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300000014

第14章 先秦时期防治腐败的措施(2)

如有的学者所说,贪污腐败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丑恶现象,腐败的主体是握有一定权力或负有某些职责的官吏,它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危害社会肌体,进而危害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历代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对贪污等腐败行为的防治,并力图从制定和完善立法上来加以保证。参见黄启昌《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扬雄《解嘲》云,“《甫刑》靡敝,秦法酷烈”。《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靡敝”,指败坏;“酷烈”,指残暴。其意思是:礼法兼用的《吕刑》被败坏了,秦法独行而只有残暴的一面。《吕刑》规定了官吏贪赃枉法必受惩处,并指明如果不予严惩,天下就不会有廉明的政治。《吕刑》也用刑法的方式规定了官吏在审判案件时和运用法律时要公允、依法办事,如果贪赃枉法,受人求情请托,那么其罪责与罪人同等,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强调了用刑罚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严肃性。早在公元前九世纪我国就把反对贪赃腐败明确写入刑法,开创了运用法律反腐败的先河,这在中外反腐败史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三、子产“铸刑书”和李悝的《法经》与六禁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刑书”是指刑法条文,“铸刑书”是子产将刑书铸造在铁鼎上,予以公布。“刑书”的具体内容已难详考,但其中含有限制贵族特权的内容,这无疑对贵族的腐败行为有一定限制。正因为刑书有限制贵族特权的条款,而且公布成文法的方式本身不利于贵族的独行擅断和任意刑杀,不利于奴隶主的专横暴虐行为,限制了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特权,因此子产的行为招致了一些贵族的强烈反对,认为铸刑书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的原则,破坏了周代的统一法度。《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

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其次,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最后,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

春秋战国之交各国都在变法,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法治力度。在赵鞅铸刑鼎之后,战国时期魏国李悝集各诸侯国立法之大成,编制《法经》。《晋书·刑法志》载:

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

《法经》原本已佚,但据《唐律疏义》可知,《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法经》所确定的以罪统刑、以总则统分则的体系,对中国古代刑法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参见武树臣《从“以刑统例”到“以罪统刑”——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变革》,《文史知识》1991年第2期。李悝在《法经》中创设的刑法原则,如“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刑事立法乃至刑法学的基本原则。《法经》中有“六禁”的规定,其中的“嬉禁”是关于禁赌的,“博戏罚金三布”;“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金禁”是关于受贿的规定,《法经》规定“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法经》对官吏“假借不廉”的行为也作了具体惩罚规定。另外还有“淫侈逾制”的规定,主要针对生活腐化,如果消费超过了与自己身份相当的水平,就要受到制裁。

第二节反贪防腐监察制度的萌芽

除了以法制形式反腐败外,先秦时期还产生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反腐败监察制度萌芽。监察形式多样,颇有成效,其中包括纳言与大监,史官监察,行政官、执法官兼领监察,行县制度,御使监察,言谏监督,举报制度等。

《尚书·舜典》记载:“帝曰:‘龙,朕堲(通“疾”)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这里所说的“纳言”,就是采纳民众讽说的机构。纳言官是辅助首领施政的一种立法监督,有助于首领纠正自己言论错谬或排除他人谗言。黄帝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左右大监,就是黄帝派出的监察官,对属国行使监察权,这一制度成为后世设立监察御史的渊源所在。

先秦时期,完整的监察制度尚未形成,只出现为数甚少的监察职官,而且他们都是一身二任,并非专事监察。兼职监察官分为两类,其中一部分是史官兼领监察,另一部分是行政、执法官兼领监察。所谓史官就是记事、记言之官,传说黄帝时就有史官,舜置“纳言”。这一做法为后世所承袭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夏代,史官分左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事,右史记言(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参阅贾俊侠、赵静《左史、右史之名考辨》,《唐都学刊》2006年第3期。商代时史官已包括巫、史、作册等数职。至周代,史官员额显著增多,按周代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构成了完整的史官系列。参见《周礼·春官》。

夏商周时期,人们十分信奉天(上帝)。殷人认为天至高无上,无论是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草木荣枯还是人世间的君尊臣卑、生死夭寿、吉凶祸福、征战攻伐,无一不是由这个拥有绝对权威的至上神所主宰,因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到了西周,虽然出现了“惟命不于常”的观念,但对天的意志还是绝对服从的,因而西周统治者为了谨遵天命,袭用殷人凡事用卜,还注意体察民情以观天命,认为从民情可以窥见上帝对君主的厌弃和诚心。参见《尚书·康诰》。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政治家们设计出一套监督君王行政的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由史官把君王的言行,不分善恶地随时记载,并要在朝廷上公开出来,接受大臣们的裁制,最后还要把这些随笔记录的材料作为历史档案加以保存以昭示后人。李纯蛟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在西周还可能与实行给谥制度有关。因为给谥要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事。秦始皇即位后,明令废除给谥制度,其理由是“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参阅李纯蛟《直书的嬗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历史文献研究》第7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通过史官直书对君、臣的言行实施监督,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史官通过直书“书法”,要做到君举必书,善恶必书,对君臣实行纵向监督,使其不敢为非。

关于这种直书制度,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不少记载。《汉书·艺文志》云: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礼记·玉藻》说:“(天子)玄端而居。动辄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左传》襄公十四年记师旷论政,他认为:为了防止君王“一人肆于民上,以从(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就必须有“补察其政”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史献书”。《大戴礼记·保傅》说得更为具体:“三代之礼,天子……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非也。”史官不仅通过直书对君王监督,还通过直书对王室成员进行监督。例如《诗经·静女》毛传说“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亦见于《后汉书》卷十《皇后纪》序。,《大戴礼记·保傅》说“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太子有过,史必书之”。《韩诗外传》卷五上说史官要“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这种制度到西周时期,不仅在周王室,而且在各诸侯国都开始普遍实行。甚至有的卿大夫私家如晋大夫赵鞅也有直书司过之史。[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也有司过的史官。[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本。《韩诗外传》卷七云:“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卫国也做到了“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国语·楚语上》。。

春秋时期直书除了记功书过之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礼法意义,演变为一种“书法”,即一种道义和道德评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政出私家。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作为双向监督的直书制度和秉笔直书的史官“书法”,也同周礼一样,受到动摇和挑战。

《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国左史倚相求见申公子亹,但同样作为楚国史官的子亹以年老为名拒而不见,于是左史倚相援引卫武公年届九十五时依旧要求“史不失书”的故事,说明作为史官不要自视老耄,应尽史官之责,当谏则谏,为国事分忧。子亹幡然惊悟,惧曰“老之过也”,接受倚相的批评。又如:公元前659年八月鲁闵公死,因庆父为乱,直到九月僖公才返回鲁国即位。对此,《春秋》只书“元年春,王正月”。《左传》僖公元年解释之所以不书鲁僖公即位,“讳之也。讳国恶,礼也”。由此可见,过去那种善恶必书约束王权的直书制度,在鲁国也被抛弃了。

据学者们研究认为,行政官、执法官兼领监察的制度大约开始于周代。参见郝永富《先秦时期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略论》,《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周代开始设置“小宰”、“监”等职官。据记载,“小宰”掌握宫廷内执法纠禁的权力,集司法、监察于一身,或说是以司法官代行监察权。这一职务大概就是后来御史中丞的前身。至于“监”这一职务则属于地方性的行政、监察、军事长官,周武王灭商后非常担心其余部造反,便把自己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派到靠近原商旧都的东、西、北三块领地上,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后来周公摄政时也曾派其兄弟监督殷地。“监”这一职务可能就是后来监郡御史的雏形。但监在周代并不是专职监察官,而是以地方行政官和军事镇守代行地方监察权。一般情况下,天子采取三种方式对大臣实施监督。参见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第一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一,派遣使臣。商代甲骨文中有“东吏来”、“乃令西吏”等记载。据陈梦家先生考证,东吏、西吏当指派至于东或西的使者。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20页。第二,以亲信诸侯国监察相邻的非亲信诸侯国。《史记·殷本纪》记载:“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周本纪》也载:“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第三,天子巡行。三代君王常常带着随从人员省视诸侯国了解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监察。

战国时期各国在对地方官吏实行年终考绩的同时,还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视察和监察地方行政的制度。国王、相国、郡守都必须经常到所属的县巡视和考察,叫作“行县”。例如赵武灵王“行县”,经过番吾(今河北磁县北),闻得周绍为“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于是问之以璧、赠送酒食而要求会见,周绍托病辞谢。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赐给他胡服而任命为教导王子的“傅”。《战国策·赵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又如范雎由王稽藏在车中带进秦国,到湖关(今河南灵宝西北),遇见秦相魏冉“东行县邑”。《史记》卷七十九《范雎列传》。又如吴起为楚国宛(即南阳,今河南南阳)的郡守,“行县”到息(今河南息县),请教著名学者屈宜臼。隔了一年,吴起升任令尹,又行县到息,访问屈宜臼。《说苑·指武》。国王、相国和郡守到所属的县巡视和考察,访问著名人物,具有考核地方行政和了解民情的作用。

学者们注意到,除了在制度设计上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监察方式的变化还表现为监察独立性的增强。监察与行政有进一步分化趋向,开始出现带有专职监察职能的监察官吏,这些有专职监察职能的官吏有御史和谏官两种,其中御史监察朝政和百官,谏官则专司谏诤。御史原为史官,负责保管一国的文书档案及重要文件资料,后由于其掌记事、纠察之职,逐渐成为君主的耳目。春秋战国时期,御史的监察职能便随着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独立出来,参见史永丽、吕文龙《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起源刍议》,《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虽然行政与监察尚未完全分离,但这一趋向值得我们充分注意。

御史可溯源于西周,称小宰、宰夫或御史,分属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据《周礼·春官》记载,“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周礼·天官》也记载:“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御史作为官名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罗振玉《殷墟书契续编》5·18·8号甲骨文上有“朕御史”。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6360号甲骨上刻有“方祸象取乎御史”。,有御史、朕御史、我御史、美御史和北御史等关于御史职能,陈梦家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商代御史与史、卿史等皆主祭祀之事,不掌监察。。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都有御史,但实际上只是相当于国君的机要秘书,“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通典》卷二十四《职官典》。。魏、韩等国在县令之下设有由国王派遣委任的御史。例如韩国安邑的御史去世,有人请求继任,向国王请示,国王说:应该按制度递补。《战国策·韩策》。吕祖谦《大事记》据此认为这是国君派遣御史监掌郡县,就是秦汉设“监御史”掌监郡的起源。参见杨宽《战国秦汉的监察和视察地方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战国以后,御史开始司职监察。《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淳于髡所以恐惧,是因为监察官在后,怕酒后失礼而被纠。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谏官制度。谏官制度也可称为给谏制度。根据史料记载,谏官制度起源也很早,《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保氏就是西周时期的谏官,这证明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谏官。

同类推荐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代妖娆

    重生之绝代妖娆

    一场意外,二十六岁的韩彤回到了八岁那年,附带过目不忘技能,成为学校的天才学子。一次偶然,得到月儿空间,修得仙法。一次邂逅,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男子。幼年时期帮助家人建大棚致富,长大后赌石、赛车、建企业,成长为一代女王。在学校里,学校校长说:这孩子是天才,一定要好好培养!在赌石场,赌石王者说:这世上,我只服一人,那就是韩彤!在赛车场,F1赛车手说:你要赢我,我便服你,我这条命从此任你取用!片段欣赏:一、某女:“你这小偷竟然偷到老娘头上来了,活的不耐烦了是不是?”“你是说我?”某男伸手指了指自己鼻尖,不解,我就那么像小偷?某女这才看清抢了自己老妈包的人,很帅气,不过才十五六岁的年纪。这么小就开始偷东西,真是不像话。“你没东西吃?”某男摇头。“你没钱花?”某男继续摇头。“那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人家偷东西?”某女直接咆哮。“那个,你不能先看看脚下吗?”“呃,脚下?”某女低头,看到地上躺着的男子,直接石化。二、A市首富家的女儿扭曲着一张漂亮的脸蛋,指着陷入一帮大汉包围的某女:“都是你,都是因为你立轩哥哥才会不喜欢我的,你这个狐狸精,看你今后还有什么脸面赖在立轩哥哥身边。”可下一秒,她呆愣当场,怎么可能,她一个女生怎么可能同时放倒十个男人。“麻烦下次想找我麻烦的话,带些厉害点的。”某女华丽丽的转身离去。三、“董事长,外面有个男的说要见你。”小心翼翼的看着坐在老板椅上的绝色女子,老板今天脸色好可怕啊。“直接轰出去。”让他不和自己商量就去做那么危险的事,以后别想再让我看到他。“可是他说是你男人。”“那也轰出去。”“可是….”“你就这么不想见我。”某男刚到门口就听见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要轰走自己。此为一对一,无虐、无小三、无误会,欢迎各路读者跳坑。
  •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又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德国柏林,经过二战洗劫过的柏林饱含历史的沧桑,几个小伙伴也在这里开始了乌烟瘴气的生活。德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黑森林,原来这里曾是核武器的秘密研究基地!为了避免危险和意外,他们逃出了黑森林,却又遇到了一位古怪的女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经周折,他们竟然有幸参加了这里的啤酒节,真是喜出望外。可是事情交没有到此为止,他们遭遇了惊魂一刻……
  • 穿越千年之:仙妃传奇

    穿越千年之:仙妃传奇

    颜清秋,21世纪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参加一次演出中因发生意外而穿越千年的时空,到了一个叫天秦皇朝的时代。因在祭天时从天而降,被天下奉为仙子下凡。于是,谣传得仙妃者得天下…他是天秦皇朝的王上,对她又宠又爱,可她依旧要逃离他的身边…他是风*流*潇洒的逍遥王,对她一见钟情,跟她在现代的男友长的一样,然而背后的真相呢?他是当朝的三王爷,掌握皇朝军权的大将军,为了她甘愿披上战甲…他是“疯王爷”,可她却和他成为知己…当王上的爱成为了伤害,她不得不选择逃离皇宫,可逃得过自己的心吗?身入江湖却连连被追杀,坠入山谷时被传闻中的百花谷主所救,是机缘还是巧合?而逍遥宫的宫主,竟然成了她的贴身保镖?身入战场,兵临城下时,才知道两国交锋的战例品,竟然是她自己…本书分四部:第一部宫廷篇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二部江湖篇此情无计难消愁第三部争斗篇花自飘零水自流第四部现代篇相濡以沫共婵娟
  •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被执念遮住眼的人,生命的路会越走越阴霾。正如卡耐基所说: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生命开始。因为,聪明的人,懂得宽容。宽容,为你打开爱的大门,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是快乐和健康的源泉之一。一边漫步人生之旅,一边在漫步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捕捉感动你也感动他人的一点一滴,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那一天,那个城市正遭遇近十年来最暴烈的风雪天。郁宁走进一座品位堪忧的大宅,并不知道将在那里见到再也无法忘记的人。她是美院一穷二白的学生,初衷只是一份报酬优越的工作,为此她成为年轻的舞台美术师严可铭的助手,却不知不觉中踏进一个从不曾想过的圈子。她觉得她像落水的人,在未知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迎接未可知的挑战和机遇,相识身份性情各异的人,但最美妙的是她爱上一个人。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从龙城出发,乘坐大巴,晃晃悠悠过了二个小时,顾念终于到了目的地——桃花镇。一下车,不远处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出现在了顾念的视野里。迎着微风,飘来阵阵甜甜的香气。顾念抬手放在额头,遮住些许阳光,站在马路边上,四处望了望。远处青山叠嶂,近处溪水淙淙。道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真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但,顾念可不是来旅游散心的,她是带着……
  •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纠缠。她,林颜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次意外,让她从小带到大的玉镯破裂。从此,便恶梦缠身。而她的生活也变得不可思议了起来。一个是前世的王爷相公,另一个是今生的捉鬼大师,她该如何选择?恐怖的是后面还追随着她前世的情敌——芸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