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随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毫米汞柱左右,如果可耐受这样的血压水平,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小时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降压时需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升高的程度、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的临床状况,因人而异地制定具体的方案。如果患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以前没有高血压病史的高血压脑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子痫所致等),初始目标血压水平可适当降低。若为主动脉夹层,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子痫等,降压的目标应该低至SBP100~110毫米汞柱,一般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并要给予足量β受体阻滞剂。降压的目标还要考虑靶器官特殊治疗的要求,如溶栓治疗等。一旦达到初始靶目标血压,可以开始口服药物,静脉用药逐渐减量至停用。
在处理高血压急症时,要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做其他相应处理,争取最大限度保护靶器官,并针对已经出现的靶器官损害进行治疗。
对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可在24~48小时将血压缓慢降至160/10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的标准,区别两者的唯一标准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的严重靶器官损害。没有证据说明此种情况下紧急降压治疗可以改善预后。许多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如CCB、ACEI、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体阻滞剂,还可根据情况应用襻利尿剂。初始治疗可以在门诊或急诊室,处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者,用药后观察5~6小时。2~3天后门诊调整剂量,此后可应用长效制剂控制至最终的靶目标血压。到急诊室就诊的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在血压初步控制后,应给予调整口服药物治疗的建议,并建议患者定期去高血压门诊调整治疗。许多患者因为未认识到这一点而在急诊就诊后仍维持原来未达标的治疗方案,造成高血压亚急症的反复发生,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具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亚急症如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住院治疗。
注意避免对某些无并发症但血压较高的患者进行过度治疗。在这些患者中静脉或大剂量口服负荷量降压药可产生不良反应或低血压,并可能造成相应损害。
146.治疗老年高血压应注意哪些方面?
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抑或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均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平均降低SBP10毫米汞柱和DBP4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脉压增大或存在心血管合并症者获益更多。
在严密监测血压、尿量和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应视临床情况的不同使用短效静脉降压药物。降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靶器官功能状况,如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胸痛是否加重等。相当多的患者有服药顺从性不好或治疗不足的问题。由于已经存在靶器官的损害,即使血压仅为中度升高,过快或过度降压容易导致组织灌注压降低,诱发缺血事件。所以起始的降压目标并非使血压正常,而是渐进地将血压调控至不太高的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的降压的目标值为小于150/90毫米汞柱。但是,但如血压不及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对脏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老年高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是否有更大获益。
(2)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SBP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降压治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压;对于降压耐受性良好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降压治疗。
(3)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平稳、有效。②安全,不良反应少。③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常用的五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对于合并前列腺肥大或使用其他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α受体阻滞剂亦可以应用,同时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合并双侧颈动脉狭窄(≥70%)并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
SBP高而DBP不高甚至低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有一定难度。如何处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建议:当DBP<60毫米汞柱,而SBP<150毫米汞柱,宜观察,甚至危及生命,可不用药物治疗;如SBP150~179毫米汞柱,可谨慎给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如SBP≥180毫米汞柱,则给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着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降压药可用小剂量利尿剂、CCB、ACEI或ARB等。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47.妊娠高血压应如何治疗?
非药物措施(限盐、富钾饮食、适当活动、情绪放松)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由于所有降压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均缺乏严格的临床验证,而且动物试验中发现一些药物具有致畸作用。因此,药物选择和应用受到限制。妊娠期间的降压用药不宜过于积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母子安全和妊娠的顺利进行。治疗的策略、给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以及对血压升高所带来危害的评估。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大于等于150/100毫米汞柱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处理:(1)轻度妊娠高血压:药物治疗并不能给胎儿带来益处,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此时包括限盐在内的非药物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妊娠的最初20周,血压突然和显着升高(一般超过180/120毫米汞柱),由于全身血管张力降低,患者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在继续非药物治疗下,可以停用降压药物。对于妊娠前高血压、存在靶器官损害或同时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根据妊娠期间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原则上采用尽可能少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应充分告知患者,妊娠早期用药对胎儿重要脏器发育影响的不确定性。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血压轻度升高的先兆子痫,由于其子痫的发生率仅0.5%,不建议常规应用硫酸镁,但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和尿蛋白变化以及胎儿状况。(2)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母亲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严密观察母婴状态的前提下,应明确治疗的持续时间、降压目标、药物选择和终止妊娠的指征。对重度先兆子痫,建议静脉应用硫酸镁,应注意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急性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并非呈正比。一部分高血压急症并不伴有特别高的血压值,密切观察血压、腱反射和不良反应,并确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降压药物的选择,必要时谨慎使用。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和硫酸镁;口服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阿米洛利、肼屈咪或CCB等;硫酸镁是治疗严重先兆子痫的首选药物。妊娠期间禁用ACEI或ARB。
148.为什么患高血压病后应定期复查?
患者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评估治疗反应,使血压稳定达标须加强随诊。随诊中除密切监测血压及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疾患的改变以及观察疗效外,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疾患,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了解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149.高血压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在治疗前要明确用药种类、用药途径、血压目标水平和降压速度等。在临床应用时需考虑到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作用对心排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和靶器官灌注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的病变。高血压眼底改变可分4级:第一级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或伴有轻度硬化,此种改变主要发生于第二分支及以下的分支。
145.出现高血压危象该如何处理?
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进入急诊抢救室或加强监护室,持续监测血压;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酌情使用有效的镇静药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给予相应的处理。第二级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比第一级明显,动脉管径狭窄不均,如并发于妊娠期或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并有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第三级除视网膜动脉狭窄与硬化外,尚有视网膜水肿、棉絮状斑、硬性白斑、出血斑等视网膜病变。第四级除第三级改变外,并有视乳头水肿。通过眼底检查有利于对疾病预后的评估,对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可据此判断预后情况,为治疗而设计方案。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重视眼底检查,一般半年要检查一次。
150.高血压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心脏功能?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近年来有报道,aVL导联R波电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密切相关,甚至在高血压不伴有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时,也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心室肥厚和舒张期心力衰竭方面优于心电图。高血压患者需至少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心电图或者心脏超声检查。
151.高血压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肾脏功能情况?
高血压病史在5至10年以上患者,很容易并发肾脏损害,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曾被称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尿常规定期检查,最好每三个月查一次。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增加。
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出量,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或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最佳,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也可接受。eGFR是一项判断肾脏功能的简便而且敏感的指标。
要想做到早期发现,关键是检查,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成人也需要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病,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至少两次。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应立即去医院作全面检查,尽早进行确诊。
152.高血压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脑部供血情况?
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严重受损。脑动脉硬化,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就容易形成脑血栓。微小血管堵塞,形成腔隙性梗死,致使脑萎缩,最终可发展成老年性痴呆症。
头颅MRI、MRA或CTA有助于发现腔隙性病灶或脑血管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有一定帮助。因此建议,1年或以上复查头部供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