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44

第44章 人生篇——活着究竟为什么(15)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即是海“动”,海动必有大风,大风起,鹏乃乘风飞去——这意指时机。即是时机成熟、条件充足才出而应世。“南冥”的“冥”,亦作“明”解,这喻示着人世的抱负。这一抱负一经开展,即充满着乐观的信念。由这里可以看出:庄子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悲观消极且怀遁世思想。相反,他满怀入世的雄心。只是要等时机——即是应有其条件,非如孔孟寄希望于贤君,而把自己搞得凄凄遑遑。现实世界的环境若和他的想法相离太远时,他便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而不愿丧失原则。

庄子借鲲鹏表达了一种大解放大自由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人生态度,即人的活动只有从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性中超拔出来,摆脱功名利禄等俗物的束缚,才能使精神或灵魂感验到鲲鹏所置身的辽阔无比的世界,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逍遥游”的境界。

当然,庄子清醒地认识到:体道的实践、高远的人生追求尽管精深,但并不能超然世外。实际上,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无论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上,人都是不可能存在于“无何有之乡”“无人之野”的。如何在尘世中追求无限和自由?现实中就有一个如何处世的问题。庄子不主张弃世、逃世或隐世,而主张外游于世,虚而待物,与时俱化。“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惟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这与老子的避世思想是有很大不同的。

我们今天从功用的角度看,和顺于人,虚己游世,可免害保身,无疑是游世主要的价值所在。但是从更高的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游世也是得道的精神境界的一种自由的表现。庄子游世态度基本表现为“游世不僻,与时俱化”,“虚己游世,以和为量”。“虚”与“化”是游世的本质内涵。而“惟道集虚”“万物皆化”。“虚”与“化”也正是“道”的存在特征。所以,“虚而能和”“化而不僻”,也就是得道者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也是我们现代人心向往之的。

四、大隐与小隐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老师父带着一个小徒弟下山去化缘,师徒俩一边谈论着佛法一边悠然自得地行路。来到山脚下,一条不深不浅但水流湍急的河横在眼前,师徒俩正要过河,突然迎上来一个妙龄少女,那少女温柔而可怜地向老师父说:“师父你好,能否请您帮一个忙?”

老师父说:“施主请讲。”少女楚楚可怜地说:“我以前过这河时,河水都没这么急,今天河水汹涌,小女子眼看过不去,能否请师父背我过河?”老师父毫不迟疑地说:“来吧。”说完就把美少女背了起来,一步步走过了河。

过河后,少女千恩万谢地道别。师徒俩继续前行,走了很久以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和尚突然问道:“师父,我们和尚是不能近女色的吧?”

老和尚点点说:“是啊。”

小和尚又问:“那你刚才怎么还去背那个女人呢?”

老和尚问到:“什么女人?”

小和尚:“就是你背她过河的那个?”

老和尚:“哦,你说的是那个人啊,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

不接近不证明心里不执著,接近也不能表示有所企图。这里关键要看“心”。老和尚虽然随性而为,但心却无半点执著。正所谓“物来则应,应不以心”。小和尚虽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遵守着清规戒律,但心却是一直没有放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隐”还是“不隐”,关键是看心。形隐仅是小隐,心隐才是大隐。淡薄名利,没必要非要跑到深山老林,处于闹市照样可以逍遥其外。真正的隐士,内心一片空灵,其“隐”的境界不会因为其身在何处而受到干扰。正如庄子所说:“圣人之心若镜,应而不藏。”当我们去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自然会显现出我们的面容,当我们离开镜子时,镜子又恢复了其虚静的状态,不留一点痕迹。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也许,我们大部分人,仅仅停留在了最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而进一步修行,则需放下,进入“看山不山,看水不是水”的大境界。但此境界亦非至上境界,我们还要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这就需要把放下的东西再挑起来。一味地放,那是消沉逃避,不可取;只知取,又落入凡夫之俗情,也不可取。

还是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高僧妙语,回味无穷,不可说,道不破。正所谓“不执著于一物,不执著于一念”。

五、心中无妓

“心中无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两个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身上。

两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觞,伊川拂衣起,明道尽欢而罢。次日,伊川过明道斋中,愠犹未解。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伊川自谓不及。

程颢、程颐是兄弟俩,也是大哲学家。上面的故事是说,有一次,二人一起去赴朋友的宴会。程颐见席中有妓女陪酒,便拂袖而去,只有程颢留下来与人同饮,尽欢而散。次日,程颢到程颐书斋中去,程颐仍怒气未消,程颢笑到:“昨日本有,心上却无;今日本无,心上却有。”(意即:昨日本有妓女在,但我心上无妓女在;今日本无妓女在,但你心上却有妓女在。)看来只有“心中无妓”,才能“眼中无妓”了。

可见,程灏的境界明显高于程颐,这里已经有禅的味道了。而在禅宗中,也有这样的禅理故事。

据说,一个女尼问赵州和尚:“什么是佛法大意?”赵州随手掐了她一把。女尼问:“和尚还有这般举动?”赵州答道:“只因你还有这个身体在。”在日本,有一女尼参禅,在进净室前,其师父说:“放下着。”日语中“放下”有“内衣”之意,女尼误解成内衣,于是脱去全身衣服,一丝不挂。师父问:“还挂着什么?”师父知道,她还挂着一个女人的念头。

赵州物我两忘,而女尼却心中有我。“物我两忘”是一种深奥的禅理,它表明了对世界的一种态度。禅宗好讲对世界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说用逻辑思维法则来把握世界,见到了山,便贴上“山”的概念,见到了水,便贴上“水”的标签。自然山水不再是实在的美妙风景,而是一个概念,一个类别,一个抽象的逻辑学上的事物。第二种态度:“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以非逻辑的第三只眼来看待世界。见到了山和水,却并不贴上“山”和“水”的标签,扫除名目的纠缠,丢掉语言的拐杖,以便接近它本来的面目。第三种态度:“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以没有灰尘的明镜般的心来观照世界,见到了山和水,就根据山和水本来的面目去体验山和水。山水是生机勃勃的,人生也是生机勃勃的,物我两忘,物我一体,超越世俗,回归自然。

佛教的最终旨归是明心见性。而这一点,往往是通过修行和参悟来实现的。至于如何修行,如何参悟,佛教修持的途径分为“渐修”和“顿悟”两条。所谓“渐修”,就是在思想、言行、生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佛法所要求的去修行,在“强迫”自己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佛法要旨,从而成就正果。正如神秀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所谓“顿悟”,则是指当头棒喝,当下开悟,反对按照既定的条条框框和繁文缛节去修行。正如六祖禅师慧能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更是有人将禅宗的修行方法概括为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并不是否定文字的存在价值,只是不拘泥于文字系统,不执著于文字表面意义。在禅宗看来,文字仅仅有引导性的方便作用,就好像渡河的筏一般。真理是要靠心去把握的,因此惠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但惠能又强调不能摒弃文字,若完全排斥文字,则为着相、执空,亦谤佛经。“教外别传”,就是打破教的框框,别具一格相传,针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方法。这就是禅宗的随机说法,忘我度人。“直指人心”,就是心印、心悟、心授。道由心悟,不假外求。正如慧能所说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见性成佛”,则是说,当你顿见真如本性,自身的潜在思维和潜在功能充分开发出来以后,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大智大觉的人。

六、饥来吃饭困来眠

禅宗是反对苦行的。禅宗经慧能改革后,打破了以往烦琐的教条陈规,强调顿悟,提倡当头棒喝、直指本性,甚至认为坐禅也“是病非禅”。那该怎样修行呢?有这样一个禅宗公案。

有一次,怀海禅师正与僧众务农。此时暮鼓敲响,一僧闻听鼓声旋即扛起镢头,大笑而返。怀海不禁赞叹说:“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那个僧人不滞于外物,不刻意修行,坦荡磊落,了无烦恼,“该吃饭时便吃饭”。可见生活中亦有禅机,生活琐事亦可入禅。这种自然洒脱的境界正是佛法的真谛。

《六祖坛经》中有六祖慧能所作《无相颂》。最后结尾处,有如下的四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意思是说,佛法是在世间的,离开了世间去谈佛法,就像到兔子的头上去找角一样,徒劳无功。简而言之,佛法就是活法,就是生活的方法,觉悟见性之后,无论待人处事,穿衣吃饭,忙里闲里,工作家庭,无一不是佛法,佛法在世间,在世间即是世间法,世间法即是活法,佛法就是活法。

由此看来,佛家的修行与道家的“得道”一样,都要扎根于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都不会厌弃这个世界,更不会逃避人群。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这样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这些无不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

七、平常心是道

名闻天下的赵州和尚的名言就是三个字:“吃茶去。”

有一个和尚来参拜赵州和尚,赵州和尚问他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那个和尚说是第一次来,赵州和尚对他说:“吃茶去!”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和尚来参拜他,赵州和尚同样问他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他说是第二次来,赵州和尚同样对他说:“吃茶去!”当时在他身边的和尚就问赵州,第一次来的你叫他吃茶去,我们可以理解,怎么第二次来的也叫他吃茶去呢?赵州和尚就叫着这个和尚的名字,说:“你也吃茶去!”

赵州连续三个“吃茶去”,阐述的正是禅宗的至上哲理——平常心是道。“吃茶去”这句话在禅林相当有名。禅宗认为佛在心内,不必外求,不用苦心修行,读许多佛经,只要静心省悟,即可顿悟成佛。曾在赣县龚公山结庵居住二十余年的马祖就有“平常心是道”的说法,指出人人都有成佛之根器——自我心性,只要心性借助外在的机缘显现开来,就可以立即成佛。佛家把这称为“见性成佛”。你只要看到自己的真性情,也就成佛了。所以,佛不在别处,就在你心中,何必到浩如烟海的佛经中去寻找?

赵州是马祖的徒孙,深知“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三称“吃茶去”,正是巧借机缘,指点迷津,消除学人的妄想心、分别心,不论来没来过,相不相识,只要真心真意地以平常心去“吃茶”,就可进入“茶禅一味”的境界,一旦落入妄想心、分别心,就与本性相去甚远了。

吃茶去,平常心,平等对待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融会而为静心、平等、惜缘之道。“平常心是道”在战国里是武将的必要修行,《碧岩录》里讲“须是大死一番,却始得活”就是印证,如何直面残酷的战事和淋漓的鲜血,是古代“士”的课题,也是现代刀光剑影中成长起来的军队将领需要认真研习的功课。《平家物语》中的名句“祗园精舍之钟声,有诸行无常余韵”,说的正是生死轮回都是常事,平常待之,将生死放在眼底,反而可有活路。这样解释,在日本战国期间,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都是一代名将,但上杉谦信之所以不会像武田信玄那样神经质,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看破生死的平常之心,从而能平心静气地看待一切。

以茶喻禅,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比如,在《红楼梦》中,妙玉就又有自己的一番品茶之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喝茶的过程大抵如此,茶入杯中,刚开始的时候,叶未泡开,色味皆重;既而,色味柔和,清香自然;待到三杯水过,黄叶尽展,水味已现。一如人生旅途,第一杯如陌生的朋友的初识,容易感动,也容易在波光艳影中迷惑;第二杯如相知相望的故人,平和自然,清香如故;第三杯,已过三遍,感觉出茶的平淡水味。你不妨一并倒掉,去饮一杯干净的水。这正印证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老话。如果泡茶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茶叶初泡时叶瓣微展,纷纷挤于水面,争奇斗艳;稍过一会,茶叶便会逐一悠悠地落入杯底,正如一个个逐渐成长的生命,由原来的争强好胜、锋芒毕露而逐渐变得成熟稳重、踏实虚心。生命的蜕变就在这一刻完成。

原来,人生的玄机竟然就藏于一杯清茶。

存在与自由

存在是个事实,对此,即使对宇宙生命持悲观看法的各种文化亦无法否认。从时间的观点看,存在者在对存在历史的感知中即可认定:存在横亘于过去、贯穿于现在,并趋向于未来。存在已经存在,它就这么存在着,其中充满生机。存在者通过自身的生存活动可当下领受其生命存在的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指挣脱人为束缚的自由而是与生俱来的自由,即无欠缺。人体构造的和谐,各大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皆得之于存在的事实本身而无碍于人。生而为人就拥有自由,这是存在的本性。自由感的拥有或丧失,可以作为衡量某种文化是否符合存在之本然的标准。存在先于人渴望理解存在,这也是存在与自由的问题所在。

一、摘麦穗的启示

有一个摘麦穗的故事很流行。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一对师徒之间,用以比喻婚姻和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但意想不到的是,柏拉图两手空空地走出了田地。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没有摘到。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现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树林中去砍一棵最大最茂盛的树回来。同样,其间只能砍一次,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和上一次一样,柏拉图照老师的说话去做了。但和上一次不同,他带回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但也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了?”柏拉图说:“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回来。”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只不过中了一枪,她居然穿越了!可是那该死的人居然鄙视她,还把她这个皇后打入了冷宫,士可杀不可辱!她一定要叫他刮目相看,一定要让他爱上她……      
  • 魔道独行

    魔道独行

    红颜哭我便怒与天为敌又如何,拔刀一挥血洗一城那堪世人怎么说,为爱之人与世为敌,这等痴心,这等气魄,天下男儿谁人能做到?为你入魔是对是错没想过,只可笑你却和我分你右我左,好男人常有,但懂男儿心的女人却无,所付出的一切,是对是错?真的没想过。看好男儿为心爱之人魔道独行!
  • 仙界独尊

    仙界独尊

    我们是诸天轮回之地的城管,我们是诸天万界的片警,我们是轮回秩序的守卫者,我们是一切轮回偷渡穿越客的噩梦我们来自诸天万界,为了实现同一个梦想:杀光一切轮回者,抢光一切穿越者,榨干所有经验值!我们是轮回禁卫!……………………仙界的废墟,诸天轮回之地,最后的守土之人!
  • 神医萌宠

    神医萌宠

    ~姊妹篇《神医弃女》火热连载中~她,是身怀异宝,医术无双的神农后裔,他,是俊美无铸,却离奇失明,腹黑的隐世王爷。异世穿越,她成了一个被家族背弃的小废物。逆天召唤、禁忌魔法,她一朝崛起,锋芒乍现,睥睨诸强。当轻狂撞上腹黑,天才杠上妖孽,那一刻,世界,为之战栗!
  • 仿真枪

    仿真枪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妈咪点心

    妈咪点心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1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1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苍雷的剑姬

    苍雷的剑姬

    这是一部讲述某无聊到闲得蛋疼的创世神试图用手里的各种棋子毁灭自己创造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中的人类是如何发挥小强精神坚决抗争到底的热血战斗经历的作品——我知道你们肯定都不相信。好吧,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有着还算不错的战斗天赋的男主角在旁边打着酱油最多辅助两下满脸淡然地观看一只突然出现在他日常生活中实力属于规格外的萌妹子是怎样拯救世界的搞笑故事。最后,这并不是变身文,而是传统意义上的轻小说。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