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一听,以为天上真是掉馅饼了,赶紧掏钱买下了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其实,德鲁比克兄弟的耳朵一点儿也不聋,他们是借着“耳聋”给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来达到促销的目的。兄弟俩采用这种方法,赚了不少钱。其实,靠嘴巴赚钱的人,并不一定要给人精明的感觉,有时候不妨装聋作哑,“难得糊涂”一把,让客人对你放心或者感觉可以占你的便宜,这样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买你的东西。
人的交往行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你是一个面带微笑、讲话和气的人,别人跟你说话时也会客客气气的。如果你不会说和气话,别人也就不愿意给你好脸色看。黄征两口子在一家饭店旁边开了一家小便利店,经常有顾客到黄征的店里买完东西后,就把车停在店门口,走进饭店里吃饭。这天中午,黄征和妻子正在吃午饭,店门前来了一辆奔驰车,车子停到店门口,一位中年男人在黄征的店里买了一包中华烟,正要去旁边的饭店里吃饭。黄征妻子见状,忙跑出来叫住那个男人:“老板,麻烦你把车子移一下吧,你的车挡在我家的店门口了。”中年男人不想移车,随口说道:“我吃完饭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做生意。”黄征妻子听完后很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开个破大奔有什么了不起,快点把车挪开!”
中年男人也不示弱地说:“我爱停哪就停哪,你管得着吗?”于是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地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人们纷纷驻足围观。有几个路人想来小店买烟,一看这架势便绕道往别处去了。黄征一见这种情况,赶紧从店里走出来,对妻子说:“行了,咱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和客人吵架。”随后,黄征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笑着递给中年男人:“老板,不好意思,我老婆她脾气不太好,您多担待点。”
中年男人接过烟,没有说话。黄征接着说:“这车真不错,你一定是大公司的老板吧?”
“也不算太大。”中年男人的语气缓和多了。
“您别谦虚了,您的公司再小也比我们这家小店强,我们也就是在北京混口饭吃。”
“都一样,大家都不容易……”中年男人回来看看自己的车子说,“我的车停在这里,的确影响你的生意,我给倒开吧。”黄征赶紧跑到车后面,协助他重新停车,就这样,一场冲突平息了,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散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之后,黄征又跟那个男人寒暄几句,发现他的家就住在附近,两人还是老乡。这一来二去,那个男人便成了黄征小店的回头客。
俗话说得好,忍一步海阔天空,嘴巴甜便会有钱赚。
以和为贵,生意场上少树敌
在北京的一个批发市场里,一对湖北小夫妻的服装生意做得特别好。周围的服装摊贩看着很是嫉妒,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他们的店门口。夫妻俩看到后只是笑笑,把垃圾都扫进自家店铺的角落里,继续开张做生意。旁边卖鞋帽的摊主见此情景,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儿来,你为啥不生气,反而把垃圾堆到自己屋里?”
湖北小夫妻故意大嗓门地说:“在我们老家,过年时大家都会把垃圾往自家门前扫,垃圾越多就代表赚钱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免费送钱到我们这儿,我们怎么好意思拒绝呢?你瞧,我们俩的生意不是越做越好吗?”
这句话传出去之后,门口的垃圾从此就没有了。既然送垃圾就是“送财”,周围的服装摊主自然不愿意继续做这种好事了。湖北小夫妻用他们的智慧,巧妙地回击了同行的恶意挑衅。反过来想,在身处异乡的不利环境下,一旦跟人发生争执,免不了还是自己吃亏。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由于利益的关系,彼此之间经常水火不容,甚至还视对方为“敌人”。生意场上,我们要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当面和背后都要少树敌。对于同行的冒犯,我们应以智慧而不伤和气的方式予以还击,该说的留一句,不该说的就不说。当因为某件事情与同行理论时,先要克制自己的怒气,考虑清楚后再去解释,不主动说出伤害他人的话,不到迫不得已时绝对不骂人。一旦你开口辱骂对方,“人民内部矛盾”便直接转化为“敌我矛盾”,这样彼此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总之,遇事沉住气、多说客气话,才像是一个真正做大事的生意人。如果能够在生意场上少惹是非、多化解争执,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好,遇到麻烦也会有人帮忙。相反,如果总是出口伤人,凭一时之气就大放狠话,其结果必然是破坏人缘,阻断财路。
一般情况下,与同行之间做到表面和气就已经不易了,但是有的人居然还能做到“当面赞美对方”。要说这种做法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看你怎么去想:一方面你要有宽广的胸襟,另一方面你要意识到赞美对方其实是给大家看的,让众人了解你是个心胸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如果得到如此良好的口碑评价,你的事业必然会受益匪浅。
以和为贵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安徽桐城人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当朝一品的文华殿大学士,他在安徽老家的宅子与一户姓叶的穷秀才毗邻而居。有一次,双方因为地界问题发生争执,张英的管家很生气,写信给张英让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出面干预一下。张英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说老管家:“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看完信后立刻明白了,当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觉得不好意思,也把墙退后了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桐城有名的“六尺巷”。就事而论,张英家按地契位置砌墙算不上恃强凌弱,张英接到管家的来信后,也可以向地方官打个招呼让他们“酌情办理”“按律处置”。但是,张英本着“以和为贵少树敌”的原则,采取了宽容忍让的姿态,让两家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张英之所以能够做到一品学士的位置,想必也是与他的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大有关系。
电影《上海滩皇帝》中,吕良伟扮演的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经常感慨地说:“人这一辈子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哪一碗面吃不好,都不行呀。”这番话在影片中反复强调了多次,仔细想来也是句句在理——“人有脸,树有皮”,人面何以如此重要?因它关乎一个人的荣辱。之前我们提到创业时不要在乎面子,这其实是对自己讲的。我们可以自己舍得面子、求得财富,却不能不给别人面子。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情面更是了不得,中国人一直讲究情面。碍于情面,我们可以收下不该收的礼物,说出不愿意说的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情面的好处太多了:求人有门,办事有路,做生意占尽“人和”,出门在外“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说,这碗面你还得非吃不可。
场面关乎你的外在人气,一旦场面处理不好,你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有时候,撑场面即使撑得累死累活,但是事关大局、事关信用,最终还是要撑下去的。杜月笙的晚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后来日子过得越发拮据,最后重病弥留之际,他还在感叹道:“没有钱可以借给别人,场面没了,朋友也就没了,想翻身都难了!”
像杜月笙这般看透人生、玩转人脉的枭雄尚且如此,作为普通的生意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吃好“三碗面”,其事业发展自然是可想而知。现实地说,我们要认清现实,认清自己的“三碗面”究竟有何分量,想方设法地吃好这三碗面。尤其在需要的时候,应当给足别人的面子,即使我们感觉似乎并没有帮助过人家什么。毕竟,接受别人的好意是一种美德。
处事不留心,做人不到位,你的生意就会小麻烦不断。如果继续下去,大麻烦也会不期而至。做生意不能只为自己得利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你要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出发,多为别人考虑,否则急功近利只会是自毁前程。
20世纪80年代,一家不起眼的五金公司在天津开张了,老板名叫高文光。创业初期,公司只有5名员工,外加2辆三轮车和3间简陋的门脸房。一无雄厚的资金,二无知名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高文光提出了“一盒螺丝钉也要送货上门”的口号。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很快收到了效果,公司的局面逐渐打开,客户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公司的客户基本上都是批发商,这些人慢慢地被“送货上门”的形式养懒了,他们使唤高文光的员工帮着他们把货品摆上货架,或者代替他们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手上。一两次还能忍受,时间一长,高文光手下的员工就有了牢骚:“这些批发商太过分了,咱们干活他们拿钱,动一下手指头就能赚钱。世上的便宜事都让他们占尽了!”高文光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把他们都养懒了,咱们才有饭吃啊。”
有一次,一名员工把货送到批发商的客户手中。搬完了货,那个员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客户说:“如果以后您想进货,就直接给我们打电话吧。批发商都是从我们公司进的货,我们的价钱要比他们便宜许多。”对方也是个生意人,有利可图自然求之不得,两人一拍即合。回到公司,那名员工以为事情办得不错,便将事情告诉了高文光。没料到,高文光将他一顿臭骂,员工不服反驳说,高文光太讲义气,不像赚大钱的人。
高文光解释说:“如果客户的钱都让你一个人赚走了,批发商没有钱赚了,人家还会与你合作吗?做事不能太绝,别总想着一个人吃独食。大家都有肉吃,你才能有的赚,目光短浅的人是干不了大事的!”就这样,高文光既赚钱又赚人气,后来一手创立了天津文光集团,资产早已过亿。
“以和为贵”不仅是精明的经商之道,更是一种睿智的人际观。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湖水,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了。在中国,无论你走哪条正当的路线,靠哪一个行业发展,都是能够获得成功的,但前提条件是要“以和为贵少树敌”。
从陌生人身上获取最大利益
生意场上,善于同陌生人打交道是一种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从陌生到熟悉的,多一个熟人你就会多一条路,多一条路你就有获得利益的可能性。美国最权威的人际专家戈德曼博士认为:“与陌生人交往时,说好第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说的第一句话的印象要比后来说的话认真许多。如果你的开场白讲得足够好,对方就会愿意与你交谈,你也就能够与对方进一步交流,达到交往的初衷,从而为自己创造意外的机会。”
北京的小老板孔杰,去温州转手一批模具,由于价格原因迟迟没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在回程的卧铺车厢中,孔杰看到与自己同铺的是一个大腹便便、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便主动走过去打招呼说:“大哥,您是到哪里下呀?”
“德州。”
“听口音您是山东人吧?”
“嗯,山东枣庄人!”
“枣庄?不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那个地方吗?我有一个亲戚在枣庄呢,有空我还想去那里玩一趟呢。”
听完这话,枣庄商人立马来了兴趣,两人以枣庄为引子拉开了话匣子,并且越聊越投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同伴呢。接着,两人就互赠名片,巧的是枣庄商人恰巧是做模具生意的,孔杰便趁机说道:“正巧,我那里有一批你要的货,进货一年多没销出去,正打算降价处理呢。”枣庄商人很爽快,答应跟孔杰去北京看货,最后孔杰成功地转手了自己的模具,顺利解决了生意上的难题。
孔杰的开场白,选择与商人聊家乡,围绕对方的家乡甚至是所在的省市和地区做文章,很快便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这其实是火车上邂逅陌生人的常用方法,寻找共同语言,有了共同语言,你才能跟陌生人越聊越熟,等慢慢了解对方后,你就有可能发现机会了。假如故事中的孔杰没有很好的开场白作引子,那么双方可能将就此沉默地度过这次火车之旅。
与陌生人打交道,首先要消除对方的陌生感,其次要最大限度增强对方对于你的好感。具体地说,在第一次与人打交道时,你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第一,很自然地让别人记住你。要想给陌生人留下深刻印象,先得做好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经历及特长爱好等方面,应根据场合和需要的不同来决定其繁简程度。巧妙地将自我介绍与名人和大事联系起来,会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介绍自己名字时可以说“本人叫曾熹,曾国藩的曾,朱熹的熹”,这样对方会很快记住你的名字。此外,你还可以通过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特产来加深别人的印象,这样当人们再次想到你的时候,也许会这样记忆“他不就是‘一品黄山’、老家在安徽蚌埠的那个吗”“××不是辽宁铁岭人、赵本山的老乡吗”……与众所周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无疑会加深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第二,坦诚对陌生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接到邀请去参加商务宴会时,主人没有时间照顾你,你面对的大多都是陌生人。这个时候,不妨找到和你一样“落单”的人,随口说一句:“你也是第一次来参加这种宴会吗?”只要对方回复一句,你就要趁热打铁,继续展开话题。
第三,赞美是俘获人心的最厉害武器,但要注意赞美的方式和技巧。“你的眼睛特别有神”、“你这个人看着面善”之类的话虽然可以使用,但是感觉很平常,难以给陌生人留下深刻印象。想探听陌生人身上更多的信息,你就要察言观色,切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赞美对方的外形。对于男士,可以赞美其随身的饰物,比如“这款西装真不错,外国名牌吧”、“这个ZIPPO打火机,应该是限量版的吧”、“这款手机我早就想买了,听说像素很高的”等等;对于女士你要含蓄地夸奖对方的衣着、品位和容貌等,比如“你这身打扮,真有点赫本的感觉”、“难道没有人说过,你长得很像徐静蕾吗”……当你赞美的恰恰是对方最引以为豪的一点,对方便会面露欣喜之情,对你的态度也会变得热情。当然,你也可以谈论双方共同厌恶或者是感同身受的事,比如“这北京的夏天也太热了”、“最近物价又涨了吧”。
第四,谈话要层层深入,切忌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就太过功利,对方就会很自然地讨厌、提防并且远离你。所以,与陌生人打交道一定要言辞谨慎,切忌说出一些招人反感的话。如果你很傻很天真地说出一些自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话,说不定正好触及了对方的伤心处,为你们的交谈平添一堵墙。
第五,对于初次拜访的陌生客户,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技巧的开场白,有说服力的赞美,很容易抓住对方的心理,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