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000000037

第37章 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6)

日本某公司举办国际“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其主题词是“发挥您的创意,画出您的设计,从最简单的设计到最不可思议的想法,您可以尽情地设计、发挥,把您的理想、梦想、甚至幻想拿出来与世人分享”。北京8所高校和12所中小学的1366名学生参加了此项大赛,其中不乏名牌高校和重点中小学的学生,如清华大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中关村一小等。然而,从大赛评审的结果来看,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和季军都被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北京赛区仅获一项纪念奖,而这项名为“宇宙旅行健身宝”的设计在国内评奖时获第二名。《中国青年报》为此向社会提出:“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哪儿去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实际上,这种现象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如果从评价标准入手,鼓励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大胆探索,那么,学生自然会相信自己独到的发现,而使其终生受益。在这些方面,任何教师都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北京有些教师独立开设“海阔天空课”让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应当说,引导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每位教师起码的职责之一。

因此,孙云晓特别给教师下列建议: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学生会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或者问教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觉得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对学生厉声呵斥,这样就把学生的胆量吓小了,使他们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首先要求教师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持鼓励、赞赏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胆量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看法。

不用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学生之所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核心是因为教师经常给他们一些标准答案,凡是不符合标准答案的都算错。这样,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往往不敢不按照标准答案去解答问题。要解放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就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孩子,鼓励他们创造、探索和想象。

给学生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有的教师曾经开设“海阔天空”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父母也可以挤出一些时间,在家庭里和孩子一起聊天,让孩子谈谈学校里的情况,以及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看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谈谈对一些国家大事的看法。

教师: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孙云晓曾主持“多元文化与青少年的成长”这一课题,访谈了大量去国外参加民宿活动的孩子。他们告别父母和老师,在国外陌生人的家里生活一个月或几天,他们有的被安排到国外的一些学校去上课,了解国外的教学情况。

天津的高中学生吕行军在参加活动后说:

真没想到,人家是那样上历史课的,这在我们中国几乎想都不敢想。可以说,在我到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他们的历史课还会有这样活泼的形式。当时,我们简直看傻眼了,本来语言就有些不同,再加上这样的课堂形式实在出乎预料,所以,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看见黑人学生非常愤怒的样子,我们知道一定是老师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双方打起来了。

正当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老师说出了这堂课的目的和课堂内容。当时,我们这些中国学生禁不住鼓起掌来。

我们在中国上过各种各样的历史课,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老师几乎都是让我们背诵历史年代、人物生平以及各种大事记。这些知识记下来不容易,忘得倒非常快,每次考完试,不到第二天,我就全忘光了。过去,我问爸爸妈妈一些历史知识,他们也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才理解了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老师其实也挺想改变历史课的上法的。比如说,老师曾经让我们像国外的学生一样写一些小论文什么的。但是,长期生活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已经不会写那些东西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敢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我们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只能把这些历史资料拼凑起来,写一些我们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东西。

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被人们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认为教育存在的两个弊端是“讲授式教学”和“储蓄教育观”,他提出应该对学生实施“对话式教学”和“解放教育观”,这种观点正是要求教师不做“独奏者”。

他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讲授”,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学生的任务是听讲,把老师的话储存起来。他认为这种关系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弗莱雷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把这样的教育称为“储蓄式教育”,老师自然是“独奏者”,学生倒成了“旁观者”。他说:“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的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

教育应该是对话性的,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的、真实的、积极的交流。

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来自外界的新刺激接受与否,都必然地经过个体拥有的认知水平、情感系统、意志能力等的筛选和改造。个体不仅要改造新的对象,而且要改造自身,不断遇到矛盾并不断解决矛盾,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的过程。这一理论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演变为辅导地位,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过去,学生一般被迫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在教学语言、内容或安排方面都是如此。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在21世纪,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明白下列几个问题: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用来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用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作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的威严将不再建立在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如何充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之上。教师不仅仅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可以是一个向导或顾问,要教会学生处理、分析大量的信息。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作为学生,虽然他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他成了他所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

《海外星云》杂志曾经刊载了一篇台湾的老师李家同先生所写的文--《考试》,他在即将退休前写下了这篇文章,孙云晓读后一直记忆深刻。李老师在文中写道:

明天我就要退休了,我做了35年的中学教师,我这一辈子过得非常充实。

我现在还记得我参加工作那一年。我一毕业,就进入了一所名牌中学教数学,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录取的,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随便我怎么出题目,都考不倒他们。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似乎心不在焉,老是发呆,期中考试,他只得了15分,全班就他一个人不及格,分数如此之差,太奇怪了。

那天放学后,我请他和我谈谈。没想到他对成绩大幅滑落竟讲不出任何理由,一再说他上课听不懂我讲什么。我觉得他不用功,就说要和他父母谈谈。他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说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到美国,没有带他去。他和祖母一起住,经济情况很不好,可是祖母年纪大了,也不认识字,如果知道他功课不好,一定会非常伤心的。他似乎被我逼急了,忽然问我:“老师,难道你以为我会做题,却假装不会吗?”

我被他问得哑口无言,除了鼓励他以后要用功外,还提出愿意替他补习数学,而且当天晚上就开始。这位学生开始还不大愿意接受我的义务家教,由于我坚持,他只好晚上乖乖地来了。我发现他并不笨,只是反应慢了一点,每周替他补习两次以后,他渐渐赶上了进度,考得越来越好。两个月后,我就不管他了。

我后来收到他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令我大吃一惊。他说:

“老师:请原谅我骗了你。我的功课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我从小没有爸爸,但我很想有个爸爸,这样,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好问问他。我的国文老师、英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男老师,因此我心生一计,决定假装功课不好,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英文老师对我的成绩滑坡无动于衷,他将考卷发给我的时候,一点表情也没有;国文老师则将我臭骂了一顿,说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学生,并罚我站了一个小时。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被羞辱,我当时的心情很不好。第二天《赤壁赋》一个字也背不出来了,国文老师又罚我站了一节课,下课时他还向全班同学宣布:他已放弃了我!”

“唯一关心我的就是您。您不但一再问我怎么一回事,还耐心地为我免费补习,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其实您只要关心我就足够了。”明天,会有很多我过去教过的学生来参加我的退休茶话会,不知那位骗过我的学生能不能来。我曾经告诉过他:我应该感谢他,他才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可以说,这位老师之所以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爱。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教师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在很多学校,孩子淘气就将孩子看做问题儿童,有的还借此劝退,这样做根本谈不上尊重孩子,既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权利,更无法给孩子真诚的、无条件的爱,而没有爱和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父母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满腔的热情来迎接那些淘气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一个孩子都朝良性方向发展。

一位教师,要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感化孩子的心灵,孙云晓建议注意下列几个原则:

先了解孩子,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在上面我们所引用的那篇文章中,为什么有些老师被学生考倒了?主要还是因为那些老师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师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他的教育才可能到位。

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学生会乖巧一些,听话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就比较淘气。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就能够理解,有的学生就不可能完全了解。教师要看到差别,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要给予尊重。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您觉得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灰心,更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打入另册,要耐心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教师的水平越高,分数的含量越低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教育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学校任教期间,曾经做过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总是要给学生的父母们送成绩单,然后写上关于这个学生的鉴定。但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却不给父母们成绩单,而给每一位来学校开会的父母一个纸口袋!

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纸口袋,里面装的东西简直五花八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年级的小学生拉里的纸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装帧精美的纸袋,纸袋的正面画着鲜花和微笑的太阳,还用彩色的泡沫塑料笔写着一行字:“献给亲爱的父亲和母亲--拉里敬上”。当拉里的父母打开纸袋,他们发现里面装的是女儿拉里亲手制作的东西,数一数一共23页,原来这是拉里把自己一学期来做得最好的作品选择了23页让父母欣赏。此外,纸袋里还有2页书法范例;2页她自己编写的故事;3种作业,分别是选词填空、自己编写的数学习题和例题,自己画的几何图形;5幅图画;2页剪纸;3页作文分别是《我在语言课上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哪些数学知识》、《我所知道的皮罗斯马尼亚》。

父母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您也收到这样一份“成绩单”,您的心情是否会很轻松很愉快?您也许会仔细地察看孩子们为您准备的每一份作业或作品,也许会把鉴定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计划着怎样按照老师在鉴定上的建议给孩子一些帮助。像阿莫纳什维利这样的做法,不仅给孩子减轻了心理负担,也使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有信心。所以我们认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是懂得怎样看待分数的,并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和学生父母正确对待分数。在高水平的老师眼中,分数的含量是很低的。反之,一些缺乏教育艺术的教师却过分注重分数,学生的通知单上往往是一些枯燥的分数和名次。但是,在给学生写操行评语的时候,却简略从事,多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套话,以至于有的学生讽刺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一些父母也说看孩子的操行评语犹如“雾里看花”。

当然,现在教师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已经有许多改进。有的学校把分数看作学生的隐私,有的学校实行了等级制评价,还有的在学生的操行评语上有了很大改革,给学生写的评语越来越个性化。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教师们改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措施。

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孙云晓给教师的建议是:

正确认识分数。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首先要看观念。很难想象,一个持有错误观念的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看待分数。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考试分数只反映学生很小的一个方面,而评价人应从多方面看,不可以偏概全。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分数所具有的特定作用,但教师们最好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无数事实证明,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孩子,离开学校并不一定发展得很好,而一些在学校里淘气、学习成绩平平庸庸的学生后来倒发展得很好。所以,教师们不要用一次考试成绩对孩子下定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以指导,给成绩一般或差一些的学生以切实的帮助。

同类推荐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家教是青少年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任重而道远的。为了孩子少走弯路,为了孩子不受伤害,为了孩子多学点儿知识技能,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长……父母有太多的理由,也付出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长们,少一些枯燥的说教,多一些应有的尊重;少一些强制和命令,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猜测和居高临下,多一些信任和心平气和……给孩子自由的阅读空间,让他们从精彩的故事中学习和成长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怎样做父亲

    这是一本现代文化名人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集。书中所收的文章,有散文、杂文、随笔、论文,还有讲演稿、书信。作者中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成就不凡的文化名人,如鲁迅、蔡元培、陶行知、徐志摩、丰子恺、老舍、叶圣陶等。他们的文章中蕴含着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使我们的人生不是那么顺利,有的人便在逆境中自甘沉沦或者自怨自艾;有的人却能够发奋图强,走向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心态,越脆弱的心越容易堕入深渊不可自拔,而坚强乐观的心永远不会被打垮。正确面对苦难,它能激发愤懑、提供慰藉;它使人生之路满布荆棘,也使我们学会独立。本书以最励志、最精彩的故事来讲述苦难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苦也好,难也罢,美好的生活来自逆境中的抗争。接受苦难、利用苦难才是大智大勇的强者。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砚压群芳

    砚压群芳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桃叶父母双亡,家徒四壁,母亲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妹妹。为养活自己和妹妹,桃叶去书法名家卫夫人的私塾里打杂,结果遇到了四位爱捉弄人的贵公子:王献之、谢玄、郗超、桓济,和几位极具特色的教书先生:猫先生、墙头草先生、子曰先生、惊堂木先生;以及声称爱财如命,兼有奇特嗜好的卫夫人。不久,桃叶就被神秘女子骚扰毒打,她原本以为不过是爱慕王献之的女子在跟自己争风吃醋,最后却惊惧地发现,自己居然卷入了一场宫廷争斗之中。**************************************桃叶心语:都说我心比天高,可惜身为下贱,那又如何?就算是小麻雀,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也可以仰望天堂.(我的其它书:《极恶皇后》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美人卷珠帘》正在连载中)
  • 总裁的俏新娘【完】

    总裁的俏新娘【完】

    裴若琳,一个性格内向、高挑的女孩儿,拥有姣好的面容,其实那副厚厚的眼镜的下面是一双美丽、勾魂的眼眸,掩饰了她的妩媚,她的妖娆。宁凝,一个外表帅气的亿万总裁,冷酷惜情,内敛,是无数女孩儿的梦中情人。当两个闷葫芦爆发激情的时候,他们之间又将怎样展开爱情的追逐!我的群,喜欢这本书的就加进来吧:67155908,敲门砖,芝麻开门!
  • 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烦恼,生活的快乐、开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大多数人,在漫长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遭受失败,经历苦痛,感到困惑、迷茫。然而,当你面对这些时,还能坚持初衷,过你想要的生活吗?本书对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克服忧虑心理,怎样看待感恩和受批评,以及怎么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效地工作、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中产生的问题等都作了详细解释,旨在引导处于失意困顿中的人们走出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复仇之火一旦点燃,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所到之处皆成灰土。一步一惊心。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化敌为友,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她是生于冷宫,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