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7500000041

第41章 追逐权力——手中有权好办事(2)

太学石经凡一百九十碑,为江南拙老人蒋衡书,乾隆五十七年始勒石。先是五十六年,高庙欲勒石经于太学,初命彭文勒 瑞司校雠,金司空简司工。五十九年(应为五十六年),高庙启跸幸避暑山庄,文勤不随扈,命每晨携笔砚至乾清宫遍校内府所弃宋刻各本,金司空备食。文勒因得观人间罕见之本,考其同异,著为一书,名日《乾隆御定石经考文提要》。凡蒋书不合于古者,俱改正之。碑成,文勤奏曰:“石经将垂训万世,只臣与金简二人列后衔,臣以未学,金又高丽人,恐不足取信。”因加派和相国坤、王文端杰为总裁,董文恭诰、刘文清墉及金司空、彭文勤为副,金司空士松、沈司农初、阮制军元、湖太宰图礼、那太宰彦成随同校勘,独文勤得邀宫衔,并命仿《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例,每经勒《考文提要》于后。和相国嫉焉,大毁《提要》不善,并言非天子不考文,议文勤重罪。高庙(乾隆帝庙号)谕曰:“彭元瑞本以《乾隆御定石经》加其上,何得目为私书?”和计不行,乃令人作《考文提要举正》,分训诂、偏旁、谐声三门,以为已作也以进。文訾《提要》多不合坊本,不便士子,请饬禁销毁,并命彭某不得私藏。高庙叹曰:“留为后人聚讼之端,亦无不可。”其事乃寝。和乃密令人将碑字从古者一夜尽挖改之,而文勤之《考文提要》亦不果刊。嘉庆八年,文勤奏请详加察核,仁宗命董文恭、纪文达、朱文正、戴文端、那冢宰查对,但将碑宇之草率漏画略加修补而已。阮制军之抚浙江也,始以《考文提要》属门下士许进士绍京刊刻焉。提要之作,荟萃宋本之善者。嘉庆二年,乾清官毁于火,宋本俱烬,今乃借是书以存其大概,岂非深信耶?

由此可见,和珅当时牢牢把持着教育、考试大权,他的专横跋扈和独断专行到了何等猖狂的地步!

控制科举广取士

和珅本人虽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可他明白,科举才是国家取仕的正途,皇上选拔官吏,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科举。所以控制科举是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的捷径。一方面用师生之谊笼络朝廷官员,另一方面,这里面有很大的猫腻,每年的主考都是考生巴结、贿赂的对象。此外,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业是善举,还可以让自己有个好名声。

科举是国家十分重要的领域,清朝历代都很看重科举的公正性。科举主考官历来是饱学鸿儒,和珅并非通过科举的途径发迹的,因此一时之间,难以插手这个领域。和珅首先做了不少文化工作,先后主持过《四库全书》、《皇清开国方略》等许多官书的编纂,当过国史馆总裁等高级职位。为控制科举准备了充足的功课。和珅自从控制科举后,有些读书人一辈子的前途被和珅耽误了,对和珅可谓恨之入骨。

和珅先后担任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等官职,通过这些职务,和珅便可以控制官吏的选拔,方便安置自己的亲友、党羽,打击对自己不利的政敌,还大肆收受贿赂,财源广进。甚至连考试发榜的排名,也可以仅凭和珅个人的意愿,随意调整。

吴省兰、吴省钦兄弟曾经做过和珅的老师,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屡试不中。后来,二人通过和珅帮忙,终于顺利通过考试,一步步踏上仕途之路。这二人自从得了和珅的好处,对和珅可谓言听计从、忠心耿耿。所以,和珅也有心提携他们。有些和珅不方便直接控制的事情,就委派他们兄弟二人去做,和珅从中既能得到实惠,还可以避人耳目。

有一年,和珅推荐吴省钦出任直隶府学政,主持乡试。吴省钦一到地方就公开舞弊,甚至名码标价地收受贿赂。一时之间,搞得乌烟瘴气。吴省钦收到的好处,自然不敢私自瞒下,大部分都孝敬了和珅。

这次乡试吴省钦公开舞弊,动静太大,引起了诸多贫寒考生的不满。他们本希望寒窗苦读十几载,能够通过考试博取功名,不想却因为没有银子而名落孙山,因此对和珅与吴省钦非常痛恨。有一名胆大的考生知道内幕后,又气又愤,在考场门前贴了对子,讥讽吴省钦。上联是“少目焉能识文定”;下联是“欠金安可望功名”,横批是“口天欺天”。这是一幅拆字联,上联的“少目”恰是个“省”字,下联的“欠金”恰是个“钦”,横批中的“口”、“天”二字则是一个“吴”。巧妙地将吴省钦的名字嵌入其中,暗中讽刺吴省钦不识学问,主考官只认金银不认人。吴省钦得知后十分惊恐,急忙调派了几名官差,严禁考生私自张贴任何对联、条幅。

和珅在全国的眼线众多,不久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把吴省钦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银子不是不能收,但你这也太明目张胆了。直隶学政本来就是个肥差,何必要一次吃饱?免得被别人看出破绽,事情要是闹大了,对谁都不好。”这可是和珅几十年的贪污受贿秘诀,是和珅在长期的做官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由吴省钦不服。

和珅控制科举的事情举不胜举,手段也层出不穷。福州有位著名的进士,名叫郑光策,他的一生颇有些传奇色彩,曾经因为反对和珅,而受到了和珅的打击抱负。

郑光策,初名天策,字宪光,一字琼河,又号苏年。他是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少年时父亲离世,家境贫寒,与弟弟郑天衢一起相互依靠、努力读书,互为师友,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二雄”之称。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郑光策考中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候选做官,此后郑光策仍然日夜攻读诗书,从未懈怠。他在乾隆的一次南巡中给乾隆写文章,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命其在浙江会试。

和珅当时是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跟随乾隆一起南巡,乾隆就命令他监试这次考试。交卷时,和珅看到乾隆帝的御座下面有个踏脚用的小脚几,就故意坐在上面收取试卷。这样一来,下面的考生交卷时,就不好站着交卷了。因为和珅离乾隆很近,所以只好跪着呈上试卷,看起来就好像给和珅下跪一样。

郑光策当时已是进士,自然心高气傲。他见和珅借皇帝抬高自己,趁机侮辱读书人。于是与同乡福建名士林乔荫等人约定,交卷时只拱手行礼不下跪,交了考卷就愤愤地退下。和珅见郑光策驳了自己的面子,对他怀恨在心。于是在阅卷时,故意将所有福建人的考卷藏起来,根本就不阅卷,结果福建无一人考取。

郑光策知道只要和珅一日在朝中为官,他就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回到福州老家,刻苦钻研诗书文章,除了熟读圣贤书,还积极研究对现实有用的书,成了有名的政治改革家。可以说,和珅的蛮横无理成就了一个历史名人。

郑光策后来还为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发挥了积极作用。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郑光策向福建的将军府呈上平叛林爽文的《十二议》。当时的大将福康安读了郑光策的意见之后,全部采用并获得最终的胜利。福建巡抚徐嗣曾在台湾善后,临走前,郑光策又呈上《台湾善后事宜书》的八议:议定章程、议散义勇、议增兵额、议兴屯田、议缓城工、议严盗课、议设官庄、议举吏职。福康安、徐嗣曾觉得他是个奇才,邀请郑光策一起到台湾。郑光策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去。

郑光策虽然由于和珅的打压而仕途不顺,但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和珅不仅通过操纵考试进行内幕交易,以致耽误读书人的前途,他甚至能够随意调整考试的名次。

乾隆五十二年(1787)的春闱会试中,有一位姓沈的读书人考取了前十名。和珅担任主考,看到这位考生文采不凡,必是将来的栋梁之才,于是就想拉拢他。不料姓沈的考生性子耿直,厌恶和珅的为官之道,不屑与和珅结交。况且自己已经进入前十名,参加殿试应该没问题,和珅此时提出与自己结交,其意不言自明,心中更是不屑。

结果,和珅火冒三丈,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整治此人,否则以后谁还把自己放在眼里?和珅利用自己主考的身份,找了个借口让他名落孙山,不明不白地取消了他的殿试资格。从此以后,京城的人都明白,和珅操纵考场,文人举子不得不在考试前,结交和珅,贿以重金,以免和珅与自己为难。这样一来,京城内外的官员学子都成了和珅的奴才和附庸,没有一个敢顶撞他。

京城中的学子耳濡目染知道和珅的为人还好说,那些外地来京考试的学子可就不明不白的受了冤枉。和珅对那些不听话、不知好歹的读书人从来都是毫不留情,他可不管你你是打哪儿来的。

山西举人薛载熙就是被这样除名的。乾隆五十四年,薛载熙赶往京师参加礼部恩科会试。清朝的科考在殿试之前还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绩优劣分为一、二、三等,并分别授予官职。薛载熙自认才高八斗,并且不出所料地进入复试。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大差错,进入复试就意味着已经中了进士,只是名次会有所出入。薛载熙见自己已经进入复试名单,自然高兴万分,消息传回山西,更是举家欢腾,即刻着手准备迎接这个进士。

孰料,天有不测风,复试前夕发生了变故,薛载熙的名字从复试名单中被除去,失去了复试资格。

薛载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着人在京城的亲戚中打听。亲戚对他说:“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和中堂,你被除名,肯定是得罪了他,其他人是不敢随便改动名单的。你好好想想哪里的做过和中堂,或者有什么对他不敬的地方?”

薛载熙要不是参加考试,连京城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次来京城,他连客栈的门都很少出,更别提与别人发生冲突了。至于和中堂,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怎么可能会得罪他呢?

亲戚一听,不屑地一声冷笑,对他说:“怪不得呢!你既然来京考试,为什么不去拜访和中堂,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你不去他府上,给他好处,这难道不是得罪他吗?你初来京城,可能不知道吧?这和中堂做事收钱是出了名的。只要他主持科举,无论你有多大学问和能耐,要想考中,必须先去送钱拜码头。否则别想考中;而那些考中的人都必须顺从他。拒不顺从的人,除非你名满天下,连皇上都知道,否则要么除名,要么落榜。京城的官场尽人皆知,但碍于他的权势,没人敢说就是了。”

薛载熙只顾闭门读圣贤书,哪有心思关注窗外事?本想来到京城,一心准备会试,考取功名,哪懂得还有这般诀窍。

不用说你也猜到了,这件事确实是和珅捣的鬼。和珅见其他人都来给他送钱,表示对他的尊敬,惟独这个薛载熙不给面子,于是有心不让他进入殿试。和珅拟定复试名单后,上奏乾隆帝批复。和珅对薛载熙的评语是:“单凭学问水平而论,薛载熙的试卷没有大的问题,只是诗文有粗鄙乱凑之嫌,奏请停科。”

当时恰巧是乾隆母亲皇太后八十岁大寿期间,乾隆心情极好,不想在这些细枝末叶上太过追究,好让天下读书人普惠皇恩,于是批复道:“若没有大的问题,可以加恩宽免。着和珅与诸位考官仔细商议。”

这下还是和珅说了算。和珅仍然不肯放过薛载熙,以众人商议后的名义上奏道:“薛载熙的复卷与中卷不符,难逃舞弊嫌疑,请记录在案,留待以后审查。”复试与中卷不符,这种情况很常见,和珅以此为借口,确实是有心置薛载熙于死地。乾隆无心继续纠缠下去,就同意了和珅的奏请。

薛载熙可算经历了一次过山车。本来他进入复试的消息已经传回山西老家,家人也已准备好高规格迎接,不想最后却是一人孤独返乡。薛载熙心里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学子的倔脾气却上来了,他不愿意向和珅低头,只好韬光养晦,闭门谢客,在家每日刻苦攻读,盼着和珅哪天会倒台。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拨云见日。他非常憎恨和珅,甚至每天读书后,薛载熙都要焚香跪拜苍天,诅咒和珅快些倒台,这样一直坚持了下去,未有间断。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热门推荐
  • 凤血天下:血染江山如画

    凤血天下:血染江山如画

    她,是二十一世纪冷血无情的异能杀手之王,与僵尸旱魃的一场决斗,魂穿异世,成为万众瞩目的天才少女,一场意外,灵力尽失,灵兽莫名死亡,各种打击接连而至。一朝风云乱,当从神坛跌落地狱的少女重新崛起,放眼天下,谁与争锋?他,是帝国至高无上的铁血帝王,却重伤被封印帝宫之中,嶙峋白骨之上,断壁残垣之中,他破印而出,救她于无望之中,对她说:跟我走!乱世沉浮,谁主江山?人若阻我我弑人,天若挡我我灭天,任何人,都不能阻挡我接近她的脚步!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清世情缘:宫女珣玉

    清世情缘:宫女珣玉

    一场意外让杨宁穿越时空来到清朝康熙年间,成为皇宫浣衣局的洗衣宫女珣玉。穿越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惊心动魄、步步为营,皇家也并不是只有勾心斗角,温情的家长里短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平凡却隽永。清冷如冰的四阿哥,热情如火的十四阿哥,一世情缘纠缠不断,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宿?穿越时空,跨越三百年的山水阻隔,只为与你相见。朝朝暮暮,永以为好,只愿有你长伴,与我一世相守。
  • 夜枭哑后

    夜枭哑后

    夏日的夜晚,雷雨刚过,凉风徐徐。黑得像丝绒一样滑腻的星空,闪烁着满天亮晶晶的钻石。不知名的虫儿在树林、草苁轻轻吟唱着安详的催眠曲。温柔的安抚着被酷暑所困的人们渐渐进入梦乡。庄严华贵的御书房中,明亮的夜明珠将足有上百坪的大书房照得亮如白昼。身着龙袍的大琼天子,仍在伏案处理未完成的政务。“皇上,九王爷求见!”“宣!”直到轻快的脚步声到了案前,皇帝才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将视线移到来人身上。望着这个……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纯虚构,勿模仿】新婚之夜,他轻轻将她拥在怀中,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天上的星辰,即便陨落,也只能落在我的心里面。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本书由十二篇白话短篇小说、十二篇赏析文章、十二幅彩图组成,小说中多篇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主要选自冯梦龙“三言”和李渔的经典著作。如诗语言,纯美彩绘,引领最温柔的古典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