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文学的新时期(2)

新文学运动并没有对这一传统观念作出有力的质疑。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把散文分为载道和言志两大类。“道”固不必言,“志”作为情态体现也是同样沉重和充满严肃的氛围的。由左翼文学运动起始,中国的载道文学观被合理地为新兴的理论所说明。文学事业与传达革命意识取得了合理的联系,先进的革命文学观开始抨击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新文学开始了历时久远的排他性斗争。这种斗争一方面受到了新兴的文学观念的激励,另一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学观的“潜意识”的鼓舞。

早在解放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一些老解放区进行土改,进行发动群众的反霸斗争,其发动的工具便是诸如《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一类的戏剧。那时文艺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是直接的从属。此种关系从来没有受到怀疑,完全在顺应“古训”的情理之中。这种传统也体现在“文化大革命”中以八个样板戏为“革命大批判”开路的实践中。甚至到了后来,某些农村乡镇组织集体观看某一部据说可以直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影片,都是同一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伸延。

时代和环境的巨变,并未改变儒家文学观这块坚硬无比的精神化石的存在条件。人们都记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那一段重要的批语:“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其实这个批语本身就构成了“一大发明”。因为小说尽管不乏其精神感化的力量,但也不足以摇撼国家的基石。超限度地夸大文学的实用价值是荒唐的;而无限膨胀地危言警告文艺对社会的破坏性,在许多场合更成了对文艺实行虐待的借口。它成了无数悲剧的策源地。

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到40年代初,中国人民陷于苦难的严酷现实,促使社会向文学作出了严酷的要求,这便是以牺牲文学的多种功能,特别是牺牲满足广泛的审美追求为目标,向着高度社会化贴近。文学服务于“国防”,促进了文学和诗歌政治化乃至“军事化”,“文章入伍”伴随着对于“抒情的放逐”。40年代初期,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着名讲话体现了一个基于有力实践的理论总结,它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文学观,即确认文学的接受与表现对象都应当是和只能是工农兵,并结合中国的实践确认工和兵实际上也都是农民,即文学的对象实质上是农民。基于这样的确认,文学的内容只能是表现这一对象的生活和斗争,文学的形式只能是这一对象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有的形式--亦即文艺的初始形式,如群众的演出和墙报等。政治和艺术作为两个不同的标准,政治是第一的;普及和提高作为两个不同的方向,普及是第一的。完整的民族化和群众化的文学主张开始强有力地实行。这就造成了与文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阻隔,与不断满足和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学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的阻隔,与广泛接受世界先进文学影响以促进各民族的文学交流的世界性文学的阻隔。

我们在这一个时期虽然也划时代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样式,我们创造出了像歌剧《白毛女》和《王贵与李香香》那样重要的作品。但即便是那时出现的一些杰出的作品也距成为世界性作品的目标甚远。甚至时至今日,其中的一些作品在中国也没有成为历久不衰的作品。只是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区和特定氛围中,形成了它们有限的影响。它们的确不乏引人的魅力,但这种魅力与其说是艺术的,不如说是由于特殊的苦难换来的激动。它们有鲜明的社会功利目的,即以血泪的控诉唤起人们阶级意识的醒悟。而当这种直接的目的淡化时,作品的动人之处也就随之淡化以至消失了。许多作品均不乏动人的效果,但由于它们模仿及至照搬传统形式,结果终于使它们只具有地区性和暂时性的价值。作为文献它可以成为永恒;但作为文学,却无法达到永恒。

由于自我幽闭,我们形成了一种狭窄而又自信的文化观念,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在这种模式中自我陶醉。我们的文学终于无法与世界沟通。这种文化的造型颇近于窑洞,它的最重要的特点便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封闭了自己。

当我们反思这段历史时,我们却无法摆脱特有的历史眼光。我们显然不能以轻率的态度否定历史的合理性。当中国陷入血战,整个民族为苦难所浸泡时,挽救这一历史悲剧的是作为生产者和战斗者的农民。我们制定以农民为主体的艺术政策和艺术方针的正确性无可怀疑。如今回首往昔,那一代文艺工作者所进行的工作,依然具有巨大的开拓意义。

他们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学。他们使整个文学艺术以农民能够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向着中国最缺乏文化的文盲或半文盲接近。那一代人以非凡的气魄把中国文学艺术的基点放置于那些质朴、粗犷但又带有初始文学性质的文艺样式上。俚俗的信天游、陕北剪纸、腰鼓、秧歌、民间说唱,一时间取得了中国希腊悲剧或莎士比亚戏剧一样的地位。适应艰难时世的艺术氛围中终于出现了喜剧因素,一代文艺革命者欢庆他们创造了文艺为低文化层次的对象服务的奇迹。我们视此为新传统。

(三)误差与隔绝

战争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对于战争的胜利者来说,改造旧社会与改造旧文学的任务同样新鲜。他们习以为常,几乎不假思索地以自身实践的经验指导文学的建设。广阔的国土,复杂的社会构成,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知识层次,以及不同的审美趣味,陕北的信天游显然不足以满足这广泛多样的精神需要。

但是强大的行政力量给了政策制定者以强大的信心。他们推进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文艺方针和经验,以一种统一的文学模式取代旧社会和国民党统治区并不统一的文坛。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说是两支分别战斗于不同政治地域的文艺队伍的会师,实质是以胜利者一方向着另一方的传授,而另一方则以自我忏悔和自我谴责方式向着解放区的革命文学模式认同。

自此以后,诸多继承了“五四”新文学自由的、创造的和多样的文学传统的大师,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以自我改造为方式的艺术否定。鲁迅战斗精神的核心--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怀疑性格受到了忽视。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似乎鲁迅是一种例外--大幅度地覆盖了知识者群体。他们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和秩序。一场又一场的思想改造运动,使他们一步又一步地进行严酷的自我否定。更为不幸的是,即使是他们在进行自我否定,但如果不是用规定的方式而是自有的方式,则这种自我批判也不被理解,甚至引来灾祸。穆旦为埋葬旧的自我而唱的《葬歌》,却宣告了期待新生的歌者的被埋葬,即是无数悲剧中的最平凡的一出。

他们有的心甘情愿,有的并不心甘情愿地抛弃了个性,开始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驱逐非工农兵的形象,开始“净化”自己的人物。我们几乎是在十分不自觉的状态下,造成了与“五四”光辉的文学时代的断裂。断裂的基本原因,在于把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文学指导方针当成了永恒的和普遍的文艺范式。

这一范式对所有文艺形态都予以“削足适履”式的改造。改造作家和作家自我改造形成的自我否定和对已有一切文艺形态的怀疑,使所有的巨匠与大师都失去了智慧。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告别了艺术创造的最辉煌的时代。一代人创造了前面述及的文学的辉煌,同样一代人也创造了迄今为止于我们记忆犹新、甚至历久不逝的文学的不辉煌。

文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有效的环境,也有赖于国际的交流,这种交流能够从横向的地平线上得到最佳的参照。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我们实行有计划的文学建设中,我们自行取消了广阔的国际文化背景。这依然受制约于意识形态的革命化的指导方针。我们按照当时制定的国际交往的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原封不动地照搬为文艺借鉴和介绍的方针--文艺上的“一边倒”。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也按照“净化”的原则进行严格的选择。开始是革命的和进步的选择标准,随后又根据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按照“反帝”和“反修”的标准进行选择。我们对体现人类文明的异常复杂的文学作品构成,进行了一贯的“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的切割。这种政治的和阶级的切割结果,只能是一种自我拒绝。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把从高尔基《母亲》开始直至《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系列苏联作品奉为楷模和经典。全面学习苏联的结果,更加强化了文学艺术社会功利的观念。视艺术为革命的教科书和世界观改造的教材的观念,与解放区文艺的为政治、为现实服务的观念完全相契合。

信念于是更为坚定,贯彻于是更为有力,随之而来的选择也于是更趋于狭窄和单调的严酷。开始的时候,还允许苏联以外的作品,特别是西方古典浪漫主义的作家的作品出版和流传。后来,则分别按照这些作家所属的国家社会制度的形态,按照封、资、修、帝的标准分别采取冷淡乃至弃绝的方针。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我们最后切断了与外国历史上一切有益的借鉴的联系,造成了中国文艺与世界文艺空前的断绝。

中国文艺终于由“一边倒”而最后转向与世隔绝的全封闭状态。这当然是农民文化心理的体现。建立于小农经济形态之上的文化形态,必然承受它的自足心理的约定。这种局面最终导致文学营养的匮乏,它更为有力地促进文学向着贫困化恶性发展。

也许更为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文艺指导方针的误差,而是那种人为的阶级斗争观念向文艺领域的引入,并且不遗余力地贯彻实践造成的结果。这是一种文艺的自戕。越来越频繁的政治对于文艺的干预,每一次干预都是一阵大阶级斗争的旋风。随即是宣布一整批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为阶级敌人,从而宣告他们的消失。这种人为的自我毁灭,造成文艺彻底地走向单调和贫乏。

二、巨大的标准化工程

(一)文化观念的偏离

褊狭的文艺指导方针塑造了褊狭的文艺性格。几十年来,我们几乎不遗余力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即不断地创造出适合各个时期社会形态的标准,对文艺实行统一。这种统一的出发点在于我们从来认定,一定的社会形态必定存在某种与之相适应的文艺形态。我们几乎是不论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都要一往无前地向着这个目标逼近。在我们的观念中,有一种自天而降、从零开始的属于某一社会历史阶段或某一阶级的文化和文学。这种文化是与一切剥削阶级的和一切历史上存在过的有着本质区别的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或无产阶级文化天生是以一个与旧文化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文学亦复如此。

从荒凉的山野进入大城市,农民的眼光所及,自然包括皇帝的宫殿在内,都是剥削的象征。这种观念扩展到一切的大屋顶,例如对北京城的“无产阶级改造”当然意味着拆除城楼和城墙,以及阻碍城市发展的各式的牌楼。我们嘲笑过那些为无力阻挡破坏城墙工程而抱头痛哭的“封建遗老遗少”,我们的重要诗人曾以满腔的热情为这种破坏叫“好”:

一大早上,我从东四牌楼路过,忽然觉得马路很宽,很亮,原来那挡在十字路口的四个牌楼被工人们呼嚷着锤击着拆掉了,我朝着十字路口大喊一声“好!”

这真是从我心腔里发出的一声呼叫。

但听说有人为了这件事哭泣,泪水模糊了他的老花眼镜;由此可见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当一些陈旧的东西消失的时候会引起陈旧的灵魂的暗暗叹息。这首题为《好!》的诗最后这样结束:

应该让所有阻碍我们的东西滚开,因为我们是多数,是广大的人民。(艾青:《艾青诗选》,275~277页。)这里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广大人民的爱好与剥削者和“陈旧灵魂”的爱好判然有别。新文化的建设以旧文化的“毁灭”为代价,它们之间的继承和联系是可以忽视的。我们正是在这种“重新建立”的观念支配下进行我们的统一文艺的工作。这种统一文艺工作的实际表现形态,就是我们几乎愈演愈烈地以新造的枷锁给文学以形形色色的限制。特别不幸的是,在我们的观念中这并非是一种破坏,乃是一种建设。我们的决策部门以一种最良好的心情进行着一种最不见积极成效的“关心”。其结果是决策部门越是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文艺的生态便越是失去平衡。这种决策与效果之间的分离现象,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文艺悲剧。

但更严重的还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而且不可动摇的观念。

一方面我们制定百家争鸣的方针,表现出某种宽宏,但立即又予以不可思议的解释,即所谓百家,其实就是两家: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既然对这两个阶级的褒贬如此明显,不言而喻就只能是肯定一家。我们开始提出双百方针,随即又以政治性的条款对这一方针实行限制。其结果“百花”也好,“百家”也好,一切都成了幻影。

这种观念的顽强性,几乎无处不在且历久不衰,而且表现为不容讨论的僵硬。说是普及与提高并重,却又规定“普及第一”;说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并存,却又规定“政治第一”。在这个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中,不说第一,人们本来就会自然地推出第一,何况已经指定?这样,几乎所有理应表现出“宽容”的地方,同时又都表现出了绝不宽容。

(二)极端的模式

我们规定文学家应该写什么--应该写“重大题材”。我们拒“非重大”的一切于文学之门外。应该写“英雄人物”,既高又大且全的“超人”,而不应该写那些“中间状态”的人物。我们宣布那些“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人物为异物。可以写落后,但应该如此这般地写,等等。“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更进一步完善了如何写出充满仙气的“高大全”超人的程式,即“突出”、“陪衬”、“铺垫”那一套假药--神的咒语。这是一次最极端的模式的制定,即保证如何使活生生的人离开人的自由的本性,而变为僵死的、没有活人气味的神的一套模式。到了这个极端,以往一切的争论不休的中间人物存在不存在、可以写不可以写等等,全成了无须讨论的过去。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热门推荐
  •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唐家庄的唐甜甜家一门子的克星,克死了亲爹,克病了爷奶,克坏了地里庄稼,克糊人家锅里的饭,克傻了村头的翠花,克丢了隔壁二大爷家的狗!是活该被欺压挤兑,挨骂受苦的一窝子,更没资格有吃有穿有钱花!不过这都是村子里的传言,唐甜甜咬牙切齿,她娘是温柔善良,不是心思恶毒的扫把星!她大哥敦厚老实,不是没头没脑的丧门星!她自己活泼睿智,不是有娘没爹的小克星!唐甜甜握紧拳头,致富挣钱把糖造,日子红火添热闹!关起门,悄悄的发财,打枪地不要!——————哪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极品亲戚鼻子灵!红火日子刚冒头,各方极品来驾到!七大姑八大姨齐声嚷嚷:“你们家以前日子过不下去,全靠我们帮忙才活了下来,现在要点银钱,不过是小小的回报一下,都是你们家欠我们的!”“你哥文海和他表妹从小就感情好,青梅竹马,天生一对!文海太老实,就该找个厉害的撑门户!”“女大三抱金砖,这如花表姐才是你哥文海的良配,实在不行,就把甜甜嫁过来吧!大八岁不算大,大了知道疼人!”无耻爷奶一声吼:这个家里我来做主!都得听他们的!——————唐甜甜拿着扫把还没发飙,某男死皮赖脸凑上来,“这些刁民,本大爷帮你摆平!滴水之恩不要涌泉相报,在你家住几天就行!”谁知道几天几天又几天,竟然撵不走了!还吵着要她负责!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锦绣嫡女

    锦绣嫡女

    她本是梁朝唯一布衣皇后,扶帝登基却被嫁祸巫蛊之祸,最后身怀六甲竟被活活害死,重生后,她发誓她定要复仇!指腹为婚的傻子王爷到底是有什么背景?前世渣夫再度垂青,她又该何去何从?阴谋诡异,重生这一世,她定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大杀天下,我曲无容想要,必定到手!
  • 毒女难为

    毒女难为

    侯门嫡女、中宫元后含冤而亡,怨冲天地,浴火重生!欠了我的,统统都要还回来。喜财的钱财尽失,惜命的命丧九泉,爱名的身败名裂,权势至上的那就夺了你一切权柄,让你猪狗不如!复仇路上,人挡杀人,佛挡弑佛,神挡屠神!
  • 超级男神系统

    超级男神系统

    【修身新书《我能把你变成NPC》已发布,请各位大佬捧场支持,谢谢。】完成任务获取系统积分,杨健可以盗取无数时空、诸天万界数之不清、无法想象的各种创意,文化娱乐、科技发明、武学功法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于是,杨健走上了一条成就男神的传奇之路!无数时空,诸天万界,唯我男神!
  • 舞娘妈咪(完)

    舞娘妈咪(完)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