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是曾国藩谋人之术的一环,身处官场,不能识人辨人,为奸佞无能者所蒙蔽,只看到人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人的本质,而知错人、用错人,必将惹出祸乱,于人于己都会祸害非浅。曾国藩以其独到的相人之术,明辨英才,并予以择取,是其变术的经典手段。网罗人才、交贤结哲,翔实幕府,都是他立足变幻的官场的强援支柱,这也是曾国藩的择人之术,因人而异,人皆英才,如此,仕途不畅是不可能的。
二、考察仪容识别人。
观察一个人的“仪”,能鉴别他的心质好坏、修养高低。仪态大方稳重的,修养深而且素质高;仪态畏缩卑懦的,修养浅而且素质低。古人说:“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一般来说,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威猛豪迈;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闲静。环境对仪态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就是此理,高贵环境中的人自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和仪态。这可作为识别人物的一个外部根据。
曾国藩认为,人的姿容以“整”为贵,“整”是其规律的不二法门。“整”,不指人长短漂亮英俊与否,而是指人的身体部位均衡、匀称、协调与否。
1.容贵整。
以长短肥瘦来论英雄,道理就在曾国藩所言的一个“整”字,这里包含着阴阳五行生克调和的辩证道理。简单的道理可归结为:木受金克,如果木弱金旺,一克便没了生的消息;如果木弱金弱,木虽不会消失,但也无大用;如果木强金弱,金不但克了木,反受木辱;如果木金俱强,两势相当,则为有用之木。其中强弱分数不同,又会生出许多变化。
以长短肥瘦而论,矮者不惧其矮,分寸得度,则以短为贵,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一寸短,一分险,一寸长,一分强,指兵器而言,物的有用性也在于此。身材矮小无妨,但应有挺拔、气度不凡之势,自然不是普通人,其胸中往往有奇气。如果形如蹲着的豕(猪),无进取慷慨之志,当然不足为论。
身材高长也无妨,高者自有高的优势,身材也以高的为美妙。高虽好,但如果高长如风中茅草,虽长立在众物之上,风吹即摇摆不定,自然难以负重挺拔,终不可用。
肥也无妨。是胖的美,还是瘦的美,各时代标准不一样,而且每个人喜好也不一样。以胖为美者喜其丰满,以瘦为美者喜其纤丽,不可唯一而定。胖,如无臃肿虚浮之态,也不像贪吃懒惰的肥熊,不失其灵便有力特征,当然也是好的,自有其特长和用处。
瘦也无妨。瘦,如果不轻佻浮扬,不像风中竹竿,不像寒冬孤鹊,有稳重敦厚感,有筋有骨,筋劲骨植,高而不虚,长而不弱,轻而不飘,瘦而刚劲,当然也是不错的。
由长短肥瘦而论,只要调停中和,互补互用,匀称协调,折中均衡,即可任用。如果短过了头,如卵石乱堆,不成形貌,自然丑陋无用;长过了分,如风中长蒿,纤弱单薄,自然不为栋梁;肥过了度,如惰食笨熊,臃肿虚浮,呆头呆脑,自然不能当众兽之王;瘦削了蜂腰之美,则形吊影单,孤苦凄弱,无力与命运事物抗争,缺乏斗争意志,自然难有成就,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即是一理。长短肥瘦的标准,就是“不茅立”“不豕蹲”“不熊餐”“不鹊寒”。
长短肥瘦论人整体态势,是远观的姿态。背腹手足则论述容贵整的若干细节形态,作长短肥瘦的补充。
长短肥瘦不以美丑为标准,腹背手足也不以形状和美丑、肤色论人前程和才能,而是论其特点。
背宜圆厚,厚能负重,是担当大任的象征;圆可通融,是立于群人之中左右逢源、四通八达,行事有分寸、有办法的灵活通变的象征。腹宜突坦,腹部外突而不失平坦之征,表明有承受大任、突出在众人之外之象,但又有平坦之势,表明有供他人平稳生活之地。
手宜温软,是贵人之相。大凡有地位有权势有财富的人,脱离体力劳动多年,休养处尊,即便如刘邦一样早历艰辛的人,体势劲力也已大变,手上的毛茧消失得干干净净,反而成了温软之物,再加上香薰玉沐,自然不是劳动人民的粗硬大手可比了。
足宜丰满,下宜藏蛋。这一点可用现代生理解剖学来解释。足分弓形足和扁平足,弓形足高的,足弓下可藏鸡蛋。扁平足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环,因此不胜长力行走,因此曾有一段时间,征兵对扁平足有限制;弓形足弹性好,行动迅捷,血液循环快,不宜疲劳,宜于长足跋涉,因此是军人必备条件之一。
以上对背、腹、手、足“整”的要求,在现代解剖学上都可找到对应的依据。这是中国古人在认识人这个问题上的一种逻辑,可惜生理学的印证仍欠缺许多有说服力的数据,倒不如中国古人的直觉智慧来得快而直观。
五短多贵,贵在其短,短得有分寸,不失匀称协和之美;或互补有情,配合奇佳,自然不是一般的人。
两大不扬,两条腿纤细竿长,失去了协调之美,突破了习惯标准的长度,当然难看,是不值得称扬的“修长玉腿”了,自然不足为论。
负重高官,行路有如重负在背,沉稳有力,坚实稳健,不疾不徐,而无大山压顶之绝望吃力态,也是好的,是担当重任的象征。这种任重道远的类比取象手法,涵盖了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
鼠行好利,道理同一。行步像老鼠一样细碎快速、无声而疾、急速匆忙,左顾右盼,目光闪烁不定,稍有声响,即惊惶鼠窜。这种人是生性好利之人,不是重义气重朋友的汉子。
2.观察体型特征。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活动,通过对一个人的体型的观察,更可以看出对方的某种特殊的潜质。
三、观察面相识别人。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头部圆圆,一定富贵;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横竖,性情刚烈;眼珠暴突,性情凶恶;眼睛斜视不语,心怀妒忌不满,近距离细看则神情内藏不露。性情温柔的人容貌平和,脸色青蓝的人多遭困顿,脸色红黄不改的人一定荣昌,面上有黑白色的人,疾病不断,面上有紫色的人,福禄晚至,面上有赤红色的人,必有犯官作乱之事。眉毛平直如一字,仁义之人。鼻头尖薄,定是奸险孤贫之人;鼻头圆圆,好似截筒,定居高位。眼珠黑如点漆,富贵聪明。四字口,朱红唇,日月二角朝向天仓,此是公侯之相。眉毛高翘,两耳耸起,官运亨通。
仪表,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情、能力、福泽等等。因此,每一个器官都可以用许多形容词来形容,因其人的身份不同,形容词的涵义亦会发生极大甚至截然相反的变化。
古人认为人的面相脸型与人的成就具有密切关系。清朝举人会试三科不中,而年龄渐长,苦生计艰难,需要俸禄来养家时,可申请“大挑脸”。则纯然以貌取人,而以一字为评,长方为“同”字脸,圆脸为“田”字脸,方脸为“国”字脸,这都是能挑中的好脸;而冷落的则有上丰下锐的“甲”字脸,反之即为“由”字脸,上下皆锐则为“中”字脸,均不能重用。
就相貌来看人,最要紧的是“五官端正”。“端正”即是匀称之意,“五短身材”之所以称为贵格,就在于其匀称。就五官而言,在男子眉宁粗勿淡,眼宁大勿细,鼻宁高勿塌,口宁阔勿小,耳宁长勿短,当然要恰如其分,过与不及,皆非美事。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颧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颐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古人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面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面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颧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对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气,最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以下方面可作一些参考。
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人们普遍相信“人不可貌相”的格言,但在理解上有所偏差。的确,一个人品质的好坏、才能的优劣,当然与美丑无关。人的品性和才能,都是形于中而露于外的,通过观察,不是不能发现。当然,这首先要取决于你是否有一双慧眼。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
容貌是人的外部显现,常常能弥补内在的不足;情态则是神的外在表现,常常能弥补神的不足。久久审视,应主要观察人的精神;短暂一见,主要观察人的情态。大家高人之态,即便有女儿家似的羞涩,也不失为佳相。像小孩儿一样哭哭啼啼,又叫又跳,愈是掩饰造作,愈使人觉得虚伪粗俗。审视情态,应首先分辨清浊,近观细审时,还要兼论取舍存留,方可从大处着眼,于细处定性。
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的周旋态。如小鸟依人,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衫不整,倒穿鞋袜,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宜忌,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言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打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委婉柔弱而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打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会沦为无用的废物。情态变化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才,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一、情态,,神之外在表现。
容貌不同于人们常言中的容貌,“文人先观神骨”,以骨鉴人心性才能,实在是有虚无缥缈的感觉。用“容貌是骨的外在表现”来理解,倒可以让人接受,多少能合于自西方传过来的“科学”的逻辑,因此才能被现代人理解。容貌弥补骨的缺陷,仍是虚幻不明的一个概念,这里不细论。
考察情态的目的在于用人者在彼此短暂相见过程中,确定人物的心性才能品质。曾国藩视刘铭传从大厅里经过,就辨识出他的大将气度,这是几十年阅历经验所致,偷不得半点机巧。人们也不乏这种经验,刚一见面,就喜欢上了他,认为是一个人才,这就是从人的情态得出的结论。
把情态理解为神的流露和外现,有一定道理。情态是人内心欢悦痛楚的面部表现,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清丽绝俗、优美端庄、优雅洒脱、气度豪迈、冷艳飘扬等。如果一个人精神不足,可以由情态来补充,佐以优雅洒脱、气度豪迈、冷艳飘扬之态,当然别有一番风姿。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论,一身病态,精神自然是不足的,虽得珍贵药物调养,仍然回天乏力;但她身上的冰雪聪明、弱态娇美、凄苦轻扬,却别是一种美丽。这是情态者,属神之余。
神与情为表里关系,是经常合在一起的,讲“神情”,神隐含于内,情现露于外,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前者不易识别,后者易于识别。神以静止态为主,情以运动态为主;神是持久性的内在力量,贵在充沛,隐隐有形;情通常以瞬间表现为单位,贵在自然纯朴。
如果说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事物,使人不易理解,那么情态的具体性则能够作为神的补充。在考察人物时,通过各种情态来发现人物的真性情、真本质,这是相对容易办到的事。
常见有容貌清秀俊雅美丽的人,但其言谈举止之间却俗媚难持,这是容貌佳秀而情态不足的;又有容貌丑陋不饰、观不入目的人,但却是风姿绰约、端庄贞谨,不失一种深藏内在的美,这是容貌不足而情态有余的。两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环境的修养和造化,其中有家庭的影响、社会的熏陶与自身的磨练。古人讲,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皆因为书中的人生道理能启人智慧。从本节所讨论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情态受人主观修养的控制,有一个从不足到有余、从不雅观到端庄贞谨的演化过程,或者相反的过程。基于情态乃神的外部表现与补充这一说法,可以推知,神也是可以经由后天的磨练得到改变与强化的。
二、细微动作反映心理状态。
脸部的表情最容易显现出人的心理状态,人对脸部以外的四肢活动,反而较少在意。若要看出对方隐藏的个性,可以观察他细微的动作。
某一实验证明,看照片时注意脖子以上,或脖子以下及全身时,有下列不同的表示:
第一,只看脖子以上的人,容易表示友善的态度,个性开朗豁达,感情丰富,也很细腻,重义气,让人觉得老实、体贴。
第二,只看脖子以下的人,时常紧张、神经质,做事并无主见,常常无助与迷茫。
第三,注意身体全部的人,善变,敏捷,具有活动性。
总之,看照片时,只看脖子以下的人,比较容易洞悉对方的为人,只看脸的人,容易被照片的影像所蒙骗,结果并不是很好的。
当年,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总统一边回答记者提问,一边随手抚摸自己的脸颊和下巴。这些微妙的动作在以前不曾有过。
尼克松总统的身体语言已是一份“供词”,表明了他与水门事件大有牵连。
三、观察人的恒态。
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要知人本质,须从神入手,而情态能佐神之不足,因此考察人物时,有初观情态,深察精神这两个层次和步骤。
情态的表现百种千样,却在瞬间即可看到其变化。精神的本质则不易知,故曾国藩关注江忠源良久,待他走后才说明“名扬天下,壮烈惨节而死”的结论,其中不排除“久注人精神”的原因。情态根据静与动可分为恒态和时态。
恒态直解为恒定时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人的形体相貌、精神气质、言谈举止等各种形貌在恒定状态时的表现,在这儿主要是指言谈举止的表现形态。观察一个人的恒态,对帮助评判他的心性品质有重要作用。恒态有四种表现形式:弱态、狂态、疏懒态、周旋态。
弱态者,性情以柔为主。从缺点上讲,容易优柔寡断,信心不足,少果敢独立之气,不能坚持个人意见,缺乏主心骨,易言听计从。但是,他们的优点在于内心细腻、感受敏锐深刻细微,能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人精明干练,心思周密,做事周全,叫人放心,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会处理得非常巧妙,非常有创意,可惜豪气不足,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开创性工作,适合从事文学艺术和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