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000000028

第28章 理财安邦的智囊(3)

从前唐代人把三公、宰相的坐席看成是“痴床”,说是一坐上这个位置,人就傲慢得象得了痴呆症。现在大官们处理公事时所坐的座位,都己成了痴床了。百姓的利与害,通过什么人才能让皇上知道呢?

智囊

所谓巧理,其实也并不神秘,只不过是刘大夏避免了一般封建官吏的官僚主义,而是以实事求是的谦虚态度,以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获得了处理问题的依据;同时,刘大夏的办法还依据了一个时常原则公平竞争。试问:如果仍然依据旧规,小户人家不能入市而被大户所控制,弊端也就难免。

刘本道巧运军粮

明朝时,先前漕运京师的粮食,只有通州仓库临近河边比较方便。自通州到京师的仓库,陆运四十多里,运费昂贵,而运送过程的损耗也无法获得补充;因此各地征调来京师操练的军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补给。

刘本道考虑到运粮过程中费用大、损耗多这两个方面的弊病,上奏请求:在部队没有军事活动的两个月内,让停止操练的军队把通州仓里的粮食转运到京师,每运三十石,赏给一两银子。从水路运送的粮食,一律改在通州交纳,在那里就地增设三百间粮仓,以便收贮原来直接运到京师来的粮食。一年后积余粮食五十多万石,从而增加了京师的粮食储备。皇上赐给刘本道二品官服来表彰他。

刘本道是常州江阴人,在当椽吏时受到靖远伯王骥的赏识,把他请到自己的幕府中,并向皇帝上奏要求给予刘本道以刑部照磨的官职。刘本道跟随王骥征云南,王骥采用了他的很多计策。

明英宗正统年间,他跟随尚书金濂讨伐福建的贼人。救活了一万多名胁从者,升官为户部员外郎。

景泰初年,西北方多战乱,民不聊生,本道请求拨款买二千头牛,并买谷种给他们。贵州边境上仓库的粮食被侵占的事揭发,辗转牵连很多人,朝廷派本道前往处理,不满一个月,所有的积弊都清除。英宗嘉许他清廉贤能,赏赐他五彩丝缎。

明英宗天顺初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总管京畿和通州、淮安地区的粮食储备。刘本道固然是凭着才能被进用的,但先辈也能不拘资历选用贤才。我们祖宗在用人上不局限于科举取士,这些都是今天应该效法的。

智囊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巧运军粮的故事。在这则故事里,刘本道巧运军粮的战略思想是储粮备战。他下令,在部队没有军事活动的两个月内,让停止操练的军队把通州仓里的粮食转运到京师;从水路运送的粮食,一律改在通州交纳,这中巧运粮食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运粮过程中费用大、损耗多的弊病,另一方面达到了储备粮食的目的,可谓是“一箭双雕”。这就告诫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力求做到求真、务实,富有成效。

苏轼贬官开西湖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碰上大旱,收成不好,饥荒和瘟疫同时发生。苏轼为民请命,请朝廷免除本地租税的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因荒灾而飞涨。同时又得到朝廷颁发的百张“度僧碟”,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减价卖出平常仓的存米,人民才没有因大旱而受苦。

杭州本来是长江和大海会合之地,泉水味道咸苦,居民很少。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开始疏引西湖水,开凿了六口井,所以老百姓有了足够的水,市面才一天天繁华起来。后来等白居易任太守时,再次疏浚西湖,把西湖水引入运河,由运河流入农田,得到灌溉的农田面积达到上千顷。然而湖中多水草,从唐代到五代,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通治理,所以西湖水足够应用。到了宋代,西湖荒废,疏于治理,到苏轼来到杭州时,湖中水草大面积聚集,面积达十五万多丈,湖水几乎干涸。运河由于缺水也就失去了灌溉、航运之利,不得不从钱塘江潮中取水来补充运河水的不足。但江潮浑浊多淤泥,运河水流过城区,每三年就得疏浚一次,成为城市的一大祸害,原来李泌所修的那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

苏轼刚到杭州,就疏浚茅山、盐桥这两条河,让茅山河专门接受钱塘江潮水,盐桥河专门接受西湖水。又造了堰闸,分别用来蓄水和排水,这样以来,钱塘江潮水不再流入城内。同时,他还用剩余的水量供应六口井,百姓渐渐获得了西湖之利。

有一次,苏轼来到湖边,环视了很久,说:“如果现在要除掉湖中的水草,将把这些水草放在哪里泥?西湖南岸和北岸相隔三十里,两岸的人环湖往来,走一天也走不到。如果把水草和淤泥堆积在湖中,修成长堤沟通南北,那么,既除掉了水草,人们往来也方便了。江浙的百姓善于种麦子,春天就收割,不留寸草。如果除掉了水草,马上招募人来种麦子,收取种麦所得之利来准备修湖,那么西湖就不会再淤塞了。”苏轼于是清理救灾余款,总共得几万石钱粮,又再次向朝廷请奏一百件“度僧牒”,用这些钱粮来招募工役修堤。堤修成以后,他又让人在堤上栽上芙蓉、杨柳,远远望去,好象图画一样美丽,杭州人高兴地把这堤命名为“苏公堤”。

华亭宋彦说:“西湖蓄水,专门供给运河。湖滨很多水田,春夏之间常苦干旱,秋季又苦多水,不如专设一个机关,精心研究水利。湖底要挖得深,水闸要广,各山所流下来的水都能容纳,田地干旱时,就可放出湖水来救旱。管水闸的要看水的深浅作适当的开关,这样水运就无阻碍,而京师附近到处都可以看到肥沃的田地了。”

这是宋人为了京都漕运所作的计划,其实目前也适合推行,近来西湖又逐渐有泥沙淤积,地方有势力的人往往把淤地占为己有,处理政务的人不能不考虑严重的后果。

智囊

苏轼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因于他曾经先后两次被贬官,第一次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杭州任太守,第二次是在宋哲宗元佑四年,他又因反对完全废除新法而再次贬到杭州任太守。苏轼开浚西湖就发生在他第二次被贬官之时,他最初想开浚西湖,是在赈灾救民之后想出来的。他在给朝廷上奏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从风景、饮食、农业、交通和酒业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西湖不可荒废的理由;在《申三省起请开西湖六条》中,还提出了包括设备、修理、分界、远禁、经费和管理等一套开浚西湖的具体方案。苏轼亲自指挥了杭州人民开浚西湖的水利工程,还修筑了景色幽美的“苏公堤”。

看似难以解决的困难,只要肯转转脑筋,难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看起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事,常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型组织提倡以组织学习的新方法“做中学”来训练员工,每周让员工找时间学习,让他们动脑筋,了解问题所在,并想出解决的方法运用在实际工作上。

恩威并施制服鞑靼

明朝时,鞑靼酋长俺答的孙子巴汉那吉,同他的奶公阿力哥率领十万多骑兵来降。

总督和巡抚尚未向皇帝禀报,张居正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写信给总督王崇古,调查此事确实与否,并且与王崇古反复筹划这件事:“这件事关系重大,降服鞑靼的机会就在此一举。刚接获报告说鞑靼酋长到边境上来要人,我们正怕他放弃不要。如果这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且还与俺答结下仇怨。现在他既然来要人,就对我们有利。只要告诫将士们,坚固壁垒,肃清郊野以防范敌人。并且派人向鞑靼好言相劝,如果他们肯屈从降服,或砍下我方叛逆赵全等人的首级,并且保证数年之内不侵犯我国边境,我们必当禀奏皇上,依礼遣送回去。

“但我听说老酋长这回到边境上既不抢劫,又不明言要索取自己的孙子。这一定是叛将赵全等人教他诱骗我方边将,想向我方挑战,乘机从我方抓人质,想找我们防守上的薄弱环节,乘我方不防备时进行偷袭。我方只当合力坚守城堡,不要轻易同对方作战,即便对方显露出自己的弱点时,也不要乘机袭击他们。要多派暗探,来使他们起疑心,或可派遣精锐的骑兵另走别的路去直捣其巢穴,要使敌人在我方战场上什么也虏掠不到。这样,到不了十天,他们势必将会自行撤离。总之,一定要坚守,决不能把斩首或俘获对方的将士看成是功绩。

此外,根据巡抚方金湖差遣的鲍崇德亲自看到俺答的情况未必都是事实,但是俺答对孙子的舐犊深情,看来似乎是真的,他不用本朝叛将来换自己的孙子,大概认为用卑贱换取贵重是可耻的,并非是舍不得那些叛将。象那吉那样的吃奶的小狗,低劣的小马驹,我们养着他有什么用处?我们只想挟之以为重器,来对付俺答,使朝廷获得益处。现在应当派遣使者宣布朝廷厚待其孙之意,来使俺答安心,再让那吉穿上朝廷所赐的绯袍金带的官服,来向鞑靼使者夸耀。他们见我方对那吉如此宠爱和看重,想得到那吉的心就会更加迫切,然后我们重新跟他作交易来换取我方所想得到的,这样做,一定可以成功。

俺答的话虽然说得悲伤恳切,但他在边境上仍还拥有大批军队,这种态势像是在要挟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真诚的和意。一定要让他将赵全这批叛逆先全数送入边境,撤回流动的骑兵,然后我们才派官吏依礼送回他的孙子。如果他带兵来要回人质,我们就应允谈判,而戎狄之人不可信赖,恐怕中途发生变卦。就算俺答不搞花样,就光凭他带兵恫吓,我们就马上答应和议放人,岂不是严重损害国家的威望?

至于是不是封俺答爵位,是不是开辟贡市,这两件事都在可否之间。如按我的意见看,则认为关系到边防利害的,不在于是不是把那吉归还俺答,而在于俺答求和之心是否真诚。如果他真是出于一片真情,那么可以封爵,可以允许开辟贡市,我们能争取时间来修筑边境上的防御工事,进一步发挥屯困的好处,边境上不紧张,农民可以安心生产。他如果重申以前的盟约,我方就可向他表示愿意联络感情、维系昔日友好关系的善意;倘若他背弃盟约,我们就兴师问罪。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制胜他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方,这关系几代人的利益。

叛逆的人入境后,立刻送到京师处死,然后把他们的首级送到边境示众,使那些心怀背叛的人知道畏惧。在双方交换时,先把那吉移送到边境,叛逆的人送回来后,再让那吉出发。

他们如果劫持人质,我们就斩那吉的首级给他们看,同时关起城门来与他们作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他们毁约理曲,我方理直,那就一定战无不胜了。阿力哥本来是带领那吉来归顺的,要是交给俺答,必定要遭迫害。现在俺答既然留住了我方的周、元两员叛将,那么我们可以留住阿力哥与之抗衡,千万不可把阿力哥给他。留下这个人,将来大有用处,望您仔细考虑。”

后来总督王崇古派使者驰马前去告诉鞑靼人,俺答想让我方先放出那吉,我方想让俺答先放出他俘获的人,俺答就放出被掳掠的男女八十多人。鞑靼人性急躁,他见那吉还没有放回来,就来攻打我方的云石堡。总督王崇古立即命令守备范宗儒,用自己的嫡子范国囿及弟弟宗伟、宗伊到鞑靼军营中作人质,换取赵全等叛将。俺答高兴了,收捕了赵全等人,把他们反绑着、带上枷送到大同左卫。这时周、元二人听到情况发生变化,便饮毒酒自杀。到此时,总督才放出那吉,派康纶送他回去,由于周、元二人已死,阿力哥也被送回,那吉等人哭着与总督分手。巡抚方逢时告诫鞑靼使者火力赤猛克,叫他们不要加害于阿力哥。那吉走后,鞑靼人在黄河边暂停,俺答祖孙二人呜呜地用鞑靼语互相慰问,向着南边拜了五次。

俺答还派中军打儿汉等人来道谢,上奏疏说:“皇上赦免了我方的逃亡者,遣送我的后裔,而且给他官职,您的恩德无量。我愿意做您的国外之臣,进献土产,希望天子封我为王,成为北方诸部之长。”

后来,张居正又写信给总督说:“封爵、进贡,是控制夷狄,安定边塞的重要方略。现在有人怀着嫉妒的心理,坚持庸俗无知的建议,只看到眼前的小问题,完全不顾国家久远的利益,于是想扰乱甚至阻止和议,这不只是不忠,更是愚昧至极。

议论的人认为议和是向夷人示弱,答应和鞑靼人开放马匹交易一定会引发战乱,这实在是不了解所谓和平的意义。例如汉朝的和亲、宋朝的奉纳,彼时要战要和完全控制在夷狄手中,不在中国。所以贾谊认为是本末倒置,寇准坚决反对和议。如今鞑靼对我国称臣求封,和议与否控制在中国手里,不在夷狄,比起汉朝、宋朝,绝不相同。

至于过去有人上奏章建议开辟马市,鞑靼人就领兵压境,仗着他强大的兵力,强迫我们买他的马,用行动迟钝、疲劣的马,向我们索取比实际价值高出好几倍的利润,交易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抢掠,所以先帝下令禁马市。现在乘着他入朝进贡称臣,由官府出面来开辟贡市,让他们同边民做买卖,集市限期二至三天,按照辽代开原旧例,又怎能与过去的马市混为一谈?至于保卫家园、考虑边防,这自然是我们的常事,不能因鞑靼人的进贡与否而有所增减,即便是在我们国家,亲父子、亲兄弟之间相互定约,还尚且不能保证他们不背约,何况外族呢?因此订立盟约不是万全之计,只是现在作为我们制服和驾驭对方的策略,还必须如此做。再说这几十年来他们没有一年不抢掠,没有一处不骚扰,难道都是因为违背盟约的缘故吗?即便将来发生了违背盟约之祸,又难道比现在这种情况更坏吗?议论这件事的人还以边将不能安家,家丁不能赶马,作为反对的理由,这是只计算个人的害处而忘记了公家的利益,以至放弃了这次议和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不仅是不忠,也是极不明智的。”

不久,张居正亲自在文华殿请求皇帝下诏书施行这一政策。又以明成祖封和宁、太平、贤义三王的旧例,挑选出来交付给兵部作参考,谋划出八条建议交给王崇古。王崇古得到他的信后,就答应了鞑靼人进贡称臣的要求,同时向皇帝奏明有关封爵、进贡时应办的事宜,皇上下诏书同意他的意见。俺答进贡名马三十匹,皇上封俺答为顺义王,其余的人各有封赏,直到今天,当时开辟的贡市也没有间断。

除掉赵全等人后,朝廷上下为之大喜。这时张江陵对总督巡抚说:“这个时候最好假装不知道,否则让俺答得知消息,以此邀功,不仅又得一番滥赏,且会使那些叛国者更加坚定投靠虏庭的决心。这些人就让他们在北虏之地,不必号召他们回来,他们回来也没用。只要不时训谕他们放下兵器,专心务农,成为我中原的一道屏障,不能生反叛之心;一旦有反叛之意,我们就会传话给顺俺答把他们抓起来。”

但是面对北虏使者时,又要这样说:‘这些人是叛国者,我朝已经不再管他们了,只要他们耕田种谷。如果他们犯法产生歹心,任凭你们杀,不必来报告。’以此来向鞑靼人表示这些人的无足轻重。”

智囊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无价弃妃

    无价弃妃

    她是老大之女,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满手染血,一生都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定会让你后悔终生!一朝穿越,成为被打入‘冷宫’的世子妃,上官灵珠,因为知道南宫离会另娶妾侍,为了吓唬南宫离自杀,谁知道弄假成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这就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本书从崔永元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中的精彩对话,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警句妙语着眼,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幽默法宝,让读者从他的高超口才中得到启发,引起观众抑制不住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
  • 田园无小事

    田园无小事

    这地儿依山傍水,土也肥,水也甜只是房子破烂不堪,没吃没穿,而且还附带一只拖油瓶。瞧周围勉强算是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小豆丁,瞧你也是个可怜的,走,姐姐带你种田去!~~~~~~~~~~感谢小无(无名指的束缚)同学的封面还有,本书新建了一个群,喜欢书的同鞋欢迎来加:127657059,进群敲门砖:女主捡来的拖油瓶叫什么?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不妻而遇

    不妻而遇

    推荐绾绾新文:《婚宠》http://m.pgsk.com/a/967609/***她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护士,他是光芒万丈的巨星。四年前的一起事故将他们的命运牵扯在了一起。隐婚四年,他视她为无物。而他却是她心口的朱砂,不能轻触的芳华。在桑葚的心里,傅亦桓是一个触摸不到的存在。在人前,他是光芒万丈的巨星;在人后,他是她名义上的丈夫。傅亦桓的出现打破了桑葚自诩坚固的原则:他会在她流落街头的时候带她回家,却也会在她最狼狈的时候将她推到记者面前。他会温柔地在她耳边诉说情话,也会在她面前揽住别的女人笑靥如花。傅亦桓不知道,桑葚为了留在他的身边,曾经牺牲了多少幸福。桑葚也不知道,傅亦桓为了甩开她,宁愿退出娱乐圈。浮光错良人,当她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的时候,他却轻而易举地将她的幻想捏碎。“如果不想离婚,现在就滚出我家。”他的眼眸凉薄,不似人前的温暖。她执拗不已:“要离婚,下辈子!”***良人不可待,若与浮光错年华。她也有倦怠之时,如果能够选择她愿意从不与他相识。然而千帆过尽,他终有愧意。这一次,他不能再放手。他在她的城池里驻足久立,能否能到她回头的风景?如果年华就此终止,他愿交付浮光,赠她一片深情。
  • 植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植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不仅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鱼类动物,还生长着各类茂盛的海洋植物。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宛如海底花园一般。由于海水中生活条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种类的成分与陆地成分迥然不同。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108个江湖阅历

    108个江湖阅历

    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陷阱。尤其是20几岁的年轻人,阅历浅,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碰一些钉子、上一些当;也难免在残酷的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社交场等方面的竞争中吃亏,又或者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得罪人、办错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