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06

第6章 文学会不会消亡(3)

将会造就全新的网络人类,他们远离甚至拒绝文学、精神分析、哲学和情书)”。这是电子媒介时代、电信技术王国时代,对你我他、对我们在场和不在场的人们的显着影响。过去,我们常常每天早晨起来一睁眼,先打开收音机听广播,然后报纸拿来,“读”新闻。这是当时获取新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坐办公室的人,一枝烟(可惜我不会抽烟),一杯茶,一张报纸,悠闲自得地在那儿看,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这种滞后的慢节奏的感受和现在看现场直播的即时的快节奏的感受不一样。大家都可以体会一下,很不一样的。看足球转播的时候,把电视机摔了的事儿屡见不鲜;心脏病猝发导致死亡也是有的。因为感受方式不一样。过去,通过报纸得到外界的信息这样一种方式,很少听到有心脏病猝发死亡的,也很少听到因感情激动而撕报纸的。因为,第一,通过读报和听广播得到新闻,实际上已经是“老闻”,是发生了一段时间以后的“新”闻,而不是即时新闻。而这种“老”闻,已经从时间上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缓冲--刺激最激烈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被缓解了。譬如,假若伊拉克战争发生在二十年、三十年前,你在中国得到的消息至少滞后了一天或者两天。报纸新闻无论如何不会像今天这么快。而听广播,时间快一点,但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快,因为不是现场广播,等经过编写,交给广播员播放出来,已经是数小时、一天甚至几天以后的事情了。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几乎等于现场直播。你直接看到炮弹打在人身上,电子媒介与感受方式

第三个后果就是促使人的感受方式和情感方式的改变--按米勒的说法:电信技术、电子媒介将“导致感知经验变异的全新的人类感受(正是这些变异,能无动于衷吗?你直接看到一具具死亡的士兵尸体,血乎缭乱,能不毛骨悚然吗?第二,过去的获取新闻的方式,也从空间上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缓冲。无论报纸还是广播,都在读者、听众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之间,进行了“间离”。通过报纸“看”伊拉克,通过广播“听”伊拉克,看到的听到的是千万里之外,离你远着呢,那么激动干什么?这次台湾的选举也是一个例子。前些时候看香港凤凰台“三人行”侃时事,有一个人开玩笑说:“台湾的这个选举关你屁事儿,你干嘛那么激动!”不,它和大陆不是没有关系,大陆的许多人也相当关心。但是如果不是现场直播,虽然关心,也可能不会这么激动。这次你通过直播,直接看到那活生生的一幕一幕,直接看到“枪击事件”,直接看到广场的群情激昂,那感受可不一样。怎能免得了激动?感受方式不一样了嚒。

说到电子媒介、电信技术王国时代改变人的感受方式、感情方式,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大家看小说《红楼梦》,或者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探春远嫁那一幕是很凄惨的。生离死别,撕心裂肺。远嫁三千里,在几百年前,的确意味着此生难以再见。现在,我的女儿远嫁美国,有几个三千里?比当年探春嫁的远多了,而且隔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然而现在我们根本没有生离死别、撕心裂肺的感觉。我们和远在美国的女儿除了一、两天就发一次电子邮件(瞬间就可以有一个来回)之外,全家每个礼拜都通一次电话。那电话是可视的,虽然目前效果还不理想,技术水平还没达标,不像电视上看到的画面那样清晰和活灵活现--我们的可视电话画面有时候像木偶一样,动作比较慢,而且声音也总是滞后一点。但是我能看到小外孙、看到我女儿的表情、动作,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就像面对面说话一样。一见面,两岁多的小外孙就向你问好,家里所有的人都问到:爷爷好!奶奶好!舅舅好!阿姨好!拜拜的时候也是:爷爷拜拜、奶奶拜拜、舅舅拜拜、阿姨拜拜。而且他能够给你飞吻,这多很可爱啊!就好像千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距离没有了。当然不是绝对没有,但是距离确实一下子拉近了。

这对文学不产生影响吗?尤其是感受方式和内容、情感方式和内容、思维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将对文学发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由过去的“读书”改为现在地“读图”了?“八小时之外”的所谓“业余时间”如何享用?过去--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许许多多人会去读文艺作品、看电影、看戏、听音乐等等;现在,不知有多少人被电视剧和各种电视艺术作品吸引过来了,被网络吸引过来了,被多媒体吸引过来了,被卡拉OK厅、歌舞厅吸引过来了,被流行歌曲演唱会吸引过来了……。总之,从文字“阅读”转向视像“读图”。我的一位年轻同事曾经分析说,语言文字与图像对于人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来说,显示出不同特点。与语言相应的主体是理性主体。阅读印刷文字,阅读那无声的文字,面对着作为对象的符号,则无疑更加突出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迫切化了在从语言到现实过程中对于理性主体的需要。由(书面)文字阅读转向图像阅览,势必要求主体之相应改变。如果文字是理性的,因而与它相应的就是理性的和工具性的主体,那么感性的或非理性的图像则就暗示了一个感性的或非理性的主体;如果前者是深度主体,那么后者则是平面主体,再简单地说,如果前者是现代性主体,那么后者就是后现代性主体,一种不同涵义的主体。他的意见有参考价值。

图像霸权与文学危机

从文字“阅读”转向视像“读图”,这是电子媒介时代、电信技术王国时代制造的一个严重后果。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个时代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图像增殖而文字减值,以至于出现了图像霸权。图像欺负文字,侵占文字的地盘,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图像在许多地方把文字挤兑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由此造成文学的当前危机。

过去,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整个印刷媒介时代,绝对是文字阅读占据中心位置。我前面不是形容过嘛,一张报纸、一枝烟、一杯茶,消磨大半天时光。小说,是我当年读大学以及后来工作的时候阅读的最主要的东西。文化大革命中,没有书读,有人从图书馆偷出了一部《基督山伯爵》(四本),传着看,歇人不歇马,传到你手里了,你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把它看完,传给下一个。那时候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获取审美信息。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是电子媒介,图像,不但影视,还有多媒体、互联网、广告,铺天盖地。当然广告里有文字,但是在其中图像更加重要,在现代,可以说没有图像就没有广告。在生活中,许许多多场合都是图像主宰着。图像成了人们接受外部信息、包括审美信息的第一重要手段。最初我们这些人做学问,获取信息和资料,靠阅读报刊杂志。于是我就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再订各种各样的杂志。但是订报纸很费钱,后来逐渐削减,先把最贵的砍掉。砍到最后只剩一份《文摘报》。现在不通过报刊而通过其他方法(例如网络)获取外界信息。于是“读图”成为第一重要的手段了。图像取代了文字唱主角。有了图像,文字成为二等公民。

图像对文学的巨大威胁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图像把文学收编了,收之麾下。过去文学是主帅,影视是随从;现在电视唱主角,成了主帅,文字成为图像的随从,在图像底下当个跑堂的,当一个小兵。

这样,许多文学家、作家,当创作作品时就要考虑:我的作品怎样有市场,怎样传播得快,怎样有可能改编成电视剧。现在电视剧很火啊,有些文学作品是因改编成电视剧而火,有些文学作品甚至是先有了电视剧,然后再写成小说。文学被电视、影视收编了。面对这些现象,金惠敏曾经作了如下分析:本来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和形象是统一的,语言蕴涵着图像;而在影视之中,则以图像立身,文学若想进入影视,就须臣服于图像,接受图像对语言的傲视、挤压、收编、霸权,这就造成了对文学的审美构成的改变和重组。影视对文学整编时,非常傲慢,它挑挑拣拣,只选取语言中能够转换出形象的那些部分。由于语言与图像的不相容性,影视对文学的整编、重组本质上并非在语言与图像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张力关系,而是图像反过来统治语言。文学在被榨取之后便不再是原先意义上的文学,只是在影视中仅留下文学的残迹。

我认为他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接着作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从一个方面说,影视的诞生就是文学的死亡。”对此我持保留态度。这话是不是太绝对、太片面了?

第二,有时候影视也可以丢弃文字,光有图像。正如有的学者说的,图像对文学的扼杀还表现在,它独立地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审美文化,成为文学之外的独立的力量、独立的体系、独立的法则,持续地寻找和开辟自己的世界--这就是以影视为主要形态的图像时代的到来。

电影最主要的特点是镜头。有的电影作品,越是“电影性”表现得充分,文字越少,对不对?大家看有些电影,大段大段的只是镜头,只是图像,不出现文字。有一个电影,我过去看过的,国外的,一个半小时,就几句话,全部是镜头、是画面。这跟以前传统的文学艺术不一样了。传统的文学艺术,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如果没有那些非常精妙的对话,那就不成为莎士比亚。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里面的那些对话真是非常漂亮,咱们翻译得也好,就像诗一样。莎士比亚的这些特点堪称大师风范,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一个剧作家能够赶得上他。不知我的这个看法大家是否同意。前些时候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语言倒是有些味道,像是有意识地学一点儿莎士比亚的风格,他尽量把对话用诗样的语言写出来;但离莎士比亚恐怕还差得远。它是一种古典形态的艺术,语言唱主角。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例如元曲,实际上都是语言唱主角的。对于戏曲艺术的这些特点,咱们中山大学的王季思先生,研究元曲的数得着的专家,最有发言权。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一些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写得多好啊!这是最美的诗。我的老师冯沅君教授,给我们上课时大段大段地背元曲,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大段背元曲,做学问做到那种程度,我们这一代学者望尘莫及,不知你们,更年轻的一代,能不能把王先生和冯先生这种传统接续下去。冯、王二位先生那个时候做学问就是这样做的。这也说明元曲、戏曲,具有巨大的审美魅力、特别是语言的审美魅力,值得他们花毕生精力去研究。

现在不同了,这种古典形态的以文字唱主角的艺术,在电子媒介时代越来越少见、甚至难得看见了。现在是影视当家,影视不需要文字来说话,而是用镜头来说话,用图像来说话。而且常常通过电子媒介手段创造这些图像、创造这些影视形象。而这些形象造出来,有时候比真的还真,以假乱真。人们弄得糊里糊涂:到底是真是假?例如《泰坦尼克号》上许多通过电子手段创造出来的形象,冰山、海豚啊,好多和真的一样。有了影视,有了多媒体,有了网络(互联网),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有那么多耐心去读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

有一本书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叫做《图像时代》,前国际美学学会主席斯洛文尼亚人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写的,就谈到了有关图像时代的许多现象,分析了这些现象,谈到图像时代到来对文学的威胁。他还不是很激进的,在我看来他是一种带着中间色彩的观点。这本书你们可以看一看。

必须正视现实

从我刚才介绍的当前文学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来看,的确令人忧虑。文学的危机是深重的。

德里达、米勒们的观点,我认为有许多合理的地方,应予肯定。不正视这个现实,是绝对不行的。

眼下,在世界,在中国,又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风从四面八方刮来。大大小小的风,强强弱弱的风,台风,微风,贴地的风,高空的风,满世界刮,无孔不入,迫使世界发生全方位的变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客观实践,东西南北中、工农兵学商,无一能够“幸免”。

什么风?新生产力的风,高科技的风,也就是我们前面一再提到的“电信技术王国”的风。现在是大刮“电信技术”(或者叫电子媒介)之风的时代。

变化从哪里起?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物质还是精神?很难说。它们往往是互动的。我们姑且还是按马克思所说的,归根结蒂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变化更具有决定意义。“电信技术”、“电子媒介”这个最富有活力和潜力的生产力的大发展,是使世界发生巨变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它是“智能经济”(或叫“知识经济”)的催生婆和支撑者。科学家们说,二百年前开始以工业经济代替农业经济,而今天,则开始以智能经济代替工业经济了。我们正在步入“智能”的社会。靠智能(特别是电脑、信息、软件知识)发展生产,用智能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把智能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这或许是智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智能经济的“燃料”就是信息。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可以存放两年《人民日报》的信息量;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一秒钟可以把两年《人民日报》的信息全部传输完。

我们最关心的是“电信技术王国时代”对审美文化、特别是对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的影响。我认为,它将要和正在对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造成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冲击,现在仅仅是开始。的确应该看到电子媒介时代由于令人难以想象的技术发展和惊人进步,由于社会历史实践、政治、经济、文化所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如米勒所说文学的存在和成活的条件被改变,因而文学似乎被十二级地震震得房倒屋塌、晕头转向,文学显得很狼狈,常常不知所措。

但是,真如如米勒、德里达所说“文学的时代”走到头了?

这仍然是个问题。

我认为,尽管如此,也并不能像德里达、米勒得出结论说“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文学将要终结”--或者按照一些中国学者的理解文学将要“消亡”或“灭亡”。尽管米勒、德里达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我总觉得他们太虚张声势、夸大其词,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相符。对德里达、米勒,中国许多学者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其中许多意见我是赞同的。然而这里我想首先说的,是要为西方学者、特别是黑格尔的“终结”概念正名--不要把“终结”误解为“消亡”或“灭亡”

同类推荐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比如四书五经。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
热门推荐
  • 命运薄荷糖

    命运薄荷糖

    你是传说中的路痴吗?爱情的路痴,生活的路痴,还是成长的路痴?什么才是你内心深处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闻香识女人,属于你的味道又是什么?你身边的他们是酒肉朋友,还是患难之交?从洗澡习惯一览无余你的真性情。你的善良指数、无耻指数、恶魔指数是多少?
  • 旷世情缘:腹黑冥王追妻记

    旷世情缘:腹黑冥王追妻记

    逗比版文案:主线就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雌性荷尔蒙分泌过于旺盛的女子一心想要压倒古代美男子,却没想到被腹黑的美男子反压倒的故事副线就是各种身份,各种属性的人物之间发生的各种风花雪月,爱恨情长。狗血喷一脸。,纠结版文案:她是21世纪的天才少女,她是昊月王朝的绝色郡主,她是跨世而来的彼岸花仙,同时她也是命定的倾城冥后。他是下凡历劫的冥王,他是不愿做皇上的当朝太子,同时他也是幻灭的当家主上。两个人巧合的相遇,又因着共同祭活了玄觞镜,不得不走到一起。两人策马江湖,看尽一段段爱恨嗔痴。历劫结束的他却发现爱上的她不是最初的她,这份横生枝节的爱情该何去何从?天
  • 俏少爷遇上恶丫头

    俏少爷遇上恶丫头

    她,是一个淘气又可爱又不服气的小丫头,因为在一场意外,她成了他的贴身女佣。他,是一个腹黑又霸道的小少爷,家有钱有势,因为一场没必要的竞争,他决定他的女佣成为他的女朋友。因为他家的恩怨,把她陷入一场斗争之中。因为这一场斗争,她与他分开五年,五年后的她回来了,还带着她们的孩子。可是,恩怨未了,不幸的她又再次被卷入,使他们无数次地分分合合,在这场痛苦挣扎中,他们是怎样携手坚持到最后?情节:林浩走到江雪儿面前说:“雪儿,你跟我走,我要你做我女朋友,我会好好对待你的。”林浩拉江雪儿的手要走时,江雪儿另外一只手被冉凌枫拉住了。冉凌枫打掉林浩的手,说:“她是我的女友,拿开你的脏手,不许你碰她。该死的,才出去一天就去招花引蝶,招来的不是别人,却是这家伙,我还以为这家伙怎么一大早就来,原来是来找你的。”江雪儿生气地说:“喂,谁是你女朋友,自恋狂。”江雪儿低估着:什么嘛,都没有追过我,就随便说我是你女朋友,长得帅也不能不讲道理啊。冉凌枫提醒道:“你可别忘记上次在楼梯口那里,忘记了我可以帮回忆一下。
  • 龙魂战神

    龙魂战神

    一个从埋龙之地爬出来的少年,意外获得绝世龙魂之体。至此,横行无忌;雄霸天下;败尽英雄;翻掌之间,天地色变。他是一个传说,一个永恒不朽的传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剩女闪婚:为何偏偏爱上你

    剩女闪婚:为何偏偏爱上你

    我,凝语柔,31岁又两个月,白骨精一族,转眼步入了剩女的行列,面对背叛自己的前男友,见过几次面的大帅哥,还有同居一室的小男生,一直暗恋自己的同学,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要如何选择,爱情,原来一直都在,只是我自己不愿意去接受罢了!爱情来了,没有理由拒绝,也没有理由问为什么!-3.23完结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知识》一书
  • 姐姐好温柔

    姐姐好温柔

    叶冷君一身黑色秋季呢绒套装,酒红色的卷发慵懒的搭在肩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拒绝她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性感,然而,她精致妆容的脸上,却有一双凌厉的眼睛,透着丝丝寒入骨髓的冷漠,像一把锐利的尖刀,随时能刺透人心。她眼睛从上到下打量着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少年,仿佛她一眼就能看透他的全部。
  • 乱世离歌

    乱世离歌

    一个被冠上克夫克亲煞星之名的女子。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遭亲戚嫌弃嫁入深宅大院,丈夫却是个傻子......从她嫁入高家大院的第一天,就有人不断惨死,当所有人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她这个煞星,她是认命还是......幽深的深宅,受尽凌辱的生活里,她的泪终将为谁而流?是痴傻的丈夫?觊觎她美色的小叔?还是那个死而复生的人......这一次,吉祥想做新的尝试。喜欢唯美文字的亲请跳坑,非小白,慢热,有耐心的亲猜跳坑,呵呵。吉祥会带你走进烟雨江南的富庶之地,回顾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希望,亲们在读者吉祥《乱世离歌》的同时,偶尔会想象,自己也穿着一身月白梅花的小袄,泡上一壶香茶,摆上一碟馋豆,在夜深人静的巷口,青灰斜飞的屋檐下,呼吸着江南泛着水气的潮湿空气。然后,在梦里,邂逅一次烟雨暗千家的古镇情缘......吉祥的古代文系列:歌三阙第一阙:《漓宫挽歌:药引皇妃》已完结。第二阙:《乱世离歌:克夫新娘》完结第三阙:《雪銮清歌:王妃吉祥》(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离歌的亲,一定会喜欢吉祥的新文《何当共剪烛》http://m.pgsk.com/a/139760/新坑期待亲们的支持~!
  • 妖后苏妲己

    妖后苏妲己

    我,苏小梨居然被一只老鼠吓死,醒来居然沾染了老鼠气息,变成了一只宠物狐狸,真是欲哭无泪,虾米?连哭的力气都米,她居然是……传闻中的狐狸精苏妲己,哦~,卖糕的,有米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