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着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但每一个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
有了工作之后,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爱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他们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出来做事的头一天,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讲究的是和气,和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千万别生嫌隙。但人算不如天算,尽管你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同事的关系,有一天却仍可能惊奇地发现,自己怎么被同事孤立起来了?
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外,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是导致你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单位里,飞扬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爱出风头的人,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赶快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这几类人?下面我们通过三个小例子归纳一下被同事孤立的原因。
1. 因为薪水过高
黄晓燕自从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后,就一直被同部门的两个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黄晓燕都会向她们微笑、打招呼,但她们总是面无表情,装做没看见。每每这个时候,黄晓燕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脸上,别提多尴尬了。
平时,她们也不和黄晓燕讲话。有时,黄晓燕凑过去想和她们一起聊天,她们就像商量好的一样,马上闭上嘴巴,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丢下黄晓燕讪讪地站在一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黄晓燕的郁闷可想而知。后来,她才迂回曲折地从其他同事那里听到一点风声:黄晓燕虽然初来公司,但工资却比这两个女同事高出一大截,便引来了她们的忌恨。
黄晓燕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不仅轻松,工资待遇也很称心。她不想因为同事不和就牺牲了工作,可心头的烦恼却一天甚似一天。
解决之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被他人孤立,关键在于打破敌方的统一战线。黄晓燕可以找机会多接近两人中比较好说话的那个,经常赞美她的服饰、气色,聊聊家常;对另一个就只打招呼少说话。时间长了,她们的阵营自然就被分化了。不过,使用这一招必须有十足的耐心。
2. 因为弄错角色
赵蕾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财务部只有主任、出纳和她三个人。主任不管业务,出纳去年才凭关系进来。于是,全部门所有的工作几乎都压在赵蕾身上。出纳只做有关现金的活计,连最基本的报销都不管。但主任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因为她有靠山。
在领导的纵容下,出纳工作极其马虎。相反,赵蕾做事努力尽心,可到最后总是吃力不讨好。主任有时还会暗示赵蕾,她对工作太认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于把他架空了吗?
赵蕾心里直呼冤枉。主任连电脑都不懂,动不动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她累得几乎趴下。到头来,却埋怨她太过能干。赵蕾感到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现在,主任和出纳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赵蕾。平时两人总是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单单把赵蕾排除在外。赵蕾为此郁闷不已。
解决之道:被同事孤立时,我们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不对;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欢你,问题多半就出在你身上。赵蕾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什么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时有些越级的举动,令主任不满。她说,自己很想把财务部工作搞好,可三个人中就只有她有这个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错了。
做好部门工作是主任的事情,作为下属,应当配合上级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是干脆代替上级去思考。她在言谈中,对主任颇为鄙视,主任对此怎么会没有察觉呢?看起来,赵蕾还是应该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3. 因为太出风头
许明明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她的风头之劲,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都有些看不下去。
许明明观念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一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她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整个公司,许明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
此后,许明明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障碍隔在她和同事之间。许明明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解决之道: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态,有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奇怪。许明明并非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只要她能真诚地对待同事,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她的真性情。
■ 不做团队里的“异类”
团队是一台大机器,员工就好比每个零件,只有各个零件协调一致,这台机器才可能正常启动。这也是同事之间应该遵循的一种工作精神或职业操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企业因为内部人事斗争,不仅企业本身伤了元气,对整个社会舆论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要很好地融入集体,而这种协调和统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协调和统一。所以,无论自己处于什么职位,都需要与同事多沟通,因为你个人的视野和经验毕竟有限。况且,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沟通协调也是必需的。不要脱离团队独断专行,有问题就应该开诚布公,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提倡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群策群力、求同存异。
事实上,团队的成员大多对自己的实力非常认可。所以,时常会产生某些人背离团队的决策的现象,甚至导致各种问题。
1998年,欧倍德德国总部宣布进军中国建材零售市场时,与众多的跨国零售巨头一样,最初也是以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名字进入的。欧倍德总部一直标榜团队决策的海狸鼠文化。“当第一只海狸鼠衔着树枝放入巢穴后,第二只也如法炮制,绝不会怀疑第一只放的位置是否正确和稳定。它们之间的默契充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它们也不必担心别的海狸鼠偷懒睡觉,彼此非常信任,并且都按照既定目标准时完成工作。在欧倍德的团队里,员工们就是采用海狸鼠的方式来培养默契,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以准时达成目标的。”
经过两年多的前期调研和筹备,2000年欧倍德中国的第一家店面在无锡开业。但创业初期的欧倍德中国团队,逐渐背离了欧倍德团体决策的总部文化,形成了事实上的“一只可以发号施令的海狸鼠”。作为欧倍德中国的“开国元勋”,从欧倍德管理咨询开始到2000年第一家无锡店正式开业,直到后来欧倍德提出的“十年百店计划”中国市场发展战略、与海尔成立欧海家具合资公司等,几乎所有的重大战略决策,欧倍德中国总裁李凤江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李凤江进入欧倍德全球最高决策机构,成为七位执委会成员之一,并成为跨国公司中职位最高的中国本土经理人之一,一度风光无限。但是,由于他脱离欧倍德集体决策的总部文化,使得公司慢慢偏离了航道,直到李凤江辞职,公司才慢慢“回归”。决策者独断专行的做法,使整个公司、团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身为室内设计师的晓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晓蔚是位室内装潢设计师,在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家居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她对家具摆设有独到的眼光,运用空间有巧妙的构思,使得她的设计极受客户的欢迎。
但在这行做了三年多后,她渐渐发展出其他的兴趣来,就是装潢所用的织品——家具和壁毯所用的质料和织法,“只要用对了,整个房间就会变得很有味道,也会很雅致”。她觉得这种兴趣并不脱离本行,研究一下也无妨。
不过,由于太过沉迷于织品设计,她反而忽略了室内设计的工作。尽管晓蔚在大公司工作,团队里的其他设计师都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本职,但她却认为,这件事只是她工作范围的延伸罢了。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织品的制造,她还自费到织品的生产厂家考察。
然而,织品的学问却大得很,了解一些织品的不同质料结构只是入门而已,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习、要了解。晓蔚发现自己所画的和所想象的,与实际的织品并不相同。但她很有毅力,投入了很多精力。虽然她仍在从事原来的室内设计工作,但她所投入的心思已经远不如前。公司的同事甚至上司多次提醒她,公司的主要方向是进行室内设计和装潢,并不准备涉足装潢用品设计。然而,她却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私下找工厂生产她设计的织品,认为这样可以给自己、给公司带来新的天地。
不过,事与愿违,织品设计并不像她所想的那么简单,她还得知道流行的趋向、大众的口味、市场所需要的质和量,以及合理的价格等。虽然技工能制造出完全符合她设计的成品,但她设计的产品却无法获得消费者的喜爱。销售经理反复地告诉她:“没有人能把这种垃圾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