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明确了“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上海市: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一圈”带动“两翼”,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栏 中部部分省份的发展战略
——湖北省:明确了推进“五个湖北”建设战略。“三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引擎,闪耀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同步推进,形成重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转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归结起来,就是要推动重庆步入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并把率先发展放在重要地位。专栏 东部部分省市的发展战略
——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排头兵的广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升科学发展新境界。
——陕西省: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是中国梦在陕西的具体实践,是陕西人实现中国梦的陕西梦。建设“三个陕西”,必须着力抓好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二)中部省份的发展战略
西部省市(区)普遍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新跨越。
中部省份大多把加快产业发展和建设产业体系作为基调,把提升经济实力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开始向提升发展阶段推进。
(四)四川的发展战略及比较
四川作为西部省份,基本的省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同时,具有坚实的哲学、经济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理论基础,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新阶段。为此,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结合党的十八大谱写中国梦对四川的新要求,提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三大发展战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就是要调动各区域各方面积极性,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国各省(市、区)都采取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他山之石,优化全省发展总体布局;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着力解决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推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推动四川实现转型发展、跨越提升。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是动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伟大实践。可见,创新驱动是动力,四川省的“三大发展战略”具有独创性和综合性,是省委在深入研究四川省情、发展现状、国内外形势、四川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川未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江苏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江苏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战略,着力实施“三创三先、六个注重、八项工程”战略(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二、三大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大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方法,作出的重大而正确的战略抉择,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是解决四川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矛盾的良策和实招,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闪耀着系统学、增长论、创造学的思想光芒。
专栏 西部部分省市的发展战略
(一)“三大发展战略”是时空的辩证统一体
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因为发展是不能割裂的连续过程,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过程既有量的扩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更有质的飞跃,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因此,发展战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全局性抉择。
1.“三大发展战略”是对历届省委治蜀兴川方略的继承和发展
“三大发展战略”是对历届省委治蜀兴川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即建设富强湖北,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伟大实践。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决定》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上世纪90年代“一线、两翼”战略、“一点、一圈、两片、三区”战略的痕迹,调整经济结构,也容易找到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业强省战略、特别是省委九次四次全会提出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的智慧,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新一届省委立足四川当前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创新勇气。“三大发展战略”是在时间轴上演出的“连续剧”而不是“折子戏”,是“长篇巨著”而不是“短篇集子”,更加注重成都首位城市的提升、更加注重其他市(州)特别是城市群的次级突破、更加注重新兴增长极的培育、更加注重对“四大片区”的扶贫攻坚行动。
2.“三大发展战略”是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三大发展战略”充分借鉴和融合了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具有包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指导性。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是国内外区域空间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形成了多个大城市(群)竞争发展的格局。我国目前行政区划下的“省际竞争发展模式”本质也是多点多极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十二五”以来,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四川省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花落郑州,从粮食产量“十连增”、十年居全国之首,到GDP7年翻3倍跻身“三万亿俱乐部”、稳居全国第五,河南这艘巨舰正在扬帆远航。
(一)东部省市的发展战略
(三)西部省市(区)的发展战略
东部省市普遍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先后实施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特殊区域扶持政策,规划了一批重点经济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以及各类试验(示范)区和城市新区。一些省市特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发达省市内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格局也日益明显。“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共同特点是非农化,本质是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是对政府和市场两手的整合,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规律的客观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要消灭城乡对立,建立城乡统一体系。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两个跨越”,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达国家工业化早期也经历了重城轻乡和重工轻农而导致城乡对立的发展阶段,但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阶段后,“两化”互动同步、城乡统筹协调便成为主基调;拉美国家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没能遵循“两化”互动、城乡统筹规律,导致了城市与乡村边缘地带成为大规模的城市贫民窟等问题出现。
一、四川与全国各省(市、区)发展战略比较
在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湖北综合经济实力,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建设创新湖北,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尤其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湖北成为引领中部、影响全国的自主创新高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劲动力;建设法治湖北,着力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社会运行井然有序、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效保障;建设文明湖北,充分发挥湖北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两大优势,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时间、空间与功能的多元辩证统一体,不断提升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构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建设幸福湖北,不懈追求就业率高、人民收入同步增长、社会保障完善的GDP,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国内通过以城市为主导、以城带乡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和以乡村为主导、乡镇企业拉动城乡经济发展的苏南等地区,都逐步形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格局。创新驱动是发达国家多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动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比较全国各地发展战略、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的科学决策,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同时使自耕农阶级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步壮大起来;到19纪中叶,电力、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等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二战”后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等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全面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见,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坚持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并重,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
3.“三大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四川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政策导向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河南省:“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是一亿河南人民的中原梦。四川省尽管近年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2013年1月)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但总体上仍较落后。2012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7%,居全国第2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4%,居全国第21位。郭晓鸣:“两个跨越”:四川谋变图新的战略选择,《四川日报》2013年5月29日。据此,四川必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三大发展战略”的目标指向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实现“两个跨越”,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三大发展战略”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具体行动和高度体现。
(二)“三大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大发展战略”解决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转型发展,核心提示:“三大发展战略”是省委根据现阶段的省情特点和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目标,紧紧围绕“四个率先”(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努力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其目标指向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价值指向是顺应群众期盼,推动“两个跨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两个跨越”的实现,是一个有机整体,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闪耀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1.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问题
目前,四川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各领域发展不全面、多数市县发展不足和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很突出。2011年,首位城市成都的GDP是第二位绵阳市的近6倍,是最后一位甘孜州的45倍多,价值指向是顺应群众期盼,“一枝独秀”、单极支撑发展的特点明显。同时,四川近年来交通、通信等硬件条件改善明显,但公共服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软件”领域相对滞后,全面突破、协调发展尚需努力。因此,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能够激发市县活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在提升成都首位城市的同时,实现市州及城市群等次极突破、夯实县域经济底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有利于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要实现中原梦,一定要抓紧发展第一要务,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注重推进国际化,一定要立足当前开拓创新,一定要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一定要以人为本依法治省,一定要建设过硬干部队伍。
2.“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分割问题
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但“两化”不协调、城乡二元分割的问题仍较突出。2012年,注重创新驱动格局的形成,四川城镇化率达到43.53%,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也滞后于四川的工业化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10年来扩大了3倍之多。而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之首便是城乡统筹。四川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旨在把农村和城镇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努力突破城乡之间的体制藩篱,可以攻玉。研究、比较其他省(市、区)的发展战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因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突破新一轮发展周期严峻挑战,解决增长停滞“魔咒”和“中等收入陷阱”怪圈两大世界性难题的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