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否认,如果商品价格足够低的话,总会有购买者,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下,这是工业的基本事实之一。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原材料根本卖不动,不管其价格多低。在上一年我们便亲眼见到过这样的事情,但那是因为工厂主和销售商们想在新的生产业务之前,处理掉他们的高价存货。
虽然市场看上去死气沉沉的,但事实上并没有货物会处于饱和状态。而所谓“饱和状态”的市场,只是那些产品价格高于购买力的市场。
产品价格过高,是企业发展不正常的标志,因为它们总是由于一些不正常的原因造成的。犹如一位健康的人会有正常的体温一样,一个健康的市场就有着正常的价格。高价一般都是由于产品短缺的谣言造成的。
虽然不是任何东西都会短缺,但只要几种重要的商品发生短缺,或只要其中一种短缺,投机便开始了。或者货物根本就没有发生短缺,通货膨胀将很快引起购买力的膨胀,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投机机会。也可能有实际的短缺和通货膨胀相结合的情况——如战争期间经常发生的。
但在任何价格过高的情况下,不论其真正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人们之所以付出高价,都是因为他们认为将出现产品短缺。他们可能把面包事先买好,以备今后涨价不至于吃亏,或者他们买下来是为了日后再卖掉,以从中牟利。
再如当有传闻说糖将出现短缺时,某些一生中从未买过多于10磅糖的家庭妇女,便马上想到要存一两万磅的糖。当她们这么做的时候,投机者早已把糖买到他的仓库里存放起来。
可以说,几乎我们所有的战时物品短缺,都是由于投机或需要之前的大量购买而引起的。
不管一种物品被认为如何紧缺,也不管政府是否控制并把握每一盎司的物品,一个愿意出高价格的人总是能得到他想买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确切地知道任何一种商品的全国库存量有多少,即使最准确的数字也只不过是猜测而已,那么,估计世界范围内某种商品的存货便更难了。
我们也许可以知道在某一天或某一个月共生产了多少商品,但这并不能清楚表明第二天或下个月将生产多少,同样,我们也不知道消费掉了多少商品。
如果花费了一大笔钱,我们也许在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准确地算出在一个时期内某种特定的商品被消费多少,但当这些数字被算出来的时候,它们将毫无意义,除了用于历史研究之外。因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消费量也许会是原来的两倍,但也许仅仅是原来的一半。
消费是随着价格和质量而变化的。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算出未来的消费将达到什么程度,因为每次价格的降低都会迎来一个新的购买力阶层。每个人都知道这点,但很多人却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不承认这一点。
当一个商店老板以过高的价格购进一批货之后,发现这些货根本卖不动,于是他把价格一点点地降到这种货能卖动的程度为止。如果他聪明的话,就不会斤斤计较价格,从而使顾客希望出现更低的价格;相反,他会把价格大大降低,一下子把全部东西都卖出去。
每个人在销售中都可能会受一些损失。一般人都希望在损失之后可以赚回更大的利润,来弥补损失——然而这通常是一种幻觉——用以弥补损失的利润应该在降价之前,通过降低交易费用而取得。
那些认为在繁荣时期的高利润可以解决萧条时期的金融问题的人,都是十足的傻瓜。然而,还有一种理念——一种很强的理念——认为企业是由许许多多的赢利和损失构成的,好的企业便是赢利大于损失的企业,因此这些人认为一种物品的最好售价,就是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售价。真的是这样吗?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发现购买原材料时,如果买来后不能立即使用是很不合算的。因此,我们只买够生产计划所需的,加上对运输过程所需时间的考虑,如果交通顺畅,可以保证原材料及时地运到的话,那就没有任何必要保存货物了。
汽车将把原材料按计划运到,并按计划的顺序和数量把它们从铁路运到生产地。这样做会省下一大笔钱,因为这会使资金周转得非常快,减少了原材料积压挤占的资金。
如果交通不方便的话,你就得准备大量材料的库存。例如我们在1921年重新估价现有存货时,这些存货都是属于高价,因为交通状况非常糟糕。但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绝不为投机目的而购买,当价格升高之前,我们就事先购买;而当价格涨高后,要尽可能地少买。
没有必要证明,如果你以每磅10美分买了某种物资,后来这种物资涨到每磅20美分,因此你比那些用20美分一磅的人占了明显的便宜,但我们已经发现这种事先购买并不划算。
这实质上是进入了一场竞猜游戏,而不是在做生意。假如一个人以10美分的价格买了大批存货,当别人以20美分的价格购买时,他便处于有利位置。后来他又以20美分的价格买了更多的存货,因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批很好的买卖,因为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价格将会涨到30美分。由于他对原先的判断很满意,并从中赚到了钱,他当然毫不犹豫买下了新的货物。可是一旦价格下降时,他又回到了起点。
多年来,我们仔细地计算过,那种超出需要的购买是不划算的——一次购买的所得将会被另一次购买的损失抵消掉,最终我们还要面对大量的麻烦,却不可能有相应的利润。因此在购买的时候,我们只是就所需的数量争取到尽可能最低的价格。
我们不会因为价格高而少买,也不能因为价格低而多买。应注意避免超出需要的购买,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投机最终只会扼杀企业家。因为如果给他几次好的买卖,使他从中赚钱了,不久他便想从买卖中赚取更多的钱,而不是通过合法经营来赚钱,他这样做毁掉的将是自己。躲避这种结局的唯一办法是只买自己所需要的,既不多买也不少买,这种方式能消除企业的这些麻烦。
我们对这种购买经验进行了详细说明,因为它阐释了我们的销售政策。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竞争对手或自身要求上,我们的价格应当建立在大多数人想买或能买的价格的基础上。
这种政策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对比旅行车的价格和生产量做出最有力的说明。
年 限 价格(美元) 产量(辆)
1909—1910 950 18664
1910—1911 780 34528
1911—1912 690 78440
1912—1913 660 168220
1913—1914 550 248307
1914—1915 490 307213
1915—1916 440 533921
1916—1917 360 785432
1917—1918 450 706584
1918—1919 525 533706
(以下两年处于战争年代,整个工厂转而生产军用物资)
年 限 价格(美元) 产量(辆)
1919—1920 525—440 996660
1920—1921 440—355 1250000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1921年的高价就不算是真正的高。在写作本书时,该车价格是497美元。这价格实际上比它看起来的价值要低,因为汽车的质量在稳步地提升。
我们对每一辆车都进行研究,以发现它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果有人有更好的看法,我们都想知道——由于这一原因,每一种新出的车我们都要购置一辆。通常,这种车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道路检测,然后我们会把它拆开来研究每一种零件是用什么材料以及怎么做成的。
在狄尔波恩也许存放着世界上的每一种车。当我们买一辆新车时,报纸上就有一些报道,评论说亨利·福特不使用福特车。
上一年我们订购了一辆大型兰彻斯特车——它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汽车。它在我们长岛的工厂里放了几个月,然后我决定把它开到底特律去。
我们有好几个人,一起组成一个车队,包括那辆兰彻斯特,一辆帕卡德和两辆福特车。
当我正巧开着兰彻斯特经过纽约外面的一个小镇时,记者们来了,他们问我为什么不开福特车。
“哦,你们看,是这么回事。”我回答道,“我现在正在度假,并不着急,也不在意什么时候能回到家里。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坐福特车的原因。”
要知道,我们还有一系列的“福特故事”!
我们总是根据生产成本来采购,而不是市场价格,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否则,就有可能与客观不符。
在生产中,我们进行自我施加压力。有时候我们很随意地确定价格,然后再尽全力实现它;但是如果采购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接受别人提出的价格,那我们就不会达到那样的水平。
对于打算购买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奉行同样的原则——根据生产成本确定价格,其结果是,各个部门无一例外都繁荣发展起来。
再举一个具体的列子:
在彻底执行这一政策前,有一个工厂为我们制造某种款式的车体。这家工厂的生产规模不太大,因此利润也很薄。我们通过计算得知,这些车体按照他要价的一半完全可以生产出来,于是我们要求他降低价格。
他第一次感到了降价的压力,当然,他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必须如此,尽管他的利润显示他不可能降价。
商业就是这么奇怪:人们总是以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来判断将来的情况。过去只是过去,从过去人们可以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
这家工厂最后勉强同意试一下能否以原价格的一半生产车体,接下来,它的老板第一次明白了如何做生意——
他必须提高大家的工资,因为需要招聘一流的人才。在强大的压力下,他终于发现可以在每个环节上降低生产成本。结果降低售价后,他比原来挣的钱还要多,他的员工也得到了高工资。
经常听到有人说,由于激烈竞争,应该削减员工的工资。但是,降低员工工资将使企业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降低员工的工资并不等于降低生产的成本——相反,这样做只会增加生产成本。制造低消耗产品的唯一途径,就是向那些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员工提供较高工资,并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得到高水平服务。
像车体生产商这样的例子我们还有很多,我认为我们的政策符合大众的利益。
我们的宗旨是降低价格、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你会注意到——降低价格被放在第一位。我们从不认为费用是固定的,因此,我们首先把价格降到我们认为可以大量销售的水平,然后开始努力把价格做到这个价位。
我们并不担心成本,新的价格将使得成本下降。人们更通常的做法是先计算成本再决定价格,虽然这种方法在小范围内也许是科学的,但从广泛的范围来看并非如此。因为即使你知道那些成本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生产的产品无法卖出去的话。更重要的是,虽然可以计算出成本是多少——当然,我们所有的成本也都仔细地计算过——但没有人知道成本应该是多少。
确定成本应该是多少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价格定得很低,从而使得工厂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达到最高效率——要知道,低价格会使得每个人都为利润而努力。在这种被强迫的方式之下,我们发现了关于生产和销售的秘诀——比任何其他悠闲式的研究方式知道的还要多。
支付高工资也会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工人们由于高薪而解除了后顾之忧,效率变得越来越高。一天8小时工作,支付5美元的工资,这是我们制定的减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措施,而每天工资6美元使得成本比每天工资5美元时更低。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总能从我们所定的价格中获得利润,就如同我们并不知道工资应该定多高,价格应该定多低,但我们对这些事情却不必特别伤脑筋。
比如拖拉机,最先的售价为750美元,然后是850美元,然后是625美元,再后来我们降价37%,到了39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