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600000025

第25章 趣说艺术——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2)

“皮影戏”诞生在西汉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盛兴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戏,俗称“影子戏”“灯影戏”或“土影戏”,有的地区还叫“皮猴戏”“纸影戏”等。它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其剧目、唱腔多汲取地方戏曲营养,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器乐伴奏。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戏的人物也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为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作出各式各样的动作。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

皮影戏的独特道具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用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考虑到其坚固性和透明性,又以牛皮和驴皮为最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和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或橱窗装饰。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的特点,却是共通的。

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有这样的顺口溜:“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

因此,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又叫“窗花”,因劳动人民常把它作为年节装饰贴在纸窗上,故而得名。它由手工制作,再配以明快鲜艳的色彩,所以独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羽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深为群众喜闻乐见。

剪纸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艺术家们继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和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这样一个艺术品种,后经过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植根于劳动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农忙务农,农闲刻窗花,通过勤劳灵活的双手,把他们的朴实情感、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在自己的艺术品上,反映了作者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剪纸艺术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在漫长的年月中,经过无数不知名的农民作者的千锤百炼,创造出了大量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剪纸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以“阴刻”为主和“色彩点染”上,它以其饱满朴实的构图、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艺术有史可查

唐朝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日》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杂钞》中写有:“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心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东北“二人转”的发展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劳动人民中间的一种土色土香的综合艺术,它作为东北独有的地方曲艺曲种,已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二人转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其中拉场戏已具成型的戏曲样式,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4月27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如今,二人转已深入东北农民的心里。东北民间有句话叫“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当地人也比喻说:“二人转好比车轱辘菜。”形容它长在乡间的泥土里,踩不死,压不败,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二人转的艺术特点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并非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能歌善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以二人转为基础发展而形成的剧种,黑龙江有龙江剧、吉林有吉剧、辽宁有辽南剧,已经是成熟的戏曲形式。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两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一绝”是指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

“泥塑”历史已千年

泥塑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的雕塑工艺品,俗称“彩塑”。它的制作方法很有趣:先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再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后,再施彩绘。泥塑的产生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中在记述苏秦劝阻孟尝君入秦这个故事中,曾有抟泥作土偶的记载。做泥俑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鼎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朝的宫女像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个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其中,“泥人张”指天津捏泥人张长林,他是一位民间捏塑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筝”的诞生

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筝了。那么筝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可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当时,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

父亲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又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

宛无义早忘了责备女儿,他把半边瑟分别做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

唢呐的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乐器的音译(Surna)。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早在西晋时期开凿于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早在100多年前,山东西南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唢呐不但用于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古代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演奏、民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令人伤心的“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东胡的奚部,因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北宋欧阳修有“奚琴本出奚人乐”的诗句,其中的“奚琴”就是马头琴。清代称之为“潮尔”。

马头琴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赛马会上,王爷因嫉恨赛手苏和的小白马赢得了冠军,所以害死了小白马。苏和十分想念心爱的小白马,于是用木头依照小白马的样子雕出了马头琴杆,用马尾作琴弦,制作了马头琴。粗犷深沉的琴声杂糅着他失去小白马后的哀思之情以及对王爷的愤恨。苏和的遭遇得到了牧民们的怜悯,一人唱万人和,马头琴很快就在草原上盛行起来。随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蒙古族同胞对马头琴愈加热爱。

吉他的由来

“吉他”是英文“Guitar”的译音,因为它有六根琴弦,故又称为“六弦琴”。

据说,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这是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吉他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西班牙。

“冬不拉”是什么乐器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弦乐器。关于冬不拉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康木巴尔的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当他向这位姑娘求婚时,姑娘想考考这位青年的才智,于是指着她身边的一棵古松树说:“假如你能让松树替你求婚,我就答应嫁给你。”这下可难住了这位草原青年,他绞尽脑汁思考到太阳下山也没想出办法。康木巴尔决定先填饱肚子养好精神后再想办法。他杀了一只羊,把羊肠挂在这棵古松树上,架起篝火烤羊肉,吃饱后就入睡了。

睡梦中,一阵美妙悦耳的声音唤醒了小伙子,他发现这优美的音乐是从古松树上发出来的。这古松树上有一个洞,微风一吹,风干了的羊肠轻轻抖动,便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康木巴尔如梦初醒。他锯下一块松树木,在上面也挖了一个洞,再绷上两根干羊肠,用手一拨,果然发出悦耳的声音。到了约定的日子,康木巴尔轻轻弹拨着这把自制的乐器,用这美妙的琴声向美丽的姑娘表达他真挚的爱情,一对恋人终于结成幸福的伴侣。从此,这种乐器便在哈萨克人中盛行起来。

二胡的由来

二胡又名南胡,为胡琴的一种,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并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

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为弓,称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载酒过”的记载。宋朝的《乐书》称之为奚琴,有“奚琴本胡乐也”的记载。而我们从唐代所绘的画卷里便可以看到,当时的奚琴与今天的二胡构造已经基本一致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中犹自怨单于”,是以马尾为弓的胡琴。

明清时,随着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发展,胡琴在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逐渐形成了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粤胡等拉弦乐器。“五四”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设计了新规格的二胡,固定了定弦法则,并使之进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热门推荐
  •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

    搜检大观园之后,黛玉在贾府的日子越来越难,与宝玉的爱情受着各种外力的阻挠,北静王已有正妃却仍想娶黛玉为侧。。。贾母希望贾林联姻,王夫人希望贾薛联姻,王夫人为钱,却不知贾母也是为钱。金玉良缘已成,宝钗终于得偿心愿,耐何玉非玉,金非金,宝钗一心想要夫贵妻荣,宝玉却宁愿白丁而终。。。
  • 世界著名赏花胜地

    世界著名赏花胜地

    花儿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总有那么一种花,会令你怦然心动,会让你爱不释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花,每一种花,都有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地。本书将会去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赏花胜地,在玫瑰花的城市嬉戏,在樱花的国家驻足,让我们从此徜徉在这些花的世界,流连,忘返……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
  • 长乐未央

    长乐未央

    卫国国破,自城楼陨落的不仅是一国公主的非如此不可,更带走了两代君王的痴狂权谋与利用,女色与复国,诱惑与仇恨她游走于两代君王之间,却不知情归何处。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

    唐公子,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娘子吧。唐昊阳沉思:“嗯,嗯……”我们可以跳过了,下一位。唐夫人,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相公吧。谢青乔掩面而笑:“兰花!”有如翩翩君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谢青乔:“错!是与野草为伍,无论酷暑寒冬皆自然,好养!”在谢青乔卖了十年的豆腐后,终于明白:爱情不过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 千灵悲鸣语

    千灵悲鸣语

    这个古老而传统的国家,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相传自太古世纪以来,众神就一直居住在森林的最深处中,维护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保护生命之源的森林。众神对于森林的保护是无比的坚贞,可悲的人类却一无所知,对自然尊重的人类才会得到大神的庇佑。
  • 三十不嫁又如何

    三十不嫁又如何

    二十五岁时,因为无法接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何叶买了房子却没有如愿结婚!九年后,她带着领养来的孩子,上健美班,喝茶旅游,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依然没有嫁!二十一世纪了,三十不一定要嫁,也许四十也一样吧!是没有男人,她依旧可以过得很好!“呃,我是说,我觉得和你一起很开心,所以,我们可以维持床伴的关系!”“哦!我答应你的请求!”“你,今年多大?”“二十九!”“刚才我说的话不算!另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叶儿开了新坑《下辈子不做军嫂》,一个甜蜜、寂寞的故事:http://m.pgsk.com/a/243333/
  • 网上网下①:叶子的情缘(完本)

    网上网下①:叶子的情缘(完本)

    叶子,一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没有漂亮的外表,却有着独特的气质;她没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很好的文笔;她不是专业棋手,却常沉迷于象棋与围棋游戏;她只是自考的一个会计员,可她却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皓明,一个硕士毕业的中年男人,一个集团的总裁,他与叶子自网上巧合相识后……推荐冷太阳的新文《网上网下②:叶子的春天》http://m.pgsk.com/a/34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