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600000040

第40章 李渔的仪容美学(10)

大家知道,衣服,一般地说首先是要“舒适好用”;其次,在“舒适好用”的同时要求“美观耐看”。前者是衣服的实用性,后者是衣服的审美性。譬如说,夏天的衣服要求穿上凉快;冬天的衣服要求穿上暖和;军人的衣服要求富有隐蔽性,所以在色彩上避免使用惹眼的颜色而取同土地相近的黄色或同草木相近的绿色;骑马民族的衣服就要短,以便于骑射,等等。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汉族一般是穿较长的“深衣”;但北方少数民族多骑马,所以他们的衣服(“胡服”)特征是衣长至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这就说明当时汉族学习少数民族骑马,不得不改革服制,以便于实用。但是,在讲究实用的同时,还要讲究衣服的美。在世间一切生命存在形式中,惟有人是懂得审美的族类。诚然,动物似乎也有“美丽”的“衣服”(鸟的好看的羽毛,兽的好看的皮毛);但是,那只是它们自然选择的结果--或者是为吸引异性,或者是出于自我保护,同人类按美的规律设计、裁剪、制作、穿着衣服完全是两码事。而且,动物羽毛或皮毛的美,完全是人“加”在动物身上的,是人的意义的投入,人的价值的辐射。在动物自己的眼里,无所谓美丑。日本板仓寿郎在《服饰美学》中曾经引述了弗里克·吉尔《衣服论》中一段十分精彩的话:“其他动物虽然大多数也穿着美丽的‘衣服’,但从来不是自己装扮自己。虽然有为适应不同的气候、风土而更换‘衣服’的动物,但是为满足自己去更换衣服的,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里说的“自己装扮自己”,就是审美活动;为了“满足自己”、“装扮自己”而制作衣服并不断更换衣服,就充分地表现了衣服的审美性。

一般地说,衣服既要讲究实用性,又要讲究审美性;好的衣服,应该是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李渔既注意到衣服的实用,同时又注意到衣服的审美。譬如,在谈到“青”色衣服的优点时,说它“宜于体而适于用”。“宜于体”,指其“合体”,和谐,即美观;“适于用”,即实用。再如,在谈到“云肩”时,他说:“云肩以护衣领,不使沾油,制之最善者也。但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斯为得体。”云肩的实用性在于保护衣领“不使沾油”,但同时又要注意使它“得体”,即美观。李渔关于实用与审美关系谈得最好的,是谈女人裙子的这段话:“裙制之精粗,惟视折纹之多寡。折多则行走自如,无缠身碍足之患,折少则往来局促,有拘挛桎梏之形;折多则湘纹易动,无风亦似飘飖,折少则胶柱难移,有态亦同木强。故衣服之料,他或可省,裙幅必不可省。古云:‘裙拖八幅湘江水。’幅既有八,则折纹之不少可知。予谓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观,尚须十幅。盖裙幅之增,所费无几,况增其幅必减其丝。惟细瀔轻绡可以八幅十幅,厚重则为滞物,与幅减而折少者同矣。即使稍增其值,亦与他费不同。”显然,李渔既强调裙子“行走自如,无缠身碍足之患”的实用性,又强调其“湘纹易动,无风亦似飘飖”的审美性。他要求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要做到既实用又美观,在设计、裁剪、制作裙子时,关键是掌握好“折纹之多寡”。只要折纹适宜,则实用、审美两全;而折纹不恰当,则实用、审美两伤。李渔此论,深有见地,表明他十分了解衣服的本性,对衣服的美学规律也有确切的把握。这对我们今天的服装设计师和制作者,以及服装美学家,仍有启示意义。

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李渔有关服装的流变和流行色问题的思想。

服装从来不是凝固不变的。本节的开头部分,我们简略谈到中国服装的发展史,读者可以看到服装随社会风尚、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当权者的提倡、审美文化的变化等而不断变化。外国的情况大体亦如是。世界各民族的服装基本都是从“包缠型”向“缝制型”发展;就穿着方式上看,大体又是从“套头型”向“前开型”发展。但对此又不可“胶柱”,印度妇女服装至今仍保留着“包缠性”习惯;而各种“套头型”衣衫,尤其是内衣,至今仍层出不穷。从美学角度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审美风尚,很难论优劣高低;但从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技术的精粗、简单与复杂等方面来看,还是大有不同的。古希腊的基本服装“希顿”(CHlTN)和包缠型长衣“希马纯”(HlMATlON),同现代西装相比,虽然就美的风格来说各有千秋,但就技术水平来看,却差别很大;尤其应该看到它们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文化氛围的产物,包蕴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审美内涵。

李渔是注意到服装随社会文化和审美风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于这种变化,他是从服装的形制、款式和服装的颜色两个方面来把握的。我们前面曾提到李渔论述女人裙子时,点到“近日吴门所尚‘百裥裙’”和吴门最新式样的“月华裙”,对这两种式样的裙子,从审美、实用和经济角度作了评述,并且同古代的“石榴裙”作了对比。李渔从自己的道德取向、文化立场和审美趣味出发,对裙子形制和款式的变化作出了或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在另外的地方,李渔更详细地谈到服装的流变问题。他说:

迩来衣服之好尚,有大胜古昔,可为一定不移之法者;又有大背情理,可为人心世道之忧者,请并言之。其大胜古昔,可为一定不移之法者,大家富室,衣色皆尚青是已。青非青也,元也。因避讳,故易之。记予儿时所见,女子之少者,尚银红桃红,稍长者尚月白,未几而银红桃红皆变大红,月白变蓝,再变则大红变紫,蓝变石青。迨鼎革以后,则石青与紫皆罕见,无论少长男妇,皆衣青矣。可谓‘齐变至鲁,鲁变至道’,变之至善而无可复加矣。其递变至此也,并非有意而然,不过人情好胜,一家浓似一家,一日深于一日,不知不觉,遂趋到尽头处耳。……反复求之,衣色之妙未有过于此者,后来即有所变,亦皆举一废百,不能事事咸宜,此予所谓大胜古昔,可为一定不移之法者也。至于大背情理,可为人心世道之忧者,则零拼碎补之服,俗名呼为‘水田衣’者是已。衣之有缝,古人非好为之,不得已也。人有肥瘠长短之不同,不能像体而织,是必制为全帛,剪碎而后成之,即此一条两条之缝,亦是人身赘瘤,万万不能去之,故强存其迹。赞神仙之美者,必曰‘天衣无缝’,明言人间世上,多此一物故也。而今且以一条两条广为数十百条,非止不似天衣,且不使类人间世上,然则愈趋愈下,将肖何物而后已乎?推原其始,亦非有意为之,盖由缝衣之奸匠,明为裁剪,暗作穿窬,逐段窃取而藏之,无由出脱,创为此制,以售其奸。不料人情厌常喜怪,不惟不攻其弊,且群然则而效之。毁成片者为零星小块,全帛何罪,使受寸磔之刑?缝碎裂者为百衲僧衣,女子何辜,忽现出家之相?

李渔在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所谈的“水田衣”,是就衣服的式样、形制而论衣服的流变,并认为这种变化自崇祯末年始。李渔给“水田衣”以否定的评价,也许自有其道理。但理由并不充分,似乎也并不正确,表现出相当大的片面性。其一,“水田衣”作为一种样式流行,为那么多人所接受和喜爱,自有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审美的原因和合理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缝衣之奸匠”的个人行为所致。我没有见过“水田衣”实际上是个什么样子,但从李渔的描述看,其特点是缝多、片杂。这种特点是不是为了剪裁得更合人体的轮廓、更符合审美的要求呢?是不是表现了当时人们某种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呢?其二,李渔还谈到这种“水田衣”的流行“常有关于气数”,即象征明朝的统一江山被割为碎片、“土崩瓦解”,这不仅牵强附会,而且近于迷信了,完全不可取。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谈衣服色彩的流变,倒是十分精彩,不失为真知灼见之言,而且留下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渔描述了从儿时到写作《闲情偶寄》时大约五十年间衣服流行色的变化情况。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出版《闲情偶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即康熙十年(1671)。他的所谓“儿时”,大约是万历末年(1610-1620左右),那时少女衣色“尚银红桃红”,“稍长者尚月白”;过了几年,大约是泰昌(1620-1621)、天启(1621-1627)年间,由“银红桃红皆变大红,月白变蓝”;再过些年,大约到崇祯年间(1628-1644),“则大红变紫,蓝变石青”;清朝建国(1644)之后,“石青”与“紫”已经非常少见,“无论少长男妇,皆衣青矣”。衣服色彩流变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和文化的变化,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审美趣味自身的演变,等等。例如,中国历史上因政权的变动导致衣服色彩的变化,就不少,某一朝代的统治者往往崇尚某种颜色,并进行色彩“专政”,强行规定色彩的贵贱高低。秦代服色尚黑,囚徒穿赭色衣服。魏文帝定九品的官位,“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隋尚赤。唐尚柘黄,等而下之为红紫、蓝绿、黑褐,以白为贱;普通百姓不许用鲜明色彩。宋朝官服,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明朝则以皇帝的姓氏的朱为最高贵的颜色。官方对衣服色彩的硬性规定和大力提倡,必然对某个时代或时期服装色彩的流行产生影响。李渔所描述的明末清初数十年间民间女子服装色彩的流变,历史学家、服装史专家可以通过精心考证和研究,科学说明其原因和意义。此刻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李渔指出服色流变的无意识因素,即他所谓“并非有意而然,不过人情好胜,一家浓似一家,一日深于一日,不知不觉,遂趋到尽头处耳”。李渔此论,深有见地。不只是服装色彩的流变,而且服装式样、形制的流变,也都有无意识因素在起作用。现代的服装美学家们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日本板仓寿郎在《服饰美学》中就指出“流行是受人们的非理性感情支配的”“有时尽管是有害于健康的流行,但也制止不了,18世纪(欧洲)妇女使用的紧身胸衣,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还流行一种用莫斯林的质地软薄的绢绸做成的长袍,腰线紧靠胸部之下,表现出布料柔软的特点。“但是,当时许多人为了赶时髦,在冬季也穿这种薄薄的长袍,因此不少人患了肺炎,被叫做‘莫斯林病’。于是,1803年终于在巴黎酿成了一场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是个多么违反理性的东西啊!”

最后,我们谈一谈李渔的色彩美学思想。

在有关仪容美的整个论述中,李渔特别注意色彩美,不断谈到色彩美。例如,在谈人体自身的美时,李渔详细论述“肌肤”黑白的美学问题;谈修容,谈首饰,又多次谈到色彩。而谈服装时,又集中谈到服装的色彩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谈服装色彩的流变之外,李渔还对当时人们特别崇尚因而广为流行的“青”色,进行了专门论述。他说:“然青之为色,其妙多端,不能悉数。但就妇人所宜者而论,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其面亦不觉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觉甚老,此其宜于岁者也;贫贱者衣之,是贫贱之本等,富贵者衣之,又觉脱去繁华之习,但存雅素之风,亦未尝失其富贵之本来,此其宜于分者也。他色之衣,极不耐污,略沾茶酒之色,稍侵油腻之痕,非染不能复着,染之即成旧衣。此色不然,惟其极浓也,凡淡乎此者,皆受其侵而不觉;惟其极深也,凡浅乎此者皆纳其污而不辞,此又其宜乎体而适于用者也。贫家止此一衣,无他美服相衬,亦未尝尽现底里,以覆其外者,色原不艳,即使中衣敝垢,未甚相形也;如用他色于外,则一缕欠精,即彰其丑矣。富贵之家,凡有锦衣绣裳,皆可服之于内,风飘袂起,五色灿然,使一衣胜似一衣,非止不掩中藏,且莫能穷其底蕴。诗云‘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此独不然,止因外色最深,使里衣之文越着,有复古之美名,无泥古之实害。二八佳人,如欲华美其制,则青上洒线,青上堆花,较之他色更显。反复求之,衣色之妙未有过于此者。”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李渔是很懂得通过色彩的组合原理和心理效应来创造服装美的。

第一,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创造美的效果。例如,李渔所谓“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就是用衣色的“青”,衬托出面色的“白”和年龄的“少”。李渔所谓“富贵之家,凡有锦衣绣裳,皆可服之于内,风飘袂起,五色灿然,使一衣胜似一衣”,所谓“因外色最深,使里衣之文越着”,所谓“二八佳人,如欲华美其制,则青上洒线,青上堆花,较之他色更显”等等,也是通过色彩之对比法,衬托出衣裳的美。在其他地方李渔也谈到色彩对比的问题,如谈“修容”时,说到点唇,红似“樱桃”的嘴唇被白色面孔一衬托,更显出审美效果;谈首饰时,说到以簪之浅色衬托头发之黑;谈到鞋与袜的颜色,也指出要“袜色尚白尚浅红,鞋色尚深红”,以对比而造成审美效果,等等。当然,色彩对比既可衬托出美,也能突显出丑,对后者则要加以避免,这也是李渔再三加以告诫的。

第二,通过色彩之调合或融合,来掩饰丑或削弱丑的强度。李渔所谓“面黑者衣之,其面亦不觉其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觉甚老”,就是通过“青”与“黑”的调合或融合(年老者,面色多黑,其理相通),削弱“黑”或“老”的程度。李渔所谓“惟其极浓也,凡淡乎此者,皆受其侵而不觉;惟其极深也,凡浅乎此者,皆纳其污而不辞”,也是通过青色以“浓”、“深”的吸纳性,而消除或减弱丑的效果。李渔在其他地方也谈到类似的意思。

第三,通过色彩的心理学原理,创造衣服之审美效果。青色是最富大众性和平民化的颜色,正是青色给人的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转换成服装美学上青色衣服的如下审美效应:“贫贱者衣之,是为贫贱之本等,富贵者衣之,又觉脱去繁华之习,但存雅素之风亦未尝失其富贵之本来。”

同类推荐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热门推荐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刘乘风修仙传

    刘乘风修仙传

    修真界刘乘风被老祖无情夺舍后意外附体重生,发现熟悉的世界已经变样,这里不是修真界,而是地球。仙路无情,他从地球开始,重新踏上无情修仙大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良缘喜嫁

    良缘喜嫁

    这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努力将自己嫁出去未果。最终被一旁虎视眈眈的大灰狼捉走之后,与之同甘共苦、喜结良缘的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凤舞之驭兽太子妃

    凤舞之驭兽太子妃

    一对一宠文,养成系,女主有一点驯兽“异能”。…非常小片段…——绡纱金帐里,恶毒嫡母从梦中醒来。啊…尖叫声不断。但见绣花绫被上,一只只毛茸茸的带着绿豆闪光小眼睛的…老鼠!绣帐成了老鼠窝…——众皇子公主游湖,不过是因为俊美如仙的太子殿下将自己的一盘水果给她吃了,她一个五岁的小包子就被人暗害落水。当太子找到她的时候,她正趴在一只鳄鱼身上,眯着眼睛懒洋洋地叫着:鳄鱼妈妈,我饿了…——皇家猎场上,有刺客驱赶野兽行刺导致一片混乱。危急时刻,谁还记得她一个小小的皇子伴读?动乱平息后,谁都以为她肯定是被野兽踩成了肉酱。却不料群兽环伺中,她骑着一匹梅花鹿悠然而出…——鞑靼送来一匹烈马。汗血?龙驹?朝中上下无人能将其驯服。鞑靼使者洋洋得意,满朝上下颜面无光。却不料她不过给马儿吃了一颗糖,童言稚语耳语几句,烈马便主动跪下让她骑乘……新文,求虎摸、求亲吻、求包养,一切求。走过路过,给个收藏吧,谢谢!…以下才是简介…她是外室女,出生几个月后,父亲看着窗外一片从树下飘下来的羽毛,随口为她取名小羽。五岁时,嫡母一把火烧了她的家,生母亲弟葬身火海。祖父说,就是我死了,也不许那贱种姓秦,不许你玷污我秦氏门楣!于是,她成了秦府六少爷的丫头,没有姓氏。两个月后,她从树上摔下来,年仅八岁生性顽劣的九皇子拂开她脸上乱发,说:这个妹妹会爬树、胆子大,我喜欢!你跟我进宫吧!于是,丰神俊朗有如谪仙的太子殿下将她带进宫,换了身份,女扮男装成为九皇子的伴读,赐名凤舞…且看她如何以卑贱的出身,慢慢走出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步步生莲。
  • 前妻的蛊惑

    前妻的蛊惑

    苏浅二十一岁的时候,第一次见林睿,深深的被这个冷漠的男子所吸引,费尽心思,终于嫁于他为妻。相处三年,他始终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这般沉默的爱恋,一个人傻傻的守候着,希望有天他会回过头来发现她一直都在。无情的真相让她明白,最初不是他想要的那个人,无论她多么努力都无法抵达他心里的那个位置。她做了个影响她一生的决定。片段一回家的车上,车窗上映着林睿的影子,车内静得只听见车行驶在路上的声音。苏浅突然的偏过头去,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正在想今天遇见梓璇的情景,他冷冷的瞪着这个女人,不知道她想要做什么。鼓足了勇气,由于紧张的缘故,话说得断断续续。“你是爱我的,对吗?”她带着乞求的眼神看着他,这是结婚三年来她一直不敢问的问题。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波澜,这个问题,让他稍微的缓愣了一下。他轻轻的推开这个靠在他身上的女人,把视线转向车外。沉默是他一贯的回答方式。她放开紧抓着他手臂的手,知道再问下去也得不到答案。片段二四年后,他又一次看见她,她挽着别的男人,轻蔑的对他一笑,自信,骄傲。完全与四年前那个哭着向她索爱的女子判若两人。。片段三“告诉我,苏楠是不是我的儿子。”林睿紧抓着这个叫前妻的女人,她似笑非笑的神情,让他觉得害怕,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时而温柔,时而张狂。曾经以为她就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如今他怎么也握不到。“你是过于高估自己,还是太小瞧我?是不是觉得我只会围着你转?”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她觉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可笑。“你只需回答我是还是不是?”他生气的加重力度。她挣扎着缩回手,揉了揉手腕,抬起头对视着他,冷冷的说:“不是。”片段四“跟我走。”林睿抓着这个酒意朦胧的女人。“你们认识?”夏凡看着他们两个不解的问。“当然,他是我的前夫。”她一点也不介怀的说出前夫这个称谓。林睿把苏浅塞回车里。“前夫?你以为这么轻易就逃得出我的手掌心?”他用中指抬起她的下巴,她看见他嘴角那么诡异的笑。“只要分居两年,我们的婚姻就自动解除。现在你无权干涉我。”她也不示弱。“你以为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一天不签字,你就是我林睿的妻子,法律?你觉得在我这里会生效?”他得意的笑起来。“你,你想怎么样?”她气呼呼的看着这个男人,还真是无耻。“继续当你的林太太。”他说得多简单。“休想。”她咬着牙狠狠的说出这两个字。
  • 春天不再遥远

    春天不再遥远

    --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在飘雪的冬夜,又闷又宅的剩女。捡到一个醉酒的帅哥……于是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 重生之庶女栾妾

    重生之庶女栾妾

    媵妾阿绣被身为主母的嫡姐用‘棒杀’之刑夺了性命。于蚀骨的痛楚中重生,恰好是她被带进家门后第一次给主母请安的那天。命运既然选择重新开始,那么她的命运将要由自己来掌握。她可以被看轻,却不能被轻视。可以卑微,却不能卑贱。生命原本灿烂,纵然身处乱世,纵然身份卑微,她也要绽放出华章异彩。她贪慕名利,却被风流名士所赏识。她贪生怕死,却被勇武将军所爱重。她汲汲营营,却被那个天上谪仙一样的九郎称之为心目中‘最真,最美之女子’。王谢之家的两位嫡子,皇族司马氏的王爷公主,前生的诸多名士权贵一再纠缠不清,小小士族庶女阿绣将如何左右应对,以求得自己高洁完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