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400000010

第10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生成(4)

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他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一个萌芽和初步形成的阶段,有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阶段,还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阶段。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背景、表现出来的特征,面对的现实以及处理的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每一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又从不同的方面促成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生成。

一、萌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了探索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产生,我们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现状说起。

1898年,被慈禧太后囚禁了6年的光绪皇帝实施了百日维新,试图挽救濒临绝境的清王朝,但慈禧与她的新信大臣、皇亲国戚扼杀了这场改良运动。1908年,慈禧和光绪相继离开人间,3年后,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陨灭。邓小平正是出生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到1911年,清王朝宣告垮台,邓小平正好7岁。

据邓小平传记记载,邓小平童年、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变革和动乱的年代。全国、四川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浪潮也冲击着沉睡的广安。1911年夏秋之际,四川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6月,成渝两地的保路风潮传到了广安,也传到了协兴这样的偏僻小镇。最初是一些号召参加保路运动的宣传品,如《来日大难歌》,这类歌谣在学校广泛传播。全川罢市、罢课风潮掀起后,协兴乡上一些店铺也关门罢市,北山小学堂也罢课放假。广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个社会的黑暗给邓小平幼小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眼界的逐渐开阔,邓小平了解到,不但家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都是如此,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年少的邓小平无力回答,但他对军阀、卖国贼十分痛恨。同时邓小平在“五四运动”中受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两面旗帜的影响,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只要每个青年都掌握一种科学本领,立志改变国家现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不怕帝国主义欺辱的富强国家。于是在年轻的邓小平心中逐渐萌发了一种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15岁的邓小平开始思考国家、民族的出路。

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参加了周恩来和其他中国青年创建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当时,在旅欧留学生中,有一个标榜信仰国家主义的政治派别,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以法国为中心,以《先声》周报为阵地,标榜“国家至上”,否定阶级斗争,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反对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为了戳穿国家主义派的欺骗行为,旅欧共产主义者连续发表文章,把“国家主义派”的卑劣手段公之于众。邓小平也投入了战斗,他连续撰写了《请看反革命青年党人之大肆捏造》和《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两篇文章,以“希贤”的名字分别发表在《赤光》第18期和第21期上。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并准确判定的邓小平在《赤光》上发表的最早的两篇文章。与《赤光》上其他文章相比,这两篇文章有着独特的风格:短小、尖锐、泼辣、有力,极富批判性和战斗性。在这两篇文章中,邓小平第一次以理论的形式初步展现了他的批判性思维。根据《邓小平生平全纪录》记录,他的同伴们谈到当时的邓小平时,这样描述道:在我们接触的同学中,年纪最轻者要算邓小平同志。他年龄虽轻,却很老练,才气横溢,身体强壮,精神饱满,说活爽直,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时过半个多世纪,但这仍印在我的脑海中。文如其人,文如其思,邓小平的文章同他的性格和思维一样,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爆发了抗日战争。邓小平在这年8月到次年1月,一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在离任时写下了《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文。在这篇文章里,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文化工作在宣传鼓动征兵工作中是一种“好的动员方式”,并且已经意识到抗战的长期性,已经有了持久抗战的思想观点。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在其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重要观点,这些文章观点(如《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把文化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强调指出,文化工作要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要在军事战线之外造就一支文化的军队。1930年3月,在对红八军第一纵队官兵讲话时,他强调指出:“我们红军每一个战士都要使用两杆枪,除你手上的武器之外,还要掌握宣传武器,要做到既是一个战斗员,又是一个宣传员。”他由此提出两种武器交互使用的卓越思想。

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这篇论述文化工作的经典文献中,邓小平开篇就指出:“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他在剖析当时中国形势时强调,“不管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势力,即抗战民主派,日寇、汉奸、亲日派,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顽固派”,他们的文化性质、目标虽各不相同,但“各种势力的文化工作都是与其政治任务密切联系着的,所谓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其文化工作方针是施行奴化政策,以奴化活动和奴化教育来腐蚀我们的民族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

军队的战斗力是通过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而生成的。两者中人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战斗力的其他诸要素都要通过人才能实现。邓小平深刻认识到文化工作在宣传群众、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强制性手段都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始终注重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并用。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并把它们理论化、系统化,把这些经验与教训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养成了独立思考,批判考察的良好习惯。

二、形成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建设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邓小平直接参与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重大决策过程。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真知灼见,如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即他后来所说的“改革”)生产关系的论断等等。“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被打成中共党内“最大的走资派”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被打倒,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在这个时期,邓小平以一个普通中共党员的身份与心态去体察中国建设事业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他集中精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以及“二十四史”和古今中外的其他书籍,博古通今。

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后,邓小平很快复出。复出后,他同“四人帮”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问题涉及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生产力,要不要按劳分配,以及科技教育、知识分子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文化、军事、党建问题等等,几乎覆盖所有领域和所有方面。邓小平在这些问题上全力恢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观点,批判“四人帮”的歪曲和割裂。邓小平还对当时的严重混乱局面大力整顿,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还对一些问题开始了重新思考。

在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特别是集中在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生产力这个关键问题上。邓小平认为,搞好生产力和“唯生产力论”是两回事。他说:“我们反对‘唯生产力’论,但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搞生产,不能不搞科学技术。我们强调劳动生产率,强调科学技术,不能算作唯生产力论。”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二次被打倒,再次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下,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才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内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左”的错误倾向,而这种“左”的错误倾向的一个主要思想根源,就是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因而也就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相反却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比如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这期间,邓小平在全党首先提出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初步形成。

三、成熟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处于极其复杂的形势之中。面对这般复杂的形势,在发展生产力的实践中,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反对思想僵化,坚持改革开放。针对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问题,邓小平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发表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划和设计,处理了如此丰富、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这么说,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渗透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运动之中,体现于新问题、新矛盾解决的创造性思维之中,反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伟大的实践会产生伟大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便会呼唤着哲学和思维的新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一讲话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成熟的标志。这一讲话发表的时候,中国刚结束“文化大革命”不久,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还存在许多对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这篇重要讲话针对这些现象,强调必须解放思想,强调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必须实行改革。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就是从“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这两个方面的精神束缚下解放出来。“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谓习惯势力,就是指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传统观念。而这些习惯势力、传统观念往往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行为、日常心理、日常思考中,仿佛这是天然合理,不容置疑的,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势力。诸如论资排辈、尽孝尽忠、个人崇拜等。所谓主观偏见,是指某种思想定型化,形成“框框”,用“定型”“框框”去“套”一切东西。

解放思想是使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相符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一贯反对思维保守僵化,不拘泥于传统,不墨守成规,始终使思维进程和实践进程相一致,所以他的思维永远保持着活性,充满着活力。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前提,但他并不固守原有的理论框架,而是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基本理论有所突破、有所扩展、有所补充、有所丰富并有所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它既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进行理论是非和历史是非方面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对毛泽东的功过和历史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活的灵魂,都做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拨乱反正。对邓小平而言,《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邓小平继续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并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思考的结果,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既使邓小平理论成为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

同类推荐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热门推荐
  • 最奇幻

    最奇幻

    世界是危险的,女主是强悍的,伪娘是最高的,奇遇是坑爹的。 严谨的魔法,神棍的科学,真实的奇迹,飘渺的存在。 《最……(省略N字)奇幻》 全新改版,尽请期待……以下为补充说明,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会用扔字典的不一定是字典帝,还有可能是的四处乱轰的DictionaryGUN…… 会占卜的不一定是诅咒,还有可能是人形雷达…… 有伪娘血统的不一定是伪娘,还有可能是灵魂分裂…… 能再生的不一定都是魔人布偶,还有可能是G病毒,液态金属机器人…… 仍有疑问,参见以上四条。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驭蛇小娘子

    驭蛇小娘子

    夫君心黑黑,宠妾灭妻不算,还把她打包外送。甚至要诛她九族!泣血而生,三年筹划,她化为和亲公主,斗妻妾,闯鬼林,驭群蛇……她立下毒誓,定要他血债血偿!
  •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十本故事集。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
  • 审判贤者

    审判贤者

    涅瓦雷斯大陆的和平使人类走向极端,无数人类邪恶的思想竟然慢慢的汇聚成了......首先就偷袭了化身为神秘之刃的黑暗本源,并剥夺其自由,成为自己毁灭世界的杀戮武器!
  • 没有人告诉你的50条权力法则

    没有人告诉你的50条权力法则

    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官场中能最终出类拔萃,占据支配地位,手握权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并不是因为上司的特别垂青,而是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权力法则。
  • 女王归来

    女王归来

    谁说,受过伤的女人就冷了心,绝了情?美好的女人,值得爱,也值得被爱。这是一个名叫轩辕翔的现代女斗士的故事。她坚信每个女人都是一只凤凰,不在浴火中死去,必定在涅槃后重新翱翔,坚韧的羽翼注定会高飞。她坚持,人生的步履不该为不值得人和事停留。第一天,她高调亮相,灼人眼目,引导媒体的力量向她的敌人聚焦。第X天,她傲慢粗野,让她的敌人惶惑战栗。第X天,她咄咄逼人,嚣张跋扈,直接踩上了对手的腹地......女王的重磅回归,意味着一场征服的开始。她象是手执屠刀的复仇女神,但她更坚持做一个精明的商人,损人利己,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她的追求。在她设下的局内,人性的贪婪脆弱、卑鄙无耻一览无余。窥破人心的弱点,蛇打七寸,袖手旁观是她的拿手好戏。炒作吸引视线、做戏造市引导舆论,声东击西、拉拢恫吓是她惯用的伎俩。她说:我不是个好人。她也说:人可以很坚强,但是心是柔软的。她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她毕生的愿望。她受过伤,却从不放弃爱的愿望和权力,更不会为无谓的过往而停止寻爱的旅程。她只是需要爱,爱一个很想很想要去爱的人。这样的孤勇让人为她迷醉,也因她胆怯。暗恋了她多年的公孙擎说:人心的样子,就象空中的巴比伦。一旦从最上面击损一个角落,就很自然的一点一点的坍塌……翔,我是有一点担心......你心里那个巴比伦,会一点点地放纵他的存在,一点点地被他进驻。其他人也一样。前男友的哥哥欧阳宇说:我想,如果我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会显得太文艺也太矫情。不过我认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会随意拒绝生活给我们的任何机会,也不会随便抗拒或却步,你说呢?还有她的前男友: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能够帮你达成心愿的事。是救赎也好,是爱的余味也好,我做了,不后悔。本文不虐,口味偏淡,没有杀人放火,流产打胎等SM剧情,有的只是商场上人心的尔虞我诈,豪门间的斤斤计较,一切因利益而起,因利益而灭。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

    搜检大观园之后,黛玉在贾府的日子越来越难,与宝玉的爱情受着各种外力的阻挠,北静王已有正妃却仍想娶黛玉为侧。。。贾母希望贾林联姻,王夫人希望贾薛联姻,王夫人为钱,却不知贾母也是为钱。金玉良缘已成,宝钗终于得偿心愿,耐何玉非玉,金非金,宝钗一心想要夫贵妻荣,宝玉却宁愿白丁而终。。。
  • 黑猫岭诡秘事件

    黑猫岭诡秘事件

    传说黑猫岭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小镇,镇中的大户李大善人被藏龙山的土匪袭击灭门以后,李家大宅被焚烧成为焦土,唯余一座塔楼。从此以后,黑猫岭的诡秘事件渐渐出现了!李大善人的儿子李莫展回到黑猫岭的那天,许常德在荒山遭遇了匪夷所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