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父亲塑造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形象。在亲子互动上,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而父亲则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心理学家拉姆的研究发现,母亲经常与孩子玩他习惯玩的游戏,而父亲则吸引孩子玩那些具有力量感的、刺激身体的和不可预知结果的游戏,或者孩子不习惯、感到新奇和开心的游戏。在亲子游戏时,母亲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和孩子温馨地对视,父亲则常让孩子骑在肩头,或者把孩子抛上抛下。当面临冲突时,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母亲倾向于立刻帮助孩子,而父亲却往往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
成为一名好父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榜样以及持续不断的时间投入。有一位酗酒成瘾的父亲,在大雪天前往酒馆,偶然一回头,发现10岁的儿子正跟在身后。儿子说:“爸爸,我正踩着您的脚印玩呢!”父亲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滴酒不沾。孩子是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父亲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自动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是男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气质、男子汉气概,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解。父亲角色中所蕴含着男性特有的气质,如刚毅、果断、勇敢、自制和责任等等,无一不被男孩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男性气质的一部分。每一位父亲,请您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让一个男孩和一位智慧的母亲在一起,让母亲对男孩只有关爱,没有溺爱。
有相当多的父母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为了让小男孩变成坚强的小男子汉,应该减少对男孩的关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这方面,有一位母亲值得我们学习,她曾经这样对顽劣的儿子说:
妈妈此生都疼你,不过你记住,如果你吸毒,就是你毒瘾发作痛苦死掉,我也不会给你钱去买毒品。如果你盗窃抢劫,我一定会去报警,我不会为了面子帮你隐瞒,也不会帮你在法律人情上周旋。你坐牢的时候,我也不会送一分钱到监狱里去,让你在那里吃穿舒服,你只能在那里挨饿受冻。你应该明白,家里人虽然都爱你,但是你没有特权。
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关爱,真正的母爱。真正的母爱是为了男孩的未来考虑,要考虑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将来要承担责任的人,这是母爱的真正起点。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绝对不可能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一个离不开母亲的男孩,永远长不大,不会有什么出息。
在学生问卷调查表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不少男孩填写的理想一栏,出现最多的是李嘉诚等成功人士。可熟悉李嘉诚、曾宪梓、霍英东等商界成功人杰的人哪个不知,哪一位不是经历过艰苦磨难才最终成就了其辉煌业绩的?
父母怎样磨炼男孩?有人总结为五个“应该”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该受的批评要让他受。
西北某自治区首府有一个14岁的男中学生,他和老师发生了矛盾,觉得老师态度不好,就特别想给老师制造一点麻烦。他拿着钢笔往老师的后背甩墨水,不料被老师觉察了。老师马上转过身来问他:“你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往我身上甩钢笔水啊!”老师再仔细一看,说:“你看看,还甩了四滴!你想干什么?”这个男孩子回答:“老师,我就甩了一滴。”老师就更不高兴了:“这不是四滴吗?你还不承认,我看你啊就是个人渣。”但是老师万万没有想到,这个14岁的男孩子,回家就上吊了,还留了一封遗书。遗书上说:“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就是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就为了证明只甩了一滴,不是四滴,他就选择了去上吊。人这一辈子,谁能不受点委屈?老师说这种话,确实有违师德,应当受到处罚。但是,因为有人冤枉了你,说了侮辱你的话,你就放弃生命吗?缺乏抗挫折能力,缺乏对挫折的“免疫”能力,这样的家庭惨剧很难避免。
磨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境遇方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徐特立说:“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邓小平就曾有过“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也正是因为他政治生涯中著名的“三落三起”,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美国总统林肯的经历也是磨难写成的。林肯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失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面对这些挫折,他选择了坚持,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富可敌国的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认为,富家弟子更需要磨炼。
从很小的时候起,李嘉诚的二子李泽楷就没感受到自己与普通人家的小孩子有什么不同。他和哥哥经常与父亲一起挤电车,上学也是如此。除此之外,李嘉诚给他们的零花钱也非常少。他常常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富有。特别是父亲李嘉诚在哥俩十几岁时送他们到美国读书的那些年,在异地他乡,哥俩一直独立生活,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条件下,独自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李泽楷打的第一份工是在麦当劳做收银员。每天上完课,他就来到学校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工作至深夜,再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宿舍。辛苦自不待言,更难以忍受的是餐厅主管的颐指气使,不少学生没干多久就辞了职,可是李泽楷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其后,李泽楷又在高尔夫球场找到了第二份兼职--高尔夫球童。他背着大大的球袋,敏捷地到处奔跑,为客人们捡球。球袋将他稚嫩的肩膀压得生疼,久而久之,右肩的肌肉被拉伤,很难再恢复。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俩回忆起当时的经历时,由衷地感谢父母当初的做法。现在兄弟俩已经成为香港的新一代商界精英,李嘉诚也有了挑战“富不过三代”的底气。
李嘉诚的教子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不用刻意去制造磨难,生活本身就有大量磨炼孩子的机会。人天生具有好逸恶劳的本性,需要父母狠狠心,孩子才会有磨炼的机会。
而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家境差的父母因为条件所限,还能选择让孩子苦点累点,可许多家境稍宽裕些的父母,从孩子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了少让孩子吃苦头,恨不得事事包揽,特别是有些小职小权的父母,为了保证孩子方方面面都顺利,动用关系、耍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到头来,久而久之,孩子娇骄二气形成,难以逆转,想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却害了孩子。
培养怎样的男孩才能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怎样的孩子才是父母放得下心的孩子?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首写给儿子的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如果》这首诗里,吉卜林没有居高临下地凭空说教,而是以假设的语气,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孩子的成长秘籍: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
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日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又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致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
而在灾难之后也能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听到自己说出的奥妙
被无赖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术而不生怨艾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
受天灾破灭为一地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
还是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为乌有
即使你惨遭失败,也仍要从头开始
如果你与村夫交谈而不离谦恭之态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气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心情平静后再作答时--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的博大
而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的儿子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孩子在家里惯于享受特权,习惯了接受与索取,便会淡漠父母及其他人的给予与奉献。从小时时以“我”为中心,长大后便会凡事从“我”着想,久而久之骄娇之气俱盛,形成冷漠、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质,而缺乏对社会、对家庭应有的责任感。
其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尝试过饥饿之苦耕耘之苦的人,才会更加懂得一桌平常饭菜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快乐;只有品尝过思念之苦的人,才会深切体味到亲情友情的弥足珍贵;只有切身经历过困苦中他人无私援助的人,才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自觉守护自己与人为善、宽厚仁爱的品德;只有经受过挫折磨炼的人,才会有以后生命进程中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超群的智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时让孩子少一份依赖,多一份在困境中的磨炼,就会使孩子多一份对世事的洞察力,多一份创造的激情,而这不断迸发的激情,恰恰是消融人生霜雪苦雨的、不息的生命火花。
记忆里的春天,让女孩大声说话
2009年圣诞节过后,我收到了一张精制的音乐贺年卡,里面是一名叫何潇的女生拍的大头照和一封短信:
不知道您是否能在圣诞节前收到,甚至不知道您是否能收到,但我仍然要很认真地说一句:Merry Christmas!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三年前那个被点名发言却哭了的女孩?那一次在您面前,是一个意外,是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哭得不成样子。一直以来,我讨厌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我强迫自己坚强,那天,我终于认识了自己,哭一次没有什么大不了,压抑太久只会让自己更累,也就在那一次,我认识了您。
谢谢您!也许您不知道,有些事情在那一天就已开始改变。虽然您我只是萍水相逢,也许我对您的了解不是太多,但我的直觉告诉自己,您一定是位好母亲,更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三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您,还有您曾经给我的鼓励,谢谢您给予了我一个倾诉的机会,让我说出了久积心头的话。
两年前我考取了一中,又即将离去,想起了您曾经给我的赠言,我现在要奋力一搏了,也许前进的路上会有以前从未想过的困难,但我不怕。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渴望成长,渴望像鸟儿一样地飞翔。时间不会等人,我不为自己留下遗憾,有爱就要说出来:谢谢您曾经带给我的温暖,它将继续带给我力量,让我保持最美的微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落款是:一个曾经受到帮助的女孩:何潇。
没有想到,在学校十分偶然的一次交流,写过的两封书信,竟然让这个女生有了很多的改变,且一直将记忆珍藏。
记得那次我在山区一所初级中学调查时,我只是尝试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想听你们自己家里的故事”、“想听你们最伤心的一次经历”、“你提问题我来答”,然后建议这所中学每个班来4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参加座谈。当时学校一位副校长说,平时,这些孩子我们喊他们到办公室,都半天问不出一句话来,他们不熟悉你,有话会对你说吗?但经验告诉我,我相信会。
很多孩子来了,他们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落座,可是当他们看到黑板上写的三句话以后,便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我说:“各位小朋友:我不是你们的老师,但我愿意做你们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朋友。你们想跟我说什么就说什么,骂人也行。今天,你们只当我是你们陌生的母亲。”孩子们稍许沉默过后,就有低低的声音开始议论起来。
一名坐在角落里的男生说:“想说,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又是几分钟的沉默之后,有一名男生开始走上讲台,嬉笑着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爸妈还对我们发脾气……”接下来,男生有些哽咽。话筒在同学手上传递:“想发泄,但不知怎么发泄”。几乎每位同学都说到这句话,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流下了泪水:“我们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理解”、“我们也需要发泄,但我们不知道朝谁发泄好”、“我爸妈出去两年了,平时少联系,难与爸妈交流”、“有时候有一些内心的东西需要爸妈来分享”、“我们需要能够有时间玩的童年”、“父母脾气不好,我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我们与父母有代沟,不想与父母交流”、“成绩下降,面对父母不敢说,每一次不知道怎么开口,有很大的压力”、“进初一时,前几名,现在,前几名没有我了,朋友都觉得我很开朗,不了解我的内心,其实我的心里真的很痛苦”、“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们好,但父母每次说得过重的话搁在心里,就难受。别人看我快快乐乐,其实不懂我的内心”……
再接下来,就是那名叫何潇的女生来到讲台前,一句“我不知道怎么说,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说”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哭,我想让她下台先休息,但她不,仍然坚持着说:“每次我的成绩下降了,我都很羞愧,看到老师喊我谈话,我的心情更糟,到现在落后了很多,我内心里觉得好对不住自己的父母……”之后,是女生爆发式的恸哭。女生汹涌而出的泪水将我的一整包纸巾全部用尽,哭得前排几位女生也抽泣起来。老师只好安顿她暂时在旁边休息。
谁知十分钟后,女生自己走到台前,擦干泪水说:“有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关心我们,只顾自己攒钱,我不是那么想的。父母辛苦工作,是为了我们的学费、生活,我们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因为钱来得实在不容易。”
原定的座谈时间已经到了,座谈还没有结束,发言仍然十分踊跃:“还是应该以笑容来面对人生,要更加地努力,不让父母失望”;“父母不要担心我们,我们已经长大,父母要我们好好读书,我们千万不要把父母的话当儿戏。以后我会认真努力……”
有的同学还即兴作“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几位女生因为哭过了,想说的话也说完了,便都破泣为笑,还带头闹着要合影。
从这次座谈可见,孩子们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对情感关爱并没有过分的奢求,容易满足,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有一个适合他们宣泄内心积郁的渠道与空间。
从他们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动容,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环境,多么缺少与孩子们心理沟通的渠道。
人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的。思想需要交流,不交流,就容易形成误解与隔阂;灵魂需要碰撞,不碰撞,很难点燃激情的火花;情感需要宣泄,不宣泄,就会出现情绪堵塞。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初一便进行高考倒计时的中学生来说,尤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沟通的机制和环境,能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和有效的缓解,避免形成心理和人格方面的疾病或缺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都有心里话想说,但他们不知道该对谁说、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