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13

第13章 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1)

艺术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的同时,也从事精神生产,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描绘社会生活,把握现实人生,陶冶自己的灵魂,激发自己的感情,吸取变革世界的力量。总之,艺术是人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活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一方面辨明哲学和哲学家存在的必要性,另方面历数艺术和艺术家的罪状,主张把艺术和艺术家从他的“理想国”里驱逐出去。当然,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人做得到。艺术的存在不是以哪个人或哪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艺术只能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未来的艺术可以适应新的现实的需要产生许多新的形式,有些过了时的形式也可能消失,就像史诗的形式曾经消失了一样;但是,艺术活动本身却不会消失,正像科学和哲学以及其他精神活动不会消失一样。

艺术活动存在的必然性是什么呢?艺术活动为什么不能被其他的人类精神活动(如哲学、科学等等)所代替,也不能代替其他精神活动呢?一句话,艺术活动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特点和品质作为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美学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回答。在这一章,我想从艺术如何掌握世界这个角度来探讨它存在的合理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现象,是以特殊方式掌握世界的形式。——这主要是从艺术主体的角度观照艺术的品性。

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大约是一百万年到三百万年以前的事情。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分别,在于他是能够制造劳动工具的有意识的族属。“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正好是人的族属的特征。”“动物和它的生活活动直接是同一个东西。它没有把自己和它的生活活动分离开来。它就是这种生活活动。人使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成为他的意志和他的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和生活活动分离开来。”这样,人与周围环境,包括他自己的生活活动,因一定的条件——“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组成一对矛盾,成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为人有意识,所以他周围的世界,包括他自己的生活活动,就能够通过他的意识的三棱镜被反映出来;因为人有意志,所以他就产生了一种改变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生活活动的欲望、冲动力。人与世界正是处于这样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之中。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里说的主要是以物质实践,包括以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来变革世界,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为了“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们就必须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掌握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的客观规律。总之,人们必须认识、“掌握”(马克思语)客观世界。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是从对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它以实践为前提和基础,同时又需能动地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深化、发展。

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人的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观能力的多样性,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掌握”也呈现出多样性的方式。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的那段话(“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似乎就是“理论的、宗教的、艺术的、实践一精神的”几种“掌握”方式。那段话是经常被人们引用的,但各人的解释却有很大分歧。有的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是人对世界的四种认识、思维方式(理论的、宗教的、艺术的、实践一精神的);有的人认为是两种思维方式,即理论和实践—精神的(含宗教的和艺术的),例如,理论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抽象思维或叫逻辑思维,艺术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或称艺术思维,等等。有的人则反对上述多种“思维方式”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思维只有一种,即抽象思维,根本不存在什么形象思维或另外的思维方法,在他看来,马克思所说的几种不同的方式,“意思是指从四种不同的角度、观点和要求去观察、理解和认识世界,科学方式指的是从理性的要求认识世界,宗教方式指的是从神的观点理解世界,实践—精神的方式指的是,从实用的观点对待世界,艺术方式指的是从美的角度观察世界”。我认为,把马克思所说的掌握世界的几种方式直接理解为几种思维方法,恐怕失之于简单化,固然未必妥当;而把掌握世界的几种方式,一会儿理解为美的“角度”,一会儿理解为实用的“观点”,一会儿理解为理性的“要求”,也不一定合适。用这样不统一、不确定的几种不同的意思,恐怕很难把马克思所说的同一个概念“方式”解释清楚。我赞成苏联美学家卡冈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把文化整体划分为“物质—实践的,实践—精神的,精神—理论的”三个基本层次,也即我所说人类活动的“物质实践掌握,精神掌握,精神实践掌握”三种基本类型。这里已不局限于认识论。马克思所说的“掌握”,主要在强调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其中包含实践性;而“方式”一词,主要意思是“样式”或“形式”。这种掌握世界的样式或形式,并不直接就是思维方法本身,因此,不能说与上述掌握世界的样式或形式相对应的,一定就有几种思维方法;它们却的确可以和一定的思维方法相联系,同时也可以同实践活动相联系。

如果上述理解大体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马克思在上面所引那段话中所说的“理论的、宗教的、艺术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涉及到人类活动三种基本类型之中的两种,即“精神掌握”方式和“精神实践掌握”方式。

“理论的”方式即是“精神掌握”方式,就是指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的形式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属于卡冈所谓“精神—理论的”的类型。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就是理论的掌握世界的许多具体形式和种类。与艺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概念、范畴、理论体系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一切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形态,都消失于普遍必然本质的范畴、概念之中。它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性,而不像艺术形象那样,在作用于人们的思想、理智的同时,还更加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感情和意志,具有“实践”的意志冲动力。

“实践一精神的”方式即是“精神实践掌握”的方式。它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在想象中改造对象和创造对象;一是作为人深化自己本质的直接实践,是人自我完善、自我完成的主要途径。所谓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指为具体实践所要求、同具体实践密切联系的一种掌握方式。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宗教方式,艺术—审美的方式,以及伦理道德方式等等,都有一定的精神实践的性质,因此都应该包括在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个大范围之内。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就是指用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并饱含情感的形象的形式,用矛盾冲突着的各种形象所组成的形象体系的形式来掌握世界。艺术形象以生活本身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具体的感受,形象的个性越鲜明,越生动,就越有感染力;同时,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的结果,艺术形象所概括的生活本质越深刻,越具有普遍性,其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也就越大,艺术价值也就越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艺术通过在想像中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通过激发人的情感和意志冲击力,产生物质力量,导向物质实践。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就是指用“上帝”、“魔鬼”之类虚幻的观念来掌握世界。宗教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把握,把人引向虚无飘渺的、谁也不知是什么样子的“天国”。在内容上,它与理论的科学的方式是对立的;在形式上,它与艺术似乎有某些相近的地方,譬如,宗教也通过虚构塑造形象(上帝、佛、魔鬼、庙宇中的种种偶像,等等)来把握世界。但是宗教的形象与艺术的形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象征,是观念的代名词,如上帝的形象只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是没有生命的一般化的东西,并不是像艺术形象那样的活生生的具体感性的个体。这种宗教的方式,是人类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就是说是人类还不能掌握世界本质的情况下产生的。

实践—精神的方式总是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是非常现实的,常常是可以付诸实施或直接导向实施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人的活动的)目的未完成的原因(Grund)是:把实在当做不存在的东西(nichtig),不承认它(实在)的客观现实。”列宁又说:“人的意志、人的实践,本身之所以会妨碍自己目的达成……就是因为意志把自己和认识分隔开来,并且不承认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是客观真理)。”而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则是以承认“实在”的“客观现实”、“承认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为其特点的,并且要求加以实现。例如,我们看歌剧或电影《白毛女》,会产生对黄世仁、穆仁智和整个地主阶级的仇恨,会产生消灭地主阶级的强烈欲望,激发一种精神实践力量,或者直接导向一种实践活动。但是,这种艺术方式产生的效果,只是一种精神实践而不是直接的物质实践,即它并不要求人们在剧场或电影场内对舞台上或银幕上的黄世仁、穆仁智采取立即消灭的行动,如果有人竟对着舞台上或银幕上的黄、穆开枪,立即加以消灭,那就会造成事故。

上面说到的掌握世界的几种方式,都是在人类客观历史实践中所形成、又为这些实践服务的。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互相影响,而又各具特点、彼此区别。审美—艺术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以自己专有的方式来掌握世界:以个别掌握一般。

以个别掌握一般

所谓掌握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世界上的客观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作全面的、辩证的把握和认识,特别是要掌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即普遍的必然的本质规律。毛泽东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看必然,总之,掌握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为实践服务,这就是把握世界的根本目的。上面所说的几种掌握世界的方式,除宗教之外,都必须以此为目的,这是它们的共同性。

但是,如何达到这个共同的目的,上述各种方式却可以有各自不同的途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条条大道通北京,目的地相同,但,是坐火车,是乘飞机,是走旱路,是走水道,却不必相同。特别是理论方式与艺术方式,其掌握一般本质的途径.差异最为显著。它们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理论方式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是扬弃个别掌握一般,即扬弃现实生活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形态,形成抽象的概念,以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艺术方式的过程则是运用个别掌握一般,即选择并抓住现实生活中那些富有特征的现象进行典型概括,从而创造出表现生活普遍必然的本质的艺术形象,以现实生活本身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把与理论方式相联系的思维途径称为抽象思维或理论思维,把与艺术方式相联系的思维途径称为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我想是有道理的。不错,正像有的同志说的那样,凡是思维都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凡是思维都进行概括,都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律。缺少了这些,任何思维都不能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具有抽象性,都具有逻辑性。这是它们的共性。认识这一点是必要的,重要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只见共性不见个性,甚至于以共性代替或者抹杀个性。请问,难道扬弃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掌握一般的必然的本质,与运用富有特征的、代表性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掌握一般的必然的本质,其思维过程完全是一回事吗?所以,我认为那种否定形象思维的意见是不正确的,违反客观实际的。周恩来说:“文艺为政治服务,要通过形象,通过形象思维才能把思想表现出来。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绘画语言,都要通过形象、典型来表现,没有了形象,文艺本身就不存在,本身就没有了,还谈什么为政治服务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的思维方法,它们不能互相取代。

为了说明两者相区别的具体情况,必须先弄清楚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从其形式上看,是个别、现象、偶然、有限、相对;从其内容上看,是一般、本质、必然、无限、绝对。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世界上没有不表现一般的纯粹个别,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不表现必然的纯粹偶然,不表现无限的纯粹有限,不表现绝对的纯粹相对;反之,那种纯粹抽象的一般、本质、必然、无限、绝对,也是不存在的。关于个别与一般的这种辩证关系,列宁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话是为大家所熟悉的:

“个别就是一般(……‘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的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等等。”

关于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关系,也应该相应地作这样的理解。

同类推荐
  •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某天醒来,宠她上天入地。“念儿说的,错的也是对的。”“我只有更加的强大,被姨娘鄙视,才能护你周全。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更是被姐妹嘲笑。”她一句我没时间和你谈情说爱,竟让他甘心等待。命运,果敢果断,从她出生就已经注定。有勇有谋,她是天生灵力,一身好身手让人惊叹,双系灵力更是成为优秀的炼药师,被爹爹嫌弃,带着神兽,发誓要找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也要那些欺负过她的人好看。当曾经最亲密的人变成敌人,她该何去何从?新书《无良毒妃:妖孽魔君,成为世人口中的废柴十余载。她胆小懦弱,求放过》求支持。他是外表温和内心腹黑的皇子,却无法修习,是世人口中的天才,是众女心中的王子
  • s女奋斗记

    s女奋斗记

    她们是宅女、是白领,是飞特……她们时而像奔奔族一样忙碌,时而像活乐族一样悠闲。在暗潮涌动的社交场,她们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又笑料不断的风魔好戏!幽默堪比石康,京味儿更胜赵赵。若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岂不是要闹翻了天?我们的口号是:嫁不出去也要性感下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众尊

    众尊

    仙界沉沦,大道不公,既然仙非仙,道非道,那还有何资格掌控万物!我之手,将屠尽所谓的万仙,掌控生死轮回!我之足,将踏碎不公的大道,重铸鸿蒙万宇!我为,众生之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小故事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迷糊娇妻霸道夫(全本)

    迷糊娇妻霸道夫(全本)

    一个大总裁,在替朋友代课时被一个年轻的女学生迷住了,继而愿意继续代下去当她的兼职老师。一个财团的继承人,也是未来的总裁,却在第一次班会课上,被一个女生的开场白深深打动,从而愿意当她的免费司机兼家教、不要钱的房东。一个被家族要挟要剥夺继承权的总裁,为了心爱的女神,宁可放弃总裁不当,而当一个杂志社的主编。一个美国驻香港的服装总裁,也为了一见钟情的女人,宁可当别人孩子的名义爸爸……与她同床共枕……Q群:83086636(岛之恋)
  •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她,韩伶儿,将要跨入二十五岁的熟女,崇尚美丽与享乐。她家老头一声不吭地走了,给遗产的时候又狠狠地摆了她一道。条件一:要做满一年的高中校长。条件二:照顾韩泽允……她真的栽进老头设下的陷阱了,什么学生都是可爱活泼的,活泼得让人捶胸顿足,精神分裂。精英学生?根本就是惹事专家。当狐狸女遇上难以应付的美少年们,究竟谁会俯首称臣?
  • 看清看透不看破

    看清看透不看破

    在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太过于较真,无异于庸人自扰。常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看清看透却不看破地做人,才是解放心灵的哲学之道;在生活甲,投机取巧得不偿失;锋芒太露容易招人嫉恨。唯有舍小利时便舍得,该不争时便不争,才能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糊里糊涂” 地笑到最后。
  • 囧境突围:轻松化解尴尬的66个急智锦囊

    囧境突围:轻松化解尴尬的66个急智锦囊

    在两个相互看着不顺眼,凡事对着干的上司之间受夹板气,无论听从哪一个都落得里外不是人;原本以为能商量出解决办法的会议却演变成了互相指责、推卸责任的口水战;求人办事请人吃饭,结账时才发现没带钱包;应邀到好友家做客,却失手把他最心爱的纪念品弄坏打碎……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王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类似的突发状况,人生处处充满意外,也处处充满尴尬的陷阱。没有人喜欢尴尬,谁都期望自己在事情突发的一瞬间就能做出最妥当的处理,但面对突发状况,能真正冷静对待、妥善处理的又有几人?陷于尴尬境地的我们,要如何为自己的过失、他人的旁观窃笑“埋单”?如何运用智慧和应变能力化解尴尬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