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常发的感慨。人毕竟不是万能的,胡雪岩也一样,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与我们一样,遇到过很多的不如意事。对此,他没有任何抱怨,只是默默地承受。但是,对于金钱,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只要不违背道德,都会想办法去赚。
一 人生总有不平事,虚怀纳之福自来
人生中有太多不如意事,但如果善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隐忍自己心中的不满之“气”,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无论交际、生意,还是生活,整个局面都会有很大的改观。这一点,胡雪岩看得很开。
世事纷繁复杂,人生在世,有谁从没有受过气?
受气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受人的气,来自家人、同事、朋友、陌生人等,通常是某人给你施加某种言语或行为上的压力,让你感到压抑和不快;另一种是受物的气,来自家庭、单位,甚至一个垃圾桶。
受气的后果可大可小。有人受了气就引起天下大乱,如传说明末大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让清军长驱直入,终致改朝换代。也有人受了气后,气定神闲,方寸不乱,如司马懿。诸葛亮率兵出祁山,被司马懿拒于渭水。诸葛亮长途跋涉,需速战速决,而司马懿由于敌手强大需打消耗战,每每遇到诸葛亮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便命人送去女人衣物,耻笑他像个女人。司马懿仍不为所动,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
受气时,如果采取过激的态度回应,必将使事态发展到与自己愿望背道而驰的方向。只有学会受气,才能无往不胜。
胡雪岩也只是一个平常人,他在做生意之时,时常会受气。他是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呢?
胡雪岩的做法是:一是沉住气,不管受到多大的冤屈,都不要理会,争取自己做得比人家更出色;二是咽下气,气郁结于心中时,不但于事无补,更伤心伤身,得不偿失;三是消了气,有些气本来就不值一提,也无伤大雅,何必记挂于心。
1. 一片好心却砸了自己的饭碗
胡雪岩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父亲早逝。在他25岁的时候,上有老母,下有妻女,女儿有5岁左右的样子。此时的胡雪岩是信和钱庄的伙计,如果用现代眼光来看的话,就是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属于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当然,在那个时代,最风光的事情就是做官,商人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地位。
胡雪岩父亲去世的时候,留给他几间破旧的房子,他的太太又不工作,没有收入。因此,他一人的薪水要供养全家四口,还要拿出一些钱来对房子进行修缮,有些吃力。因此,他太太经常从大财主家弄点刺绣的活儿干。胡雪岩在信和这家私人银行当了几年学徒,业绩不错。他干的是放债和收债的活儿,发展客户,回笼资金,获得利润。
在这期间,胡雪岩结交了王有龄。经过交谈得知,王有龄是一个候补的官员,而且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只是现在家道中落,没钱去疏通关系把候补变成实缺。胡雪岩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没有钱是办不成任何事的。自己有心帮他,可是,疏通关系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这钱该从哪里弄来呢?
天遂人愿,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雪岩真的弄到了五百两银子。
原来,曾经有一家饭馆向信和钱庄借了五百两银子,以扩大生意。谁料,饭馆装修完之后,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独自支撑。
老板娘以前没做过生意,她不想让丈夫的心血白费,就勉强支撑,生意自然做得很差,别说还贷了,就连家人都快养活不起了。钱庄几次催要贷款,老板娘都说生意不好,实在没有能力偿还。后来,钱庄掌盘就将此事告到官府。官府传老板娘前来问案,老板娘说不是自己不还,而是没有钱还,要还也要等有了钱再说,而且在堂上又哭又闹。官府见状也没有办法,把她抓起来也没用,反而会更麻烦,只好让他们堂下自己商议解决。
外国人大小事情都要法官判决,而中国人经常是建议当事人庭外和解,这其实是中国人很特殊也很有效的一种做法。
官府撒手不管了,老板娘也没钱还,一来二去,这笔钱就成了一笔死账。
胡雪岩是钱庄的伙计,对这件事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不过,他是个有心人,每次经过那家饭馆,都会偷偷瞄上一眼,看看生意是不是有所好转。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胡雪岩发现饭馆的生意慢慢红火起来,他感觉讨账的时机到了。
有一天,胡雪岩看到进出饭馆的人络绎不绝,估计饭馆那一天能赚不少钱。于是,他等饭馆忙碌过后走了进去。老板娘一看他来了,马上板起脸孔问道:“你是不是又来讨钱了?”
胡雪岩连忙笑着回答:“你别误会,我们掌盘上一次告了你,事后他也觉得心里很不安,一点点钱而已,你又不是赖账的人,所以今天特意派我来跟你道歉。”胡雪岩这个人确实机灵,又很会讲话,他一开口就讲到了老板娘心里头。
老板娘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人家是来道歉的,自己却以为是来讨债的,还给人家脸色看,脸色便逐渐地和缓下来。
胡雪岩接着说:“我已经观察过几天了,如今你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听到这话,老板娘马上明白了,脸就变红了。
胡雪岩一看有门,又说:“我们老板特别交代,再怎么说你也是老客户,如果现在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借钱给你,而且利息也可以低一点。”
老板娘听了更觉得过意不去,说:“那怎么好意思呢,原来的钱过两天我就还上,你来拿好了。”胡雪岩过了两天再去,老板娘二话不说,就把五百两银子还给他了。
拿到这五百两银子,胡雪岩盘算开了。按理说,这五百两银子是一笔死账,如果把这笔钱交回钱庄,老板肯定喜出望外,夸奖一下自己是理所当然的,说不定还会因此给自己升职加薪;另一方面,自己与王有龄是交心的朋友,如今朋友有难,帮他一下是朋友该做的事;况且,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已经把这笔钱要回来了,只要悄悄地借给朋友,过些日子,他肯定会还的,到时候再给钱庄补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胡雪岩仔细权衡了一下利弊,决定资助王有龄。于是,他将五百两债银拿了出来,借给王有龄,让他到京城打点一下,讨个官做。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才过了三天,胡雪岩“贪污公款”的事就败露了。当钱庄老板对这五百两银子的去向兴师问罪时,胡雪岩说,王有龄有才华、有志向,而且在京城有好朋友做大官,此次就缺五百两银子去京赴任。一旦他被委任实差后回杭州,他肯定会还的,而且多交几个官场朋友,对钱庄也有好处。
不过,老板可没有胡雪岩这样的好心,况且钱庄制度不能乱。虽然胡雪岩做人机灵,做事勤快,但他毕竟违反了制度,未经老板决定便私自放贷出去。老板决定杀一儆百,将他辞掉。这位老板也实在缺乏大眼光,只看到胡雪岩破坏了制度。如果他能看到胡雪岩做人厚道的一面,对他的惩罚更加讲究策略一点,继续留用他,那就无异于留下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丢了饭碗的胡雪岩回到家中,起初并没对家里人说自己失业,一则怕全家人担忧,二是觉得丢人——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勤快、诚实,现在居然被炒了鱿鱼,辜负了母亲的教诲。直到母亲从别的渠道得知胡雪岩被辞退了,一家人因为唯一的经济来源中断而困窘不安时,胡雪岩才说出了实情。
但是,胡雪岩的母亲听信了谣言,以为是胡雪岩私吞了钱庄的五百两银子。胡雪岩便解释,他认识的一位朋友王有龄极有才华,但无钱为官,老父又刚刚去世,生活很困难,才借他五百两银子,让他进京寻一条发达之路,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这番话打动了善良的母亲,胡雪岩在母亲那里得到了理解和信任。
因为破坏钱庄制度而失业,这使胡雪岩被杭州的钱庄界列入黑名单。因此,他找不到一份工作了。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全家面临着窘迫的境地。这对于胡雪岩而言是一个危机。
为了谋生计,在杭州钱庄找不到工作,胡雪岩只得将目光投向外界了。为此,他离妻别子,只身赴上海去寻求发展机遇。
2. 寻找大靠山,忍气吞声
胡雪岩依靠他在官场的第一座靠山王有龄的势力,生意越做越大,看上去前面一片坦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别看王有龄只是一个文官,但他很有骨气,坚决保卫杭州。杭州被围两月,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于是,他委托胡雪岩冲出城外买粮。
胡雪岩很快买到了粮食,却无法运进城内。几天后,杭州城被攻破,王有龄抱着“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信念,上吊殉职。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感叹其勇,厚殓其尸,派人护送棺木返回其故乡福建。
胡雪岩听说王有龄自杀殉职的消息后,备感悲痛。因王有龄与他是生死至交,就这样死了,怎能不让人心痛?他现在的生意,主要是得力于王有龄。在这种乱世,王有龄就是他最信任的靠山。如今,王有龄一死,靠山没了,胡雪岩岂能不悲伤?
此时的胡雪岩,已踏上“官商”之路。王有龄虽然死了,但他不能一日无官场靠山。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杭州藩司蒋益澧。但他逐渐在交往中发现,蒋益澧谨慎有余,远见不足,对官场中事也是不甚了了,不能成为强有力的靠山。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闽浙总督左宗棠。
但是,左宗棠不是王有龄,他这个人,性格刚直果断,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有两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
第一件事,左宗棠在骆秉章府中做幕僚之时,骆秉章的妾弟求其姐找骆秉章赏派差使。当时,骆秉章不管政事,皆由左宗棠料理。因为知道左宗棠的脾气,骆秉章“面有难色”。但其妾屡屡请求不已,无奈之下,骆秉章便请左宗棠喝酒。
这种事说起来有点可笑,骆秉章是左宗棠的上司,为了让下属办一件事,竟然把下属请到酒桌上,可见左宗棠是什么样的人了。
然而,左宗棠完全不给上司面子。酒过三杯,左宗棠即置杯长揖,摘下了帽子,要向上司告别。在封建时期,官员的帽子代表的是官位,摘下帽子,意思就是说辞职不干了。骆秉章一看左宗棠要辞职不干,糊涂了,忙问为什么。左宗棠说:“明人不烦细说。意见不合,便当割席。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何必多言。”在左宗棠看来,倘若他为骆秉章的妾弟开此先例,其他的人会怎么想?今后又该怎么做事?这种为官作风,甚为少见。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颂的。
第二件事,左宗棠与曾国藩绝交。按理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提携之恩。没有曾国藩,左宗棠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然而,天京攻陷之后,两人关系出现巨大裂痕。
曾国藩为了向朝廷邀功,就上报称悍贼被一网打尽。其中,特别说明洪秀全之子也积薪宫中自焚。左宗棠听说后很是怀疑,据他了解,洪秀全之子已逃至广德,被人迎入湖州城。于是,左宗棠上折,说明真实情况,并提及其弟曾国荃胡作非为。结果,此事令曾国藩大为不满。他也上折反驳,称左宗棠是虚张声势,自己邀功请赏。左宗棠再上书辩解,且言辞激烈,颇有口诛笔伐的味道。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致使两人十余年的交情付诸东流。
胡雪岩也对左宗棠的性格有所了解,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大业,即使左宗棠是一只老虎,他也得去摸摸老虎的屁股。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正在考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是一个传统的官僚,一向对商人有偏见,“无商不奸”的思想根深蒂固。他本不欲见胡雪岩,但又碍于蒋益澧的面子,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来。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气氛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帅!”左宗棠视而不见,仍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胡雪岩为了见左宗棠,穿的是官服,头戴四品文官翎子。他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它的潜台词就是:“我早就听说过你这个奸商了!”
胡雪岩也不是一只省油的灯,他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谦虚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听说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便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然后,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
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黑脸慢慢地展现出笑容。也许面子过不去,他装着恍然似的说:“哎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的笑容隐去,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之前听说胡雪岩的一些事只不过是谣言,现在看来这个商人并不是一个奸诈小人,反而称得上是忠义之士。左宗棠不禁羞愧不已,马上转变了态度,软语安慰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拿出两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一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这笔巨款。
从左府出来后,胡雪岩长出了一口气,自己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虽然左宗棠还没有完全信任自己,但这个大靠山已经慢慢地向自己靠拢了。
3. 受点气不见得是坏事,吃亏是福
陶朱公是先秦著名的大商人。凡“富者皆称陶朱公”,表明他是被作为大商人的典范看待的。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运用了一套理论作为指导,这就是所谓的“计然之策”,也就是胡雪岩所用的“手面”、“手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被称为“治国之道”,讲的是封建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办法;另一部分被称为“积著之理”,讲的是私人经商致富的学问。
陶朱公积著之理的精髓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它讲的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价格的涨落有一定限度,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因需求的饱和而下跌;相反,下跌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出现反弹。所以,“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是商品交换中最基本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