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06

第6章 处世之道(2)

范蠡对宦海沉浮洞若观火,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他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入三江,泛五湖,跳出是非之地,秘密来到齐国。此时,他想到了有知遇之恩,且风雨同舟20余年的文种。他给文种修书一封,写道:“凡物盛极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进退存亡之道,而不超过应有的限度。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眼狼步,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文种接到范蠡的信,恍然大悟,便自称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为时已晚。不久,勾践借口文种企图谋反,赐其自裁,一代谋臣含冤而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向往着高官厚禄,幸福荣华,又有几人能像张良、范蠡那样不恋红尘,见好就收。“功成身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商鞅就是因为在紧要关头不能做到急流勇退,触犯了原来是他强有力的靠山的秦孝公,晚年遭到五马分尸的极刑,使一世荣华,顿时化为乌有,死后仍骂声不绝。据《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孝公疾起,传位商君,商辞而不受。”这是孝公生前假意传位,以试他忠心,可见商鞅在志得意满时即见疑于主子,这时他本应主动“功成身退”隐遁避险。后有赵良引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典故力劝商鞅隐退,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为然固执己见。最终,孝公将他驾空,政敌也伺机报复,当孝公一去世,曾经反对他变法的顽固派们在新王即位后,纷纷用计陷害他,新王终以谋反罪对他处以极刑。商鞅之所以惨遭毒手,是他太不识时务,只知进,而不识廉知耻,故而引起众怒,不死将何?

至于隐退与否,因人而异,最后理想的结局,当属“功成身退”、“告老还乡”能保平安,此乃“天之道”也。历代用人者也都倾向于录用“知退者”,因喜知退者识廉知耻,忠心弥坚,极少生事。

自古以来,凡在进退上处理不当者,都会使一生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万年。

财多累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原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第9章》)

[今译]

金银珠宝堆满屋子,却没有一个人能把它们看守住。

[按语]

河上公:嗜欲伤神,财多累身。

王弼;不若其已。

魏源:室,河上及诸本作“堂”。此从五弼、傅奕本。(按:王、傅本作“金玉满室”。)

朱谦之:“堂”,《释文》:“本或作室。”范应元曰:“‘室’字,严遵、杨孚、王弼同古本。”今按傅本亦作“室”,作“室”义优。《说文》:“室,实也。”《释名》:“人物实满其中也。”陈碧虚所见严君平、王弼本亦作“室”。

一个百万富翁在临终时,假使有人向他提议:“你若捐出所有财产,就可以多活三天。”相信他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个提议的。可惜的是,全世界的财产也无法为一个人换来片刻的超额时间。更可惜的是,人死之后必须让世界的归于世界。人生如过客,他的财富只是暂时借用的资具而已。问题是:他能否运用财富以求得幸福?

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因为财富即是幸福。财富的确非常诱人;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财富可以让一个人随心所欲。”英国文人萧伯纳更明确地说:“钱给人权势,钱说话;钱印刷;钱宣传;钱统治。”但是,钱财却是不一定带来快乐。富人的离婚率高于穷人;富人的挫折感也深于穷人。在今日工商社会,缺一点钱用,尚不致造成“穷斯滥矣”;但是钱太多了,却容易沦为“富斯滥矣”!西谚有云:“金制的马衔,并不能使马更优秀。”光靠钱财,也绝不能使一个人更幸福。

假使为了赢取财富而汩没真实人性,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一枚硬币,如果放在眼睛前面太近的话,也会遮住所有的阳光。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我不曾见过一个的真诚随着他的财富而增加。”何止真诚如此;财富可以装扮一个人的外在美,却丝毫无法增益他的内在美。更麻烦的是,人对于钱财往往是贪得无厌的;由贪婪而生的恶行恐怕就难以计数了。

财富会使人更自由吗?不一定。一个以为自己“拥有”财富,而事实上他是被财富所“拥有”——他的心无法舒畅自得,甚至要忧虑安全问题,这真是一种负担!莎士比亚说:“富人即是穷人;他们就像驮着满袋金币的驴子,背着沉重的财富走完旅程,至死方休。”这些话或许过于酸腐,但是至少肯定了人应该自为主宰,不要受役于物。

有这们一则新闻:有一个居住在脏乱不堪的房子、膝下无子女的老人去世了,邻居在他的床底下翻出好几元。如果你看到这位老人家的生活状况,会疑惑:“这笔钱凶究竟想干什么用呢?”

再如一个晚年丧偶、快80岁、住在破房子里的老妇人的故事。这个老妇人十分富有。仅仅房子就有好几栋,可是她却完全与世隔绝,仅仅和小狗一起守着破房子生活。就算她的钱再多,也没有人会说她的命好!

苏格拉底说:“假使一个人以其财富自豪的话,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他如何运用财富,然后才决定是否赞美他!”假使富人知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并且热心公益、行善助人的话,当然值得赞美;假使富人知道“富润屋,德润身”,进而自我斯许、砥砺品德的话,当然值得赞美;假使富人知道爱国爱乡、集资兴学、奖掖后进、为国举才……这时富人就是真正的富人,成为金钱的主人,社会的栋梁。这就是运用财富以求得幸福。

富贵不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原文]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9章》)

[今译]

富贵而骄纵,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祸害。

[按语]

河上公:夫富当赈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王弼:不可长保也。

朱谦之:楼正、司马光“骄”亦作“()”高()本作“()”。“自遗其咎”,《治要》作“还自遗咎”,室町本作“还自遗共咎”。《玉篇》:“‘咎’,《说文》云:‘灾也,从人从各,各有相违也。’”

“富”指财,“贵”指权,权力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权力的表现。老子认为,如果从拥有财富和权力而骄横自视,这一定会带来祸患。

孔子的学生子思,有一天到卫国去旅游。车行到黄河边上,看见卫国渔夫钓到一条大鱼,重约千余斤,载在一辆车上,首尾外露,大得吓人。

子思颇觉好奇,就下车问渔夫说:“这条鱼好大,而且河水又这样宽广,它怎么轻易被你钓到的?你们的技术可真高明啊!”

渔夫说:“说来奇怪,平日河面是看不见鱼的,因为一般的鱼都深潜在水里,但是这条鱼不一样,它每天都会浮出水面几次,当我们发现它的踪迹后,认为奇货可居,就先以一条鲂鱼系在钩上作饵,可它连看都不看,可能是嫌小了;我们又换了半只猪肉作饵,结果它上钩了。只要它愿意上钩,钩丝便牢牢牵住了嘴巴,还怕它跑了不成。”

子思想了半天,长长叹口气说:“大鱼呀大鱼,河水是这样浩瀚广阔,鱼虾也吃不完,可以任你遨游,为什么你偏要如此炫耀,还要吃人家送上来的美食呢?”

从古至今,像大鱼一样的例子不知有多少。《左传》昭公元年,晋侯得了病,郑伯派公孙侨去晋国问候。晋国叔向询问子皙这个人怎么样。郑国行人子羽回答说:“他没礼还喜欢欺负人,凭富有而看不起他的上级。大概不会长久了。”昭公二年秋天,郑国子皙准备作乱,请求让儿子印作市官。子产说:“你不思你自己的罪过,还有什么请求!快死了吧,执法官就要来抓你了。”七月壬寅他吊死了,尸体被抛在大街上。

《左传》定公十三年,卫公叔文子上朝时请灵公去家里作客。退朝后看到史鱼,史鱼告诉他说:“你一定要有祸了。你富有,但灵公贪婪,你将有罪了。”文子说:“我没先告诉你,这是我的罪过。灵公已经答应了我,那怎么办?”史鱼说:“没关系。富有但不骄横的很少,像你这样表现骄横而又没灭亡,还没有过。”十四年,文子果然因为富有骄横得罪了灵公,逃跑到鲁国。这是说子羽、史鱼都有先见之明,是说富有的人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没有不灭亡的。凭借富有而欺负别人的人,也不会长久。

狄青做北宋枢密命名时,自恃有功,待人十分骄慢。当他给下属分发衣服粮草时,就说:“这是狄爷爷所赐。”使朝廷对此十分厌恶,因而欲疏远他。有人出计宋仁宗派他出去做两镇节度使,狄借口无他错而不接受。于是宋仁宗问计于丞相文彦博。彦博讲:“太祖皇帝难道从前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只因他深得军心,所以才有陈桥兵变。”

仁宗听后默不作声。狄青不解,欲找丞相申辩。文彦博直看着他说:“没什么,朝廷怀疑你。”狄青震惊,只好出任节度使。朝廷每月巡视狄营二次,狄青惊愕万分,不出半年,终因忧愤而死。狄青尝到了弄权的苦头,虽有功名却不能善终。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同样情形,身份地位变了,权力势力大了,有的人就飘飘然,昏昏然,骄横、恣肆、飞杨拔扈。这样的人不会受到上司的信赖和百姓的爱戴,最终事业不成,只能尝到弄权的苦果。

隐藏锋芒——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原文]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老子·第9章》)

[今译]

将铁器锤磨出尖刃,但尖刃不可能长久保持。

[按语]

河上公:揣,治也。先揣之,后必弃捐。王弼: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揣衄,故不可长保也。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十足、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待人牛气冲天,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人性这东西,“同患难易,共荣华难”。所以,在打江山时,各路豪杰汇集在一人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主子当然需要这样的人杰。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不会江郎才尽,总让皇帝感到身边有诸多威胁。历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丢官丧命啊!所以,到了一定时候,一定要掩盖自己的才华,不要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力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他功高震主,又不能谦逊自处,加上他犯了大忌,看到曾经是他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都分土列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猛将,又是刘邦的连襟,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总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自傲如此,全然没有了当年甘愿受胯下之辱的情形。这样,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绝路。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矜功自傲,不与刘邦讨价还价,而是自隐其功,谦逊退避,刘邦再毒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吧。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再三阐述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的思想,决非反复玩弄词藻,实在是对处世经验的深切总结。“不可太露其锋芒”,并不是销蚀锋芒,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其实,隐藏锋芒也是一项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勇与技巧,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而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表现。

在日常社会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出人头地,为人所知。所以有才华的人便言语露锋芒,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些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这样,旁人便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

《易经》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君子有才能但不使用,而要待价而沽。天才能做到无此器最难,而有此器,却不思此地,则锋芒对于人,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所以古人说: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不磨平触角,别人必将力折,角被折断,其伤必多。可见天才的锋芒就像额上的角,既害人,也伤己!如此来说,还不如没有。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得意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太重要。适度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掩饰起你的才华,才能顺利地走好你的人生之路。

持盈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老子·第9章》)

[今译]

保持着满满的,不如趁早拉倒。

[按语]

河上公: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王弼: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知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朱谦之:《后汉书》申屠刚《对策》曰:“持满之戒,老氏所慎。”“持满”即“持盈”也。《史记·乐书》:“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此作“持而盈之,”于义为优。

《荀子·宥坐》篇里有一则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子贡拜谒鲁桓公的宗庙。在庙里,他看到一只盛水的宝器“宥厄”。孔子高兴地说:“真幸运,我终于见到了这个器皿。”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取水来。”水取来后,把水灌进去。当水灌到一半时,容器端端正正。当水灌满时,容器一下子就倾倒了。孔子的脸色陡变,猛然醒悟,对弟子说:“对呀!满了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持盈之道啊!”

子贡在旁边问:“请问老师,怎样才能保持满而不倾呢?”

孔子说:“抑制而减少它。”

子贡又问:“什么叫持盈之道呢?”

孔子说:“万物由生到长,到最盛时就开始走向衰亡。也是这样,快乐到极点就是要走向悲伤了。例如,太阳到了中午就向西偏移开始下山;月亮到了十五日又圆又满,此后就开始转盈为亏。所以,聪明智慧的人,要以愚钝不敏来持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怯懦弱来持守;见闻广博的人,要用孤陋寡闻来持守;富有高贵的人,要用穷陋节俭来持守;善于治理天下的人,要用谦让恭谨来持守。”这是孔子的“持盈之道。”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也如同苏格拉底一样,声称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一次,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谦虚了?”

笛卡儿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对,对,你的解释真是绝妙!”问话者连连点头称是,赞服这位学问家的高见。

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你觉得这奇怪吗?一点儿也不奇怪,笛卡儿的比喻十分形象。知识多者,在于他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也就是知道自己无知。而无知者,在于他不知道世界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无知呢?

人类世界浩瀚几千年的文明史,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比之下就如同沙漠里的一粒沙。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无所不知。只有愚蠢的人才会那样妄自尊大、自鸣得意。

莫里斯·斯威策说过:“骄傲自大的人喜欢见依附他人的或馅媚他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

丰收的稻子总是弯腰向着大地。无论在任何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评价得多么高,你永远都要清醒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无所知的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同类推荐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热门推荐
  • 第一皇妻

    第一皇妻

    云云新文,亲们大力支持哈。《邪魅娘亲腹黑娃》“千回要嫁给九哥哥!”她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好啊,你去那里边,把衣服脱光光,我就娶你。”他眯着眼眸,笑得邪恶,怀里还搂着她八姐子青,指着前面那家青楼。她叫孟千回,是东临大将军孟庭之九女。出生之时,正逢父亲胜仗归来,皇帝老儿心悦,封了个皇妻给她。谁料十八年后,这女却是疯疯癫癫,男女不辨,左右不分,好坏不明,偏偏还恋上那地狱阎王九皇子。一场“有心人”的闹剧,她成了青楼老鸨子的棍下亡魂,抛尸乱坟岗。========================她,唐月月,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恐龙女,医学、天文学、生物学样样精通,头脑极其聪明,相貌却是极其丑陋,性子泼辣,无人敢欺。为看天象奇观——“双星拱月”,登上城市最高大厦,忽而一射强光射来,她莫名奇妙穿越了。醒来,却是另外一个时空,身处乱坟岗,周围是一双双可怕的兽瞳。我的妈,哪来这么多狼。只听到嗖嗖几声响,那些狼鬼哭狼嚎啕倒在血泊里死翘翘了。“娘,你没事吧。”不知哪里窜出来的一只绝世美男,上演英雄救美。某女一脸黑线,自己就是长得寒碜点,不至于老得快成人家娘了,“谁是你娘,你娘叫你回家吃饭喱,去去,比老娘都老的臭男人!”“你就是我娘,娘,你是天下第一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某男傻笑,一边从衣袖里取出一面小铜镜。镜中女子十七八岁,长得那个美呀,倾国倾城。唐月月借着孟千回的躯体重生了,一个头脑聪明相貌恐龙的现代天才,一个疯痴傻笨、貌如西子的古代小姐,两人完美结合。孟千回从此华丽丽地重生了。(一)“八姐姐,从明个儿你就帮妹妹我洗马桶,妹妹我站着,你就不许坐着,我坐着,你就不许躺着。”某女一脸邪笑。“大娘,我爹和我娘要完成再造人计划,以后每月初一到二十九,爹都会在我娘房间,三十就留给大娘,如果某月没有三十,那就等到下个月吧。”某女看似一脸善意。(二)东临帝君风云兮眯着眸,将女人压到龙床之上,你是朕的皇妻,我要的就是你。不待女人多言。宫门被撞开,风起,剑来,冷眸相对。我的娘亲不是你这个无耻偷夫可以碰的。某女心脏差一点蹦出,十八岁可以生出二十几岁的儿子?眼翻白,真想晕倒,臭小子,坏我好事。(三)千千,本王愿为你生,原为你死,只要你嫁给本王。你愿意为我生儿子吗?某女一脸不屑。
  •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在HC学院里,有着各帮各派的武林人物,而她则是叱咤江湖、远近闻名的魔女大人!只是没想到,向来“恶名”在外的她也会有被人调戏的一天,而且接二连三的“凶徒”还是同一个人……哼!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KT猫呢?管你是谁,得罪了本小姐就没你好果子吃。正当魔女大人发威时,竟然发现帅气“凶徒”的身份竟然是未来武林盟主的候选人!
  • 杨力谈农民养生

    杨力谈农民养生

    向大家介绍各类疾病的养生保健方案、不同人群的养生保健重点以及能够长命百岁的健康养生观念,这些基本的常识、预防方法和简易疗法,更多是侧重于通过多个通俗实用的小问题来讲述如何改变不科学、不卫生的不良习惯,学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在勤劳致富的新生活中,不断地提高农民朋友的健康水平。
  • 千金豪门:钻石老公,再见

    千金豪门:钻石老公,再见

    他是叶城所有女人心目中的钻石王老五,她是神秘留学归来的顾氏千金。为了挽救家族企业,她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他;而他为了父亲的命令,不得不娶她;一场家族联姻将他们牢牢的栓在一起,不可分离。一枚陌生的钢印打在两人的结婚证上,莫皓南看着风中凛冽的她:“顾世媛,既然你这么想要这场婚姻,那么,我给你!只是我永远都不会爱上你,永远都不会碰你!”顾世媛无声的转过身去,任凭穿着高跟鞋的双脚已经磨破血,她也不会再喊“疼”,因为比这些更疼的……是她的心!直到那一天,小三拿着验孕单趾高气扬的站在她面前:“莫太太,我怀了你老公的孩子。”很久之后,莫皓南才知道,他想要的从来都只有一个顾世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云上法师

    云上法师

    两千年前,洪水肆虐,幸存下来的人们向神祈祷,神便将大陆的三分之一从海面升起,直达无尽云海之上……“正是那段失去施法能力的日子让我理解了法师的存在意义,”讲台上,约翰·歌特侃侃而谈,非常欣赏听众们全神贯注的表情,“对于一位真正的法师而言,丧失施法能力并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发生在云上世界中的,少年与少女们的故事。欢迎阅读。提示:阅读请从第一卷《春日祭礼》开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本宫来自现代

    本宫来自现代

    新文《婚权独占:席少的名媛新娘》玛雅预言,2012我们大家都会一起死,可是,我竟然等不到2012就死了,死了就死了,竟然还穿越了,穿越应该也会在2012年截止吧?那么反正都要死的,眼前的这个暴君,你就不要用死来吓我了,我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