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说:“魔鬼藏在细节之中”。为什么细节会成为魔有鬼的栖身之地呢?因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忽略细节的存在,从而让魔鬼有机可乘。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就取决于某个被忽略的小毛病。许多看上去芝麻绿豆大的小毛病,却影响着你的工作和前途。有了小毛病,而不加改正,可能导致你职场上的失败,让你沦为职场上的替补队员。
想实现不可替代,需要有大动作、大手笔,这是自不待言的。
但也千万不能忽略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因为小毛病同样影响你的成功。比如,你的办公桌总是乱糟糟的,常常请假,贪占公司的小便宜,太注重穿衣打扮,在办公室里闲聊,中午外出吃饭还把电脑开着等,这些小毛病都有可能让你的形象大受损失。
在我们的职业中,一次升迁机会很可能毁于你的一个小毛病;一次生意的失败可能仅仅因为你没有改掉你的小毛病;一次解雇很可能缘于你的某个小毛病……这些小毛病看来无足轻重,却往往决定了你的命运。
别让小毛病成了你的短板
管理学上,有个短板理论,又叫木桶原理。其核心内容是: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个理论用在职场上就是:你在职业上的成就,不在于你的长处和优势方面,而在于你的短处和弱项。前面我们强调要塑造自己的核心优势,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木板理论启示我们:如果放任自己的小毛病,它往往会成为你的短板,让你的优势无法发挥。
苏联有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小男孩叫谢夫卡。他曾找过一位名叫格罗莫夫的将军,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这位将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带他去郊外玩,回来后对谢夫卡说:
“我们只相处了一天,然而我发现有四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妨碍你成为一名飞行员:你找我的时候,只知道敲门,却没有发现墙上的门铃;在车站你忘了自己的车票搁在哪里;让你记录地址时,你竟不知道自己身上是否带着笔;你把我住所的门牌号记错了。”他接着问:“人们会把一架飞机交给这样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吗?”
因此,一定要设法改掉小毛病。这对每一位职场人士都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你还可以问问自己,以下这些小毛病你有吗?
为人不谦逊,对人没礼貌;喜欢说发你薪水的人的坏话;炫耀你和上司的关系;在上班时间收发私人电子邮件或聊天;越级汇报工作;对上司不尊敬,影响领导权威;打扮很随便,不够整洁,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办公桌很凌乱,毫无秩序;过分突出自己,给人不好合作的感觉;显得闭塞、冷漠,不善于与人合作;喜欢发表悲观言论,影响团队情绪;……如果你有100个同事,按照“二八法则”,优秀的只有20个人。而一般来说,特别优秀的只有5个。当然,特别落后的,处于被开除边缘的也只有5个。你想做平凡的大多数,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做一名优秀的员工,想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你就必须向前5位优秀员工学习。如果你像后面的95人那样,那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是没有前途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你会永无出头之日。前5位是怎么做的,你要学习他们。比如,小陈很用功,你要像他那样用功;小李懂技术,你要跟他学技术;小朱很拼搏,你就要学习他的拼搏;小张不计较,你就学习他能放下。总之,前5个人才是你的榜样和对手,千万不要和后面95个人那样,自甘平庸。
放任自己,不求上进,只会被淘汰出局,一事无成,在职场上混了几年,结果你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就像下面寓言故事中的驴子。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有家城西磨坊。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主人给它们的分工是这样的:马在屋外拉东西,驴在屋内拉磨。后来,那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带着它前往西天取经。十几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归来,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去看望驴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眉飞色舞,口若悬河,非常自豪!
驴子听了,感伤地说:“这十几年来,我依然是围着磨盘转!”
这头驴子就像那些努力工作但却自甘平庸、碌碌无为的员工一样,虽然也很勤奋,但放任自身的小毛病。如果不注意改正这些小毛病,结果就和驴子一样,付出了,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比如说,你喜欢顶嘴,就得不到老板的重用。即使有职位空缺,老板也不会提升你。你来来回回都像是一头驴子,埋头做事,而与管理职位无缘。
比如说,在办公室里说话时,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好的,但对于平时的闲聊你就要注意了。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即使到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如果你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对你敬而远之。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写过一篇《甘心做个螺丝钉》的文章,里面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东海岸一支闻名世界的交响乐团正在征招大提琴手一名。
这是音乐界人人羡慕的工作,不但地位高、薪水高、能环游世界,而且是终身职位,可以说只要能进去,就一辈子不愁了。
一下子涌来500位大提琴高手应征。经过一关又一关的淘汰,一位年仅23岁的男生被评审一致看好。
乐团很快就要宣布他获选了。交响乐团的负责人为了慎重,又找出那年轻人的教授推荐函,并在看完之后交给评审们传阅。
接下来评审们宣布的入选者,居然不是那年轻人,而是排名第二的音乐家。原因是,在推荐函中,那年轻人的大学教授虽然对他的琴艺推崇备至,却在结尾时说:“唯一可惜的是他常在练习时迟到,而且穿着邋遢。”
其实,职场成败往往是由一些小事情、小动作、小言语决定的。不管你的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无论你的理想多么高远,如果小毛病不改,到头来你的前途会被毁于一旦。
尽快改掉坏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需要日积月累,其适应过程漫长而艰辛。一旦对自己有所放纵,形成拖拉、得过且过、抱怨等职业坏习惯,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可怕的后果发生。
有一个讽刺故事说出了坏习惯有多么可怕。
约翰是霍克大亨的一名部属,很会拍马逢迎,只要主子开口讲话,他便鼓掌喝彩。久而久之,这成了习性。不过霍克大亨非常喜欢他。
一天,霍克乘坐一架小型飞机去视察一处矿山,约翰随同前往。飞着飞着,飞机突然发生故障,飞行员连忙吩咐快速跳伞。
然而降落伞只有一个。生死关头,霍克大亨当仁不让,将伞抢在手里,纵身跳了下去。
求生的本能使约翰做出一个超常反应:就在霍克纵身下跳的瞬间,他一把抱住了霍克的身子,也随之跳了下去。但降落伞承载不起两个人的重量,一连断了两根伞绳。
霍克让约翰快快松手,并许之以千万美金,提升他当总经理……然而无论霍克的条件多么优厚,约翰都毫不动心。这可如何是好?
霍克急中生智,平定了一下心绪,清了清嗓子,大声讲起话来:“女士们,先生们……”
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只见约翰条件反射地连忙鼓掌喝彩。
故事里的约翰有逢领导讲话就鼓掌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害死了他。虽是笑话,它告诫我们:只要养成了坏习惯,你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它就会给你带来致命的打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掉它呢我以前常常去一家洗头店,每次都能碰见一个小伙子,他是那里的伙计。每次看见他的时候,他都显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愁容满面。我终于忍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年纪轻轻,却如此闷闷不乐。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告诉我,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没有前途,也赚不到钱,薪水很低。我说怎么没有前途了?
这条街上那么多洗头店,那么多的服务人员,做得不错的,薪水也很高啊。你的技术好,慢慢积累经验,学着老板是怎么经营管理的,将来你也可以和朋友合伙开一家洗头店啊。
没想到,小伙子回答说:“你有所不知,老板越来越不喜欢我了,我担心自己要失业了。”哦,原来他是认为老板不喜欢自己,因而觉得这份工作没有前途。
于是我来了兴趣,问他:“你怎么知道老板不喜欢你呢?”
他回答:“因为老板不信任我。”
我很好奇:“你怎么知道老板不信任你?”
他说:“老板不安排我干活了!”
原来如此!于是我耐心地与他交谈,想弄清楚他以前是怎么做的,以至于让老板对他失去了信心。
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通过一个小时的聊天,我了解到,小伙子原来有许多坏习惯。比如说迟到、早退、偷懒、计较、偷钱、顶嘴、吹牛皮等。
有一次,下班后,老板安排他把地扫一下。但他急于去见女朋友,想把扫地这事放到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做。可第二天,等到老板来到店里,却发现地还没有扫。老板问原因,他的解释是:忘记了。
确实,扫地是一件小事。你不肯去做,老板也拿你没有办法,但老板今后就不安排你干活了,不给你加薪水了,相信你也没有办法。
有人可能会说,等我当了老板,就自然会改掉这些小毛病。
可是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好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出发容易,回头实在太难。
比如说,一旦养成了拖拉的习惯,即使以后有机会做了老板,那也是一个“拖拉的老板”。
很难想象,一个生活懒散毫无规律的人能够控制自己并勤奋地投入工作,一个目无他人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能够和他人密切地沟通和合作,一个牢骚满腹的人做事会有更高的效率。
职业习惯是人生成败的关键。拥有了干练、果敢、惜时、有条理等好习惯就拥有了成功的方法。一旦懒散、发牢骚、挑剔、耍滑等坏习惯缠身,你将会陷入低效能的泥潭,更谈不上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人生。
检查一下自身,将坏的职业习惯列出来,及时改正。当你发现自己被坏习惯控制时,及时跳出来是你明智而唯一的选择。
频繁跳槽=原地踏步
有人说,一个人永远做着两份工作,一份是当前所从事的,一份则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于是,人们常常把眼光放在别处,一味地换工作,希望以此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结果却往往陷入另一番失意的泥淖。
对于工作,很多人是在骑马找马。其实,好工作从来不在别处,而是在身边——关键在于你能否有个好心态,安于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平凡的工作打造成你理想中的好工作。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职场永远的赢家。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去采药,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因为师父对他说山越高,草药越好。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这样,他忘记自己究竟爬了几座山,天已经快黑了,药篮里还空空如也。可是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在远处……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和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理想中的职业,于是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眼前的工作马马虎虎,一心想着跳槽。其实,他们的这种想法往往陷入了误区,只不过是心态在作怪罢了,因为那山未必一定高。
当然,人最好是能拥有自己理想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们对自己的职业往往并不满意。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一直不负责任地混下去吗?果真如此的话,你恐怕连眼下的工作也保不住,很快便会遭遇失业的窘境。
最明智的做法是,调整你的心态。对这份不大喜欢的工作也抱有敬业精神,因为这个工作对你、对社会都是有利的。
以前我为别人打工的时候,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喜欢跳槽,这家公司做几年,那家公司做几年,甚至只做几个月。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不断跳槽,他们说是想找一个好公司。我问他们什么是好公司,他们说是薪水高而工作又不累的公司。我问什么是好老板,他们说是非常懂事理的老板。结果我发现,好公司他们没有找到,非常懂事理的老板他们也没有遇到。就这样找来找去,把青春时光、最有创造力的时期都给耽误了,非常可惜。
一般来说,目前的中小型企业是如何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呢?
我想不外乎下面两种:内部培养和外部空降。这两种方式,应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各有各的好处。企业自己培养的员工,一般是比较忠诚的,企业应该尽量多地自己培养管理人才。我们企业成立21年了,在此工作超过20,超过18年的有十几个,超过年的有接近300个。他们对企业是非常有感情的。
我们企业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公司会请不同学校的老师,还有培训公司里的专业讲师,来给我们的员工做培训。我们有舞蹈培训、音乐培训、外语培训及各种技术培训等。我们也聘请了一些外面的人才到企业里来当管理人员。我们公司有6个日本人,1个台湾人,1个法国人,他们给我们输送技术,属于技术管理者。因此,在我们公司,内部选拔和外部空降是并存的。对于所有的岗位人才,企业如果都自己培养的话,则容易走弯路,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如果都外部空降的话,又容易影响士气。最理想的,还是把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然企业都倾向于自己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那么随便跳槽就不是一个好主意了。
观念决定出路。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死胡同,就是不懂得换个思维去看问题。如果站在对立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到事情的实质,也就更为客观。有这样一个在职场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甲对乙说:
“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乙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甲问:“为什么啊?”
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时候,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这样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陷入被动之中。”
甲觉得乙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开始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乙问甲:“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甲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乙的初衷。
作为员工,我们常常不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只问回报,稍不如意,就心生埋怨,产生换工作的想法。而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如果你不先付出,表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他怎么会器重你呢?
跳槽有“跳槽成本”,它主要包括:
找新工作的开支;新工作与旧工作之间的空当儿失去的收入与产生的支出;在新单位建立人际关系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支出;刚到新单位工资可能比原来低,两者之间的差额等于损失;由于离开原单位而没有拿到年终奖及其他奖金;离开原单位所失去的资源,包括人际网络和客户资源;离开原单位所失去的晋升机会、加薪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