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100000020

第20章 楚汉相争(9)

定都关中,拥有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这就好比卡住别人喉咙,压着别人脊背,天下哪有不安宁之理!”刘邦听了娄敬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诏告群臣商议。群臣大都是山东诸国的人,纷纷发表意见,说:“周王朝建都洛阳,传国数百年之久,而秦王朝建都关中,两代即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水,背靠黄河,面向洛水,其险足可固守,不可迁都关中。”刘邦群臣的家乡观念很重,所以争着发言,生怕回到关中去。群臣争论不休,刘邦也拿不定主意,只好亲自去问张良。张良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人,所以一心辅佐刘邦,主要是为了替韩国报仇。自从项羽一死,江山一统,特别是建议刘邦夺去韩信兵权之后,他就向人宣称,他祖宗几代相韩为臣,韩被秦灭,他不惜万金家产替韩国报仇。如今暴秦亡,逆楚灭,汉室兴,而他凭三寸之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侯,已心满意足,决心从此不问天下俗事,跟随赤松子学习道法,了此一生。张良自从发表宣言以后,长期闭门不出,专习吐纳之术,不问世俗之事。张良所要追随的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一个仙人。传说赤松子在神农皇帝的时候为雨师,靠食水中之玉而生活。教神龙皇帝学仙,能够入火自焚不伤身体。经常出没于昆山之上,住在西王母的石室里,驾风随雨,行止自由。炎帝的女儿跟他学道,也成神仙。张良宣称要跟随赤松子学道,也没去昆山等地,只是练习吐纳之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气功之类。史书记载他练习“辟谷”,不吃饭食。他的此举,是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呢?恐怕是为了避免飞来横祸。如果韩信也像他一样,恐怕不至于身首异处,被灭三族。张良虽然不理国事,但是刘邦下问,他也不得不答,其实他可能早有计谋,只是不肯先说而已。谈到迁都关中,张良自有一番理论。张良对刘邦说了以下一段话:“洛阳虽然有险可守,但是腹地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之固,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防胡之利,三面据险而守,一面东临天下诸侯。天下安定,通过漕运,供应京都所需;诸侯有变,顺流而下,出师运粮,天下可定。关中之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之言,安邦定国的大道理。”刘邦对张良一向是言听计从,于是决定迁都长安。娄敬进言有功,拜为郎中,号奉春君,赐姓刘。从此,中国第二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完全建立起来。建都是一门大学问。建都首先要注意国家的安全。古代的都城,是国家的象征,国都被占,往往是灭国的标志。国都应该进可攻,退可守,有足够的资源补给。国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军事重心,刘邦选择长安,就等于找到了国家的重心。四百年的刘氏政权的建立,就在这定都的决策之后。刘邦建都长安,可谓一子落地,全盘皆活。

学当皇帝

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意思是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汉朝的统治政策有了大的变化,主要是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用一种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八年战争,空前激烈,人祸加上天灾,天下百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刘邦的龙车配不齐四匹清一色的马,王侯出入只得乘坐牛车。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只得下决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保证他的统治。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解决劳动力问题。汉初人口锐减的确严重,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战争、天灾、逃亡!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文中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里面的人是因为逃避秦末之乱而躲了进去,因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明代有书记载:在山中发现一群“毛人”,见人就问:“秦始皇还在修长城吗?”回答说:“还在修!”这些满身长毛的人立即远遁而去……虽然这些只是文学作品或者传说,但是难道没有一些历史真实的影子?刘邦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一是集逃亡劳动力;二是放奴婢;三是励生育;四是释囚徒;五是兵归农。刘邦还减轻赋税,节省开支,奖励军功,鼓励农耕,限制商业……汉虽然继承秦制,但是刘邦尽量减轻赋税,让民众休养生息,无疑是秦代所没有的,这不能不说历史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国家制度是统治者的最根本的统治方式,除此之外,刘邦重用儒生叔孙通、陆贾等人制订礼仪,建设封建社会文明礼仪。叔孙通对于汉朝初年政治稳定的主要贡献是为刘邦制订朝仪。这些制度与汉初政权机构相适应,对于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权威起着不可小看的重要作用。战乱中讲利害,和平时期谈礼节。统一中国的刘邦,必须重建社会及政治伦理。刘邦这个人,本来不讲究什么繁文缛节,凡事无所谓,但得到了天下,如果还是什么都无所谓,显然行不通。更何况,匈奴的严重威胁已经让他不得不加以正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何有效建立皇帝权威便于中央管理,刘邦还是要动点脑筋。因此,一向不修边幅的刘邦,开始关心社会伦理风气,认真学习当皇帝了。因为不喜欢儒生,刘邦曾经拿儒生的帽子撒过尿,显得很没修养。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功臣大多是武将,又很多是哥们儿,因而这些人动作粗野,没有什么礼数可言。这样一来,就经常出现无上无下,率性而为的情况。特别是在争功上面,经常闹得脸红耳赤,甚至拔剑击柱,弄得朝廷上鸡犬不宁……终于有一天,向来宽容的刘邦也逐渐忍受不下去,有意无意地逃避上朝了,这就使朝廷的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萧何看不过去了,打算改变这种状况。春天到了,气温明显回升。二月,萧何兴建中的长安城主殿未央宫也已经临近尾声。未央宫在长安城西南隅,周边长达28里,和东南的长乐宫并立。西汉的长安约在今陕西西安市的西北方,原长安故城位置。宫殿南向,但上书、奏事、谒见者均由北阙进入,阙是种观门,高30丈。而且公车和皇帝御用交通工具亦停留在北阙附近,所以北阙为正门。东阙也很重要,可联系丞相府。北阙名为玄武,东阙名为苍龙,都极为壮观华丽。前殿、武库、太仓均极为豪华。刘邦毕竟是从农村闯出来的,知道人民的疾苦。他看这宫殿如此奢华,心里有些反感,而且也很不以为然。他向萧何埋怨道:“连续数年的战乱,影响生产,臣民都陷入痛苦的生活。我虽然努力经营,但结果如何犹未可知,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财,来盖这么豪华的宫殿?”萧何从容回答:“就是因为天下未定,皇权未稳,才更需要以宫殿来象征威重的权力。天子以四海为家,统治天下,不修得如此壮丽,无法代表他的尊贵和力量。而且,皇帝的宫殿

建设最好是一次到位,以免后代还要增建,对祖先有不敬之意。”刘邦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未央宫的规划。接着,刘邦重用儒生叔孙通、陆贾等人制订礼仪。叔孙通是薛(今山东滕县东南)人,秦始皇时代凭借文才学识,为待诏博士,大概相当于候补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胡亥知道后,召集众位儒生、博士计议此事。秦二世说:“楚地戍卒攻下蕲,占领了陈,各位有何高见?”儒生、博士30多人一起走向前去纷纷说:“人臣反叛,格杀勿论,望皇上发兵征讨!”秦二世十分忌讳“反叛”的字眼,天下本来已经开始“反叛”,他却不喜听见。史书曾载,出使之人回来向秦二世报告有人造反,秦二世大怒,下令把此人处死。从此之后,无人再奏。秦二世问及,人们只得说“几个小贼,早已被地方官吏剿灭”云云。秦二世实在是闭塞言路,自取其祸。叔孙通此人极善观言察色,急忙向前启奏:“这些人的话都是胡说八道。现在天下合为一家,毁诸侯城邑,收天下兵器,表明太平时代已经到来。况且明主高坐,普施法制,人人奉公守法,四方臣服,哪里还有反叛之人?楚戍之事,只不过是偷鸡摸狗之徒所为,何足挂齿!皇上下令叫郡县官吏派人擒拿即可,皇上尽可高枕无忧。”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话,完全不明其言外之意,还连声称善,回头又去盘问那些“不识时务”的儒生。那些儒生有的说是“反叛”,有的说是“盗贼”。秦二世下令御史将那些说“反叛”的儒生尽皆依法审判,而那些说“盗贼”的儒生得以安全返回。秦二世欣赏叔孙通,赐给锦帛20匹,一身新衣服,还拜为博士。回来后,那些儒生责骂叔孙通说:“先生为何如此阿谀奉承?”叔孙通说:“你们不知道,我都差点难逃此劫!”几天后,叔孙通从咸阳逃回老家薛地。当时薛地已经归楚。不久,项梁大军到了薛地,叔孙通投靠项梁。项梁死后,他自然依附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叔孙通归顺刘邦。刘邦大败而逃,叔孙通也跟着逃走。叔孙通是个儒生,自然穿着儒服,幸而没有戴儒冠,否则又要被刘邦用来撒尿。刘邦憎厌儒服,叔孙通就脱下儒服,换上楚制短衣,刘邦因此喜欢叔孙通。叔孙通归顺刘邦,带着100多名儒生弟子,但是叔孙通从不向刘邦推荐使用,而专门向刘邦推荐一些武勇之士。弟子们见到此种情况,议论纷纷:“我等追随先生多年,而今又跟着归附汉王,但是先生专门举荐那些勇夫,而不推荐我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些话传到叔孙通的耳朵里,他召集诸位弟子,开导说:“汉王正在亲冒兵矢争夺天下,你们哪一个能够驰骋沙场攻城略地?所以我当然只能举荐武勇之士。等到汉王夺得天下,我当然要推荐你们。你们专心读书,好好地等着,我怎么会忘记你们呢?”叔孙通是一个识时务者,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久,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了天下,在定陶当上了皇帝。刘邦废去了秦朝的一切苛刑仪法,所以朝廷上一片混乱。“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史记》语)。叔孙通早已探知刘邦的这一系列情况,决定游说刘邦重建朝仪,瞄准这一机会,准备一展宏图。他对刘邦说:“儒家之道,的确难以用来争夺天下,但是可以用来稳定天下社稷。我请求到鲁地招募儒生,再加上我的弟子一起共同制定朝仪。”刘邦说:“是不是比较困难?”

叔孙通说:“五代三王礼乐不同,有增有减。礼仪要根据时代、人情,进行必要的改变。我准备参考古代仪礼,再参照秦代仪礼,制订出一套新的仪式来,不会很繁琐。”刘邦说:“你就去试着办吧。一定要简明,以我能够做到为准。”叔孙通奉旨行事,又重新操起了老本行,自然是轻车熟路。他前往鲁地,招募到30多位儒生。其中两位儒生不愿西入栎阳,对叔孙通说:“你这人,先前在秦为博士,接着又到项王手下,现在又到皇帝手下,所事之主快到十个了吧!你实在是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才得到今天的显贵。天下刚刚安定,你又兴风作浪,搞什么礼乐?礼乐是那么容易搞的吗?积百年之德,礼乐才能兴。我等不愿意看到你的所作所为。你的行为,不合古代礼节,我们不去。你快走吧,不要污辱了我们!”叔孙通并不生气,笑着说:“你们迂腐到了何等地步,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还是老样子!”看来叔孙通要兴礼仪,也不是一帆风顺,连某些所谓儒生也不理解。叔孙通带着30人同返都城,召来原来弟子人等,操练月余,请刘邦去看彩排。刘邦观摩完毕,说:“这些事我办得到!”刘邦回到宫中,下令群臣都要去学习朝仪,次年岁首开始施行上朝礼仪。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初一,汉制每一年的岁首,各国诸侯、文武百官,黎明即起,身着朝服,齐到长乐宫前,依照职位高低排列整齐,等候朝见皇上。到了这一天,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先在宫殿门外等待,他们由宫廷的侍从人员,依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依次序引入宫殿门,并分东、西两边朝列。侍卫的郎中等,分阵排列,林立于廷中。他们全副武装,手持兵器,旗帜鲜明,由殿门到皇帝主殿间,共有数百人,气氛严肃。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依次排列于西边,面向东。文官由丞相率领,依官职高低排列于东边,面向西。接着才宣告皇帝辇车出房,百官持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依次序逐一奉贺。此时,每一个人都为礼仪之庄严而震惊不已。朝礼毕,置酒宴,依礼节,不得饮至酒醉。诸侯百官坐殿上,先低头敬礼,再仰头行祝酒礼,以尊卑之次序,一个接一个向皇帝敬酒并祝健康。每人饮9杯后,侍从官便宣布罢酒。这时,御史举法为评判,如有动作不合礼法者,便喝令退出。君臣置酒终日,无人敢失礼哗乱,与往常的闹酒喧哗完全不同。朝拜赐宴完毕,刘邦起驾回宫,群臣跪送。刘邦召见叔孙通,高兴地说:“我到了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叔孙通制定朝仪有首创之功,刘邦给予重赏,“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趁机向刘邦进言:“我的弟子和儒生跟着我辛勤劳作,希望皇上念其辛劳,各赐一官,以安众心。”刘邦立即降旨,这些人都当上了郎官。叔孙通谢恩而退,唤各位子弟、儒生来见,传达刘邦旨意,将所得之金全部分赠众人。这些人尽皆欢喜,都赞颂说:“先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叔孙通因此青云直上,两年之后,被拜为太子太傅。这种朝见仪式,一直延续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形象写照。到了大清帝国末年,有不少外国使节拒绝在中国皇帝面前行三跪九叩之礼,因此得不到中国皇帝的接见。乃至于外国使者是否在皇帝面前行此大礼,成了两国外交谈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汽车驾驶员必须坐在前面,并且无法跪拜,慈禧宁愿不乘汽车。这种朝见仪式,是封建社会所必需的,也是这种制度腐朽的标志。这种制度,不仅在朝

同类推荐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热门推荐
  • 跟科特勒学营销

    跟科特勒学营销

    最实用、最全面的科特勒营销理念。本书总结了科特勒几十年的营销经验,并对他的营销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营销经典案例,教给大家全面、具体的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如同“营销界的爱因斯坦”亲身传授你营销知识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
  • 驭乱世

    驭乱世

    几个爱做梦的年轻男女,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历史架空的年代。他们爱玩,狂傲不羁,不屑一切。他们有的成了国王,有的成了武林高手。他们有着自己的交友手段,用心交流或者恐吓,手段多样!他们把现代社会的餐饮也带了过去,开着一间类似KFC的快餐店,风靡整个大陆。
  • 重点怀疑对象

    重点怀疑对象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穿越小农女

    穿越小农女

    现代的小小吃货一枚,穿越到架空的朝代木家村----木紫萝身上。家徒四壁,父母早亡,带着年幼的弟弟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整日里食不饱腹。她表示“鸭梨山大”啊!从而决定向穿越人士学习,收豆子做豆腐,顺便发展成一个产业链!有了钱修修房子,弄来木头打点家具,顺便建起了一个家具厂!吃货无论怎么穿始终还是吃货!顺便兼职一下厨娘发挥发挥光芒!金光闪闪的奋斗史让银子美男滚滚来……店铺遍地开。
  • 爆笑满园:娘子矜持点

    爆笑满园:娘子矜持点

    为嘛人家穿越都是权倾朝野大富大贵,她穿越就是个穷山沟沟屁娃子?不过她不怕!养鸡种菜她都行,更何况还捡到个俊美小帅哥!管他是谁家小少爷,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才是正道!我养鸡来你赚钱,我种菜来你赚钱,我包果园来你赚钱……妇唱夫随把钱赚,扑倒相公把家还!“娘子,你矜持点,人家好怕怕……”某相公故作娇羞地说道。(轻松,温馨,1v1)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卑鄙的圣人:曹操6

    卑鄙的圣人:曹操6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后来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闪光的龙

    闪光的龙

    两个社会上的小混混,一次偶然的山洞探宝经历,引出了一个离奇和诡异的故事请跟随主人公一起穿越大漠戈壁,高山峡谷,体验古墓石洞的诡异;史前文明的神奇。发现真相,揭露大国阴谋,从不断的历险中体会远古的震撼;透视神秘宗教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