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500000041

第41章 智 勇 神 强,胡雪岩驰骋商界狠招数(1)

胡雪岩无论经营什么行业,总是朝着利己利人的方向去做,其结果总能无往而不利。胡雪岩多次对身边人说,做生意要认清形势,能够判断出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他还说,做生意“为人不可太绝”,“害人之心不可有”,竞争总会存在,而“将来总有再见面的日子”。因此,从生意上考虑,做事情要留有余地,“留人一条活路,等于给自己一条财路”。同时,胡雪岩认为,做生意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为对方考虑,要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要能为别人分忧。因此,他主张做任何事情都要“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正是从这样的理念出发,胡雪岩在生意场上能够纵横自如、左右逢源,既获取丰厚的利润,也赢得合作伙伴甚至生意对手的赞誉,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一 经商要同时局脉搏共振

为何在风云变幻中有人迅速破败而有人屹立不倒?一语道之,皆因时局对做生意影响太大了。

适应时局的“时”即时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就可能“得来全不费工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也许不可办亦不该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有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

待势而发的“势”,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1. 经商要顺应时局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句名言:“时局是经营的脉搏,两者会产生共振现象。”其语言简意深,说出了一个深奥的生意经,即做生意同时局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一方面,时局的变化会影响生意的经营;另一方面,可以从时局的变化之中寻找到无限的商机。

对于这一点,胡雪岩吃得太透了。

有一天,胡雪岩在反思自己的生意历程时,突然感悟:“我做生意,都与时局有关。”这自然是他切于己身的体会。胡雪岩的生意成也好,败也好,确实都与时局相关。比如,他的钱庄向太平军逃亡兵将吸纳存款,就与太军天国走向败局的大势相关。比如,他的生丝销洋庄既与太平军杀向浙江阻断上海生丝来源有关,也与上海在乱世之中采取“东南互保”而市面相对稳定有关。正因为如此,胡雪岩也总是把帮助维持市面的平静安定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即使因此要付出一些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在杭州战后,胡雪岩的善后赈济就是典型的例子。

杭州被官军收复的消息一传到上海,胡雪岩立即起身赶赴杭州,投入到杭州战后繁忙的善后赈济工作之中。

胡雪岩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一万石大米无偿捐献给杭州,用于军粮和赈济灾民。一年多以前,杭州被太平军包围,弹尽粮绝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筹款买到两万石大米,运往杭州却进不得城去,只好把米转道运往宁波,他后来捐献杭州的就是这批大米。当初,胡雪岩将这批大米转道运往宁波时,宁波刚刚被太平军攻下,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这一万石大米正好救急。当接收这批大米的米行要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未要,只要求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将一大笔钱搁置在那儿。因为就当时的时局来看,杭州能否收复,收复之日何在,完全无法确定。而且,即使在三五年之内能够收复,如此长的时间,这笔钱利滚利,一石米也翻成两石米了。然而,红顶商人胡雪岩却有其独到的想法,如果他留着大米不捐献出去,等杭州收复,可以随时起运,这样固然稳妥,但收获不大,况且如果万一把握不准时局,就可能赔尽老本。与其这样,不如干脆将米捐了。

当然,胡雪岩如此行事,从他个人的考虑来说,自然也是出于他尽心乡梓的诚意。他当初冒死出城,采办大米,又冒死将大米运往杭州,就是希望能为赈济乡梓饥民尽一份力,这诚意确实不容怀疑。客观说来,从胡雪岩生意人的用心来看,他要用这一万石大米为自己重新在杭州站稳脚跟“垫”底。他把一万石大米捐献给杭州,就使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左宗棠的信任,委他负责杭州的赈济善后事宜。但不管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上看,胡雪岩此举都有要尽快振兴杭州市面的用意。在胡雪岩看来,杭州战后当务之急就是振兴市面。而市面要振兴,关键在于安定人心。人心安定、市面平静,人们才会放心大胆地来做生意,这样于公于私,都有莫大的好处。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充足,人心就容易安定。献出一万石大米,“这是救地方,也是救自己”。

这也就是胡雪岩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所在。正因为有这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胡雪岩总是十分热心公益。比如,他定下的药店送药的规矩,他把典当看成穷人的钱庄,他要求刘庆生只要是能帮助朝廷的事情都要做,其中都有振兴市面的用意。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维持局势的安定、市面的平静。

2. 天变我亦变

胡雪岩有一句名言:“天变了,人应变。”“天”即指时势、时局之意。“天变了,人应变”,其意是指时势、时局变化了,人也应该作出与之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以顺应时势与时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话是说,在改朝换代、政权交替之际,才能看出平常忠字当头、口号震天的臣子里,谁是真忠臣。

这种政治上的策略,胡雪岩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生意中。

在清朝咸丰年间,天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占领了浙江省城杭州。巡抚王有龄自尽殉职,胡雪岩只身得免,逃至上海。虽然幸免于难,但胡雪岩孤家寡人滞留上海洋人租界,心思犹在杭州。一方面是牵挂王有龄安危,另一方面则是老母妻小尚在杭州,音讯杳然,生死不明。

杭州被太平军占领,音讯辗转传到上海。胡雪岩一家因为应变得法,及时走脱,躲到乡下,阖家老小平安。虽说胡家满门皆告平安,但杭州城里所谓的“地方士绅”却有不少人为太平军做耳目。于公,这些人告诉太平军,杭州城里有胡雪岩这么一号人物,是办粮台搞后勤的好手,虽然人跑到上海,但家眷还留在杭州附近,可以其家眷为饵,要挟胡某人来归。于私,这帮衣冠中人打算借机榨取胡雪岩银两。

这个消息传到上海洋人租界,胡雪岩又急又气。急的是老母、妻儿的安危。气的是这些所谓的“地方士绅”,平常在乡里望之还似人君,开口王道,闭口朝廷,好像人人都是忠臣,个个都是孝子,如今太平军只不过席卷东南半壁,这些家伙马上就原形毕露。

平常人要是碰到这等事情,大概会无计可施,只好乖乖打算回杭州,听任他们摆布。但是,这些家伙这次却踢到铁板上,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先发制人却受制于人,到头来被胡雪岩重重地扇了一耳光。

胡雪岩的手法看似简单实则极其高明,他走门路请人写了一纸公文,以他“浙江候补道兼团练局委员”的身份上书闽浙总督。这公文里说,虽然他在城破之前,已经先行逃到上海,但临走前在杭州已有布置:他已经暗中与杭州城中士绅某某某、某某某等约定,请该等士绅保护地方百姓,并且暗中布置,将来官军一到,就相机策应。这些人都是公正士绅,心在朝廷,现在虽然替太平军做事,但将来官军收复杭州之后,不论他们任过太平军什么官职,都请既往不咎,并予重用。

然后,胡雪岩走门路请闽浙总督快速批示公文,并由胡雪岩取得副本,胡雪岩请人将公文副本带到杭州,交给“地方士绅”。这封公文一方面让这些所谓的“地方士绅”知道,胡雪岩替他们在官军那边讲了好话,将来要是政府军光复杭州,他们可保无虞;另一方面,也让这些士绅知道,要是他们胆敢与胡家老少过不去,胡雪岩只要把这份公文的副本送给太平军,光是“相机策应官军”,罪名就够抄家灭门。

计策果然好,公文副本托人送到杭州之后,没过多久,胡家老少就平安脱险,悉数被送到上海,与胡雪岩团圆。

“天变了,人应变”这一理念,更被胡雪岩高明地运用到商场之中。每一次经商,胡雪岩都能根据时势、时局的变化,做出与时势、时局相适应的行动。

3. 乘势而行,万事可成

左宗棠曾经对胡雪岩说:“‘与其乘时,不如待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胡雪岩对此深以为然。当初,他是无意间资助了王有龄,发现自己一下子处于有利的经营地位。他马上醒悟到,经商必须学会为自己拓地盘,争势利。

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狗仗人势”仗的就是力量,“势在必行”看的是走向。蓄积起来的力量为势,比如百米之高的水库,比如云雾缭绕的山腰悬起的弩木,比如高塔上吊起的打桩机。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势,比如四两拨千斤,比如庖丁解牛。古人说:“理有所至,势所必然。”

中国古人对势的分析很多,也很精到。孙子在其兵书中讲:“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陶朱公说:“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时代表着势,因此他还说:“从时者,如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将转化,后将悔之。”白圭讲得更明白:“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时至就是势存,看得到这一点的人要“蹶而趋之”,要如猛兽鸷鸟捕食“唯恐弗及”。

胡雪岩的商业活动,围绕取势、用势而进行的,十之有八。他自己有一套商业理论,讲出来就是:“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必求利,要取势。”

拿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这件事开始无意,后有取势之图。

按陈云笙的记述就是:“一日有钱肆伙友胡光墉见王子而异其相,谓之曰:‘君非庸人,胡落拓至此?’王以先人宦贫对。胡问有官乎,曰曾捐盐课大使,无力入都。问需几何。曰五百金。胡曰明日至某肆茗谈。翌日王至,胡已先在。谓王曰:‘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大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速入都图之。’”胡雪岩是看了“君骨法当贵”这一点,才冒了折损名节、失去饭碗的危险鼎力相助。所以,王有龄谋职成功,回杭任官后,胡雪岩不无得意。

胡雪岩借了王有龄的势,“王在粮台积功保知府,旋补杭州府,升道台,陈臬开藩,不数载即放浙江巡抚。时胡亦保牧令,即命接管粮台,胡亦得大发舒,钱肆与粮台互相挹注”。这也是有势在那里,只要靠山不倒,胡雪岩的生意就会越做越好。

胡雪岩称对王有龄的借重是取官势。

官势有官势的好处。一任地方官,钱粮调度、生杀予夺尽在自己掌握中。只要不做出无可收拾的烂事,伸缩余地甚大。

官势最大的缺点是不稳。肥缺人人想占,瘠缺也不能没人。所以,朝廷常有调动换任。

所以,取官势需要看政声政情,不断去维持。

比如,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动一动了,就得考虑浙江巡抚的位置谁来接替最为合适。

为自己的取势合计,当然是自己人来接替最为合适。王有龄从自己的官仕前途考虑,也觉得自己人来最好。最为理想的,便是由何桂清来接任。

胡雪岩在做势上是毫不含糊的。他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何桂清年少得意,居然迷上了胡雪岩的宠妾阿巧。这时,就看胡雪岩的气度了。

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现在要作“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

高阳先生把胡雪岩的这番反复描述得细腻动人:

酒吃到六分,胡雪岩不想再喝,叫了两碗“双浇面”,一碗是焖得稀烂的大肉面,一碗是熏鱼面,两下对换,有鱼有肉,吃得酒足饭饱,花不到五钱银子,胡雪岩深为满意。

“钱不在多,只要会用。”他说,“吃得像今天这么舒服的日子,我还不多。”

“这是因为胡大老爷晓得我做东,没有好东西吃,心里先就有打算了,所以说好。”

“这就叫‘知足常乐’。”胡雪岩说,“凡事能够退一步想,就没有烦恼了。”

这天晚上,他再想阿巧的去留,就是持着这种态度。譬如不曾遇见她,譬如她香消玉殒了,譬如她为豪客所夺,这样每自譬一次,就将阿巧看得淡了些,最后终于下了决心,自己说一声:“君子成人之美!”然后,叹口气,蒙头大睡。

胡雪岩在官势上做到极点,是遇到左宗棠。不过,和左宗棠这样光明磊落的封疆重臣在一起,需要的并不是小恩小惠,而是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才能。如果是个庸才,以左宗棠的骡子脾气,他就会把你一口回绝掉。如果是个人才,左宗棠自会奉若上宾。

有记载说:“咸丰五年,杭州失守,王公殉难。继者为左中丞宗棠。胡以前抚信任,为忌者所潜。左公闻之而未察,姑试以事,命筹米十万石,限十日,毋违军令。胡曰:‘大兵待饷,十日奈枵腹何?’左公曰:‘能更早乎?’胡曰:‘此事筹已久,若待公言,已无及矣。现虽无款,某熟诸米商,公如急需,十万石三日可至。’左公大喜,知其能。命总办粮台如故,而益加委任。”

有了左宗棠这样的权臣看重,胡雪岩所谓的官势就已做成。所谓势利,就是以势取利。初有王有龄的海运局差使,借重海运银两做生意,后王有龄升巡抚,得一省之利为己调度。现在,左宗棠金戈铁马,花十年之力平定西北叛乱,胡雪岩借的势也就大了。清廷倚重左宗棠,要靠他来收复叶赫那拉氏的故土,保住大清的元气,免不了对他言听计从。

左宗棠得朝廷之势,也就是胡雪岩得朝廷之势。十数年间,转运输将,购置子弹,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由胡雪岩经手。以此种大势,求什一之利,胡雪岩的势力如日中天,财富也从原来的数十万增至数百万近数千万。回头再看胡雪岩的赠金赠妻,便见胡雪岩为事业所下的工夫极深。也可见利势不分,自有其道理。

急功近利是商人的通弊。如何耐一时之难,获取巨利之源,应该是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就需要代换理论。小利是小忍而得的,忍的实质是先不求利,而求做事。做小事情,从忍耐到获利的间隔短,获利也就小。做大事情,从忍耐到获利的间隔长,获利也就大。一般来说,只要方法正确,获利和所做的事情、忍耐的能力总是成正比的。封建时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寒窗十载,所得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生意和读书的道理一样,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本别想获利。“先不必求利,要取势”,胡雪岩看出利势不分家,就有了取势的打算。取势的成功给他带来厚利,“光有官势还不够,商场的势力我也要。这两样要到了,还不够,还要洋场的势力”。

这就典型地道出胡雪岩在商业上的总体谋略。这个谋略的核心是取势,犹如修水库蓄水,犹如修铁道搞运输。开始看起来成本大,创收慢。一旦水库、铁路修好了建成了,由此获得的利益却是持续不断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之寻找温暖

    重生之寻找温暖

    上一辈在枪林弹雨中渡过,这一世平平静静却感觉不到自己想要的温暖。你说,我是你要的温暖。却不知道,你却是我的全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无非是机遇时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身的修养、学识、能力、阅历、性格等。在内在因素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又取决于内在困素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内在因素的其他方面决定了这种方法,而这种与外界沟通交往的方法又是一个人内在因素的体现。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做人办事的手段、方法对了,自然办事效率就高了,事也办得顺利了。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算命先生的预言

    算命先生的预言

    在那场事故中,她的脸上添了一道又长又扭曲的伤疤,她只得将脸终日的包起来那日,她带着面纱出门,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姑娘,算一卦吧。”她认出这就是当年说她幸福难求的那个算命先生,她摘下面纱,“不用算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算命先生惊呆了片刻,摇头道,“命,都是命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孽妃

    孽妃

    ★文案★三千宠爱在一身,苏乔恃宠却不骄。温驯动人之下,她素手纤纤,挑起宫战无数。妃嫔,可以侍寝,不可以怀孕,这是她的底线。这个底线无关争宠,只是为了,,,血统!月妃也好、紫妃也罢,无论她们出身多么高贵,都不配为大泽皇家延续血脉。只因,这个帝王亦是贱种!★★精采一现★★★强势的攻占,妩媚的承欢,却换来意外的咆哮:“那个男人是谁?夺了你身子的男人,是谁?”压下心底的怒与恨,浅笑吟咛,吐气如兰:“皇上在乎的,是这个吗?臣妾并未放在心上呢!”★后宫初见,尉蓝惊醒于她的阴狠:“何时,你竟然视人命如草芥,连未曾面世的婴孩也不放过?”抬头浅笑,还是那抹纯真:“怎么?哥哥心疼了吗?可知同样的一条生命,也曾因为哥哥而葬生娘胎。哥,可曾心痛如斯?”★策马疆场,看着箭雨斑波落下,满目血流成河,夜狼亦心惊转身:“这,真是你想要的吗?”红颜一肃,温柔如故:“将军何出此言?野泽王野心勃勃,皇上病重宫中,本宫不过是代驾而征、尽心报国而已。我不杀敌、敌亦杀我,将军,双手满是血腥,却还参不透死生吗?”★★细致行文★★“乔儿。。。”令他痴狂的背影一颤,慢慢转过身来,纤细的身姿不盈一握,红唇轻启微微一笑:“皇上,是,在叫臣妾吗?”不,不是。是,就是。她明明就是苏乔,不是他的灵乔,可为什么两人的身影总在他的面前交织?一个饱满柔韧、一个纤细温馨,明明是那样的不同,可总是扰乱着他的神经。他爱的灵乔,早丧生在大火之中,一场为了他而燃烧了两百零九条人命的大火!!!爱他的苏乔,却在宫中,巧然一笑,依门盼着他的临幸。------每一夜的侍寝,都是她的恶梦。醉生于温柔缱绻之中,赤臂轻揽着他埋首的精壮,红唇中逸出的,究竟是忘情的吟哦,还是,耻辱的噬咬。。。“乔儿。。。”他深情的唤。“皇上,是,在叫臣妾吗?”倩兮一笑,她轻声询问。他脸上刹那一现的,是迷茫。不是,也是。她就是这样的,要让他纠结,时刻在身上演绎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只为了提醒他,爱的存在,可何况不是在提醒着自己,恨,依然在。。。肚子里的孽种,唯有陨落,是对每一条背负在她身上的血债,偿还的利息。。。★人物★---风灵乔,风族之主。她是泽内的雪莲花,纯洁大气,尊贵而略带调皮。内定的皇家之媳,爱上了那个身份并不尊贵的男人。当爱情敌不过血统、当阴谋噬杀了纯真,她,已不再是她。
  •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作为一名弱国进贡的和亲之妃,她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她本以为,人心是能够感化的,他终会对她心存一丝怜惜。统一江山后的他,面对她的质问,却只冷冷说道:“赵舒窈,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三尺白绫,就是她侍君的凄惨归宿……红颜尽,江山改,她图谋复国,华丽转身,铩羽归来,她对自己发誓:这一次,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