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24

第24章 遥远时空的思想记录(2)

据说老子是给周朝管理藏书的官,不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而且他根本就主张取消政治,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奸伪萌生,人心不古,都是因为有那些所谓“圣人”到处宣传道德仁义,不消灭“圣人”,天下的盗贼就不会消亡。因此他坚决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人们都自生自灭,不相往来,天下就太平了,世道就安宁了。因此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这些乍听起来像是很古怪,其实自有他的道理。老子的意思,世上的事总是有对立的两面,有了好,才有坏,有了警察,乃是因为有小偷,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宇宙也好,社会也好,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无端地参与进去,就会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胡来,不妄为,要顺应规律,顺应自然。老子远不像儒家那样积极,但也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消极,社会固然不能倒着走,顺应规律总没有错。当时做官的人过多地干扰百姓的生活,法网严密,反而盗贼多有,不能太平。老子的话其实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儒家、道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只是方式方法大有不同,这也造成他们的文章各有不同的特色。

《老子》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偶句多,而且常常押韵,虽然是散文,却有些接近歌谣的形式。比如第十五章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又如第五十八章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的语言确实还比较抽象,只是把规律性的原则总结出来,还没有把逻辑思辨的过程充分展开,这一点大概可以作为产生时代较早的有力证据。

在贵族时代,一切礼、乐和文化知识都掌握在贵族手里,学校由贵族借着国家的名义开办,只向贵族子弟开放,这叫“官学”,平民百姓完全没有份儿。贵族政治崩溃以后,贵族无力保持文化特权,以往“官学”中的文化专家不能再仰仗贵族的供养,就要靠出卖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求得生存,主要的方式就是开门授徒。相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从他开始,贵族之外的平民也可以得到读书学习的机会,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进步,所以孔子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他是老师行业的祖师爷。根据孔子自己的说法,学费大概是他的一项收入,标准是每人十条干肉,这在当时相当低廉(图2-2)。

孔子还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首先主张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严格起来,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以及所有人之间,都要等级明确,不能混乱,这样社会才能稳定。他还提倡仁爱,统治者对老百姓要仁爱,人与人之间也要仁爱,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当然,孔子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完整的体系,这只是其中最核心、最精要的内容。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经过改造,大大利用了一番,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能够维持两千多年的时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儒学思想对维护这种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大概是孔子生前没有想到的事。中国古代的皇帝,往往对孔子都很尊重,因为他们治理天下的思想工具多半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尽管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意。从这个角度讲,所谓“万世师表”实际上还包含着深一层的意思,即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师。

相比老子来说,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并没有那么多的神秘感。首先是关于孔子的记载比较多,也比较切实可靠些;其次,孔子本来不喜欢说些“怪、力、乱、神”的事,后世弟子也不便将他神化;再者,孔子的思想为多数最高封建统治者所尊崇和利用,也就没有神化的必要了。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认为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活了七十三岁。父亲早亡,由母亲抚养成人。孔子生在鲁国(今山东曲阜),其实是宋国人的后裔。西周初年,周公旦分封在鲁,相传由周公所制定的一套礼乐典章制度多为鲁国所完整继承下来,所以当时有人说“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衰亡、封建制逐渐兴起的交替时期。孔子极力维护周礼,维护周代所形成的等级制度,并且呼吁从政的人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孔子祖上虽说是宋国贵族,但早就沦落了,他早年社会地位不高,做过鲁国的委吏和乘田,就是管理财务和畜牧的小官儿;五十岁的时候做了鲁国的司寇,相当于最高司法长官。退职以后带着一帮学生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到处宣传他的主张。诸侯们当时大抵都忙着搞战争和军备,感觉他的一套理论虽然听起来不错,可是毕竟用不上,所以表面上对他很尊重,真正接受他的思想的,大概一个也没有。因此如果从实际的政治影响来看,孔子生前相当寂寞,他生前的业绩主要在于教育和学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一直没闲着,一方面继续教授门徒,据说总共收了弟子三千,成绩突出的就有七十二人;同时还系统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这两项都是了不起的事业,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直到今天,整个世界对孔子的文化建树还在景仰、还在研究。

研究孔子,最鲜活的材料就是《论语》。这书虽说不是孔子亲手所写,却多半是孔子弟子们记录的他的原话,而且文字组织得很巧妙,编排时大概费了不少心血,每一则都不长,有的还带有简单的情节。旧时的文人,只把《论语》当做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其实《论语》的文学价值很高。从这本书里看不到多少人物外貌,性情、精神却极其生动,很能打动人。

《论语》中多半是孔子同弟子们对话的场面。比如说,有一次孔子问弟子们各自有何志向,子路、冉求和公西赤都说自己要从政,只是从政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最后孔子问到曾点,这时曾点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不愿做官从政,他说他只愿在那暮春的时节,春天的衣服都穿定了,陪着五六个成年人,加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上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一路回来。说到这里,孔子长叹一声道:“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的主张啊)!”孔子一生以恢复周代礼乐制度为己任,所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每个人内心的恬然愉悦吗?曾点答话时从容恬静的神态,还有他所描绘出来的暮春图景,无不像诗一样安详、恬美,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打动人心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到处碰壁,“汲汲如丧家之犬”,只消“吾与点也”这四个字,就足以看出这位老者奔波一生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人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是他的追求。再说,世上的人几乎都梦想着建功立业,为了富贵功名劳碌奔波,甚至机关算尽,同时也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失去了对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到头来恐怕多半是得不偿失。曾点的理想,才真正是超脱了世俗功利的人生境界。后人往往比较在乎儒家学说的功利色彩,对这样超脱和潇洒的一面却忽略了。

《论语》里面多半是语录,虽然也经过了修饰,妙就妙在修饰得体,富有情韵,经得起后来读者的回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若只求把事儿说明白,只要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就够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的是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别人绝对做不到的事,颜回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这不正是颜回超凡脱俗的品质吗?所以孔子前后说了两遍“贤哉回也”。首先颜回值得老师这样称赞,反复吟叹之间,顺便也就把孔子赞许的神情烘托得淋漓尽致了。这就是《论语》语言艺术的高妙之处。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极有人情味儿。透过《论语》的文字,颇能看出孔子是个富于真性情的人。

孔子也有对学生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看到了,他骂宰予说:“你就像是腐烂了的木头没法儿雕刻,你就跟那粪土砌起来的墙壁一样没法儿粉刷,我真不知道说你什么才好了!”气急败坏到了极点,这时候还没忘了用那么两个有些“恶毒”的比喻,那股恨铁不成钢的神情都在里面了,完全不再需要其他的描写。这里面有气愤、埋怨,当然更有师生间的亲密无间和孔子对年轻人的无限关爱(图2-3)。

《论语》中的语言虽然质朴简淡,却不乏生动的形象感,即便是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里面也常常用到比喻,意味深长。比如其中有一条记载,一次孔子站在川流不息的水边,不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还有一次孔子议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寒到来,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是一位非凡的智者,他不乏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但他从不故作高深,他擅长借助亲切熟悉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启发别人去体悟和回味。北宋思想家程颐说:“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自然不造作,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大概就是《论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吧。

三、《庄子》:逍遥奇幻的人生写意

庄子在思想上是老子的继承人,虽然他在老子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思想上的确属于一个派别(图2-4)。司马迁对此看得很清楚,他在《史记》里给庄子写了传,并把这个传记放在老子的传记后面,还说,庄子虽然对于各种学问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最看不起儒家学说,在他的书里经常把儒家的主张作为批判的靶子。他还经常在书里安排出孔子向老子请教的场景。

根据《史记》,庄子是蒙这个地方的人,大概就在今天河南和山东交界的地方。他做过这个地方的漆园吏,这或许是个十分低微的小官儿。庄子同老子相似,虽说很有学问,却有意避世,把自己混同在一般人里面,不愿接受当时诸侯的驾驭,不愿求取功名和富贵。

据说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能,派人带着钱来请他做相。庄子笑着对使者说:“钱和官儿都是世俗人眼中的好东西。可是你没看到祭祀的时候当做祭品的牛吗?精心喂养好几年,还要给它穿上锦绣做的衣服,看起来光彩照人,可是一旦进入太庙,就成了牺牲品,只有接受宰割的份儿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做个快乐的小猪都不可能了。你赶紧走,不要玷污我!我就是一辈子处在最卑微的地位上,也不想被有权有势的人利用、束缚,我一辈子都不想做官儿,只求称心如意地活着!”

用今天世俗的话来说,庄子是个很清高的人。可是清高也未必一定是坏事,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自尊,清高些也是必要的。试想大家在利益的驱动之下都抛弃人格和尊严,都去随波逐流,都去毫无顾忌地迎合别人,这个世界究竟该如何维持呢!所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来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大诗人李白也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种种,都不应该简单地斥之为“清高”。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果丢失了基本的原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呢?庄子和他的著作所以有那样高的品格,所以为后人所景仰,同他做人的原则当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从文学角度说,先秦诸子要数《庄子》影响最大。开篇《逍遥游》,乍看完全不是在谈哲学,一会儿是翅膀大得如同垂天之云的大鹏,一会儿又是在一杯水里漂荡的草叶般大小的小船;忽而说道寿命长达八千岁的大椿,忽而又是寿命不足一天的“朝菌”。学者都说《庄子》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恣肆”,这是说作者的笔触跟随着他的想象力自由翱翔,无边无际。比如鲁迅先生曾经说,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庄子擅长把哲学“文学化”,把枯燥的理论变成最最浪漫、瑰丽的想象。《逍遥游》的开篇,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文学: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我们周围客观存在的世界虽然充满了变化,但对人的行动总是有很大的限制,我们总不能现在在中国东部地区的海边听涛,瞬间就跑到美国密西西比河里去游泳。只有人的想象,虽说从根本上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却很少时空的限制,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跳来跳去。庄子的想象力,大概算得上是先秦哲学想象力的一种极限。庄子的想象力的确让人惊叹,他在《外物》里说,原来有个任公子,用五十头牛做钓饵,人坐在浙江会稽山上,把鱼钩甩到东海里去。表面上看似荒诞,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他主张独自同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世俗的是非对错,取消生死的分别,顺应自然,精神不要被自己的形体所束缚,由此达到“坐忘”的境界。他既不像孟子那样循循善诱,滔滔雄辩,也不像荀子、韩非那样重视逻辑推理去步步论证,而是通过寓言,把他自己的思想编成一个个奇异的小故事,用他想象出来的那些主人公来表演,在无形中把道理展示给你。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所以,她想摆脱白天猫身晚上人身的日子,要跟他呆九九八十一天?夜里幻化成人,要主动使出浑身解数讨他欢心。“这是……”“在你的岛上发现了一只高贵冷艳的鸡在糟蹋灵草。不用谢!”“你居然炖了本尊用灵草喂养的五灵彩凤火云鸡??!”“喵了个咪的,还不就是一只鸡……”
  • 变身皇后:本宫人品蛮好滴

    变身皇后:本宫人品蛮好滴

    去爸爸的剧组凑热闹,天啊,居然不小心撞到了头,晕了晕了……醒来之后莫名其妙发现自己被拉去演娘娘了?老爸也太能搞了吧!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咱也要好好发挥才行!可是那个演皇帝的家伙才没有礼貌了,让姑奶奶我跪了那么久,不演了不演了!什么?不是拍戏,是真的?我居然穿越了?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这么怕我呢?原来这身体的原主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蛇蝎心肠,害得我一穿越就没有好果子吃。好吧,一切的一切咱都认了,但是,那个蛇蝎心肠,还有冷宫弃后,咱不能认。咱要告诉皇帝老儿,我柳飘絮,不是省油的灯!
  • 聪明女人人脉学

    聪明女人人脉学

    美国有一句流行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v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vou know)。”聪明女性更是高声提醒所有的女性同胞:女人,人脉决定财脉、情脉,甚至是你的命脉!人脉是一个女人获取财富、抓住爱情、走向成功的门票。 本书结合当今女性人脉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简明的理论,介绍了女人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如何利用人脉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小中寓大,俗中见雅,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人脉关系成功妙略。 女人要相信,只要拥有完善的人脉,天底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 异火丹师

    异火丹师

    原本不能修炼的废柴,以自身体内所含煞气,炼制出超级特效的丹药,力量的觉醒,影响大陆发生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身处善恶之间,为善能救万千生灵于水火,为恶能令尸横遍野,鬼神动容。看修炼废柴如何以冥火炼丹,创造炼金史上的传奇事迹。
  • 极品强仙

    极品强仙

    为得修仙宝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萧铮睁开眼来,发现自己竟成了一个被抛弃的私生子。懦弱?无能?书呆子?穷小子?让这些代名词统统见鬼去吧!他萧铮我行我素、弑佛杀神,为的,便是要在这繁华大都市中问道求仙,做这世间的最强者!
  •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生活中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各行各业中担当重任的人,他们独特而又迷人,可以兢兢业业又能一呼百应。他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技术,也许没有庞大的资源,但他们有着神奇的令所有人为之倾倒、让所有人愿意追随的魅力、素质和能力。正是这种魅力、素质和能力,注定了他是一位成功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世婚宠

    绝世婚宠

    一年前。在监禁,束缚,失格这些下三滥玩意儿的迫使下,她一咬牙,就豁出自己去帮了他。时间辗转一年后。她,从威风凛凛的驻外记者沦落为不受重视的小娱记,没钱,没势,没后爹,只有一颗高智商脑袋。他,仍然是名门贵胄,首席总裁,说一不二的霸主,为人低调却让各国征要闻风丧胆。什么?只有爆他花边儿新闻才能复职?谁不知道他是女人绝缘体,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不服输的她决定接受挑战,没料就给他造料,豁出小命儿也要去采访那个军火巨头。可谁知道招惹容易,摆脱难,从此小命儿就彻底由不得她掌控了。◎她说,“老公,明天我要去F国采访。”“去吧。”他欣然点头。背后,冷眸一凛,他拿起电话,轻易一句话决胜于千里之外,“停止对F国一切军火供应。”薄唇一扬,没军火连仗都打不成了,看你怎么采访,还不乖乖回家!◎一个是崇尚世界和平的反战分子。一个是恨不能导弹满天飞的战争贩子。这就是一个俩激进分子互斗互爱,边爱边宠的故事。深情一对一,男主腹黑强大,女主机敏顽强,狂宠无虐,结局完美团圆。◎吐血推荐【姒锦】都市文《史上第一宠婚》二叔史上最强《《婚情-撩人》纯爷们狂制爱《溺爱成瘾》渣男金女先上后爱《步步惊婚》擦枪走火的旷世奇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