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这才是豁达人生!
宽容与豁达是幸福的保障,如果你只记得对别人的错误斤斤计较,那你必然被束缚在烦躁、忧郁的情绪中;但如果你能忘掉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的恩惠,那你的心中就会充满阳光,你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
面对挑衅者就是不生气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剑术高手。他有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两个人互相挑战了30年,却一直难分胜负。有一次,两个人正在决斗的时候,欧玛尔的对手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欧玛尔看见机会来了,立刻拿着剑从马上跳到对手身边。这时只要一剑刺去,欧玛尔就能赢得这场比赛了。欧玛尔的对手眼看着自己就要输了,因此感到非常愤怒,情急之下便朝欧玛尔的脸上吐了一口口水。这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怒气,也是为了要羞辱欧玛尔。没想到欧玛尔在脸上被吐了口水之后,反而停下来对他的对手说:“你起来,我们明天再继续这场决斗。”欧玛尔的对手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感到相当诧异,一时间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欧玛尔向这位交战了30年的对手说:“这30年来,我一直训练自己,让自己不带一丝一毫的怒气作战,因此,我才能在决斗中保持冷静,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刚才,在你吐我口水的那一瞬间,我知道自己生气了。要是在这个时候杀死你,我一点都不会有获得胜利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决斗明天再开始。”
可是,这场决斗却再也没有开始。因为,欧玛尔的对手从此以后变成了他的学生,他也想学会如何不带着怒气作战。
人人都会有情绪,但是,若想成为人生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你就得学会好好控制它。
一个人在受到挑衅的时候是很容易生气的,而一旦生了气,就会做出缺乏理智的事情。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中,张郃领兵三万驻守瓦口隘,孔明派张飞去攻打。“两军摆开,张飞出马,单搦张郃。张郃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二十余合,张郃后军忽然喊起:原来望见山背后有蜀兵旗幡,故此扰乱。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张飞从后掩杀。前面雷铜又引兵杀出。两下夹攻,张郃兵大败……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
“飞使军人百般秽骂,郃在山上亦骂。张飞寻思,无计可施。相拒五十余日,飞就在山前紥住大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
玄德差人犒军,见张飞终日饮酒,使者回报玄德。玄德大惊,忙来问孔明。孔明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张将军饮。”
张飞让士兵把酒摆列帐下,令军士大张旗鼓而饮。有细作报上山来,张郃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郃曰:“张飞欺我太甚!”传令今夜下山劫飞寨。
当夜张郃乘着月色微明,引军从山侧而下,径到寨前。遥望张飞大明灯烛,正在帐中饮酒。张郃当先大喊一声,山头擂鼓为助,直杀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力战不下,只得弃关逃走。
面对坚守不出的张郃,张飞不断地用各种方法进行挑衅。最终,张郃气愤不已,出关迎战,被张飞杀得大败,弃关而逃。
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运势好,他的性格首先要好。你不能总是让别人跟你在一起不舒服,这样做人就缺少亲和力,所以人在有自知之明之后能够像古人说的那样每日“三省吾身”很重要,不能总是自我感觉太好。自我感觉好的这种人其实很容易吃亏。
面对挑衅,首先最大度的做法是宽容和忍耐。
有一位朋友开车去上班,突然,马路上杀出一个醉汉拦住了他的车,非说撞了他,并让这位朋友下车道歉。这在以前,他会上去给醉汉两拳,这一次他却没有。他想了想就下了车,和颜悦色地对醉汉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那位醉汉拍了拍他肩膀说:“哥们儿,冲你这句话,走人。”他回到车上,一点也没觉得受了委屈,反而有一种战胜自我的愉悦感。
其次,可以进行合理的回击,但是,方法一定要巧妙。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了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吧,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心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并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当众遭人挑衅是一件难堪的事情,如果对故意寻衅者反唇相讥,必定会激化矛盾,不如先大度地赞赏对方,使其失去锋芒,然后点明其孤立难堪的地位,使对方不战而败。
理智地看待“绯闻事件”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出马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
这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众们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如此火上加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为自己洗刷,谴责谣言的传播。然而,这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
生活中不免有许多“说闲话的人”,这些人的特征是到处去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的隐私的谎言,在背后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虽说古人早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是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传来传去。
爱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无中生有,制造“八卦”新闻,也许只当作玩笑,并无恶意,或者心直口快,但无论怎样都有意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要知道,语言伤害有时会超过人身伤害,因为语言上的伤害是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心。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毁掉深厚的友情,一句无心的评论很可能破坏了你与同事间的感情。
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能够做到,但无法控制别人的嘴巴。对于别人背地里怎样评价自己,应放开眼量和度量,不去追究。至于对诽谤的最好回答,就是无言的蔑视。
黄炎培先生曾经现身说法:“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我小时因为穷,为别人鄙视,屡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绝,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赏识我的文章和楷书,才成全我的婚事。不久在科举场中,我露了头角,贺者盈门,都说早就看出此儿不凡。及后参加革命,遭逮捕,险被杀头,立时声誉骤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儿了。适避难归来,稍利事业,乃又受称誉。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时刻力求上进。犹如逆水游鱼,至为艰苦。”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人言”,常言说的“人言可畏”就是这个道理。黄炎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说服力。
对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的行为,你应该端正态度,认真考虑这种事。因为说他人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以及种种难以忍受的恶语中伤。遇到这些不如意,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冷静,暴跳如雷,大动肝火,结果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不如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让大脑保持足够的清醒,冷静地想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有理,我也让着你
有一个生产系列美容品的工厂的张厂长接待了一位前来投诉的不速之客李先生。李先生怒气冲冲地对张厂长说:“你们的美容霜,干脆叫毁容霜算了!我18岁的女儿用了你们厂的‘美达青春霜’后,面容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现在连门都不敢出,我要你们负责!我要你们赔偿我们的损失!”
张厂长听完,稍加思索,心里明白了几分,但他仍诚恳地道歉:“是吗?竟然发生这样的事,实在对不起您,对不起您府上的千金。现在当务之急是马上送李小姐去医院,其他的事我们回头再说。”
李先生本来是想骂一顿出出窝囊气,万万没想到厂长不但认错,而且真的挺负责。想到这里,李先生既高兴,又感激。于是,厂长亲自陪同他们父女去医院皮肤科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小姐皮肤有一种遗传性的过敏症,并非由于护肤霜有毒所致。医生开了处方,说过两三天会痊愈,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这时,父女的心才放下来。只听厂长又说:“虽然我们的护肤霜并没有任何有毒成分,但小姐的不幸,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虽然我们产品的说明书上写着‘有皮肤过敏症的人不适合用本产品’,但小姐来购买的时候,售货员肯定忘记问是否皮肤过敏,也没向顾客叮嘱一句注意事项,致使小姐误用这种产品。”小姐听到此话,拿过美容霜仔细看一下,果然,包装盒上有明确说明哪几种人不能用,只怪自己没详细问清或看清就买来用了,心中不禁有些懊丧。
厂长见此情景便安慰她:“小姐,请放心,我们曾请皮肤科专家认真研究过关于患有过敏症的顾客的护肤品问题,并且还开发了好几种新产品,效果都很好,等过两天您痊愈之后,我派人给您送两瓶试用一下,保证不会再出现过敏反应,也算我们对今天这件误会的补偿。先生、小姐,你们看如何?”事情的结果自然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这件事本身,厂方没有任何责任,而完全是由于顾客粗心所致。但是,厂长并不这么看,顾客粗心固然是事实,但如果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再细心一点,不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另外,一开始厂长心里已明白几分,可能是小姐皮肤过敏所致,但是这要有确凿的科学证明,顾客才能消除误会。为了对顾客负责,为了弄清症结所在,当听到李先生投诉时,便当机立断,陪李家父女去医院检查,取得有力的证据。最后,“有理更让人”。厂长向李家父女解释清楚误会后,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李家父女的意思,还向李家父女继续赔不是,赢得他们的好感。
当听完顾客的投诉后,如果责任确在自己,应毫不犹豫地向顾客表示歉意,并提出补救办法。但是,虽说顾客就是“上帝”,但“上帝”往往也会搞错。如果是由于顾客的责任而发生的误会,仍要耐心听取顾客投诉,弄清责任不在自己,而是顾客弄错产生误会,要婉转解释,但绝对不要正面批评顾客。
当顾客郑重其事向我们投诉时,即使是他产生了某种误会,我们也不能这样对他说:“不,先生,那是您误会了,绝不会有这种事。”或者:“先生,您有没有搞错啊!我们公司怎么能让这样的产品出厂?”这样的话,更会加深误会与不满,扩大顾客的愤怒情绪,甚至引发顾客的对抗心理。所以说,作为推销厂家,对因误会而投诉的顾客采取“有理更让人”的推销术是很具有普遍意义的。
理来自何处呢?让理的尺度是什么呢?理来自于知道自己对事情的判断是正确的,来自于听取对方的倾诉是认真的。假如你是一个商人,接到顾客的投诉时,你必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冷静且耐心地倾听,一直等对方把要说的话说完。有一个训练有素的推销员戴维曾经说过:“处理顾客投诉,推销员要用80%的时间来听话,用20%的时间说话。”
任何一个顾客来投诉,无论开始脾气有多大,只要我们耐心地听,鼓励他把心里的不满发泄出来,那么,他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小,像个被扎了一个洞的皮球那样,慢慢地“放气”了。
只有恢复了理智,才能正确地着手处理面前的问题。面对因情绪激动而失礼的人,不如等待他们恢复冷静,这比迎头批评要有效得多。
保持一颗童心
杰瑞是个乐天派,不论遇到好事坏事,整天都笑嘻嘻的,好像一个孩子一样,家人说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整天没个正形。而他自己则说之所以能每天过得很开心,就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有一颗“童心”。
耶稣曾经抱起孩子告诫众人:“除非你们改变,像孩子一样,不然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因为天国的子民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孩子是快乐的天使,幸福的吉祥物,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年轻许多。
有的人说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玩乐,而不用像大人们一样整天要考虑衣食住行。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孩子也有他们的心事,他们要考虑的事也很多,诸如如何才能取悦家长,如何才能不让老师发现小秘密,和小朋友到哪里去玩等等。他们之所以整天无忧无虑,是因为他们考虑事情不像大人那样复杂,只能“简单”从事,许多对于大人来讲毫无兴趣的事,在他们眼里却充满快乐与幸福。
有位老师曾问他七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道。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到如此幸福呢?”老师接着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什么事物带给你幸福的吧!”老师追问道。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伙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也喜欢学校和其中的老师们。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教堂、爸妈等都令她产生幸福感,让她快乐。这是一种单纯的幸福,是人们在生活中苦苦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