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500000013

第13章 最复杂的心理——猜疑(1)

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是非,从而破坏人的事业。猜疑的人,细微敏感,思虑过度,凡事都往坏处想。别人无意之中说的一句话,会被猜疑的人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猜疑的人自我偏向太重,总喜欢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拉扯,总觉得什么事情都与自己有关。猜疑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会直接危害到人的健康。猜疑的人容易忧虑,很多事情看不开,容易发生严重的身体疾病。同时,猜疑的人会伤害到人际交往,没有人喜欢与不相信自己的人做朋友的。所以,克制猜疑心理,对我们维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猜疑危害了我们的健康

曹操的疑心之重,是世人皆知啊!不管是他掌权之前还是掌权之后,多疑的性格一直伴随着曹操左右,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一代枭雄曹操的评价,可以这样说:成也于疑,败也于疑。

据说东汉末年,皇室衰微,董卓弄权,曹操一心想除掉董卓,重整汉室。谁料刺杀董卓不成,反被追杀。不得已,曹操只能一路逃亡。逃亡途中路过吕庄,他想起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就住在此山庄,于是曹操决定拜访吕伯奢,在此暂歇一宿。

吕伯奢见到故友之子曹操,自然非常高兴。又听说曹操被董卓追杀,关心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宰羊,盛情款待曹操,自己前往西村买酒。曹操心中有事,在客厅坐卧不宁,忽然听到后院有“沙沙”的磨刀声,还有说话声:“别让他跑了……”曹操顿生疑心,以为吕伯奢要杀自己。于是,曹操拔出宝剑,准备在吕伯奢杀掉自己之前先把他杀了。就这样曹操只为自己一时的疑心,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吕家八口残忍杀害。只是曹操从前院杀到后院,也没见着吕伯奢。后来曹操在后院看到角落里捆着一头猪,才知自己杀错了人,但曹操担心吕伯奢知道后告发自己,于是把从西村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也给杀了。曹操的同伴责备曹操此举不义,毕竟吕伯奢帮助了落难中的曹操。但曹操的回答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的疑心不只如此。据说曹操为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卧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噩梦,惊醒之后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言故事,但历史中的曹操确有头痛总是发作的顽疾。后来有人向他推荐了华佗。

华佗诊脉视疾之后,认为曹操的头痛是因为中风而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用汤药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服用麻肺汤,即一种麻醉剂,利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根除。曹操听后,并没有认为这是名医倡导的医治之法,而是非常愤怒,怀疑华佗是要谋害于他,于是下令把华佗投入监狱之中,致使一代名医屈死狱中。此后,曹操病势越来越重,疑心也越来越重,常自言自语: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剔除。对司马懿三父子更是疑心加忧虑,常夜梦三马同槽而食,狐疑不定,弄得病势转危,长叹一声,气绝而死。

心理学认为曹操患有中风与其多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多疑的性格常常让曹操焦虑不已,发怒不止,使他情绪多变,起伏不定。处心积虑地怀疑他人,揣摩他人,必然会磨损人的身体机能,各系统功能必然失调,免疫力随之下降,各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特别是对于那些年事已高者,多疑往往容易引起情绪的爆发,导致大脑皮层机能紊乱,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致使血压骤升而突发中风。

可见,疑心对人的影响多大,不仅影响人身体的健康,也影响人们心理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疑心很重的人,这些人看到别人在讲悄悄话时,就以为是在说他们的坏话;别人态度冷淡一些,他们就会觉得人们对他们有成见、有看法。他们总是疑神疑鬼,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会加害于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如果有人对他好一点,他也会觉得人家是别有用心,居心不良。别人脱口而出的“无心之语”,也会被疑心重的人看得很严重,认为这就是事实的全部。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揣摩别人口中的话语,挑选片面之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想,怀疑这些人居心叵测,无端给人定罪。

疑心重的人,总是习惯自己一个人胡乱猜想,猜想他人这么说这么做的动机之所在,而猜想的动机往往偏向于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如危害自己,蔑视自己等。习惯猜疑的人不喜欢与人交谈,他们把一切都藏在心底,不管是误会也好,还是争执也好,他们都不去化解,不去探讨背后的真相。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真相,殊不知已陷入了自己设定的死角中。把纠结置于心底,就如同把痛苦置于心底一样。痛苦时时刻刻啃噬着他们多疑的个性,让其更加痛苦、更加郁闷。最终导致的结果不是身体出毛病,就是心理出毛病。

疑心重的人,不能轻松地与他人敞开心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因为他们总是在怀疑别人,总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就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相信了。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还不知道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他们不交心,也不相信别人,他们没有好人缘,逐渐地封闭了自我。困于自己的世界,既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也使自己无法体验、感悟人间真情的流露。于是,恶性循环,他们更加地怀疑自己,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完全体验不到信任为何物,体验不到信任他人带给自己的那份愉悦感,最终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产生自卑、怯懦、消极的不健康心理。疑心始终是害人又害己的不良习惯。

我们为什么会丧失信任

话说早年,一个穷汉与结发妻子含辛茹苦度时日,为了生计每天去捡垃圾换点散金碎银糊口。让自己的妻子过着这样的生活,男人不禁流下了痛苦的泪水:“我这样没出息,让你这般受苦……”妻子笑着安慰自己的丈夫:“我相信你,你会捡回一座金山的!”几度春秋,曾经过着穷苦生活的男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大王。在妻子的信任与鼓励之下,他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最终登上事业成功的巅峰。

故事有点老套,但故事中体现的信任却不老套。

心理学对信任的定义是相信而敢于托付。在上面提及的故事中,妻子对丈夫的那种信任是令人感动而又震撼的。丈夫在最艰难、最窘迫、最需要温暖的时刻得到了妻子信任的激励,维护了作为一个男人所该有的自尊。妻子用信任的双手呵护了丈夫干枯的心田,犹如注入了甘甜的泉水。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就发生在了这一对相濡以沫、相互信任的夫妻身上。奇迹的发生源于存在的信任。

信任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深处于变化莫测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寻求一份信任,维护一份信任,更是不容易。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

公元前四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叫皮斯阿斯的年轻人,因为触犯了国王而被判处死刑。皮斯阿斯是个孝子,他希望在他临死之前能够见一见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从此以后他不能再孝敬母亲了。

国王被皮斯阿斯的这份孝心所感动,于是同意他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否则他的愿望就不能达成。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条件,但事实上却非常难,甚至不可能实现。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啊,这简直就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呀!然而,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在听说这一条件后,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答应了国王的要求。

达蒙进了牢狱之后,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诀别。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皮斯阿斯一去不返。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斯还没有回来的迹象。刑期的那一天,达蒙被押付刑场,人们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斯的当了,有人嘲笑他的愚蠢,有人替达蒙惋惜,更多的人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皮斯阿斯。但刑车上的达蒙丝毫没有惧色,反而展现出的是一副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被套在了达蒙的脖子上。胆小的人吓得闭上了眼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皮斯阿斯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刑场上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撼动了,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在梦中呢!但事实不容怀疑,皮斯阿斯最后一刻赶回来了。消息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同样是不相信的表情。他甚至亲自赶到了刑场,然而,他看到的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国王惊喜万分,为有这样的子民而感到由衷高兴。他亲自为皮斯阿斯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这是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但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事。皮斯阿斯与达蒙之间的信任拯救的不仅是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还有皮斯阿斯生死关头的性命。这同样是信任创造的奇迹。

不管是远古时期,还是信息多变的现代社会,我们始终相信人世间存在着信任这份珍贵的礼物。但在相信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生活中还是存在信任丧失的现象和猜疑之心的衍生现象。针对疑心重重的人,丧失信任的人,我们不禁要问:信任有着这么大的神奇魔力,人们为何还要抗拒它呢?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对他人怀疑,对他人缺乏信任,往往与自信不足有关。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存有怀疑,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

有气吞万里之志、定国安邦之才的一代奸雄曹操,却是一副多疑、暴虐、喜怒无常的性格。心理学家分析他的多疑个性源自于他的不自信。很多人可能会惊讶,曹操也会不自信,也会自卑?事实上,他的不自信、自卑源于他不明不白的身世。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在当时讲究家庭和出身背景的社会气候下,宦官是一个被人歧视,看不起的阶层,深受那些出身名门的官僚大夫的轻视。所以,事业如日中天的曹操还是无法逃脱世俗眼光的审视。曹操父亲对宦官出身的自卑情结从小就深深地根植于曹操的潜意识中。

除了宦官身份,曹操的自卑还源自于他的相貌。魏晋时期的人都很注重个人的仪表风姿。相比较袁绍和刘备的帝王之相,曹操只能算是“身长七尺,细眼长髭”。他个子不高,相貌更是无可取之处。这与当时曹操所取得的成就是极其的不相符,身处高位的他难免会因自己的相貌心生自卑。

曹操的自卑情结深深地影响着他,他不相信任何人,对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也总是万分地猜疑。在因疑心而错杀父亲故友吕伯奢之后,曹操也毫无愧疚之心,“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回答更是深刻表露了他自卑潜意识之下的猜疑性格。

现实中的人们疑虑重重:当他走进办公室时,热烈交谈的同事突然鸦雀无声了,他就怀疑同事们肯定是在说他坏话;当平日里对他热情关照的领导某天态度忽然淡漠了,他就认为老板对他有成见了,或者同事向老板说他坏话了;当他穿着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衣服出现在众人视线里,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赞美时,他立刻会产生“自己穿这件衣服不好看”的疑虑心理,于是心爱的衣服从此被压在箱子底下……

事实上,你刚进办公室别人就鸦雀无声了,那是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跟在你后面的是一脸严肃的老板,而你自己却沉浸在自己的猜疑中没有发现尾随你之后的老板;一向热情的老板某天忽然冷漠了是因为那天老板与爱人吵架了;别人没有赞美你穿的新衣服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你穿的是新衣服呀……所以,当你了解事情真相之后,你还会那么疑虑忧心吗?你对自己的不肯定,不自信导致了你无端的猜测。如果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优势缺陷,能够正视自己存在的意义,那么这种猜疑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信任是不是就不会丧失?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请记住: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管中窥豹的蛛丝马迹是可信的吗?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就非常聪明,写字、绘画都非常出色,深得父亲的喜爱。有一次,他看到父亲的几位门生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好奇心甚重的王献之自然也围了过来。不一会儿,不甚精通樗蒲的王献之对其中一位门生说:“你就要输了……”门生很不服气,就对王献之说:“你这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呀!”但结果这位门生真的输了。其他人对王献之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非常佩服。

“管中窥豹”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说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豹子,由于视线受到竹管圆孔面积的限制,而无法看到全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极具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出这是一只豹子。这个成语最初是用于褒义的,是指人们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是一种极具智慧的思考方式,通常用来赞扬那些从小事情中理解大道理的聪慧之人。如王献之管中窥豹,却能准确地观察出事情的发展趋向,不得不另他父亲的众多门生对他刮目相看,赞叹有加。

细致入微的观察有时候确实能够让人从部分的体验中觉察到事情全部的真相,如心理咨询师需要的就是一种深刻细腻的察觉与感悟。从来访者偶尔、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一个小动作,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咨询师立刻就能够断定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态。于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咨询师用其敏锐的感觉一点一滴地把来访者意识不到的矛盾纠结公开化、清晰化,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直至来访者豁然开朗。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管中窥豹”,从“只见一斑”推测事实的全部面貌。

最新热播的美剧《千谎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讲述的就是多个“管中窥豹”的故事。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从他的身体语言、生理特征等都可以读出来。剧中的莱特曼博士,用其广博的知识与经验,从这些人身上表现出的部分特征上进行全方位的推测,用其敏锐的目光与视线穿透说谎者脆弱的心理防线,进行真相的挖掘,不可谓不神奇。

“察一叶可见春秋,观滴水可知沧海”,“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就因为细节可定人生永恒。世间的事物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蝴蝶在热带轻轻地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度就有可能发生一场毁灭性的龙卷飓风;马蒂尔德丢失了一串项链,就可以让她背负一生的债,也足以道尽她自身的爱慕与虚荣;宋太祖的一杯薄酒,映射出了一个衰落帝国的凄凉背影;鲁迅笔中一个带血的馒头,就可见一个时代人性的压抑与残酷啊……

睹一蕊而晓春将至,管中窥豹,见一斑而可知全身。

然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可见一斑者皆为豹吗?

同类推荐
  • 开创事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开创事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机遇的把握(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机遇的把握(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机遇对于人的成功非常重要,但是机遇来了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时机遇只会让我们悔恨。为了等待机遇,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诚心去做好准备。作
  • 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在“世界首富”耀眼的光环背后,比尔·盖茨身上有许多为人忽视的东西,那就是他致富成名的秘密,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市场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力量。这里旨在把握比尔·盖茨走向成功的奋斗过程,揭开比尔·盖茨敛财聚富的神秘面纱!
  • 能言善辩金口才(全集)

    能言善辩金口才(全集)

    能言善辩的口才,录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聘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群蜂飞舞

    群蜂飞舞

    本书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群蜂飞舞》为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精选集。 《群蜂飞舞》分中篇小说和散文二部分,内容包括《行刑人尔依》、《阿古顿巴》、《槐花》、《老房子》、《群蜂飞舞》、《声音》、《血脉》、《野人》、《鱼》、《月光下的银匠》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世少女涅盘记

    异世少女涅盘记

    清族的废柴被逐出家门了!因为顶撞族长?她不是废柴?一夜废柴变天才?出家门前,她是温顺柔弱的大小姐,资质极差,受尽凌辱;出家门后,她是霸道坚强的女王,天资卓越。这其中的变化之大,令人咋舌,却没人知道究竟为何。居然还能让大陆最强者收她为徒?身边还有两大护法外加一匹冰雪银狼守护?乱了,全乱了。 什么?还要收集齐自己的三魂七魄?重新打败妖王?她只是想成为强者,为什么连神界,魔界也来了?当她发现她所有的身份都是假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 空速星痕

    空速星痕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轻松腌卤拌

    轻松腌卤拌

    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全新的家常菜谱,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