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权的坏人营私,漕运的大事就被破坏了。如果不象这样发一番狠,这种弊病什么时候才有个完!在这以前之所以顺从阿谀酿成了这种弊病,原因只是由于漕运总督害怕凶狠的干办罢了。其实那些凶狠的干办哪里敢同漕运总督为难,同漕运总督决一生死呢?据查,刘玺做官时很清苦,外号叫刘穷,还有个外号叫刘青菜。御史穆相推荐他时,曾提到这些情况。等到推荐刘玺为漕运总督时,皇帝认得他的名字,高兴地说:“这是先前的那个‘穷鬼’吗?”马上批准了推荐他的奏疏。那些弄权的坏人最终未能害他,是因为他平素有用来使他们降服的地方。刘玺晚年俸禄收入渐近丰厚,自己的生活费用也渐渐多了。有人觊觎他的官职,想取代他,便嗾使谏官对他进行弹劾,要求罢免他,谏官的奏疏中说:“刘玺从前是青莱刘,现在是黄金玺。”人们都说刘玺冤枉。我接着记下这么一段事:尚书陈奉初做谏官时,直言不讳地议论当时政事的得失,但不弹劾别人。他说:“我父亲警告过我,不要做了掌刑法的官吏而冤屈了别人;至于谏官,要是冤枉了别人,过失就更大了。所以我不敢胡说。”因此对于刘国信的事他三叹。
章圣太后的灵柩要埋葬在承天,送葬的仪仗经过山东德州,上级官吏从民间搜刮了很多钱财来供应沿途的需要,就这样还唯恐仪式不够隆重。武定知州唐侃勇敢地挺身而出说:“用一半的钱财去供应整个路程上的需要就足够了。”等到送葬的仪仗来到他管辖的地区时,他叫人抬了一口空棺材,放在旁侧的屋子里。众位臣官牌卒,象对待奴仆一样阿叱众位大臣,鞭打州县的官员,扬言说,谁要是在供应上置办得不得力的话,就要处死谁,想用这种手段来恐吓官员,榨取钱财。和唐侃一起处理这一公务的人一个个都逃走了,只有唐侃独自留下。等到这些人催逼得紧了,唐侃就对这些人说,“我和你们一起去想办法找有钱的地方。”接着就带他们来到旁侧的屋子里,指着棺材让他们看,还说:“我已经把死办来了,钱是找不到的。”这时这些小人惊愕地相互对视,不能为难唐侃。等到丧事办完,众位逃跑的官员都被罢官,只有唐侃一人受表扬。
一个人到了是非紧要关头,就依附、阿谀、屈从别人,这只是因为对一官之职恋恋不舍的缘故。象刘玺、唐侃两位先生,死尚且不躲避,对一个官职又有什么留恋的呢?且不说他们所持的道理正,即使说到他们的气概,也已经是气吞群小有余了。历史上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樊哙在鸿门宴上的举动,都是靠气概来战胜对方的。
智囊
封建社会里,一些贪官污吏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为了 饱私囊,他们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侵吞了大量的国家资财,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害国害民。面对这些腐败、丑恶的现象,正直的官吏干预揭露并与这些奸人做斗争,必须要像刘玺、唐侃那样具有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出自公心,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心中只有社稷和黎民百姓。俗话说:“无私方可无畏”,正因为如此,所以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曾经说过:“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人主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绝矣。”李纲、文天祥等均是生活在国破家亡之际的赤胆忠臣,其救国方略尤如“敲石出火”,因此“一闪即灭”。因此,鲁迅先生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段秀实、孔镛以柔克刚
段秀实仗着邠宁节度使白孝德推荐,做了泾州刺史。当时郭子仪任副元帅,住在蒲州,他的儿子郭晞以检校尚书的身份兼行营节度使,屯兵在邠州。邠州地方的坏青年在军队的花名册中挂上个名字,大白天就在集市上横行不法,要是有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要遭到他们的毒打,甚至还打死了孕妇,一下子就伤害两条人命。白孝德对这种不法之事提都不敢提。
段秀实从泾州用公文向邠宁节度使府禀告,自己请求做军队中的执法官都虞侯,白孝德立即下公文,让他在节度府所官辖的军队中代理都虞侯,不久郭晞军队中有十七个士兵到集市上抢酒,刺杀酿酒的工人,打坏了酿酒的器皿。段秀实布置士卒抓捕了他们,砍了他们的脑袋挂在长矛上,立在集市中示众,郭晞军营中整个部队为之骚动,全都披上了甲,武装起来。
段秀实解下了身上佩的刀,选了一个年老行动不便的人给他牵着马,径直来到郭晞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都出来了。段秀实一边笑着一边往里走说:“杀一个老兵,为什么还要披甲武装起来?我顶着我的头颅来了。”披甲的士兵为他的大胆感到十分惊愕。
不久,郭晞出来了,段秀实批评他说:“郭子仪副元帅的功劳充满在天地之间,现在您放纵您的士兵作残暴之事,如果因此而使天子的边境地区发生动乱,这要归罪于谁呢?如果出了这种动乱,罪过就将牵连到副元帅了。现在邠州的坏青年,在军队的花名册上挂上了名,杀害了老百姓如此之多,别人都说‘郭尚书凭着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自己的士兵。’要是这样下去,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存在多久呢?”
郭晞听了这话,对段秀实拜了又拜,说:“多亏您教导了我。”说完就呵斥他的手下人,让他们解除武装。
段秀实说:“我还没有吃晚饭,请为我备饭吧。”
吃完饭段秀实又说:“我的病发作了,希望在您这里住一宿。”于是就在军营中睡下了。
郭晞十分紧张,告诉巡逻值夜的侯卒打更来保卫段秀实。第二天,郭晞同他一起到白孝德处谢罪,邠州靠段秀实的整治才安定下来。
明孝宗时,任命孔镛做田州知府。到任才三天,州内的军队全都被抽调到别的地方去了,而峒族人突然进犯州城。众人提议关起城门来守城,孔镛说:“这是个孤立的城池,内部又空虚,守城能支持几天呢?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晓谕他们,或许他们会解围而去。”众人都感到这样做很难成功,认为孔太守的意见,是书生脱离实际的迂腐之谈。
孔镛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吗?”
众人说:“即便这样,应当谁前去呢?”
孔镛接着说:“这是我的城池,我应当独自前去。”
众人纷纷劝阻他,但孔镛立即命令准备好坐骑,并命令开城门放他出去。众人请求他带着士兵同往,孔镛拒绝了。峒族人远远望见城门开了,以为是军队出来交战,再一看,是个官员骑着马走来了,只有两个马夫为他牵着马缰绳,而且城门随即关上了。
峒族人拦住马问孔镛是干什么的,孔镛说:“我是新来的太守,你们领我到寨子里去我有话要说。”
峒族人摸不清他的底细,只得带着他向前走去。走了很远,进入了树林中,孔镛回头一看,跟从他的马夫溜走了一个。到峒族人居住的地方,另一个马夫也溜走了。峒族人牵着马进入了山林中,夹道有许多人裸露着胸膛被捆在树上,央求孔镛救助他们,孔镛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从他们的回答中方知:他们原来是州、县学中的秀才,在去州郡的路上被峒族人半路拦截去,因为不愿投顺峒族人,将被杀死。孔镛先不顾他们,径直进入山洞,峒族人拔出刀来迎候。
孔镛下了马,站在他们的茅屋里,看着他们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要让我坐下,你们大家都来参见我。”
峒族人取来了一个坐榻放在屋子中央,孔镛坐下了,招呼大家上前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地走上前来。他们的首领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
首领说:“莫不是孔圣人的儿孙吗?”
孔镛说:“是的。”
这时峒族人都围上来拜孔镛,孔镛对大家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苟且求个免于一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晚辈,怎么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如果不听从我的话,你们可以杀了我,但是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承担了。”
在场的峒族人都惊呆了,说:“要是真的象您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骚扰进犯州府。”孔镛说:“我一语己定,你们何必多疑。”众人再次拜谢。
孔镛说:“我饿了,请给我备饭。”
众人杀牛宰羊,还做了麦屑做的饭招待他。孔镛饱餐了一顿,众人对他的胆量都很惊讶和佩服。
孔镛看当时天色晚了,又对众人说:“今天我来不及进城了,就在这里住一宿吧。”众人为他准备好了卧室,孔镛从容入睡。
第二天他吃了早饭说:“我今天回去了。你们这些人能跟随我前去取粮食、布匹吗?”
众人说:“好吧。”
于是牵着马,送他出树林,峒族人中有几十个骑士跟从着他。孔镛走到山林夹道处对峒族人说:“这些秀才是好人,你们既然已经归顺朝廷,就应该放了他们,让他们跟我一起回去。”
峒族人给秀才们松了绑,把头巾衣服还给他们,秀才们纷纷跑了。
黄昏时分,孔镛到了城门下,城边的官吏登上城楼看到了他,惊讶地说:“必定是太守害怕了,投降了峒族人,领着他们攻打城池来了。”
他们争着问孔镛为什么带着峒族人来,孔镛说只要一开城门,我就有办法处置。众官员更加怀疑,拒绝开城门。
孔镛笑对峒族人说:“你们暂且留步,我自己进城,然后再出来犒赏你们。”峒族人后退了一段距离,孔镛入城。孔镛入城以后命令手下人取来粮食和布帛,然后从城墙上扔给峒族人,峒族人得到粮帛以后道谢而归。后来峒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郭晞接受了汾阳王郭子仪的家教,到底还是自己爱惜自己的功名的,段秀实在执法时已经对这一点估计得很清楚了。孔太守虽然有祖先的荫德来作依靠,然而他说话行事温和得体,一点也没有触犯对方凶恶的势头。所以说:“天下最柔的常常能操纵、驱使天下最刚的。”
智囊
以柔克刚,恰似柔火冶钢,总能将钢烧熔。老子日:“以无事而治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朝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位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也就是说,忌讳之事越多,越是缚了民众的手脚,人民就越发贫困;国家统治的工具越是先进,社会就越加混乱难治;人越是机谋奸诈,新奇古怪的东西就越多;法律制度越是完备,犯罪的人也就越会增加。所以,老子主张:“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概而言之,老子所提倡的正是为职者要“无为而为”。
老子的“无为”又可以以下三方面去理解,去领会,去帮助为职者实现目的。
第一,为职者应尽量少地施行命令。如果只让其它人依令行事,势必会打消其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必然会激起别人的逆反心理。如此一来,命令越多,越是无人执行,倒不如指出方向,交由别人灵活处理。
第二,为职者对下属或其它人的活动应尽量避免干涉或介入。
事物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与人的思维方法也是干差万别,甚至差异很大,不可能千人一面。故此,为职者不应对过多地干预其它人做事,更没必要在一旁指手划脚,这样非但帮不上忙,弄不好还会帮倒忙。为职者应当相信别人也能将某事办好,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某一目的,实现某种愿望不一定就必须像为职者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不一定必须按照为职者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只要最终达到目的即可,为职者不必要过多地介人其它人处理的问题中,应保持别人相对的独立和自主。
第三,为职者不能以过多的政策给下属造成沉重的负担。
聪明的为职者并非无所事事,撒手不管,而是细心留意员工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动向,把握大的方向和发展远景。遇到困难时,在职员面前不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应是镇定自若,自然轻松,恰似春风拂水,给职员百倍的信心。
“无为而治”为宗旨的政治哲学就是人们常说的“黄老之术”。纵观中国历史长廊,有不少出名的政治家为政都采用“黄老之术”,以无为而为,由无为达到有为。
文彦博严办诬告者
潞公文彦博做御史时,边将刘平战死,监军黄德和拥兵观望不救。事后,黄德和为了解脱自己的罪责,反过来还诬陷刘平投降了敌人,并且用金带贿赂刘平的奴仆,让他附和着自己诬陷主人。刘平家二百人都蒙受冤屈,被囚禁起来。
皇帝让文彦博在河中处理这桩官司。文彦博经过审讯了解到了实际情况,重新作了判决。黄德和找他的同伙帮忙,想推翻这桩官司,他们想方设法让朝廷另派别的御史来接替文彦博处理此案。文彦博拒绝别人接替,说:“朝廷上怕官司没有审清楚,所以派您来,现在官司已经办妥了。事情要是办错了,那么我文彦博自己承担责任,跟您没有关系。”最后,黄德和与刘平的那个奴仆终于被杀了。
智囊
对不能定为诬告,但属于错告的,要区别情况进行适当处理。如对因错告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一般不追究错告者的责任;对造成较严重不良后果及影响的,则要对错告者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对经查实属于错告的,要在一定范围内对被错告者进行澄清,公布真实情况,消除不良影响,还干部清白,也让错告者承担一定的舆论压力,失去群众基础。
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抓诬告典型进行严厉查处并广为宣传。出于保护群众信访举报积极性的需要,对查处诬告行为一般都相当稳妥慎重,但如果一经认定,就一定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可以采取公开审理、公开处理、召开大会通报情况、加大反面典型宣传力度、多造舆论等办法,依纪依法追究诬告者的责任,杀一儆百,以敬效尤,遏制诬告和举报不实风气的滋生漫延,营造和谐的信访工作秩序。
陆光祖、孙丕扬力主公道,葛公知错认错
吏部尚书平湖陆光祖当初做过浚县县令。浚县有一位有钱人,受冤枉被判了重罪,几十年下来,因为他有钱,没有入敢替他辩白。陆光祖作县令以后,查访清楚了这位有钱人的案子,当天就打开枷锁放他出狱,这件事后来被御史台派出的使者知道了。那御史说:“这个人有富的名声。”陆光祖说:“只应当问他的案子判得冤枉不冤枉,不应该问他有钱还是没钱。要是果真不冤枉,即使是伯夷叔齐这样的贫寒隐士也没有让他活着的道理;要是果真冤枉,即使是陶朱公范蠡那样的巨富也没有该判死刑的法律。”那御史因此很器重陆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