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成功的企业家、销售员、政分客、医生、律师等,他们身上无不拥有良好的职业习惯。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负责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并用青草诱之,牛仍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成为公司的主角,成为老板眼里的优秀员工,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职业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习惯是你的终身伴侣,它可以是你最好的帮手,也可能是你终生的拖累。
它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把你拖向失败的泥塘。
马上行动,一刻也不拖延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促销会上,美国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坐椅下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拿到100美元。这位经理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了,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这是为什么。最后经理一字一顿地道出了个中缘由:“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啊我们往往埋怨机会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成功总是与自己相隔一步之遥。而实际上,我们如果能够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大凡成功的人,只不过是能够及时站起来而已。
当你坐着瞻前顾后,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那些智者,正果断地站起来。站起来,才不会在下一次机会来到的时候,猝不及防,束手无策,继而失之交臂。
比如,桌子上有一份需要周五之前上交的公文。它很烦琐,让人一看就头疼。自然,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打开公文,一点一点地完成它。不过拖延者可不会这样想,他们会用其他种种方法把自己的时间填起来,或是干脆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喝杯咖啡,然后自我安慰说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到了周四的晚上。这时候他们会惊慌失措,恨不得彻夜不眠地工作。周五早上,他们会努力睁着猩红的双眼,筋疲力尽地把公文放在领导桌子上。面对如此“勤奋”的下属,哪个领导还会忍心责怪他做的公文不够完美?
于是拖延者就在内心小小地满足了一下:工作完成了,在领导面前还做出了一副勤勤恳恳的样子,最重要的是,自己好像“更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工作中,如果对上司的指令反应不快,就会形成拖延的习惯。
拖延是对自己的糟蹋。习惯性的拖延者,会编造理由,会自我欺骗,最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当然,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员工,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上级安排下级做事是组织的基本状态。很多事情按要求都需要尽快完成,而有些事情是要立即去做的。如果下级反应迟缓,没有按要求执行,不仅影响工作,也影响上级对下级的评价。久而久之,个人的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必须日事日清。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行动。
有一个寓言故事很有趣。
有个落魄不得志的中年人,每隔两三天就去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第一次到教堂时,他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分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从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祷告。
如此周而复始。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聆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阵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聪明人雷厉风行,糊涂蛋拖拖拉拉。一个人应该尽早,而不是迫于形势去做某事。聪明人当即就会断定什么该早点干,什么该晚些做,并且干得很开心。立即行动,这种态度还会减少准备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难与阻碍,引领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迅速反应能改变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办事风格,可以避免因忘记上司的要求而处于不利的局面或者遭到处罚。如果你经常丢三落四,不时忘了上司交办的公事,你更应该马上行动,一刻也不能拖延。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
要想做个不可替代的员工,除了做好分内的工作,还要把握好每个细节,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能够主动为老板分忧解难。
当老板交代你去做分外的工作时,可能就是认同你的能力,给你超越职位的挑战机会。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说“做不到”或“不想做”。
所谓及时补位,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我们不但要把工作找到位,而且还要善于补位,想他人所未想,这样你才能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跑位,就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一样,通过跑位,随时抓住进球的机会。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工作中,就不要强调分内分外。分内的工作是你应该完成的也是必须完成的;而分外的工作则是在你完成了本职工作且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能尽量多地去完成的事。
上司都喜欢主动完成分外工作的员工,所以,对于分外的工作更要出色地完成。
为公司多做一点的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是你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财富。你付出的多,得到的也会多,这是一条永恒的因果法则。也许在你付出之后不能立刻得到回报,但你不能就此停住,而应该继续努力下去。回报将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出现在你的面前。
一般人总认为,只要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够了。但对年轻人来说,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再多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培养你的能力,也可以使领导更加注意你。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并将分内分外用明确的界线划得很清楚,或多做一点就要图报酬。殊不知这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久而久之上司也会对你失去好感。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坚持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晋升或者加薪。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你也应该努力做好它。即使你把事情搞砸了,只要你敢于承担责任,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升职和报酬也会随之而来。
很多时候,分外的工作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考验,能够把它做好,也是能力的体现。
旁边的人做得不太好,或你不是太忙的时候,应伸出手帮上一把。你这样做,上司会认为你“可爱”,会替他照顾他忙不过来的地方。当其他部门需要支援或者你的上司派你去支援时,你不要推辞,因为现在你支援他,下一次他就会支援你。一个人只要有时间,有体力,多做事是不会错的,多做就可以多得到经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凡事袖手旁观,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可还是有很多人独善其身,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别人的事情就不管了。
一个人在不忙的时候,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种好习惯大公司的员工都有。你什么时候看到过,麦当劳的柜台前有三四队客人在那儿排队,且有一队很长另外几队都很短?绝对没有。因为麦当劳有规定,不忙的时候一定要支援别人。如果自己一忙完就主动帮人家的忙,上司一定会喜欢你的。
有的时候上司临时交代一些事情要做,下属就嘟起嘴,一副死不甘愿的样子,这种下属是令人心寒的。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会多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一种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它会使你尽快地在上司的关注下成长起来。
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对于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便机遇还没有来临,但在你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有些人只求对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而对于老板、领导没有安排的工作或者是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就不会主动地去做了,更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开创工作。那么,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往往也只是平淡、平庸,不会有突破,更不会有建树。
别局限于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而应该坚持每天都为单位、企业或者别人做一些有益的分外的事。这种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的、备受看重的素养。这种素养能影响你身边的人,也能使自己变得更加敏捷、富有激情。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都别局限于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抱着这种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领导、老板、委托人和惠及到的人都会关注你、依赖你,从而给你更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
老板要求做到一二三,你还要做好四五六我们对工作,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你希望公司重视你,老板注意你,你就应该这么做:老板吩咐你做一二三,你把四五六也做了。而实际情况是,在今天的职场中,老板吩咐做一二三,许多员工只做了一或二,然后就开始抱怨什么有困难啊,什么条件不具备啊,等等。其实,这全都是借口。
许多年轻人很少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而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他们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责任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性地、主动地工作。
在现代社会,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更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你也能自觉而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个叫约翰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汤姆的仍在原地踏步。汤姆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他和约翰之间的差别。
“汤姆,”老板开口说话了,“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汤姆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汤姆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汤姆又一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做。”
然后,老板又叫约翰做同样的事。
约翰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昨天那个农民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还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
此时老板转向了汤姆,说:“你现在知道为什么约翰的工资比你高了吧?”
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工作的员工,将会获得更多的奖赏。
在人力资源管理界,流行一个理论,即“骑马,牵牛,赶猪,打狗”: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猪”,我们要赶走他;人品很差而能力很强的,那是“狗”,我们要打击他。
这话虽然有点刻薄,但很能说明问题。遵从这个理论,公司在提拔和裁减人员时,首先就会从目标认同感及个人综合技能等方面多重考核,留用并提拔“马”和“牛”,裁减“猪”和“狗”。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周五下午,老板让你帮助整理一下本地区餐饮行业的排名。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你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第一,你可以问问老板的具体要求和什么时间要这份排名,然后在网络上搜一下;第二,打电话向朋友求助;第三,从不同渠道收集到关于各餐厅的各方面资料,并找出各渠道不同的原因;第四,可以把收集到的信息直接发到老板的电子邮箱里;第五,可以把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成工整规范的PPT发到老板的电子邮箱里;第六,可以把PPT发到老板的邮箱里,再在正文部分谈一下自己的想法;第七,利用整个周末时间来完成老板交办的任务,赶在周一上班前发给老板。
试问一下,你会选择哪种?你会做到哪一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上,有人问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回答说:“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有专家说: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只做老板交代的工作,另一种人连老板交代的工作也做不好。如果你连老板交代的工作都做不好,老板肯定不满意,这显然不是好员工。但是不是做好老板交代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你起码要做到第七步,才能说明你是优秀的、不可替代的。
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后,自己要给自己安排任务。而这个任务对公司应该是有益的;即使无益,对你本人习惯的养成也应该是有好处的。
如果有一天你当上了老板,再也没有人给你具体指示,没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么你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在你给别人打工的时候,培养积极主动找工作的职业习惯。
老板要求做到一二三,你还要做好四五六。这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工作中,有些事情老板没有交代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首先要热爱你的工作、研究你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上去,这样你才能发现老板没有交代的“四五六”。如果你逃避工作,厌恶工作,那你在目前的岗位上就是不称职的。
一个员工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超越平庸的方法,就是热爱你的工作,研究你的岗位职责。要多做一点,不光做好老板交代的工作,还要超出他的要求,和自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