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34

第34章 文艺学学术史(3)

因此,我们应特别重视“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对这百年左右时间里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认真地加以总结,珍视每一点已有的思想资料。不管是批判、是继承,是否定、是肯定,首先是清理、是研究。要作好“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工作,不妨化用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对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资料和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傅伟勋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创谓”五层次方法,进行创造性诠释,并区别精华与糟粕,找出对今天有价值的东西,使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发生积极作用。

在这四项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以至几代人的努力,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的任务。现在我们所要着重所探讨的,就是有关第四项工作的一些问题。这就是说,我们要研究如何使我们所做的“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服务。

那么,如何研究和把握“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怎样准确抓住它的性质和特点?

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反复研讨。从总体上说,在以下方面基本达成共识。

以问题为纲

有人说,研究和撰写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可以借鉴黄宗羲《明儒学案》,以百年来重要的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文学批评史研究家、文学史学家等)为纲,写成若干学案;抓住了重要文艺学家的成就和特点,也就抓住了百年来文艺学学术史的基本内容、传承关系、性质和特点。有人说,研究和撰写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可以从目录学得到启示,以百年来重要的文艺学着作为纲;那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着作,可以作为文艺学学术史变化的历程标志,最能表现出百年学术史的发展脉络。

我认为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的提法是:以问题为纲;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现在先谈“以问题为纲”。

所谓以问题为纲,是区别于以人物为纲和以着作为纲。以人物为纲和以着作为纲当然都能获得独到的研究成果,都能写出富有特色的学术史着作,我们予以充分的尊重。但是,人物(文艺学学者)的成就和着作(文艺学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他(它)们能不能抓住、提出和解决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文艺学问题。抓住了文艺学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也就抓住了学术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它的精髓;以问题为纲,提纲挈领,也就把那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人物和着作分辩得清清楚楚。

文艺学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而是时代提出来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时代不同了,文艺学问题也会变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会出现。即使老的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时代也会提出新问题取代旧问题;而且,人们的关注点也自然会从旧问题转移到新问题上。

学术的发展是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譬如说,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梁启超们高喊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等等,不仅是他们的思想革新、思想改良的一种口号,而且也是在当时的时代要求之下所提出的学术问题和学术命题;就如同稍后一点时间王国维从另一个层面和另一个角度提出《红楼梦》的悲剧性、文学的“写境”、“造境”、“理想”、“写实”、“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主观之诗人”、“客观之诗人”等等学术命题和学术问题一样。到了“五四”前后,学者们又应“五四”的时代要求,提出了文艺学的诸多新问题。例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问题:时代旗手们高擎的“文学革命军”大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要革“文以载道”的命;要铲除“选学妖孽”、“桐城谬种”(钱玄同)。提出了“白话文学”(“文学工具革命”)的问题:“白话为文学正宗用语”,“死文字(文言)只能写出死文学”,“活文学当要活文字(白话)”,“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时代的情感和思想”(胡适)。提出了“人的文学”的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用这人道主义之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周作人)。等等。

到了后来、特别是四十年代以后,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问题被提了出来,如“革命文学”的问题、“工农兵方向”问题、“文艺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问题、学术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为政治服务的问题。到了1978之后的“新时期”,文学和文艺学的自身价值、学术的独立性等等问题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也许有人认为上述某些问题不象学术问题。其实,从一定的角度说,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阶段上,它们是可以作为学术问题来看待的,而且有的就是作为学术问题提出来的,虽然不那么纯粹。不同的问题表现了不同时代学术的性质和特点。问题的变换,表现了不同时代学术的变化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学学术史,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虽不是一时或一下子能够解决,但总在不断努力解决、并在不断的解决实践之中)的历史。一般的说,这些问题之间有着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学术问题的转换,常常通过学术范型的转换表现出来。

以学术范型为关节点

既然学术问题的转换常常表现在学术范型的转换上,那么,我们研究和撰写文艺学学术史,就应特别关注文艺学的学术范型。而且,我们研究和撰写的是文艺学“学术”史,不是“思潮”史、“观念”史、“思想”史。假如抓住学术范型,也就容易把“学术”史同“思潮”史、“观念”史、“思想”史区别开来。“学术”史当然不能排除“思想”、“观念”、“思潮”等内容;但“学术”史更着重考虑的是文艺学研究的“学术范型”问题,更多地考虑诸如学术对象的变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治学方法、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变革,范畴、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外延的衍变,命题的确立及其陈述方式的变化,在上述所有方面前后不同时代或时期有什么样的继承或否定的关系,等等。再说得具体一些,譬如,不同的时代或时期,学者的关注对象有什么不同或变化;文艺学的某些命题、范畴、概念、术语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文化外在条件和文论本身的内在机制之下提出来的;这些命题、范畴、概念、术语是怎样演变的;新旧命题、范畴、概念、术语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其内容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被陈述的,陈述方式、方法、视角有些什么变化;学者进行了怎样思考和研究,不同学者或学者群(共时的和历时的)的思考和研究的方法、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哲学基础和世界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前后不同时期或时段的学者(学者群)在上述诸方面有怎样的师承关系(或否定关系),等等。

我想突出强调: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论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这是中国文论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选择,同时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因此,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着的特点。

以“诗文评”作为其典型形态的中国文论,自先秦至清末,历时两千多年而走向终结。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对中国文论进行比较自觉、比较系统的学术研究,沿波探源,至少可以追寻到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文评类小序说:“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颁《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着,不出此五例中矣。宋明两代,均好为议论,所撰尤繁。虽宋人务求深解,多穿凿之词,明人喜作高谈,多虚矫之论。然汰除糟粕,采撷菁英,每足以考证旧闻,触发新意。《隋志》附总集之内,《唐书》以下则并于集部之末,别立此门。岂非以讨论瑕瑜,别裁真伪,博参广考,亦有裨于文章欤?”短短几百字,勾勒出自魏晋至宋明的文论学术研究的大致脉络。最近有些学者沿着上述脉络从目录学的角度整理出这种“学术自觉”的大体历程:《隋书》将文论着作同《文选》等一起归入集部总集类(所谓“《隋志》附总集之内”,即与文学作品放在一起);唐人则将其从总集中厘析出来别立“文史”之名(所谓“《唐书》以下则并于集部之末,别立此门”);宋人又在“文史”之外另列“诗评”类,后又细分为“文章缘起”、“评文”、“评诗”;明代焦竑等人则明确列出“诗文评”类;清代,“诗文评”作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专称得到普遍认可,并且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清代是传统文化学术包括文论的总结和集大成阶段,至此,古典文论(“诗文评”)显示出博大精深、周密详备、自成体系的特点。

然而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古典文论从先秦孕育到清代集大成,两千余年,虽完备了,却也僵化了;它的概念、术语、范畴、命题、结构、观念、价值取向、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治学方法等等,至十九世纪末之前虽受到过怀疑和冲击却没有根本的质变。它在新时代面前,衰老了。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由于外部条件和内在机制的交合作用,发生了变化。必须从学术史的角度认清这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换,是注入了新质之后的根本性质的转换,是两种不同学术范型的变换,即由旧的中国古典文论学术范型向新的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的转换。

具体说,从“诗文评”到现代形态的文艺学,这两者之间,不但学术的思维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更根本的是思维方式、治学方法,范畴、命题、观念、术语,价值取向,哲学基础等等发生了变化。譬如说,古典文论(“诗文评”)多以诗文等抒情文学为中心和重心;而现代文艺学则转而多以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为中心和重心。古典文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大多是经验的、直观的、体察的、感悟的,与此相联系的是其理论命题、范畴、概念、术语等涵义模糊、多义、不确定和审美化,耐体味而难言传,在批评形态上也大都是印象式的、点评式的(眉批、夹批、文前批、文末批等等),因而也显得零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强;而现代文艺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则转而大多是理性的、思辨的、推理的、归纳的,理论命题、范畴、概念、术语都有严格的界定而不容含糊,在理论批评形态上也大都走向理性化、科学化、逻辑化,讲究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古典文论的哲学基础多是中国传统的以“善”为中心的伦理哲学或“人生哲学”;而现代文艺学则多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以“真”为中心的现代形态的认识论哲学和进化论、阶级论、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古典文论多强调“征圣”、“宗经”、“道统”、“文统”、“以道统文”、“文以载道”(视文为道的附庸,为载道、明道的工具),强调文学“劝善惩恶”的道德内涵和“温柔敦厚”“思无邪”的诗教;而现代文艺学则更多地从现代哲学和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人生价值的关系,关注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关注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文学艺术的独立品格,文学自身的价值、规律。等等。

研究和撰写学术史,仅仅关注学术范型当然也还是不够的,而是还必须注意学术之外的维度。

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

不能仅就文艺学学术史本身来论文艺学学术史,而是要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要联系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整个文化的大氛围,甚至要联系那个时代世界历史的特点,来把握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的运行轨迹。因为,学术活动,包括文艺学的学术活动,说到底,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是整个时代精神文化的一个因子。

人类历史迄今已发生过三次大的转换:第一次,由猿变人;第二次,由原始状态到文明社会;第三次,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目前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是第四次大转换,即由工业经济文明向智能经济文明的转换。有的学者指出,第一、第二次转换是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则是在相互影响下相继实现的,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甚至伴着血与火:即“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地区和民族(大约五百年前开始现代化的西欧诸民族)向“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地区和民族(美、澳、亚、非)相继扩散、推行。

中国无疑属“后发外生型”,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欧美列强坚船利炮的强暴和思想观念的浸染下进行的。这个过程起始虽早在明末利玛窦等来华传播西方的思想观念、宗教、科技,但中西交合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运动则在十九世纪。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经过积蓄和酝酿,终于在文论领域也发生了由古典形态的“诗文评”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学的转换。因此,从更宏阔的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由“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转换是中国近一、二百年来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经济社会转换过程的一部分,是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因素。当古典文论中大力宣扬“文以载道”,大谈“义理”、“考据”、“词章”、“经济”的关系等等时,它从哲学基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治学方法……到命题、范畴、概念、术语,以及它所使用的一整套语码,都属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精神文化范畴,是“古典”思想的一个组成因子。但是,到了梁启超谈“欲新民必先新小说”,王国维谈《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时,文论就开始跨进新时代的门槛了,它们逐渐变成现代精神文化的因子了。到了后来的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再后来的朱光潜、周扬、蔡仪、胡风等等,虽然理论倾向可能不同,但都是“现代”的了,他们的理论思想和做学问的学术范型,是现代精神文化的因子了。

同类推荐
  •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笛鸣悠悠

    笛鸣悠悠

    眷念,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当岁月的年轮翻飞,烟尘一路远去,面对故土,眷念也便愈发深切。风来了,且听……这悠悠笛声,似文字,似旋律,似实景,亦是意象,不管怎样,我总感觉到她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的点点滴滴……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热门推荐
  • 兵珠三界域

    兵珠三界域

    一个灵气的时代,兵器镶嵌宝珠的时代,全文以灵贯穿。根据主角的成长之路,伴随其人生的转折,讲叙一个玄幻的故事。分三界,兵珠闯,作主宰,灭妖兽,得传奇。其中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了作用,更有对战的壮烈,智谋的高效,力量的爆发,搞笑的情节。
  • 搬个菠萝晒太阳

    搬个菠萝晒太阳

    这是一本关于爱、幸福以及简单生活的书。小龟坨坨从饲养场被卖到宠物店,在这里它遇到了善良并有些忧郁的主人,还遇到了像亲人一样的伙伴——史努比猫和叮当狗。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欢乐也有烦恼,有喜悦也有忧伤,有生存也有死亡。然而坨坨以自己的快乐、温情、爱和单纯打败了所有的不幸,悠然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本书通过一只龟的视角来观察、记录和评论人类的生活,在这里,你能找到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温情、关于信任、关于感恩、关于痛苦、关于幸福的真正含义。
  • 白发魅王爷

    白发魅王爷

    一朝穿越,大龄女商人竟成了五岁的‘皇子’!浴火重生的她,白发凤目,女扮男装魅惑天下……师父被她骗的团团转!邪教教主被她魅来当奴隶!神医追着她到处跑!云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天诛地灭!是龙,你就给我盘着!是虎,你就给我趴着!◆白怡月——他是她的师父,毫无感情的冰山,却不知何时冰山融化,想为她的夫。◆冷烈风——洁癖的邪教教主,嗜血残酷,却心甘情愿做她的奴。◆冥俊熙——古怪神医,执着专一,不论她是男是女,他都要定了。◆云傲方——与现代的他面容一摸一样。异世的她是否会找到那个不管她是男是女,是白发是黑发,亦能爱她,护她,守她,疼她,惜她如命的人?本文一对一,师徒恋经典之作。喜欢文文的亲们,收藏、留言、支持一下,亲们的支持才是晨晨的动力!熊抱!~么么o(∩_∩)o-------------------------------------------------------------------------------晨晨完结文:《风家七小姐》《极品男仆缠不休》《乞丐公主》----------------------------------------------------------------------------------推荐好友的文文:《糜欢》《傻女掠夫》《弃妃采夫》《娘子太冷》《狂少霸情》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踏过星光说爱你

    踏过星光说爱你

    回国第一天撞见,他将她堵在墙角,唇角微勾,“织星丫头,这么关注我,会让人怀疑你对我有企图的。”“又不是没住一起过。”正大光明入住她家,他笑得腹黑又妖娆。“自己来还是我帮你,选一个。”一份结婚协议摆在她面前,他一脸气定神闲。她怒了,“洛熙宸,你到底想要……”“你!”未完的话被一个字阻断。谁说太熟不好下手?正是因为熟到刻骨,他才想要将她一世占有……
  •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为什么有的人空有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事办好,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你一生的重要课题。
  • 云若相依

    云若相依

    她,苗多多。刚刚大学毕业,单纯活泼,善良可爱,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唐世奇,沉稳内敛,冷酷无情,或者说无心!堂堂大企业的总裁,集相貌、才华、财富与一身。身边女人不断,却不见他对任何人笑过。脾气是出名的暴躁,却深得女人喜爱。他,莫凌风,潇洒不羁,风流倜傥,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流连与花丛之中,却不从付出真的感情。但一旦认定,便无可更改,至此一生,心只追随一人!他,莫凌云,温柔儒雅,保持一贯的温良。痴情与女友,哪怕是五年不曾有对方一点儿消息!但遇到她时,却疑惑了,为什么心中会有那种悸动的感觉?被爱伤过的她,在历经四年之后,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只是,今非昔比。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他也不再是游戏人间的浪荡公子哥儿。他的生活,她不屑;她的人生,也没有他参与的理由。云若相依,必找它的同类,她也一样!三个男人,三种不同的风格,却怀着同样的爱恋!只是,心中想的、爱的那个,到底是谁?谁,可相依?
  • 心之萌

    心之萌

    明晓溪小说“旋风少女”系列,已被改编成周播剧,即将登陆2015湖南卫视每周一周二22点档“青春进行时”!《旋风少女2:心之萌》:14岁的百草已经长成17岁的大姑娘,最帅的白色运动跆拳道与最晶莹刻骨的爱情组合出场了。故事讲述跆拳道女孩戚百草要和高高在上的婷宜对决,而就在出战的前一晚,师兄初原在练功房里用一枚草莓发绳,挽起了如她性格般倔强的头发。在那一刻,少男少女的朦胧爱情和暗生的情愫开始萌动起来。言情天后的温情笔尖,缓缓地在人的心头划出柔软的爱之痕。独属于少年时代的梦想与爱恋,有忐忑,有悸动,有错过,有误解……当然一切都是以爱之名,因心之萌,美好而又珍贵。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