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04

第4章 诗歌的孩童时代(1)

万事开头难。文学的起源也经历了长时期的酝酿,一点一滴地集聚着质变的能量。随着人类表达欲望的不断加强和语言的不断积累,他们逐渐在祭祀中使用越来越丰富的词汇来追述祖先的功业;在巫术中用呼喊和祈祷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模仿自然存在的声音和节奏;在游戏中叙说着他们劳动的快乐和情感的酸辛。在不知不觉中,一种有着节奏、合着韵律、伴着舞蹈的艺术开始形成了,那或粗犷、或细腻、或悠远、或切近的唱词就是最初的歌谣。这些歌谣大部分都失去了,留存下来的也只剩下歌词,而这些歌词就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

一、《诗经》:呱呱坠地的灵性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诗经》中所收录的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因为从语言产生和诗歌形成的规律来看,在四言诗歌形成之前,应该有二言、三言诗歌的存在。由于《诗经》是第一本诗集,所以我们很多的文学史,常常从这里开始讲起。但事实上,在《诗经》之前,还有一些资料保存了更古老的诗歌。

一般文学史上常常引《吕氏春秋·音初》中《候人歌》、《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弹歌》、《礼记》中伊耆氏的《蜡辞》以及《山海经》中的《神北行》等,以此来证明远古歌谣古拙而简朴的特征,说它们采用二言或者三言的句式来叙述,但常常忽略了比《诗经》产生更早的《周易》中,也存有一些远古的谣歌。这些谣歌常被用做象辞,来描述卦的形象特征。假如把这些象辞粘连起来,有的就是一些典型的歌谣,无论在韵律还是结构上,都与《弹歌》、《蜡辞》等有着同样古朴的特征。例如《临卦》中的“咸临”,“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需卦》中的“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于沙,小有言,终吉。需于泥,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需于酒食,贞吉。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它们都可说是情景兼备、意味深长的二言、三言诗歌。《诗经》也保存着一些三言诗,如《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它用麟起兴,来歌颂公子的仁厚。此外《王风·采葛》、《陈风·月出》、《周南·螽斯》等也是采用二言、三言加以叹词的句式。这就说明,在四言诗出现之前,曾存在不少二言或者三言的诗歌。也可以说,《诗经》所收集的四言诗,或是经过了系统的整理,呈现出整齐的特征,或是其有选择地收录相对整齐、规范一些的诗歌,又或者是收集于四言诗流行的西周至春秋时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四言诗。

但我们应当注意到,二言和三言诗句的曾经出现,不仅为四言诗的成熟作了铺垫,使之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也在民间为骚体诗和五言诗积聚着经验:当二言和三言、三言和三言、三言和四言用虚词如“兮”字粘连的时候,骚体句式便出现了。当这些粘连成为习惯,而去掉“兮”字时,五言诗句、七言诗句就得以成熟。五言诗的形成,正是基于民歌对二三言句式的连用;而七言诗歌的出现,与骚体诗摈弃“兮”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它所收录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本惊心的舞蹈失传了,原本动魄的音乐也失传了,我们只能从记载中知道一些零碎的细节,或者从诗歌所描写的场景中去体味两千五百年前人们的欢乐、痛苦、期望和失落。

这本诗歌总集原本不叫《诗经》,叫《诗》或者《诗三百》,或许是那时书太少的缘故,很多人都拿它作为教材。孔子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庄子·天运》、《荀子·劝学》也把《诗》与《书》、《礼》、《易》、《春秋》看做体现“常道”的书,称之为“经”。任何一本书如果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判断或者价值期待,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强加上很多时代的标签,被追加许多政治的内涵。在这五经中,《书》、《礼》、《易》、《春秋》本来就与政治关系密切,叫不叫经的关系不大,唯独《诗》被叫做经之后,其中许多原本是写个人情感的作品被演绎成了政治的象征,甚至一些写劳作和风景的歌谣也变成了王道的判断,被附加了讽喻、美刺或者赞颂的成分。

这种倾向在汉代达到了高潮。《诗》不再被看做是性灵摇荡、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很多儒生挖空心思地在诗篇中搜寻政治说教,演绎先王事迹、圣人遗训,使它成为一种政治理论教材。当时流行的齐、鲁、韩、毛四家诗,或引诗证事,或引诗证史,或以史证诗,或以事证诗,都存在一定的曲解和演绎的成分。直到今天,有人谈论《诗经》,还不能避免这种牵强和附会的遗风。

所以,我们要把《诗经》作为诗歌来读,最好忘掉那个“经”字。否则,我们就无法领会到《邶风·静女》中男女相约城墙下的温情,无法体味到《召南·摽有梅》中梅子树下少女思春的含羞,也不会理解《郑风·溱洧》中言笑晏晏的少男少女,更不能想象《召南·江有汜》、《鄘风·柏舟》中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那些散发着青春气息和乐观情调的古老歌谣,表述的恰是我们今天同样具有的丰富情感,也是我们今天流行歌曲所叙述的内容:期待、追求、失望、伤感、决绝、痛苦……所以,我们首先要把那三百零五篇诗作为诗歌来读,读通了,再去想其中的文化背景,再去思考古人为什么神化它、怎样神化它——任何一部书籍,如果被神化起来,学者肯定会失去对它的正常解读和深切体味,只能导致它的僵化和枯燥;而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被作为利禄之学,带来的只会是陈陈相因和日趋沉闷。《诗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知耗干了多少人的乌发红颜,磨灭了多少代学子的创造力。

这并不是《诗经》的过错。因为《诗经》只有那三百多篇,人们却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注疏、说解和笺注中。我们要谈论的,只是摇曳着性灵的诗篇,去审视它带给诗歌史的经验和灵感。

《诗经》是按风、雅、颂编排的。这既体现了诗的来源,也代表了诗的风格。

风有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的。如“周南”、“召南”就是收集周南、召南之地的民乐;“豳风”是收集豳地的民乐;“王风”收集的是东周洛邑的民歌,说法类似于今天的京腔、京戏之类。除此之外,像“卫风”、“郑风”、“陈风”、“秦风”、“魏风”等也都是作为地理的大致的概念,并非和当时的封国完全对应。因为,当时的歌是合乐的,收集起来的必然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而这些民歌并非仅在某一国度内传唱。例如,今天我们的民歌中还有河南小调、湖北小调、广东音乐等,戏曲中也有京剧、豫剧、越剧、川戏等,它们的演唱区域相对集中而不是和行政区划必然对应的。十五国风所收集的很有可能是当时各地的流行歌曲或者代表民歌。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当时有些大国的音乐那么少,而有些小国则又那么多。由于十五国风采自不同地域,是各地民歌的代表,又常常以比兴开篇,所以其情感自由奔放,风格千差万别。它们是《诗经》中最有诗情和诗味的作品。

雅分“大雅”、“小雅”。“小雅”有诗七十四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诗的“笙诗”;“大雅”三十一篇。雅就是“正”、“标准”的意思,当时称王畿方言为“雅言”,朝廷中使用的音乐叫雅乐,所以,这里的雅应该是朝廷用乐,是与国风相对而言的。为什么会有“大雅”和“小雅”之别?也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说政有大小,“大雅”多赞颂性的史诗,“小雅”多记贵族宴饮和士大夫怨刺。朱熹说“大雅”是朝会之乐,“小雅”是燕享之乐。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时代上看,“大雅”最晚的《瞻卬》、《召旻》出于周幽王,而“小雅”最早的诗歌不过周宣王,晚者至于东周初年,所以也有可能是先后编订的雅,分别以大小称之。雅虽然也有一些优美的篇章,但其更多关注于朝政得失和贵族生活,铺陈有余而个性不足,可以作为了解周文化的窗口。

颂诗共有四十篇,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关于颂的争论也很多,朱熹、阮元、王国维等都提出他们各自的见解,但莫衷一是。从内容来看,颂中多是祭礼或者礼仪用诗,有的是记述祖先的功德,有的是描述歌舞和祭祀场面,还有些是娱神的片断描写。因此,从文学角度来说,颂雍容典雅,但稍显木讷笨重,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史料信息,但文学价值不高。

那么《诗经》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汉书·食货志》和《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这些诗歌是“采诗官”采来的。每年春天到来,朝廷便安排一些孤寡老人,敲着木梆子到民间收集奴隶、平民演唱的歌谣,然后献给朝廷管音乐的太师,配好音律,演唱给天子听。这样天子就知道民间疾苦和百姓心声了。这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收集,来自那么多地域的民歌也不可能得以整理保存,更不可能形成琳琅满目的十五国风。也正是由于采诗,《诗经》中保存很多原生态的民歌,它们甚至可以看做是各阶层人民的劳动号子和生活写真:耕植、采摘、渔猎、爱情、婚姻、行役、战争以及风俗等,都成为诗歌吟唱的题材。

还有一种“献诗”说,根据《国语》的“周语上”、“晋语六”等史料的描述,天子听政,常常让官员献诗讽谏。这些诗歌有的是官员自己搜集整理的,有的则是自己或者他人创作的,内容多以反映贵族生活、士大夫的政治见解为主。这类诗歌应当是大、小雅的主要来源。这类诗歌是介于民歌和文人诗之间的创作,说它们是民歌,是因为模仿民歌采用了合乐歌唱的形式;说它们是文人诗,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在传唱中逐渐形成的,而带有创作者个人的某些气质和特征。

不可否认,采来的诗歌和献上的诗歌,有些还要经过乐官的整理。在他们对最初审订的诗集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有的诗歌可能就被删除了,那么今本的《诗经》可能就没有它们了,但这些诗歌还在一定程度上流传,这就是我们在其他先秦典籍中见到的“逸诗”。司马迁说孔子曾经删过《诗经》,这种说法却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孔子肯定整理过《诗经》,究竟整理到什么程度,现在很难作出判断;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中,有时并不能完全呼应。如果《诗经》确实经过朝廷乐官整理,而且演奏给天子听,成为政治、外交场合演奏的曲目,成为乐工的教材,是不应当出现如此多的断章失句的现象的,所以这一问题还要全面考察。

有些作品不断附益润色,用来祭祀和娱神,它们就成了颂中的一些篇章。但这些作品很少,商、周、鲁三国祭祀用诗才四十篇,而且仅限于对祖宗业绩的追述和对国运的祈祷。这就说明,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就摒弃了过于浓厚的神灵祭祀色彩,而是将注意力关注于自然的人,形成了那些摇曳生姿的爱情篇章;将注意力关注于社会,形成了那些充满家国忧虑的讽喻诗;将注意力关注于整体的国和家,形成了具有雍容气度的雅音和颂歌。这种重视民生、以人为本的诗歌形态奠定了中国诗歌整体的叙述风格,使吟咏性情、伤怀、忧国、念祖成为古典诗歌最为集中的叙述内容,而这些正是风、雅、颂分别侧重的叙述主题。

《诗经》对诗歌的影响还在于它采用的赋、比、兴的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在意境中叙述、用意象寄托、用想象抒情写意的表达习惯。

赋就是铺陈。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就是用大量优美的文字来铺陈出一个真实可感的艺术境界,或者叙述出一段复杂丰富的故事流程。明人谢榛说《诗经》中,赋有七百二十处,兴三百七十处,比一百一十处①,赋法平均每篇两处有余,可见它是《诗经》建构篇章的重要手段。这种“叙物言情”的手法,不仅成为后代辞赋叙事、咏物的重要手段,更是诗歌形成意境常用的方式。汉魏六朝诗歌就充分运用赋法来铺陈场景、描述山水、表述玄理、刻画人物,足见赋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比就是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为了说明一种抽象的情感或者事物,常常借用形象鲜明的物体或者事件加以描述,给人耳目一新、清晰明了的感觉。如《卫风·硕人》中用柔荑比喻女子的手,《小雅·鹤鸣》中用鹤、木来比喻隐士的人格,《王风·黍离》中用“醉”、“噎”比喻心中恍惚和郁闷,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而这些不经意间使用的喻体,随着《诗经》的传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特定的文学含义,成为了后世常用常新的诗歌意象。

兴就是兴感。李仲蒙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②就是说诗人因看到自然景物激发情感,歌咏人生。例如《周南·关雎》中先写望见雎鸠和鸣,顿起爱情之思,因而引起对女子的无限追求和思慕。《邶风·燕燕于飞》中先望见燕子翻飞,想起远行的女子,心中不免凄苦。在这些诗歌中,客观的物象、情景常常能引发作者情感,而作者也正是在具有对照性的场景中出现,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和这些外在的物象形成一种对比或者呼应关系,从而加深情感的抒写力度、拓展景象的表述广度,在二者的结合中,达到情景的和谐统一。中国诗歌重视景物的情感蕴涵以及追求内在情思的外在物化,正是这种兴感手法的延续。

所以说,赋、比、兴不仅作为《诗经》篇章的表达手段,更奠定了中国诗歌含蓄蕴藉、情志缅邈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诗经》中还纯熟地运用了夸张、借代、对偶、排比、顶真、摹状、设问、反诘等艺术手法,为中国诗歌语言的成熟作了全面的准备。它所采用的隔句用韵等形式,也对随后诗歌押韵产生了强烈的示范作用。总之,作为上古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诗歌的母体和胎基,为中国诗歌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艺术示范和不可胜数的艺术灵感。

二、屈原:首位独具个性的诗人

《诗经》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春秋各国的政治交流和艺术共享,也促成了礼乐文化的形成。各国贵族在外交、政治甚至文化唱和上,总是喜欢“借诗言事”、“以诗代言”。这样,一方面人们就开始了演绎诗篇的本义,开始探求其中蕴涵的某些哲理,不自觉地把诗的地位不断提高,使之走向政治化;另一方面由于过多采用赋诗的形式来交流,许多士人不再像西周晚期、东周初年的士大夫那样来创作诗歌。因此,从春秋到战国,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诗歌收集、整理活动,从文献载录来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是消歇的。

但民歌、民谣是不会消歇的。这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特征,决定了民歌的绵延不绝和无限创新。从沈德潜《古诗源》所收集的“古逸”中的那些民歌来看,其多采用杂言,就是将二言、三言、四言的句式用“兮”字粘连起来,形成一种既相对整齐,内部又参差错落的新的诗体。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新的歌调在民间日益流行,尤其是在楚地,出于祭祀娱神的需要,因此特别发达。它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内容特征,形成了与《诗经》传统截然不同的新民歌。

在对楚地民歌吸收和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

同类推荐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热门推荐
  • 华夏童儿失踪了

    华夏童儿失踪了

    本书以五千年发生的重点文化事件为主线,以现代少年儿童独特的视野和寻踪探秘的猎奇心理,编织起尊重史料并将主人公巧妙融入史事的全新故事,展示出一幅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现代审美取向的动漫特色的历史长卷。
  • 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

    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

    令小想。二十八岁半。剩女。宅女。姐姐突然死亡,她踏上了追寻谜底之路。一路上,有爱。有迷惘。有快乐。有悲伤。最后也不过是这样。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已出版。出版名《我等你,永远为期》。
  • 尝欢掠爱

    尝欢掠爱

    十年前,拥有平凡家世的他喜欢上了她,却被她轻蔑甩掉,并嘲笑他永远都是一副窝囊样,穷酸相!就是那六个字‘窝囊样,穷酸相’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十年间,他努力上进,视任何女人为粪土,不为所动,爱金钱胜过爱女人!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了,而这一次情况完全颠倒过来,是她企求他给她一次机会---工作的机会。她要挣钱养家,这一切都怪她老爸当年生意失败之后,成了一个酒鬼,还是个糊涂鬼,一心想要重新来过,却稀里糊涂地被人下套,骗了个精光,害得她赔上多年的积蓄不说,还不得不在前任男友的手下打工,却没有想到前男友只是利用了她,想让她背黑锅并离开公司。心有不甘的她前去找董事长理论,却不曾想他竟摇身一变成了跨国集团的董事长儿子还是新任的总经理!他冷笑,老天都觉得不公,都要给他报复的机会,他又岂能拒绝?这次,他会把所有的一切羞辱一切痛苦连本带利通通都讨回来----随心作品交流新群号:60031218敲砖石:随心作品中任何一个角色名字.《销魂夜之默契情人》〈销魂夜之冷心情人〉正式开坑!会有完全不同的精彩呈现在大家面前哦!
  • 医鸣惊仙

    医鸣惊仙

    你想卸我的胳膊,我先卸你的胳膊!你想灭我的锐气?我先灭你的威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我的个性!现代生物工程学博士蓝明歌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炼丹,看病,做手术,补经脉,养灵花,逗灵宠,训婴儿,走出了一条上达通天的金丹大道!医鸣惊仙第二部《魔医神女:绝品大小姐》火热连载中
  • 哑夫

    哑夫

    三月三,桃花开但苏换姑娘觉得桃花太烂还不如不开悲催地跑啊跑玩命地逃啊逃噗通一声滚下山哦她的天山里也有桃花开一路鸡飞狗跳摸爬滚打,多年后苏换想,最上乘的桃花,是哪怕花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她觉得,她命挺好。——————————————————————————————————很久很久以前,热热闹闹的江湖上发生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狗血故事。其实吧,这个故事又是种田出身。种田温暖无宅斗,江湖远阔很欢乐,此文温暖养成系,换个抽风路线来走走。江湖远阔,总有你爱的人,来勾搭吧。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地主

    小地主

    2019,胖子新书《大田园》在起点中文网发布,回归乡土,好好种田,大伙多多支持!回忆过去那点事,其实就是这个味。
  • 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

    “哎,你听说了吗,这次的文武状元是同一个人啊!”“听说那个文武状元长得比女子还要美三分呐!”“而且他才15岁,又是全国首富佟云的亲侄子!皇上当场就封了他做兵部侍郎呢,圣恩深隆啊!”听到这些传言,青衣男子白皙有力的手握着茶杯,细长的丹凤眼微眯着,望着茶杯,眼神深邃而遥远:莫君语,这个一夜之间名满帝都的男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是佟云的侄子,可是他之前的经历竟然是无迹可查!想到这,他的眉心微蹙了下。今晚,父皇会设宴款待今科状元及众举子,届时再做试探吧。他和她最终留下谜一样的结局……
  • 女扮男装闯江湖

    女扮男装闯江湖

    天下第一公子,女扮男装。******江湖传言,风华绝代,才貌双全。然,传言公子不恋凡尘,无事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