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500000004

第4章 大清出了个胡雪岩(3)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和洋人打交道时日多了,逐渐与洋人融为一家,一方面借了洋人实现一己私利,另一方面也借洋人为中国做上一点好事。这一部分人就是早期的通事、买办商人以及与洋人交涉较多的沿海地区官僚。

对于洋人的不同理解,必然产生政治见解上的不同。在早期,薛焕、何桂清、王有龄见解接近,持利用洋人的态度,这与曾国藩等的反感态度相对,两派在许多问题上多有摩擦。利用洋人,这是薛、何、王的态度;表示担忧和反对,这是曾国藩的态度。胡雪岩因为投身王有龄门下,也深知洋人之船坚炮利,所以一直是薛、何、王立场的策划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到了中期,曾国藩、左宗棠观点开始变化。左宗棠由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和欣赏,进而积极地要开风气之先,胡雪岩的洋人观有了依托。但这时,由于对洋人势力之分析、见解不同及集团和个人的利益所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产生分歧,最终,胡雪岩成为了牺牲品。

对于洋人的冲击,下层百姓的反应大多是被动的。真正与洋人打交道者,均是从谋私财入手的,因而对大局影响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下层的代表,在经过长期的打交道后,逐渐形成了一股稳固的力量,为中西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清廷旧格局转变的另一冲击力量是太平天国运动。不过,由于太平天国信奉变了种的基督教,自身过于封闭,因而其感召力基本上限于下层之老百姓。大多数的地主知识分子,既未感到清朝政府有何需要变动之处,也感受不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感召力量。

相反,由于曾国藩等一批有识之士应势而出,地主知识分子阶层很快就聚拢在其周围,最终形成一支维系旧制的中坚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对下层商人来讲,冲击较大。因为商人的本性在逐利而不在建制,太平军一起,许多商人便趁乱世为所欲为。

以上是旧格局受到冲击后不同层次人物的一般反应。

2. 助剿内乱,胡雪岩建立大秩序

时势的剧变让清政府不知所措,然而,胡雪岩的反应却大有不同,可作如下之分析,以见其对时事把握的特殊之处。

清廷旧制受到冲击,朝廷自身惶惑,一般老百姓更是不安。胡雪岩从商业经验出发,认为一个社会必然需要一个秩序的核心。这一核心起作用与否,全看我们普通人的态度。假如我们投注力量,加以维护,这个核心必然是有效的,它必然能生发出一种秩序,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假如我们人人自危,对这个核心也采取瓦解之态度,这个核心必然无效,社会也自然而然堕入一种无序状态。而一个无序的社会,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利的。如果说有利,也只是对江洋大盗、野心家、流氓无赖有利。

基于这一认识,当太平天国运动起来时,胡雪岩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乘机捞一把的好机会。在他看来,浑水摸鱼只是因为鱼是混乱的,才让人侥幸有所获。胡雪岩认为,首先应该替官府维持秩序,秩序建立起来了,你自己才有一个从事商业的好环境,官府领你的情,也会给你提供很多便利。

胡雪岩认定,他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官府打太平军,而不是今天从太平军那里捞一把,明天从官府那里捞一把。胡雪岩很清楚,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在两面都面临信任危机,太平军会怀疑他与官府有勾结,官府会怀疑他替太平军着想。商业最重要的是信用,信用丢了,生意就做不大。因为老主顾知道他并不是一心为别人的,他们可以和他打一两次交道,但绝对不会三次、四次地长久下去,那他就只好不断地换主顾。这样就无异于每一次都要重新搭房建屋,成本大大提高,机会就大大减少。

出于同样考虑,当清政府发行官钞时,胡雪岩作出了与钱业同行不同的选择。同行们都认为,太平军动乱在眼前,政府是否可信大成问题。如果今天接了这官钞,明天没有人要,兑换不出去,那就会烂在手上。胡雪岩的看法不同。按他的分析,朝廷毕竟大势还在,尽管朝廷遇到了许多麻烦,但社会要想运转,还非得靠现在这个朝廷不可。况且朝廷的信用是大家做出来的,人人出来维护,它的信用自然就好。所以,别人不理这官钞,胡雪岩却要接。不但自己接,还动员别人接,并且以自己的信用作保证。

替官府打太平军,这既是一种风险,也是一种投资,得到的会是巨大的利益。胡雪岩这种看法,符合商业的一般原则。任何一种商业都要求稳定,商人可以面临纷乱的局面不顾生死去求取利润,但这种纷乱局面却不是商人的愿望。任何一个商人都希望在一种平静的气氛下进行风险最小的投资,以求得利润最大。除非发生特殊变故,使得混乱比平安更能节省成本。更何况当时的清廷,基本结构依旧,所受的只是猛然一击,并非致命一击。

基于这种考虑,胡雪岩紧紧依靠官府。从王有龄开始,运漕粮、办团练、收厘金、购军火,到薛焕、何桂清,筹划中外联合剿杀太平军,最后还说动左宗棠设置上海转运局,帮助左成功平叛西北。由于帮助官府有功,胡雪岩得以把自己的生意从南方做到北方,从钱庄做到药行,从杭州做到外国。官府承认了胡雪岩的选择和功绩,也为胡雪岩提供了从事商业必须具有的自由选择权。假如没有官府的层层便利和保护,在这样一个封建帝国,胡雪岩必然处处受阻,他的商业投入也必然要加大。如果投入过大和损耗太大,他的商业也不可能形成那么大的规模。

对于清廷旧制,胡雪岩还有另外一层看法。许多商人只是畏惧官府,没有想到驾驭官府。胡雪岩一开始并没有驾驭官府之想,但在他所帮助的王有龄升官之后,他逐渐发现自己借王有龄获得的便利甚多。首先,资金周转便利,因为有了官府之流转金作为依托。其次,他发现官府的好多事自己能够以商业活动完成,既减少了官僚办事的低效,自己也赚取了利润。最后,自己借了官府之名,能做到许多以商人身份很难涉足之事。

所以,后来胡雪岩对于利用旧制有了信心。一开始,他并不愿捐官,认为生意人和做官的人在一起别扭。后来,他想法变了,既然官府与生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不妨捐官,涉入官场。这样做其实也是以最小投入完成最大产出。

胡雪岩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特点就是“官商”,也就是人们说的“红顶商人”。这“红顶”极具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就表示胡雪岩受到皇帝的恩宠。事实上,它意味着皇帝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商业活动的合法性。既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保护的人自然也不应受到掣肘。另一方面,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保证了被保护人的信誉。所以,王公大臣才能很放心地把大把银子存入阜康钱庄。

胡雪岩一方面获得了信誉,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在封建时代无所不在的对商人的干预,因此能够如鱼得水。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胡雪岩的应对又有不同。

前边讲到,有许多商人,在太平军刚起事时,抱了投机的心理想捞上一把。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准则、理念,只知一时的利润。这样做无异于自毁信用。到头来,太平军不信任他们,因为他们是依顺官府的;官府也不信任他们了,因为他们曾暗通太平军。

胡雪岩的原则很明确,太平军的口号不得人心,肯定是长久不了的。所以,必须帮助官府打太平军,以维持一个大秩序。

不过,胡雪岩对于因为太平军起事而纷扰不安的一般人却有另一层同情的看法。

在胡雪岩看来,太平军起事,有好多老百姓是被迫卷入这场纷乱之中的。比如周八俊,不堪别人的欺侮而犯了事,只得投靠了太平军。又比如蒋营官,太平军打到家门口,男耕女织的平安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投了军,出来与太平军作战。

他们都是不得已而卷入,他们对大时局并无太多看法。他们只希望老老实实在其中一边做事,并以为只要勤勉,不论在哪一边都会越过越好的。就是投奔太平军做了小头目的,或者投顺太平军的富户,也大多有难言之隐。我们可以说他们糊涂,不过大凡老百姓,没有几个能保持头脑清醒的。

有了这种同情的认识,胡雪岩对他们也就不那么苛刻。尤其是遇到像周八俊这样的人存银子时,他能以同情之心对待,愿意以自己的商业活动,给他们一个再生的希望。

当然,也可以说胡雪岩在这里边有商业的动机。不过,如果没有这种同情和了解,胡雪岩就不会看得那么透彻,他对这些人手头的银子就会避之唯恐不及。很显然,这些人是与太平军有染的。

胡雪岩是这么看的:与太平军有染,没错,不过要看是什么原因、什么姿态。这些人都是些老实的小民。如果不吸收他们的存款,他们就不得不把存款给太平军用,或者被无理的官差劫掠。这样于秩序无益,反倒有害。

而且这还牵涉商人和官府的关系。是商人都得从官府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商人有商人的原则,官府有官府的目标。假如商人都从官府角度看事情,效果会好吗?肯定不好。士农工商各有各的位置,应各遵从各的原则。

照胡雪岩的看法,就是商人对客户讲信用,官府对朝廷讲良心。商人说话算数,是对着自己的服务对象——客户——来讲的。官府只管自己做事是否对得起朝廷。两者对象不同、原则不同,假如各行其是、各司其职,整个社会便井然有序,否则就只会增加混乱,于事无补。

这是胡雪岩颇为超前的想法。因为封建化的社会是各业不分,各业的职业原则也不独立。士处于社会的最核心层,一旦做官,便有了凌驾于农工商之上的特权。这个时候,士便经常以其特权来强制要求其他阶层。社会表面上有了秩序,但这种秩序是一种服从性的秩序,而不是一种平衡性的秩序。农工商在这种秩序下必然陷于士的管制中,不能有一个客观的地位。商人在这种秩序下,也就极为费力,极为提心吊胆。

各业分工意味着各业遵从原则的相互独立。各业在一种更抽象的原则之下平安相处,相安无事。若依这种原则,官府就无权干预商人的正常活动,上述吸纳存款也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和保证。

胡雪岩的这种思路,保证了他对所有可能不受官府严格控制的私人财产的吸纳。大清权臣文煜愿意存款于阜康,除了信用好之外,就是看中了胡雪岩在经营钱庄时,坚持钱庄只管吸纳存款,不问款项来源的原则。款项来源的正当与否是款项持有人和官府间的事。在现代,是财产持有人和法院间的事,而不是财产持有人和银行之间的事。胡雪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不因惧怕官府而不敢按自己的思路经营,而是理清思路,放手去做。

3. 利用洋人,胡雪岩纵横捭阖

对于洋人和洋务,我们在前文已经有所交代。胡雪岩因为身处沿海,最先看到洋人的船坚炮利,最先与洋人打交道,一开始就主张用洋人、洋枪打太平军。当然,这里边也有利益的考虑。而且自始至终,胡雪岩商业利润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来源于他购买军火、购买外国机器、筹借洋款的活动。对洋人之态度还成了他依附官府,维持社会大秩序,最终开拓出一个好的经营环境的资本。

与洋人打交道,他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洋人的政府与清朝的政府不一样。清朝的政府,商人稍有赢利,他就想来分沾你的好处,巴不得一口把你吞下去。一旦得不到好处,他便让你不得安宁,甚至让你破产。

洋人的政府,则尽力帮洋人做生意。你没钱,他放款给你。你出洋做生意,他派军舰保护你。一旦中国人欠了钱,他就把枪炮对准中国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商人无理,他也处处袒护。

因为有了这种对比,胡雪岩对封建官僚体制压制商业活动,就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清朝的商人费了好大劲儿,才能创造一个好的经营氛围。因为整个体制所限,他们还只能单独地开拓商业领域。稍有不慎,经营特权就会被收回,多年的苦心经营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至于洋人自身,在胡雪岩看来,也有他们的好处。他们的好处就是讲道理、讲信用。你认认真真去和他做生意,他也就认认真真和你谈,不会想到生意之外的歪点子。中国的商人就不同,他在商场上赢不了你,逮着机会就会在其他方面报复你。比如利用地方流氓势力,比如利用官府。所以,胡雪岩觉得,很多时候,和中国自己的商人打交道很吃力,和洋人打交道就很省劲儿。洋人的整个体制,已经大大减少了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成本。中国的商人,办成同样的一件事,付出的心血要更多。这样看,胡雪岩的成功就更显得来之不易。

以上所述,就是胡雪岩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的特殊应对。并不是说胡雪岩起初就有过人的眼光,而是胡雪岩在其商业活动中锻炼出了一颗敏锐的心。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商业经验,用心体会各方发生的巨大变动,及时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应对方法。其实,在商业活动中,绝对的先见之明是没有的。在绝对的意义上,每一个商人都是宿命论者,他们被一双(胡雪岩时代还有另外几双)无形的手所掌控,在似乎是人力又似乎是天意这种说不清的情况下或者成功或者失利。但是,一个有经验的生意人总是能从自己的见闻中寻出蛛丝马迹,作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选择。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多,他遇到事情时对事情的处理就越有信心。这一点不用多说,每个生意场上的人都深有体会。

同类推荐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弑情

    弑情

    一朝穿越,失去所有记忆,穿越后,在家人的照顾下,感觉到亲情的温暖,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却被自己亲手毁灭!“珩,这个女人是谁?”狼狈的出现在王府,四周质疑声也不去理会。只是直视着当初说要对自己一生一世的人。“兮儿,你还不觉悟吗?芡挽才是我心爱之人。”端齐珩环抱这新婚妻子丞相之女全芡挽,看着面前质问的人满脸戏谑。镇远将军独女,元若兮,受尽宠爱,又和当今手握重权的珩王爷情投意合。人人称羡的命运在一夕之间全部破灭。大婚之日,将军府上突然出现的禁军,一道就地处斩的旨意,那大红的绸缎染上的都是血,更显妖艳,家人牺牲性命换来自己的逃脱,但这一切才只是开始...本该是自己的婚礼,而现在却变成破坏他人美满婚姻的坏人。将军府被灭门,亲人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被杀,心爱之人迎娶她人。原来所有的柔情都是假象...而身上的这身红衣更显得是讽刺,那是用自己亲人鲜血染成的,多可笑啊?!一切都是眼前这个人造成的...都是他...都是他!!!是他让自己家破人亡...是他让自己变的这么不幸!!!“端齐珩,今日我元若兮所承受的一分痛,他日定要你千倍万倍来偿还,你我情份犹如此玉——恩断情绝!”★★★再见面时,她早已是封妃大典上的主角,皇帝的宠妃——凌玥侧脸,勾唇,她笑得风淡云清。看见一脸僵硬的端齐珩,好心开口询问,“王弟,一切安好?天下负我,我亡天下,情若阻我,我必弑情!!!*****************************************************喜欢就=【收藏】+【票票】+【留言】****************************************************
  • 仙魔经纪人

    仙魔经纪人

    酒吧门口的一道闪电,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他,被闪电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被闪电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因为这自身朦胧的欲望,而不自觉地走向了与被视为不可挑战的修真阶层对抗的道路。
  •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某女无辜的瞪大双眸:“……”,成就了他(她)们一生的姻缘。你欺负我好玩吗?”某女囧着一双好看的眉头实在不解。“好玩。“逸总,一段长辈的渊源。”某男咬牙切齿:“那你躲个什么劲。”“你……”“沐优艾,一个被伤透心的冷漠男,一个迷迷糊糊的可爱女,你躲着我好玩么?”“不好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科贝特给年轻人的忠告

    科贝特给年轻人的忠告

    《科贝特给年轻人的忠告:每句话都足以改变你一生》提出了有关教育、科学、贸易、农业、园艺、法律、管理以及宗教方面的忠告。但人们往往直到老了才会感悟到这些浓缩着人生智慧的忠告,可惜为时已晚。在《科贝特给年轻人的忠告:每句话都足以改变你一生》中,科贝特为年轻人奉上了这些宝贵的人生智慧精髓,助其领悟人生真谛!
  • 烂醉于鱼头火锅店

    烂醉于鱼头火锅店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