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05

第5章 诗歌的孩童时代(2)

关于屈原的生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楚世家》、刘向《新序·节士》等都有记述。他说自己戴着高高的冠,佩着长长的剑,喜欢香草,博闻强识,注重修能,非常自信(图1-1)。他“娴于辞令”,两次出使齐国,显示出高超的外交才能;他“明于治乱”,曾起草宪令,与楚怀王议论国事,显示出深沉的忧国情怀;他既负责过贵族子弟的教育,又担任过理民的左徒,是楚文化陶冶出来的一位既具有浪漫主义情调又具有执著理想的诗人。

但屈原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楚国,是经历了吴起变法失败后的楚国。吴起在楚悼王时期的改革,使楚国一度鼎盛,有“却三晋,西伐秦”的势力。公元前381年,为了救赵攻魏,楚国一度占领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饮马黄河。但吴起的变法侵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悼王死后,贵族们就攻杀了吴起,吴起长时间积累的改革成就,全部毁于一旦。楚国贵族外无战略眼光,与齐绝交而修好于秦,正中了秦连横之计;内不行新政,以优裕奢靡的生活,消耗着本不富足的国力,不知道富民强兵。屈原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但没有同道者,只能独自支撑。而楚怀王、顷襄王也没有雄才大略,或犹豫无措,或软弱无能,以致屈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两次被流放在外,长达二十年。这二十年,对屈原来说,积聚了太多的悲痛和伤感;对楚国来说,国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曾经伐秦攻魏的强国沦落为被秦任意宰割的弱国。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的零落局面,感慨自己“美政”理想不能实现,投江自尽。他用一个诗人的浪漫结束了执著的一生。

屈原的遭遇和命运,决定了他作品的情感特征。他采用“发愤以抒情”的方式,反复抒写自己的情感、遭遇、郁闷和痛苦,因而使他的诗歌低回缠绵;他借用大量巫术活动中常用的鲜花、香草作为意象,形成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因而使他的诗歌恣肆烂漫;他把自己独立不迁、忠君爱国、上下求索的品格作为内在气质,因而使他的诗歌中有一种刚健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所以,屈原的诗歌,成为了“楚辞”的代表,被称为屈骚。

屈骚的得名,源于《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抒写愁思的意思。这是一首抒写个人经历和遭遇的长篇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是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大致创作于屈原离开郢都经汉北之时。在这首诗中,屈原追述了自己出生以来的修能过程,回忆了遭逢昏君奸臣打击的痛苦历程,表述了自己期望改变楚国岌岌危境的赤诚情怀。他歌颂自己的美政理想,希望能选贤任能、修明法度;他批判楚国谗臣当道,而贤人失位。因为他忧伤的不是自我,而是国家的兴亡,所以这种反复诉说显得深沉而悲愤。奋发自励的气质、苏世独立的人格、上下求索的精神、九死未悔的执著,形成了光辉峻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塑造,不是单纯凭借艺术技巧就能完成的。他是作者用深沉而诚挚的情感,融会着个人的全部遭遇,是蘸着眼中的泪和生命的血来书写的。他的《九章》中,通过九篇诗歌记述自己流浪的见闻,在一草一木中寄托了对楚国的无限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穷悲愤:独立江头,看到的是渐行渐远的楚国宗社;卧于舟中,听到的是江边流散百姓的呼号声。回首往事,徒增无穷哀伤;面对未来,找不到前行的路,看不到任何希望。屈原的郁闷和痛苦,代表了所有忧国忧民、坚持理想、遭逢不幸的仁人志士共有的无可奈何,因而他的作品引起了后人无穷的共鸣。苏轼就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引)这正是他对屈原坚持其浪漫理想精神的赞美。

在《离骚》中,屈原大量地运用巫术状态下的想象来驱动香草、神怪,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可上九天寻求出路,又能向传说中的神女求婚,还能驾车云游四海的神话世界之中。远古的神话在屈原的艺术建构中得以复活,那些神灵和女巫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不仅成为屈原寻求帮助的对象,而且和屈原一起完成了《离骚》浪漫而多彩的抒情叙述。

这完全得益于楚文化对屈原的熏陶和浸润。楚地巫风极盛,上至国君重臣,下至普通百姓,莫不喜欢祈祷、祭祀。现在出土的楚墓中常能见到大量的占卜、祭祀竹简,验证了古书关于楚地隆鬼重祀的习俗。楚地祭祀的神灵包括太一、司命、东君、湘君、湘夫人等。在祭祀时,由巫扮演成被祭祀的神灵,常常载歌载舞,既敬又娱,达成神人交融的宗教效果。屈原非常熟悉楚地的祭祀风俗,他曾整理过一些祭祀歌舞,今天流传下来的是保存在《九歌》中的十一篇祭歌。这些祭歌虽然表现了诗人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但却更多描写了神灵的感情生活。他们多是期待自己的心上人而不得,流露出一种忧愁而伤感的情调。如《少司命》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湘君》写“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夫人》写“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都充满了无穷的幽思和哀怨。楚地祭歌何以普遍出现这种伤感情调,是屈原改写如此,还是原本如此?这也需要我们驰骋想象进一步思考。但正是这种人神杂糅的文化氛围,使屈原能够在《离骚》里展开丰富的联想,写自己向神女求婚,向天帝求助,驾龙乘凤,凭风飞行,日御羲和、月御望舒、风神飞廉、雷神丰隆相伴,“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成为一位来去自由的神人。即使这样,屈原仍不能摆脱对故土的留恋,仍不能与天帝沟通,仍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到处陈词也无法得到帮助。在这样巫术化的叙述中,屈原的情感得到了全面的抒写,而骚体所能达成的想象境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因此,后人把屈骚作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屈原还有两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他的创造力,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楚国独特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习俗。一篇是问话体长诗《天问》,围绕宇宙天体、神话传说、历史兴亡提出了172个问题。它以“曰”字总领,用问句构成,两句一问,参差错落,一气呵成。有人说这篇作品表现了屈原的怀疑精神,是他看着楚国宗庙里的壁画问天而作的。这种说法是揣测之词。楚国的宗庙里怎么能绘有那么多的图画,却又有很多与楚国宗族没有关系?而且屈原涉及的有些问题如“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等,都是战国学者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如《庄子·庚桑楚》就说:“以有形者象无形而定之矣。”《吕氏春秋·有始览》也说:“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这都可以视为屈原设问的答案。因此,《天问》应当还有着更为深厚的创作背景①,值得我们去探讨。

另一篇是《招魂》,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楚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的。诗歌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它采用四言为主的形式,描写了屋宇的宏阔、服饰的华艳、姬妾的多情、饮食的精美和歌舞的精彩,意在招唤楚怀王亡魂归来。这首诗保留了楚地招魂辞的形态,特别是采用铺陈的手法来写,和《离骚》、《九歌》等的比兴、象征手法一起,诠释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的无限延展性。

屈原之后,出现了宋玉、唐勒等楚辞作家,其代表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他们将屈原的抒情性转化为叙事性或者铺陈性,促进了骚体的赋化。文学史常把屈原的骚体看做诗歌,是因为他强烈的抒情性,而把宋玉之后的骚体称之为赋,是因为他们较多地采用铺陈叙事,而缺乏一种饱满而刚劲的情感。其反复叙述情感,给人的不是缠绵悱恻,而是一种文字的罗列,一种为文造情的感觉,让人看不出那些技巧和词汇背后主人公的个性情感。所以,很多人把这种文字堆砌的骚体称之为赋,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它们缺少诗歌最基本的要素:强烈的情感、完美的形式、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

三、乐府:从民间巷陌到文人案头

《诗经》是经过周代乐官整理的。到了秦汉,也出现了管理乐官、整理音乐的官署,叫乐府。1977年出土的秦错金甬钟,钟柄上刻有“乐府”二字,可见秦朝已经有乐府机构。这说明汉代乐府是继承秦制而来的。汉初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扩大了乐府的建制与职能。西汉末哀帝登基(前6)后,下诏罢乐府官,汉代再无乐府建制。到东汉,黄门鼓吹署为天子群臣宴乐提供歌诗,实际也就是起到了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也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并由此得以保存。

乐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管理乐工。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由汉初的一令一丞,改为一令三丞,由他们负责招募、培训、组织乐工。至成帝时,乐府的人员已有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二是采集民歌。这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歌采集制度,通过搜集民歌“观风俗,知薄厚”,了解民情;另一方面也在于汉代音乐人才缺乏,雅乐已经失传,只能通过采集民歌来丰富乐府的曲目。三是协律作歌。他们除了将民歌整理出来供朝廷演奏使用之外,有时也将帝王、贵族和文士创作的诗篇制曲配乐,组织乐工演唱,服务于朝廷的祭祀、朝会、燕享等场合的娱乐需要。

经过汉代乐府采集和整理的民歌很多。《汉书·艺文志》说: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它收录了314篇歌诗,如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等,此外还有邯郸、河间、齐郑、淮南、左冯翊、京兆尹、河东蒲、洛阳、河南、南郡等地的歌诗。这说明汉乐府所搜集整理的民歌地域之广;又说明当时把这些可以演唱的民歌叫做歌诗,且这些歌诗都是有旋律、曲调,可以歌唱的。因此,后代也将这些汉代的民歌称之为汉乐府。

可惜的是,这些收集整理的歌诗大部分都已经散失了。到了南朝时期,沈约在编著《宋书·乐志》时,开始辑录汉乐府民歌。此后,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以及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都收录了一些汉乐府民歌,但收集最完备的还是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其中汉乐府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尤以“相和歌辞”为多。《乐府诗集》还另有八大类,则多收录汉代到唐代的各类乐府诗。

汉乐府诗歌的内容非常广泛,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这里所说的“事”,包括故事、政事、职事、民事。如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秦罗敷抵制太守调戏的故事,如郊庙祭祀、朝会用乐,如歌颂雁门太守忠于职守,描写从军老人回乡,如孤儿行贾、男女相恋等,这些各个阶层日常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作为乐府诗歌的题材。这里所说的哀乐,正是反映了各阶层的欢乐、痛苦、哀怨和愤怒。

有些乐府诗叙述的是平民百姓悲惨的生活景象。《平陵东》就是写强盗和官府勾结劫持善良的义公,要他卖牛犊来交罚款。《妇病行》则写一个平民家庭妻死儿幼、丈夫和孤儿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孤儿行》写一个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不仅要外出贩卖东西,还要在家做饭、养马、挑水、养蚕、种瓜。他头上生虮虱,满脸皆尘土,手足满是裂痕,冬无夹袄,夏无单衣,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但他还不敢跟兄嫂说一声苦,只能暗中落泪,感叹自己生不如死。有写贫病交困而难以生存的,如《艳歌行》写“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该诗叙述了主人公受尽屈辱,虽终年劳作,却衣不蔽体,深深地感到“远行不如归”。《东门行》叙述了一个市民不甘食无米、穿无衣的生活,不顾妻子的劝告,铤而走险踏上了反抗的道路。

还有的乐府诗描写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战城南》用乞乌招魂的方式写了战争的惨烈以及将士的悲壮,气氛凝重;《十五从军征》则叙述了一个十五从军、八十退役的老兵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还有写贵族富豪们的荒淫奢侈,如《相逢行》写一个侍郎的家庭,其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名倡演唱、两妇织锦、小妇调瑟。再如《长安有狭斜行》则写兄长二人是官吏,弟弟则在京城卖官鬻爵,骄横跋扈。

男女爱情一直是历代民歌最具有青春气息和艺术活力的题材,汉乐府也不例外,而且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既有写相亲相爱的海誓山盟,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它列举了五种极难出现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坚贞不移。也有写男女的相思与哀愁,如《客从远方来》等;还有写失恋的痛苦,如《有所思》;也有写遭到遗弃而毅然决绝的,如《白头吟》;还有写男女离婚后相逢的情景的,如《上山采蘼芜》等。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与我们今天的爱情流程大致类似,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由于汉乐府是“缘事而发”的,因而诗歌极其重视叙事性。它常常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朴实自然,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最能体现这些艺术特征的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最早见于沈约《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这首诗写一位坐着高车的太守,在路上看到一位采桑女子秦罗敷貌美,上前搭话,被罗敷拒绝的故事。它既写出了罗敷的美丽、机智和应答的得体,也嘲讽了太守的轻佻与无耻。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根据诗前小序记述,这个故事发生在建安中期,实际已经到了汉魏之际,所以这首诗可以看做汉乐府的总结,或者说是汉魏乐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女主人公刘兰芝因为婆母过于挑剔,难以在焦家生活下去,被遣归娘家,但她与丈夫焦仲卿的关系很好,二人话别时立誓互不相负。刘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纷纷前来提婚,她的兄长答应了婚事。焦仲卿闻讯来见刘兰芝,两人相约同死。在新婚当天,刘兰芝投池自尽,焦仲卿也上吊自缢。二人死后被合葬,魂魄化为鸳鸯,相向而鸣,永不分离。

这首诗塑造了刘兰芝勤劳、美丽、刚烈的形象,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爱情的纯洁而与命运抗争。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的读者。焦仲卿则是忠厚、痴情却稍有几分懦弱。他忠于爱情,但却对调和母亲与妻子的矛盾存有一些幻想,其自缢时的徘徊也与刘兰芝“举足赴清池”的坚决存在一些差异。为了塑造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大量运用对话和行动描写,采用比兴手法建构环境,并通过一系列抒情性的笔调,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来形成艺术氛围。而且该诗剪裁精致,详略得当,情节完整流畅,体现出汉乐府民歌叙事性的高度成熟。

同类推荐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热门推荐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自然百科知识博览

    自然百科知识博览

    《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自然百科知识博览》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自然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全娱天王

    全娱天王

    前世混吃等死的副导演重生到了一个与前世一样的世界,继续完成自己混吃等死的丰功伟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踏上了一条成为全娱天王的道路。。。。。。。当若干年后,他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这个世界的时候,装逼地叹了一口气:“细数这一辈子,还是前二十年混吃等死的日子舒坦啊!”这是一个装逼犯成为牛逼男的进化史!这是一个宅男屌丝成为高富帅的蜕变史!这是一个混吃等死成为看着别人死的变化史!
  • 逃家皇后

    逃家皇后

    她给了他一世的温暖,他却要将她打入地狱,让她饱受摧残,他是不是很残忍?可是这一切只因他爱她,爱的无可救药,爱的只要她有一丝分心,他便嫉妒,无可救药的嫉妒,哪怕没有对象!她心碎,眼泪想要放肆的流下,却强忍了起来。她声音有些颤抖的说你可以不爱我,但是不要让我知道--你不爱我,这样我可以一直活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