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46

第46章 人生篇——活着究竟为什么(17)

马克思说,“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起来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这就是异化,当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东西到最后成为压迫自己的东西时,人的本质也就异化了。而所谓的文明,就是人类异化的最大根源。比如在原始社会,人是何等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原始的欲望随时都能像山泉一样尽情地流淌。但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便不得不用后天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压抑自己的情欲,从而把那种最初支配人们感性行为的原始而真实的驱动力压抑到意识底层,以至于形成了那种暂且屈服于理性和道德,但又随时准备犯上作乱的潜在心理力量。就像今天,我们这些所谓已经开化了的文明人,在无人看管的时候,在夜色朦胧的夜晚,都愿意褪去披在身上的虚假外衣,抛弃所谓的道德和理性,做一个真实的人,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哪怕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六、弗洛伊德的冰山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景公得了肾炎病,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占梦人进宫,先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作道理。齐景公于是委托晏子去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占梦人请来,占梦人问:“您召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及其担忧告诉了占梦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占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梦人进宫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却不能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梦人按照晏子的指点回答说:“您所患的肾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加之合理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占梦人。可是占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重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只有由占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来说,大王一定不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下。”

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晏子和占梦人,并且赞叹道:“晏子不与人争功,占梦人也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这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可贵品质啊。”

在上面这个“景公占梦”的寓言中,与其说景公患的是身体上的肾炎病,还不如说他患的是心理上的疾病。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是因为他潜意识地担心自己的肾炎病不会好,所以通过梦把他的这种潜意识呈现出来。他惧怕,而晏子对他的梦加以凝缩,把梦阐释,使他的病好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国度里,看重的往往是文化,而不是心理。因为心理是个人的,而文化才是群体的。所以,在中国,心理学并没有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起来。但在西方,心理学却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而出现的。因为,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松散的社会关系不仅让西方人拥有了宗教,还有了一个庞大的心理学体系。

弗洛伊德,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以研究人的潜意识著称。他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冰山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结构实则就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部分,即人的逻辑意识、理性意识、道德意识,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海水的部分,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罢了。而在海水下面不为我们所知的部分,才是整个冰山的主体部分。

弗洛伊德借此比喻人的潜意识。对人的行为而言,其支配作用的根本就不是人的意识部分,而是潜伏于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这一部分意识由于受理性、道德等文明因素的压抑,已经进入到了意识的最底层。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在特殊的条件下,这部分意识才会显露。比如,人在做梦的时候就是如此。我们所梦到的东西都是和现实格格不入的,它不讲常规,没有逻辑,违反常识,而且时间和空间的一切差别都已经打破。

弗洛伊德说,梦中的东西对人来说才是真实的存在,而那时的人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当时支配人的不是在海平面之上的意识,而是隐蔽在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梦的内容之所以不讲道德,是因为人在本性上是反道德的;梦的内容之所以是不讲逻辑的,是因为逻辑在本质上是对人丰富性的一种阉割;梦里的东西之所以是不现实的,是因为人在本性上总是想超出有限,进入无限。正因如此,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疗上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

七、自由与自在

佛陀在《百喻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批商人,要到远方去做生意,由于路途不熟,大家商量之后,请来了一位向导,于是浩浩荡荡出发了。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旷野,那儿有一座供奉天神的庙。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掉一个人来祭祀,方得通过这个地方。

商人们集在一起商量,都认为大家是亲戚族人,只有那个向导是外人,便决定杀他作祭祀。等到祭祀完毕,便开始动身前行,可是由于没有向导,迷失了方向,走来走去,一直都在旷野里打转,终于大家都困死在旷野里。

这个故事中的向导就像是我们自由的本性,它能发出正确的思考与判断,那些商人就如同我们的根尘色相,很容易障碍自性,使自己失去醒觉的能力,陷在愚迷的旷野中。

人一旦太执著于外在的色相,太迷恋于“我相”,太好面子,必然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凡事在意的态度,便会感到别人都在注视着自己,而自己的言行举动,即刻变得不自在,不自然,不快乐了。我们一定看过许多人不敢放心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敢自然无拘束地开怀一笑。

古人说:“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我们是否能够时而后言,乐而后笑呢?如果我们一天都不言不笑,那么喜悦就不存在了,自由的真我也就被抑制了。

人性爱好自由,自由就是心灵不受制于偏见、欲望和自我中心的虚妄,从心中直接流泻生活的情怀。因此,它能肯定内在的真我,作独立醒觉的判断。这样的生活是不卑不亢,不疾不徐,这时也许只能用“自在”才能表示这种心灵的自由,和心中所洋溢的自在。

但是许多人并不是生活在自由的心灵里头,即使每天高唱自由和民主的人,也未必有大自在的心灵自由。他们以为束缚越少就是自由,想做就去做,想说就痛快地说,这样的生活条件就是自由。但却很少注意到心灵上自由与不自由只是一线之隔,因为许多高谈阔论自由的人,可能心中正被一种不自由的动机所驱使。禅家所讲的自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慈悲,像活泉一样涌现的喜舍,像云去云来一样未曾拘束的自然。

人的生活本来是自由的,但为了追求欲望,往往牺牲那珍贵的自由。人宁可牺牲自己的本质,而求得一时的名利;情愿出卖自己仁厚的本性,违背自己高贵的本质,当一个随波逐流的流浪汉。其实,当你祈求获得别人的认可时,你必然已经丧失了自己最宝贵的情操。

抑制自己的本性,会使生活的创造性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会使自己失去幽默感,而且也会使生活的欢喜乐趣丧失殆尽。你做错了一件事,会不会在意别人见笑,而不知所措?会不会愣在那儿紧张万分呢?如果会,那么你就应该改正了。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唐朝南泉普愿禅师住庵时,有一天对一位新来访的和尚说:“我上山去工作,到时请你自己做饭,并送一份上来给我。”

过了一会儿,这位访僧就自己做饭吃了,一时闲散,在床上躺躺就睡着了。南泉不见访僧送饭来,就回庵去,看到访僧正呼呼大睡。南泉很幽默地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

过一会儿,访僧起床了。于是南泉说:“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伶俐’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接着拿起一只掸子摇一摇,对访僧说:“那个‘伶俐’道人像是这个吗?”

访僧说:“不一样。”

南泉说:“你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怎么知道他们不一样?”

访僧说:“如果你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请和尚先放下掸子来。”

南泉高兴地说:“我印证了你一双自然流露智慧的眼睛。”

这个短短的故事,很生动地告诉我们,如果你拘泥不自在,就会失去自由,一直牵挂忘了送饭的事。如果自己是一位“伶俐”道人,自由自在,就很自然地请南泉放下那可以用来打人的掸子,要他放下掸子的人,正是主动自由的精神主体。但是,人总是被色相和物欲所缚才变得愚迷不安,失去欢乐。而禅家则在这个节骨眼上,直指人心,要人从单纯的生活面上直接承担,快乐自然流现出来。布袋和尚有一首诗,很能引发我们的反省: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首诗简直道破了人生的谜团,告诉我们单纯使一个人解脱,追求贪欲使人束缚重重。西江之水只取一瓢饮,熙攘繁杂的社交,一两知己难得,只要你能了解“青目睹人少”的时候,自己就会领略恬淡之智;当你知道“问路白云头”时,你就不会面临寂寞孤独的不安,相反地会拥有更多的自在与喜悦。这时,你已经从群众与世俗的眼光中真正解脱出来,哪还会有不快乐的呢?

八、反目成仇的兄弟

秦朝末年,同为魏国人的陈馀和张耳约为“刎颈之交”,并发誓: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

后来,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先是跟随陈涉、吴广反秦,经过一番出生入死之后,都当上了官,成了将领。特别是在跟随武臣北伐以后,二人的地位逐步提高。武臣自封为赵王以后,二人的地位更是一步登天:陈馀被封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死后,二人拥护原来赵国国君的后裔赵歇为王,重新恢复了赵国。其实,赵歇不过是个傀儡或者幌子,真正的实权其实牢牢掌握在张耳、陈馀二人手中。他们之所以抬一个傀儡上台,是为了好拉拢势力,壮大力量,一旦条件成熟,就会马上废之而自立。这时候,二人的“事业”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也很快会就有的。

但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国的缴贼大军在章邯的带领下在大破楚军,杀死了项梁以后,北渡黄河,进攻赵军。张耳与赵王歇败走巨鹿,章邯率军围住了这座死城。而陈馀北收常山兵,驻扎在了巨鹿之北,但敌众我寡,无法突围进城营救。

赵国当时面临的形势是这样的:巨鹿城内兵少粮尽,命在旦夕;援军未到,即使有先到的,也是作壁上观,不愿意妄动,各怀鬼胎;陈馀率领几万人驻扎在了城北,也是不敢造次,害怕救人不成,造成无谓的伤亡。于是,张耳数次派人去请求陈馀前来援助,而陈馀犹豫不决。张耳很是恼火,想当年为刎颈之交,今天怎么做起了缩头乌龟来了?陈馀也有自己的理由:以卵击石,无济于事,白白地浪费生命。还不如留着一口气,即使你们死了,我还可以为你们报仇,而一起赴死,无济于事。

张耳的理由多是情感上的:你我是刎颈之交,彼此为对方应该不惜生命。即使知道白来送死,也应该来。何况,努力一把,还可能有希望。而陈馀的理由多是出自理性的权衡,他在比较“出兵”和“不出兵”的结果和代价。这样做起不到任何效果,为什么要去呢?还不如保存实力,即使你死了,还可以为你报仇。现在一定要共同赴死,就如同把肉送给饿虎,有什么好处呢?!

就这样,二人因为这次出兵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过节,以至于隔阂越来越深,甚至到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程度。后人这样评价二人:“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陈馀和张耳一开始的“约定”是真诚的,而且是能够付诸行动的。在那个随时都可能丧失生命的战乱年代,生命如草芥,生还是死都由不得你,生命意识自然淡薄。其实不止是张耳和陈馀,历史上大部分“刎颈之交”都诞生在朝不保夕的年代,还没有听说过哪两个人能在太平盛世,整天衣食无忧的年代结为“刎颈之交”!苛刻的外在条件、紧张的局势使得生与死的界限模糊起来,生死之交才成为可能。

但是,随着二人地位的变化,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看重,“生还是死”对二人来说开始成为了一个问题。死亡的意识一旦进入头脑,以何种名义让人去“死”,无论是道义的还是情感的,都显得那么脆弱无力,因为“死亡”已经是底线,这是最后的砝码,也是无法倒退的地方。感人的举动,往往是在“一念之间”做出的,根本不会去考虑生和死的事情。正如孟子说的,看见一个孩子掉到水里了,立刻跳进去营救,而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游泳,孩子的家长是不是我的熟人,会不会给我报酬。而一旦想到生和死,康德意义上的“崇高”就荡然无存了。

斯宾诺莎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自由的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关于生的沉思。”张耳对陈馀的见死不救甚为恼火,是因为“死亡”这两个字眼已经在头脑中扎根了,成了最后的底线。而对陈馀来说也是如此,生命也成了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权衡比较才能付出的东西。所以,两个人都已经背叛了自己的诺言,都为生死问题所困扰,已不再是斯宾诺莎意义上的自由人。

同类推荐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佳作迭出,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引人注目。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诗人徐康,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罪妃不准逃

    罪妃不准逃

    她是亡国公主,一舞倾国,再舞倾城。他是拥有万里江山的蛇王,但觉世间太无趣,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她是众多无趣中唯一有趣的,拉她上榻,做她唯一想做的事情。他们只想静爱一生,却波折四起,连带着整个大陆都风起云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不淑之无良正妃

    庶女不淑之无良正妃

    她本是相府嫡小姐,却因母亲早逝,小妾上位而沦为庶女?没关系,她反正也不稀罕那么一个虚位,乐得被众人遗忘在角落里,好逍遥自在。与她指腹为婚的安王殿下钟情她家二妹,送来退婚书?无妨,她正为怎么摆脱要嫁给那个风流王爷这件事而发愁,如此正好。可是她都这么好说话了,不争不吵不闹的,任由你们折腾,你们却为什么还是这样不放心?落水、投毒、放蛇、陷害、污蔑…各种好戏轮番上演啊。哎呀呀,难道你们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本大小姐玩儿剩下的吗?这都怪她,真的!谁让她长得这么本性纯良,温柔娴淑呢?可是怎么回事?贵妃娘娘,您儿子都已经送来退婚书了,您能不能别再摆出一副慈悲施舍的模样?还让本小姐当妾来保全您儿子的名声?你做梦呢!还有这男人是怎么回事?她不过突发善心救了他一命,他为什么就赖着不走了,还说要以身相许来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啊呸,谁稀罕啊!不过等等,这男人怎么…唔,她要不要考虑一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哈,宝贝偶又开新文鸟,赶紧滴收藏啊收藏,简介只是瞄瞄便可,最精彩的是正文啊正文。O(∩_∩)O~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骆驼王子

    骆驼王子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 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 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 、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 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