《本草纲目》记载猪牙皂:“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药材档案】

别名:皂荚、鸡栖子、皂角、猪牙皂角、牙皂。

来源: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传统功用】

祛痰:用于痰多阻塞、咳嗽胸闷、咳痰不爽等。

【药理作用】

祛痰;抗菌;兴奋子宫平滑肌等。

【应用指南】

治疗食管癌

猪牙皂、制硇砂各15克,乌蛇、瓜蒌、薏苡仁各500克,全蝎、蜈蚣各120克,共为细末,压成片,片重0.5克,每服10片,每日3次。

治疗痈肿未溃

猪牙皂30克,炮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当归、白芷、赤芍、防风、象贝母、甘草各6克,陈皮、金银花各9克,酒、水各半煎煮,温服。

白前

《本草纲目》记载白前:“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本草备要》记载白前:“降气下痰。”《名医别录》记载白前:“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药材档案】

别名:石蓝、嗽药。

来源: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

【传统功用】

痰降气止咳:用于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等。无论偏寒、偏热,随证配伍均可使用。

【药理作用】

镇咳,祛痰,平喘;抗炎。

【应用指南】

治疗顽固性咳嗽

白前、桔梗、杏仁、荆芥、紫菀、百部、甘草、橘红、蝉蜕、木贼、牛蒡子、鱼腥草、浙贝母、红藤适量,水煎服。

竹茹

《本草纲目》记载竹茹:“淡竹茹: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苦竹茹:水煎服,止尿血。瘜竹茹:治劳热。”

【药材档案】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竹子青。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化痰,除烦: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痰火内郁、心烦不眠等。

2.止呕:用于胃热呕吐、痰热呃逆、虚热呕秽等多种吐逆之证。

【药理作用】

抗菌。

【应用指南】

治疗妊娠呕吐

竹茹10克,黄芩12克,生姜3片,水煎服。

天竺黄

《本草纲目》记载天竺黄:“竹黄出于大竹之津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药材档案】

别名: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传统功用】

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内盛、胸闷气喘等。

【药理作用】

镇痛;降血压。

【应用指南】

治疗癫痫大发作

天竺黄、天麻、姜半夏、茯苓、川贝母、胆南星、橘红各30克,石菖蒲、全蝎、僵蚕、白矾、皂荚、朱砂(另研)各15克,蜈蚣5条。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以姜汁、竹沥各30克,加水稀释后,泛丸为绿豆大,装瓶备用。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6克,小儿酌减。

胖大海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胖大海:“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治慢性咽炎,热结便秘。”

【药材档案】

别名: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发、大海子、通大海。

来源: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

【传统功用】

清宣肺气,利咽疗哑:用于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等。多单用代茶饮,亦常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配伍使用。

【药理作用】

增强肠蠕动;降血压;利尿;镇痛等。

【应用指南】

治疗便秘

胖大海3~5枚,常与桔梗、生甘草、蝉蜕、薄荷、金银花、麦冬等配伍应用。轻症可单用泡水饮用,重症常配伍大黄、芒硝等清热利泻药。

同类推荐
  •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健康不是到了中年之后才开始关注的事情,而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它就藏在你身边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睡眠、运动、服饰、美容、心理健康、养生保健、性生活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你健康一生的120个习惯,让你摆脱一些看似正确的坏习惯,精力充沛土面对每天的太阳。
  • 孕产妇菜谱

    孕产妇菜谱

    本书主要讲述孕妇在产前、产中及产后坐月子时所需的各种营养搭配的各种菜谱。
  •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中约14%可出现心肌梗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患者中,高血压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4倍。其次为临界高血压,而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 高血压食疗谱

    高血压食疗谱

    本书主要针对生活中患有高血压病群体的食疗菜谱:一是高血压食疗素菜谱;二是高血压食疗荤菜谱;三是高血压食疗粥菜谱;四是高血压食疗汤菜谱;五是高血压食疗主食谱;六是高血压食疗素药茶;七是高血压食疗素药酒
  •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热门推荐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啸傲天宇唯我狂尊,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世强者的生存之道便是逆天而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飘渺天刃

    飘渺天刃

    横纵五公里的皇城,巍然而立在皇城中心的主殿天威宫,琉璃金瓦都会度过夕阳而闪着金光,通往天威宫主殿有一百三十六个阶梯,全都是由千里之外的大理候运贡而来。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者,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 十年星尘

    十年星尘

    圣经里说,爱是不嫉妒。所以,在陆星尘看来,她跟艾琳之间,不过如此。是的。她们在外人眼里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可只有陆星尘心里知道,她想要离艾琳远一点,再远一点。这种感觉在遇到周屿光后越加强烈。因为艾琳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陆星尘被笼罩在光芒下,成了艾琳背后的影子。终于,艾琳变得黯淡无光。陆星尘摆脱了艾琳的光芒,跟周屿光渐渐有了交集,可是,心里怎么湿漉漉的,像是忽然下起了不会停息的大雨?在青春的长河中,有的人走了,就不再回来;有的人还固执地等在原地,等着那个曾经一直想摆脱的人重新出现,带着风与海的味道,轻轻呢喃:“喂,我回来了。真好,你还在。”"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雨季末了

    雨季末了

    (幽默搞笑+微微感动)一个调皮的痞子女,一个腹黑的大少爷。一个活在地狱,一个生在天堂。两个天差地别的人撞到一起,却产生了相同的感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令人笑破肚皮的事情呢?最终,两人是否能有完美的结局?敬请耐心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