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赛先生,终究还得依仗商品经济。商先生,蛇口人不是外星人。蛇口既然是个移民社会,这边的特色内地不一定会有,但内地的观念这里也都会有。听说招商大厦里冇一位移民对房地产公司的意见很大。他刚来蛇口时是租房。后来,逼得我只好买房!他说。因为买房比租房合算么。但他长期在内地生活,观念一时转不过来,心理上就不太平衡。房钱越来越贵,浮动率得让人早有思想准备么。不过,蛇口能把住房问题解决到这程度,很不简单了!我还想不出这个办法呢!我那单元,插座很齐全,电线全是暗线,厕所铺着马赛克,我一家三口住上这么一个单元,应该说很不错了!住宅买下了,生活的安全感就增加了一倍。在蛇口,一个人工作可以养三口人。买下了住房,另一口子给炒了鱿鱼都不要紧了。从整个社会的运转看,我完全赞成租房不如买房的改革。
他开始是有气,说到后来,自己想通了。虽则难称百人心,但是人们有公理。
我又找到一位4月19日刚付了预售款的新婚女性。把本来置办结婚用品的钱都用来买房厂。因为房价年年涨。规定的购房优惠面积越来越小。超标的面积价钱可贵了。真羡慕那些早早买房的。以后,新房要有相应的布置,衣服总也得像个样子。什么都要愁了!衣着入时的新娘竟是?一脸愁云。我想起美国有本书叫《低级牢骚、高级牢骚和超级牢骚》。这位新娘的忧愁,怕是一种高级忧愁。一种紧追水涨船高地生活潮流的忧愁。
买房的人不太会嫌房钱太便宜的。
卖房的人自然应该根据收入水平、供求关系不断浮动房价。
原先房产部门说话不响,因为光花钱不赚钱。国家要压缩资金,别的部门要投资,一挤资金就容易挤了住宅建设。周为民讲话,总好像有腹稿似的简要:我们一直讲究节约成本,但是一直没有考虑到地皮也是钱,是一项最值钱的成本。说起来土地是国家的。可是为什么有些拆迁户漫天要价就是不搬?好像住了这房子,房子下面的地皮也是他的了。因为我们没把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开。结果国家在土地问题上吃足了亏!广州郊区有的农民一听说他们那儿就要征地,一夜之间就在地上盖起小棚子,或者一夜之间插上好多树。好像盖了棚子、种了树,这地就是他的。国家不满足他们要的价钱,就不同意征地。
地皮在香港是最重要的资源。最热门的地价,每平米可以卖二十万到四十万的港币。所以要提高容积率,也就是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之比。辑们现在造的住房,面积还是太大。以后要走小型化的方向,同时尽可能提高住房功能。这样,我们房产公司的资金周转也更快些。
原来的住房制度是鼓励住大房的。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今天你当经理,明天如果当工人了,当司机、当个体户了,不会影响住房,工资也不会比当经理更少,这是干部下来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干部上上下下就正常了。
我又想起五四青年呼唤的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80年代的青年周为民毕竟更胜一筹了。德先牛、赛先生,终究还得依仗商品经济商先生。
所得没什么,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却要大得多!所以这里不会把权力看得很大原管委会成员,现董事会成员的陈金星,现在还住在蛇口最〒一建的旧房里。若在内地,按他的职务早换上好房了。在蛇门,他也完全可以住上好房——如果他肯出钱的话。是的,如果买下原先月月付租金的旧房,比较便宜。但是若要退了旧房买新房,那就得贷一大笔款子。何苦来?旧房住住也可以么。
陈金星,大背头,大额头,宽宽的浓盾儿乎连着眼睛。暗红的短袖衫,敞着领子,露着毛茸茸的胳臂。像牛仔片里开发西部的英雄。一开口,就以其气势把你镇住——
过去的住房政策,就像提早实现共产主义一样,是一项失败的政策。住房好像是平均分配,其实又不平均,其实不是供给制,是特权的象征,权力的象征!公共积累变成福利,公共财产就看谁占得多!你写的时候要说得刻薄些,让侵占别人财产的看了不舒服!
经济给拖累了。风气给弄坏了。我们要搞完全的住宅商品化,还有赖于分配制度的改革。现在基础还不够。我们也不能赚职工很多的钱。我们足?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商品化,有别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蛇口的住房,解决得比较快,面积也大,价钱也贵。这三者是相互平衡的,在蛇口,上海人对住房价格的意见最大。可是你想想上海的住房情况!
我们也是随着牛产发展、工资增长逐步提高房租的。不适应也得这么做!坚持下左就适应了!
蛇的住房制度改革后,干部更没什么既得利益了。譬如周为民,到现在还楚二十二级。他当这个房地产公司的经理,所得没什么,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却要大得多!所以这里不会把权力看得很大。成终身奋斗目标。干部能上能下,当也可以,不当也无所谓。在思想上和职工也更融洽。
否则就会有一些私欲很强的人,为了权力,当上干部。改革改到既得利益,是很痛苫的。我们房租提价,我得每月章出六卜元钱交房钱的时候,我也心痛!可是再一想,以前也吃过苦,现在要是不想吃苦,还创什么业?十部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怎么推动改革?私心重的人当干部,就会维护既得利益!你得鞭笞特权!
水果糖大张开双臂,那所有所有的海,就全汇进她的双臂里了。
5月10日清晨,我走到海边。就要告别蛇口了,可我多么留恋那海水漂洗过的海风。如果能把风装进一只瓶子里,回家后一打开瓶寒,风就会像一个巨人一样从瓶子里腾空而起,一边喊——自由了!自由了!这是我上学时看的英语片《巴格达窃贼》的一个镜头。不过,往瓶子里装风是我此时此刻急中生智想出来的。
阿姨,你干吗呢?
一个甜蜜得像水果糖一般的小声音。唔?是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她妈妈抱着她,让她站在海边的栏杆上。她那两条小胖腿在栏杆上一蹬一蹬的,直想超越我呢。
我看海。你干吗呢?我问水果糖。
我站得高!这位小移民越发起劲地蹬着腿。
你干吗要站这么高呢?
我要……我要……看很大很大的海!看所有所有的海!
水果糖大张开双臂,那所有所有的海,就全汇进她的双臂里了。
外篇一制药与明确(不妨看看不妨不看)
我国至1987年5月,已经建立各种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综合开发公司两千多家。中国房屋建设开发公司在1986年竣上住宅近一千万平方米。
1987年8月1日,我国烟台市经国务院批准开始试行城镇住宅制度改革方案。把公房租金提高到住宅建筑的准成本水平,把住宅由过去的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分配,以改革公房租金为突破口,使多住房者多拿钱,租房不如买房。烟台立即出现大房换小房,没房要买房(而不是租房)的趋向。以前党纪政纪也管不住分房中的不正之风,现在一动用经济手段,哪有一味想住大房而不管工资够不够支付房租的道理?
当然,买房需要攒钱,攒钱需要储蓄,钱不够还需要贷款。新加坡有中央住宅公积金制度,强迫参加住宅储蓄。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自1950年成立以来,所提供的资金建造的住宅,相当于住宅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一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资本论》)
联合国对四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的结果,住宅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为一比一点六四。产出效益远远高于投入的资金。
我国建设银行在1987年已经新增卜亿元的上地开发和商品房贷款。建设银行的一百多个分支机构陆续开办了住宅储蓄和住宅贷款业务。
金融、流通、工资、物价、生产、分配、财政、法律、建筑、规划、人口、生态、心理、社会,乃至价值观念,消费结构等等——住房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现在还难以预测。
住房改革对权力的制约,同时必然带来对责任的明确——住什么样的房子是自己的事。买(租)什么样的房就有责任付什么样的钱。当然,对低收入的人要有优惠政策。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使人们能凭着自己的收入、自己的能力,自行满足包括住宅在内的多种必需商品,而不是让大家在公有制的大红伞下,争着多分包括住宅在内的公共积累。否则,公有财产越来越多,国家的主人们把国家吃得越来越穷。
外篇二芳妮梅小姐(不妨不看不妨看看)
芳妮梅小姐的崇拜者,在美国随处可见。请听一段录音:
美国人今天讨论的不是政治,不是性,不是运动。他们讨论的是房地产——谁花了多少钱买了栋房子啦,那房子今天能值多少啦,你知道什么地方的房子划得来啦。
七年前我买进了今天这栋房子,花了五万元。今天卖出去,可以卖得卜三万五,只冇房屋,才能赶得上通货膨胀。
美国人对房地产的热情,在60年代中期就形成一个冲击波,当时应运而生的联邦令国抵押协会简称,美国人冠之以一个美丽的爱称:芳妮梅小姐。这位小姐几乎完全像政府本身一样可以自由地到各处借款,提供购抵押的担保费用。芳妮梅小姐终究应付不了越来越多的崇拜者,她就添了个妹妹金妮梅,即政府全国抵押协会的简称。金妮梅小姐本事更大,对购屋提供补助。然后又添了个弟弟佛雷德姆先生——联邦房屋贷款抵押公司的简称a。姐弟三人常常在市场相遇,很快就把利率抬起来了。不啻是鼓励美国人借钱。尤其在物价飞涨的时候,叫人感到你现在不借钱,明天便会来不及了。
冷静一想,芳妮梅姐弟三人,不过是把借方和贷方撮合起来而已。不管。是房地产市场或是什么市场,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不贷白不贷的银行贷款,便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共识:需要选择,需要拥有自己的房子。美国剧作家米勒的话剧《推销员之死》的结尾部分,推销员的遗妻林达诉说:亲爱的,你知道吗,我们最后一期的抵押借款,我今天付清了。我们已经自由了……寸是今天的美同人认为林达犯了一个错误:她根本不该还清贷款。我们美国人早已吃够了通货膨胀的苦头……我认为房价的涨,一定比通货膨胀的速度快。对于房屋,人人都是专家。
芳妮梅小姐自己也不会想到,她的魅力影响着社会的大变动。
美同从30年代开始的购房热,剌激了金融业、建筑业。以上是从美国金融家的博上论文中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