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劳动者是销售者,不如说他们是购买者。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用户购买,汽车生产企业要为购买者提供便利,这样才可以创造工作机会,可以增加工人工资,也可以创造扩大生产和服务所需要的盈余资金。所有这些任务都是管理者应该负责的。
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他在任何管理体制下都可以工作。在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并不关心或很少关心他们的工作方法是否是最好的,也很少关心原材料和他们的劳动能否得到最好的结果。他们习惯于做那些一成不变的日常工作。企业每天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生产价值,而这是属于管理者负责的事务。
假如某个企业确立了为公众服务的政策并使企业得以发展和繁荣,但企业却无法自给自足时——它必须从企业外部购买企业所需的一切,那么企业的供应也会受到威胁。
供应原材料的企业一旦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工人罢工,其他依赖这个企业供应原材料的企业就不能得到应有的供给;交通管理政策的失误常常会造成交通费用上涨,影响原材料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向客户销售商品……凡此种种,企业管理者就会受到企业外部劳工活动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影响。保护企业客户的利益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义务。顾客需要买得起的商品,他们害怕商品的价格上涨到他们买不起的程度。
企业——也就是产品的生产者——必须立即决定他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受自己难以控制的外力的制约,还是由自己控制。如果他能正确做出决定,即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由我们自己控制,那么,他就会逐渐过渡到自己生产原材料以及其他事项。后面我们将对此详细论述。
控制原材料供应以后,紧接着便是对服务的考验。
我们使用的每一种原材料都会产生出利润,如原煤利润、石灰石利润、铁矿石利润、木材利润、交通运输利润等。生产商应该把这些原材料利润和产品利润加在一起,装进自己的腰包吗?
如果他是一个真正按照用户至上原则行事的企业家,他就只会提取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必要利润,而会放弃各个环节的辅助性利润,并将这些利润返回给顾客。
企业家利用以前公众给他的利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现在他的企业可以通过稳定的产品供应、稳定的成本消耗和较低的销售价格来回报公众。这样,在一种商品中取得的多种利润便相应减少。
检验一个企业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企业产品的利润在多大程度上返还给了公众。企业削减一种产品的利润种类和利润总额,很快会对社会公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样做对一个企业是一种危险呢,还是一种优势?
如果这样的企业能不断地发展,这样做当然是一种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向公众提供服务获得发展,企业的规模大小标志着它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
另外,企业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也会受到企业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状况的制约。我们没有感觉到在管理上有多么费力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比较灵活。我们的企业在发展,各个部门在增加;与此同时,从最底层涌现出来的许多人才也能胜任公司的管理工作。
真正制约着企业规模的关键因素是交通运输状况。很显然,在交通不便利的条件下,如果产品运得特别远,企业就无法为顾客提供应有的服务——这样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规模。从生产企业到用户之间的运输环节和距离太多太远,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
因此,如果把低销售价格和高工资同时视为危险的话,那么,大规模的企业就是一种危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有些公司成立以后,没有重视为顾客提供服务,而只片面注重销售股票。
有些人认为大企业有危险仅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大,他们相信,企业利用本地资源自给自足的方法最合适。这种方法早在100年前显然是好的,那时候,鞋匠在自己居住的小镇里制造鞋子——他们做出来的鞋的确不错;当地马车制造者为整个小镇制造马车……
在筹建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千万要记住,为每一项发明创造或革新领取工资或利润的人,正是那些最终购买这些新产品的消费者。如果没有人去以消费补充生产消耗,那么,任何新的工业产品包括拖拉机、汽车、脱粒机、火车机车等都开发不出来。
那些过时的商业思想,包括乘人之危牟取钱财的做法,也不再为一直以来奉行此类商业法则的人所信奉和坚持。美国的商业思想要以经济科学和社会伦理为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在遵守法律和习惯的前提下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活动能比商业活动对人们产生那么大、那么持久的影响了,但我们不一定要求对商业活动做出统一的规定。
不过,公众总是不会忘记给商业活动设定一些规则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富有文明和智慧的民族来讲,想要绝对控制或垄断某种商品简直是不可能的。可以想象,一个不愿意对茶叶征税的民族,怎么会容忍别人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呢?一个解放奴隶的民族,怎么可能再把他们自己变成奴隶呢?这好比回形针生产者有权利生产好的回形别针,否则其他人会取代他们。真正的控制权最终还是在公众手里。
不管大企业或是小企业,都是因市场的需求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市场需求则是由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带动的。如果企业的服务一旦停止,市场需求便不复存在,如果需求没有了,那么又何来大企业呢?
即使把全世界的钱都加在一起,也都不能抑制美国人民的竞争精神。把一件事做好,有助于把另一件事做得更好。
企业只能是因公众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但是,不论什么时候,企业的发展都难以超过市场需求,任何垄断和控制都比不上公众对服务的反应。企业唯一可能的垄断就是“提高”,以最优质的服务为基础。这种“垄断”是企业的一种优势,但是对大家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试图垄断某个产业的行为不过是变相地浪费资金,而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但是,大企业的增长会不会扼制个人的创造力呢?
在大企业中,年轻人还有没有前途呢?
一个人是到别人的企业去工作好呢,还是自己创业好?
清楚下面两方面的情况以后,再问这些问题就好理解了:一是现在开创私人企业的机会比以前多,二是到别人的企业工作和开创自己的企业各有利弊。
有些人总是在不断地调换工作。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曾经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来又放弃了;也有另一种人——他们希望有一天辞去现在的工作,自己当真正的老板。
那些放弃自己的企业,到别的企业工作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人觉得受不了那种创业的压力,他们更适合听从别人的调遣,但不习惯于去指挥和领导别人,甚至无法让自己企业的服务跟上时代的发展或形势的变化,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这样,既有稳定的收入,也有闲暇时间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随便做点别的什么事情。
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在别人的企业中工作,是因为他们看到在现代企业中,施展他们的才能有更广阔、更有利的机会。因此他们终生梦寐以求的东西显然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且早已经由其他人为他们铺设好了,他们只需投入到其中,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这就是现代企业对年轻人的吸引所在:他们起步的企业已经磨炼成熟,具备了走向更加成功的条件,因为它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果说创业者在自己开创企业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一种竞争精神的话,那么,在他人的企业中工作更能感受到合作的气氛。现代化大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许多人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这种合作的前提是人们在工作中都有共同利益,而不是什么个人爱好或感情协议。
同时,在大企业中,得到提升的机会和竞争能力的提高比在小企业中更多、更大。因为在大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去填补各种岗位,因此机会更多,而且报酬也更多。
在美国,即使大企业的薪水也会比小企业的利润还要高。那种认为企业会嫉妒员工进步的思想是过时的,因为只有在企业内部员工的聪明才智获得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企业本身才能得到发展。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员工的智慧和活力,而这些潜能要靠企业来激发。与小企业相比,每个大企业都需要更多、更好的人才。这种对人才的需求越大,企业为人才所提供的机会也就越多。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需要做的事情远比我们现有员工所能做的还要多——所有这一切都是大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当员工比机会多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异常激烈、通常又不合乎人道的竞争。但是,如果认为这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规律,则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知道,良性的、正常的竞争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在过去很多机会稀少的领域都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那些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企业会规范自己的企业行为,调整自己的企业规模。但是,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只是一味地依赖金钱的影响,而不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为用户服务上面,那么,问题马上就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