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07

第7章 处世之道(3)

适可而止——知止所以不殆

[原文]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老子·第32章》)

[今译]

名称既已制定,就要知道各自的限度,知道各自的限度,守好本位,就不会有危险。

[按语]

河上公: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

王弼: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反,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又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做人就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方能见母。故俗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做人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时人以为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

刘邦初定天下,封萧何为宰相,一时之间,有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唯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萧何:“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增封你为宰相,掌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戒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增封,献出自己的财产做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心中的疑虑。”萧何仔细一想,认为有理。于是,他照着召平的建议去做,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输到前方做军费,高祖果然高兴。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带兵亲自去讨伐。留在后方的萧何则全力抚慰百姓,安定民心。有人见他这样投入,勤勤恳恳,非常担心,就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是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打听你的动向,唯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从今天开始就要破坏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萧何细一思量,认为他有理,便昧着良心,没收百姓土地,扰民、乱民,使百姓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当然也下降了。更妙的是,萧何故意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贪图小利,使刘邦认为他胸无大志而放心。然而刘邦哪里知道,这正是萧何采用的避灾自保的策略。

李靖曾《题六和塔》诗说:“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去卧林丘。”一个人能体会到“高处险”,自然能居安思危。溢满思退,就能知足知止,淡泊藏用;知足知止,就能不骄不矜,无得无失。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历代之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功败垂成。稍有成功,事业稍大时,便自满得意,骄矜无忌,贪得无厌,树敌无数,惰怠荒废,随心所欲,不知谨守不失的道理。要想谨守不失,全在于知足知止。知足知止,就知道创业的艰难,就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庄子借北海之神的口气说:“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一定明智而随机应变;明智而随机应变的人,不会受到外物的伤害。道德崇高的人,火不能烧他,水不能淹他,寒暑不能损伤他,禽兽不能伤害他。这不是说人有意去触犯有害之物,而是说能察安危,对祸福的来临冷静对待,谨慎进退,所以无法加害他。因此说,不要用人事毁灭天然,不要用世事毁灭天命,不要因考虑得失而为功名做出牺牲。牢记这些道理,就达到了返归真性的境界。”

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

[今译]

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认识自己的才算高明。

[按语]

河上公:能知人好恶,是为智,人能自知贤不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

王弼: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是一句刻在古希腊特而斐神庙中阿波罗神的神谕。老子说:“自知者明。”有两个故事最能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森林中,动物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比“大”比赛。老牛走上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也欢呼:“真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它一下子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同时神采飞扬地高声问道:“我大吗?”“不大。”台下传来的是一片嘲讽的笑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着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到死也还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有一位登山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到了7 800米的高度,他体力支持不住,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朋友们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为什么不再往上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爬到顶峰呢?“不,我最清楚,7 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也不为此感到遗憾。”他说。

青蛙不了解自己,受到了命运的惩罚;登山队员了解自己,所以他安然无恙。了解自己,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现代人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了解自己。我们往往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比较得来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后定出来的,所以每天要受尽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如果在生活中总是与别人比较,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那么,他就会慢慢地迷失自己。一个人成天乞讨获得别人的掌声,他的生活必然是空虚的,久而久之,他的生活就变成了负担和苦闷,而不是充实和享受。所以,人贵在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人做事,那才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依照自己的潜能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使自己对自我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剖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越明确,所表现的行为将越适合本身的情况,我们的表现也会越自然,越能给旁人一个正确的印象。同时旁人根据那些印象来与我们交往时,将不致引起什么困难。就我们自己来说,对本身有一个明确了解之时,也等于有了一个做人的准绳,尽管在不同的情况之下,我们还能表现颇为一致的姿态与行为模式,别人也知道该怎样和我们来维持适当的关系。

别太霸道——强梁者不得其死

[原文]

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老子·第42章》)

[今译]

凡人所教导我的,我也发为议论去教导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事例作为教学总纲。

[按语]

河上公:强梁,谓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也。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为教戒之始也。王弼:举其强梁不得其死以教邪,若云顺吾教之必吉也。故得其违教之徒,适可以为教父也。

罗运贤曰:“《说文》:‘父,巨也’。‘巨,规巨也’。‘教父’即‘教巨’,犹言‘教条’也。训‘父’为‘始’,非是。”蒋锡昌然其说,谓:“‘强梁者不得其死’,盖古人人遗言。此语与老子思想相合,故老子取以为教条也。”

社会上总有那样一群飞扬跋扈的人,他们在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后就自恃己才,过高地估计自己,做事主观性特强,办事独断专行,说一不二,毫无顾忌,自鸣得意,瞧不起周围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总想在他人面前“露一露”,显示出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来。他们在说话、办事过程中总是过分突出自我,总想压倒对方,而且在语言中总是要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来:“离了自己是绝对地不行,地球似乎总要转慢了似地。”飞扬跋扈者只需要他人的服从,不习惯他人说一个“不”字,他们尤其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只要谁表示出一点不尊重他的意见来,他就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侮辱,于是,变着法子会给人“穿小鞋”,甚至会为一点“小事”而将对方整得透不过气来。有时对方已经缴械投降,还一个劲地穷追猛打,毫不手软,置人死地而后快。

弓硬弦常断,人强祸必随。过于坚硬的,容易折断;过于洁白的,则容易被污染。天道忌盈。为人处世不可过于争胜,过于求强,要自谦、自守。吃些亏并不是坏事,节制欲望并不是坏事。飞扬跋扈者的结局总不那么美妙。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岁入西点军校,23岁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走出军校大门;50岁的时候,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原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二战结束后任美国远东部队司令官;美国侵朝战争时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52年的军旅生涯在鼎盛期戛然而止。

这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战区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杜鲁门总统做出的这一决定源于麦克阿瑟的长期桀骜不驯,且对任何关于国家甚至国际间的大事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朝鲜战争暴发,麦克阿瑟与决策层最次出现龃龉并非因朝鲜问题,而是由美国的对台政策引起的。美国政府认为,蒋介石政府已经丧失了民众的支持,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不仅会疏远中国大陆群众,还会在亚洲各国激起强烈的反美、反西方的情绪。在白宫看来,若派遣国民党军队参加朝鲜作战,其所需费用“还不如用来支持我们自己的军队更合算些”。因此,美国政府决定,与台湾的关系不能太密切。但是,政府的决定却遭到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军界的反对。麦克阿瑟要求政府的政策能“更坚决地”支持中国国民党,“更积极地”反对中国共产党。1950年7月21日,麦克阿瑟访问台湾。返回东京后,他发表声明称,如果台湾受到中共的攻击,美国与台湾的“有效合作”马上就能完成部署。8月1日,蒋介发表公报,称他和麦的会谈已经奠定了共同保卫台湾和“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础。对于麦克阿瑟的声明,且不去评价其对与错,单就麦克阿瑟的身份来说就是“越位”。

这两个声明、公报引起了华盛顿的不安,杜鲁门总统8月4日在以国防部长约翰逊名义发出的信件中用严厉的措辞对麦克阿瑟提出了警告,提醒他:“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可导致全面战争爆发的行动。”但是,麦克阿瑟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8月28日,他在发给“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野营活动”的贺电中驳斥了美国保卫台湾会失去亚洲人的支持的说法,他说,讲这种话的人并不了解东方。

杜鲁门获悉该电文后非常恼怒,曾认真考虑过解除麦克阿瑟远东战区司令官的职务。但最终,他“经过认真斟酌,决定打消这个主意”。然而,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一败涂地,又狂热地鼓吹扩大战争;他自行其是,无视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的权威,在世界舆论面前,屡屡陷美国政府于被动。这使得杜鲁门忍无可忍,最终采取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行动。

一个声威显赫的传奇将军,就这样黯然地被解除了职务,留给人们的感慨和思索实在太多了。所以,即便你声名远播,即便你功勋卓著,即便你业绩骄人,即便你如日中天,你也不必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而应谨言慎行。盲目地自骄自负、不切实际地固执己见,就注定要以惨败而告终,这是世事的必然、人生的警策。

金钱陷阱——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原文]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第44章》)

[今译]

过分爱惜名分必定要付出大量的耗费,过多的藏货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按语]

河上公: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费。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

王弼: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今天有很多人碰到“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或类似的问题时,都会抢着回答“出名”或“发财”。但你千万不要为自己制定纯粹追逐名利的人生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钱是最让人困扰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人类实在离不开金钱,金钱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不信你可以出趟门试试,不说你要坐车就得买票,如果遇上一个很“原则”的售票员,即使少了一毛钱,你也别想坐上车。所以,财富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地要和不要的,人必须凭借金钱才能生存。但另一方面,人又确实不能为金钱所役,譬如钱是人造的,钱是人赚的,钱是人用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钱财便助人成就好事。假若做了守财奴,嗜财如命,甚至为了钱财忘了义理,为一得一失不惜毁了容颜丢掉性命,那也就是为物所役,难得快乐了。

有一个深刻的例子:一个人花了50万元买了一块由制表名匠亲自加工的镶满钻石的手表,他对这块表爱不释手。为了防止歹徒抢劫,他还特地雇用了一个保镖。有一次这个人乘火车到外地去,上火车前就被歹徒盯上了。由于人多眼杂,歹徒一直没有机会动手。火车就要开了,这个人在靠近窗口的地方坐下,戴手表的左手放在窗台上。就在火车慢慢加速开动的时候,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歹徒用准备好的一把快刀,将这个人佩戴钻石手表的左臂硬是活生生地砍了下来,这个人又痛又怕,送到医院时已没了命。

为了一块手表,竟然连性命也搭上了。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别太在乎它。一旦因钱把性命也断送了,那么再多的钱也没用了。

同类推荐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但愿从未让你知道,我曾那么爱你

    但愿从未让你知道,我曾那么爱你

    如果眼睛会说话,它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一次车祸,让他的左眼失去了光明。一副眼角膜,让她的右眼得以重现光明。爱不必从心开始,用眼睛更能把爱看清。他因为失去左眼而自卑得把自己的心冰封,不想让任何人接近。她因为得到了右眼而对生活开始更加向往,对重新得来的生活她既感恩又珍惜。他们的相遇没有港式巧合,只是自然而然。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青城十九侠

    青城十九侠

    话说灌县宣化门外,有一座永宁桥,是竹子和粗麻索做的。这桥横跨江上,长有二三十丈。桥下急流汹涌,奔腾澎湃。每当春天水涨,波涛电射,宛如轰雷喧豗。人行桥上,摇摇欲坠。不由你不惊心动魄,目眩神昏。及至一过对岸,前行不远,便是环山堰,修竹干霄,青林蔽日。衬上溪流索绕,绿波潺潺,越显得水木清华,风景幽胜。离堰半里,有一小村,名叫裘家厂坝。全村并无外姓,只得百十户人家,倒拥有一二百顷山田果园。袭氏世代都以耕读传家,房数也不算多,彼时灌县民风又极淳厚,所以全族甚为殷富。
  • 网游之江湖梦

    网游之江湖梦

    有人说,人心就是江湖,变幻无常。从游戏到穿越,从里面寻找道路。
  • 重生之妻本风流

    重生之妻本风流

    梅飞飞重生了!前一生,她遭遇背叛,受过伤害,这一世,她不愿重蹈覆辙,只求远远逃开。谁想到,等她阅尽美男无数,历经万水千山,一回头,他仍在原地默默等待。片段一:他低低地道:“我真的让你这么讨厌?”她转过身去,从鼻子里不屑地哼了一声:“现在知道也不算晚。”“那我们的承诺呢?梅飞飞!”她全身陡然一震。承诺?原来他也曾是个相信承诺的人吗?可惜,她现在却早已不再相信!片段二:艾洁的声音气急败坏:“梅飞飞!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你怎么能总是这么残忍?你不知道他爱你吗?!他爱你!他一直在爱你!”“他爱我?你确定他是真的爱我吗?”想起前世的伤害,她冷冷一笑,“那好啊,那么不妨让时间和空间来证明一下!”片段三:“飞儿,我说过,如果有一天,这世上再没有人爱你,那一定是因为,我不在了。”“既然如此,你就该好好活着,净做这种傻事干什么?!”“你这样说,我可以理解为,你终于愿意再一次接受我了吗?嗯?”…本文有宠有虐,有笑有泪,有校园爱情,有都市恋曲。过程貌似NP,结局其实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