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的《走出地球村》,是他“航天系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在《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和《走出地球村》这三部报告文学作品中,李鸣生几乎把人类的飞天梦想从生成到实现在我国的发展实践过程作了最为具体真实、形象生动的报告。李鸣生的报告很好地兼顾历史与现实的两个方面,他从现实回溯到历史,又从历史延续到今天和未来。报告“亚洲一号卫星”和“澳星”发射时,他的现时性动作十分叫人钦佩;在报告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过程时,他却沿着现实的隧道走向过去,在一个宽泛的历史空间里报告一颗卫星诞生发射所牵连到的丰富社会内容。李鸣生的作品,把历史与现实,把现实与梦想,把科技和政治、文化、经济等结合到一起,着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学报告。同时,它又是一部很好的文学特性的中国航天科技工程史。韩作荣的《城市与人》和倪振良的《深圳传奇》也有明显的史志品格。前者报告长沙现实的经济战略、城市发展定向问题。但作者却环绕这个中心对长沙市的历史沿革、文化、民俗传统作了十分简练但却很迷人的描述。在这种描述的背景上,既让人对今天长沙兴城的思路有了一个意向,又对长沙这块土地及长久以来这块土地上蕴育积存的特有文化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深圳传奇》显然是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最突出成果的现实了。但作品却对中央决策者设立特区构想的提出、论证、操作发展过程作了清晰的报告。可以说,它既是深圳现实的报告,也是深圳的历史报告,无论从历史与现实哪方面看,它都是很有价值的。
“史志性报告文学”还是一种刚被人们认识发现的表现方式,但已有的作品说明了它穿透生活的能量及广阔的活动领域与发展前景。人们应有足够的耐心期待着它的发展完善和繁荣。
队伍雄壮军旗猎猎
近十多年来,报告文学的发展繁荣,主要是因为有了一支不断壮大的作家队伍。而在新时期以前,除了刘宾雁外,几乎少有一个专心于报告文学创作并以其闻名的作家。实在应当充分地肯定和感谢徐迟的功绩,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一片文化沙漠的边缘使人们看到了绿洲,让人们动情地领略了报告文学的风采,对报告文学产生向往和留恋。从此,报告文学创作的队伍迅速扩大形成梯次,如海涛排浪,汹涌澎湃,绵延不断。
方阵之一:徐迟、刘宾雁、黄宗英、柯岩、理由。
徐迟早年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可后来,他对报告文学情有独钟,几乎把最多的时间和热情用到了报告文学创作上。除上文已提到的着名作品之外,他还写有《向着二十一世纪》、《石油头》、《结晶》、《刑天舞干戚》、《雷电颂》、《马思聪》、《火中的凤凰》等报告文学作品。徐迟的作品向来以诗情洋溢为人称道,不少作品在思想认识和理论勇气上都有较高的表现。但是,徐迟的作品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都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局限的痕迹;有时语言尽管华丽、典雅,但也不免有空泛之憾。但是,徐迟是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面旗帜,是报告文学作家队伍中统帅式的人物,他对报告文学的贡献和作用是历史性的。
刘宾雁:是最早表现出创作个性的报告文学作家。尽管他为这种个性承受了很大的苦难,但他坚定不移,始终以冷峻、凌厉、深刻的思辨性报告文学创作为众多的读者看重和喜爱。除《人妖之间》外,他还着有《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关东奇人传》、《告诉你一个秘密》、《未完成的埋葬》、《三十七层楼上的中国》、《关于一次无效采访的报告》等。刘宾雁的作品包容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一是像报告张海迪、朱伯儒这种人物时的热情赞扬,一是对许多丑陋行为乃至罪恶的无情鞭笞,他总是把严酷的解剖行为置于创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时时表现着理性和情感的色彩。他有着他人没有的深刻,但有时也有着他人没有的偏颇。他的作品因为理性成分太重而少了文学性的柔美和飘逸,但他的本领是总能让理性生发出诱人的力量。刘宾雁是报告文学大家。他的作用和风格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开拓者才会具备的。
黄宗英:演员出身的黄宗英,在电影圈内红火之后又步入文坛,凭着她的灵气,她的敏锐和勤奋,在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中屡有建树。五十年代,她的《农村生活一日》、《上海姑娘在井冈山》、《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等,就让文坛对她刮目相看。近十多年中,她的《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星》、《橘》、《固氮蓝藻》、《八面来风》、《小木屋》等,更是受人颇多赞美。黄宗英报告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她感情、行为的投入。她敢爱敢恨,甚至不惧风险地介入到一些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她的作品写真人,抒真情,发真声,尽管有时要受到环境的拘囿,但却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和热情。在写法上,黄宗英总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但太多的自身参与有时也让人感到有一点点随意和矫情味道。
柯岩:以写诗闻名。可因为《船长》、《特邀代表》、《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癌症≠死亡》、《东方明珠》等报告文学作品的发表,使她在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诗化和激情,是柯岩作品的突出特点。柯岩的作品也不失庄重和严峻的一面,有一种内在的雄辩性。所以,常能让读者为之动容。但柯岩的作品有时显得直露,语言灵动却仍有理智情感浮泛的不足。
理由:这是与《扬眉剑出鞘》、《中年颂》、《痴情》、《她有多少孩子》、《高山与平原》、《香港雨霏霏》、《世界第一商品》、《倾斜的足球场》、《希望在人间》、《手眼神通》、《李谷一与“乡恋”》及前文提到的许多报告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名字。理由除为中国的当代报告文学提供了富有华美、生动、情浓意长的作品外,还提供了不少有见识的理论观点。理由的作品量大质好,是比较早就以报告文学打天下的极少数作家之一。但理由也许过多看重报告文学的“小说化”表现方式,致使他的一些作品现实精神和批判力有所不足。理由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中闪光的明星人物。因为他,报告文学更让人喜爱。
方阵之二:陈祖芬、张锲、袁厚春、李延国、鲁光、祖慰、乔迈、肖复兴、刘亚洲、贾宏图、蒋巍、韩少华、孟晓云。
这是一支受到良好训练而又屡经战斗的方队。他们一度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是为报告文学的大发展打基础的人们。像陈祖芬对生活的锐敏和热情及其笔如龙蛇般的表现方式;张锲在热情拥抱现实生活时的激情报告;李延国从生活的深处走来,以真诚感受书写生活的巨变;鲁光以体育为营扎寨,独树旗帜;祖慰“怪味”特异,自嚼生活况味;乔迈以小见大,参透生活底蕴;肖复兴“不薄名人爱凡人”,为普通人物立传;孟晓云走进青少年的世界掀开他们的心扉;刘亚洲的报告文学创作更是风景独异,他的《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叫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等,把眼光投向国际生活中的大事件,以大量的信息和十分生动的语言表现了现代战争的状况和人的行为性格。这些作家,都是各具特长、独领风骚的角色。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是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在中国当代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这一批作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出现和存在,徐迟等人不再感到孤单;此后出现的又一批作家也有了走近报告文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贡献。这些作家们都有上乘的创作表现,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他们都有变革的努力和实践,但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使他们变革的成效不是十分的明显。这使人感到了他们的老到和迟重。
方阵之三:钱钢、苏晓康、麦天枢、赵瑜、贾鲁生、胡平、张胜友、徐刚、沙青。
这是一支充满活力并富于开创性的报告文学“铁军”。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出现,最重要的是扩大并实践了报告文学相对自主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现实矛盾,影响社会变革的作用。他们推出了“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形态,实现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次较为重大的变革,使报告文学创作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切实建立起自己特异的品格和独立地位,并以其繁荣的实践把这种品格和独立性昭示天下。“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出现,不只是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表现形态,重要的还在于它促动了人的一种理性自觉,改变了过去报告文学创作多作直观描绘,较少审视评判的情形,从而使报告文学在面对社会生活时更富于主动精神和影响力量。在对报告文学的认识理解以至促其变革活动中,这个方阵的作家显然是十分主动和颇有锐气的。他们比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他们在有效吸收此前报告文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以新的思维和实践激活了报告文学对生活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报告文学创作在他们这个时段进入到了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所以,他们的创作在中国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报告文学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他们在走向深刻的同时,有时也伴随着偏颇;在对新的表现方式的追求当中,有时也显示出粗糙和浮泛。
方阵之四:张建伟、卢跃刚、李鸣生、马役军、黄传会、邓贤、邢军纪、何建明。
这是如今正活跃于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更加年轻的一支新军。这支新军中的成员似乎更富于独立作战的能力。他们每一个人,只要选准了一个对象,就都能单枪匹马地干出较大的动作来。他们当然也非常关注现实,可好像更喜欢用开放的眼光在历史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的对应点。把“史志性报告文学”的概念明朗起来,主要是他们的功劳。在社会普遍浮躁,市侩之风盛行时,把报告文学创作的独立纯净性、毫不流俗高贵品格固守住,也是他们令人钦佩的地方。当整个文学创作表现出颓势,更多的人较少对生活的重大矛盾问题表示浓厚兴趣的时候,这些作家却能仗义执言,投身文学经世致用的活动之中,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使报告文学面对社会的思考不致停歇,创作状况令人欣慰,这正是这一批作家们能赢得广大读者欢迎的地方。当然,在特殊的环境里,在他们扩大思考领域时,许多本应及时捕捉住的社会矛盾、社会热点问题却少见涉及,致使他们的创作现实力度不足。在承传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自己作品同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也许是这些作家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了。
如今的报告文学队伍,是个千军万马竞相奔腾的局面,非常难于比较精确地使其有序排列。以上所列四大方阵,只不过是个初略的排列,肯定是不尽稳妥的行为,像王宗仁、杨匡满、陈冠柏、周嘉俊、杨守松、曾凡华、傅溪鹏、周纲、张正隆、长江、白描、霍达、李玲修、罗达成、李宏林、曹岩、杨景民、中夙、徐志耕、张桦、柳明、岳非丘、罗盘、吴民民、倪振良、雷铎、大鹰、李忠效、丰收、张亚文、梅洁等等作家,或与不同的方阵创作有着关系,或是自我有其个性特征,就很难简单的对其定位了。当代的报告文学创作潮流中,有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才显得更加灿烂辉煌。
报告文学已是个独立的世界。大量报告文学创作的实际成果已经表现出了它特殊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从题材内容,思想观点,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了很充分的强调与显示。事实说明,此前不少认定或论证报告文学的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和框束现实的创作,1994年秋,在京的一批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汇聚西山西峰寺,就报告文学的现状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报告文学的功能、题材范围、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见解。但这并不能改变大局,新的理论建设仍显得细弱。所以,加强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已经成为它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了。
五、报告文学的发展前景
今天,在我们的文坛上,报告文学创作一直在生机勃勃的发展着。报告文学有了自己的活动天地与活动方式,有了自己的作家队伍和为数众多的读者群体。报告文学自身也在不断的追求和寻找着新的变化。因此,报告文学的创作,即使在某一个时期有一些冷清或沉寂的现象,也会是暂时的现象,而不断的发展,才是它的必然趋势和未来前景。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报告文学的萌生与成长,存在与发展,不是一个人为的偶然的文学现象。报告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是一种社会生活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社会的科学和物质环境,为报告文学的出现提供了物质的保障,而社会精神的变化和发展需要,也为报告文学的出现发展创造了很好的人文环境。新闻报道与虚构文学之间的空白地带,也是报告文学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所以,报告文学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种优势,继续发展实乃一种历史的必然。
茅盾说:“每一时代产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学。‘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我们这个时代除了科学发达和物质丰富之外,还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以为,如下的现象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达,社会生活的变化会愈加的迅速和复杂,因此,人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变化(如人们普遍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关心,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状况的关注等)。在这个时候,尽管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的支配下,新闻传媒的手段空前的多样和丰富,新闻消息空前的快速和多样,但似乎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和欲望。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一般的人都有了自我认识和判断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还需要有关未来的信息,也需要那些想象的生活,可是,最为看重和关心的,还是眼前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真实状态。人们需要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认识现实的社会生活,需要尽可能及时准确的应对和把握现实的社会生活。而恰恰是在满足人们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欲望方面,报告文学有着新闻和虚构文学不能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它是最有条件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真实充分而又是生动形象的报告的一种形式。报告文学是适应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它的存在和发展,是时代使然。这不应仅仅看成一种文学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现象。
报告文学的兴盛,不光是我国的一种文学表现。据不少人研究认为,在世界各国,如今,都有着类似的现象。在国外,有“新新闻主义”、“非虚构小说”、“口述实录文学”,有台湾的“报道文学”等。这些新的文学品种,在其表现形态上,酷似我们的报告文学。它们都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强调作品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积极介入,同时也重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这类作品,创作的势头十分强劲,每年都有大量的作品涌现,有的还成为畅销书。根据手头的一份资料显示,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杂志》评出本年度的十本最佳图书,在十本最佳图书中,写实性的作品就占有四本。由此可见,这类文学创作态势之一斑。
在表现的形式方面,我国的报告文学也和国外的这类创作非常的相近。现在,不光有比较短小灵活的短章,还有了中篇、长篇作品。除了文字的作品之外,还出现了影视、广播及话剧、连环画等报告的形式。这些形式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些现象最少说明,报告文学的影响是越来越巨大了。
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现象来看,报告文学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报告文学的前景是乐观的,是远大而辉煌的。
199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