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时候才可以快乐呢?——快乐不需条件
向你提一个建议:不要为你的享乐设定先决条件。
不要说:“等我赚到一万美元,我才可以好好享乐。”
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飞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我就高兴了。”
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能躺在安乐椅上享受日光浴……”
享乐不应该有“假如”等等的限定条件。
每天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你有权自娱,不论你是一位百万富翁或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流浪汉。
一个自我意象脆弱的百万富翁可能会对自己说:“如果有人把我的所有积蓄夺去,那就没有人会理我了。”
一个自我意象坚强的人可以对自己说:“如果债主非得逼我和他捉迷藏不可,那我就借这机会好好活动活动。”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快乐就没有烦恼。那么人们能否一生都保持愉快的生活呢?请牢记下面7条。
1. 承认弱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忠告,并有勇气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2. 吸取教训。面对失败和挫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
3. 有正义感。在生活中诚实和富有正义感,朋友们就会乐于帮助你。
4. 能屈能伸。对待人生应该是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或一些不幸,要客观对待、随遇而安。
5. 热心助人。帮助别人,与人关系融洽,自然就会受人尊敬。
6. 宽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必须宽恕和同情他人。
7. 坚守信念。当你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守个人的信念。
■ 享受简单快乐的人生——快乐创造法
快乐有时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创造。创造快乐可用以下方法。
快乐创造法之一: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为自己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快乐创造法之二: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事件。
快乐创造法之三:随遇而安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快乐创造法之四:幽默人生法。
这是调节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快乐创造法之五:宣泄积郁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悲伤抑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快乐创造法之六: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当然,创造快乐不仅仅只有以上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有一种平和、坦然的心理。
■ 怎样度过生活的难关?——苦难的依靠
有这样一个家庭,生活一向很拮据,但他们却很乐观,父母时常鼓励儿女:“孩子们,迎着困难走下去,我们总有办法的。别忘了,我们还有那只玉镯呢。”那是爷爷奶奶唯一的遗产,孩子们没见过,妈妈说那可是件价值连城的老古董呢,不过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这给儿女们增添了不少信心:他们毕竟有个依靠。
每到月初,精打细算的母亲便把那叠不多的钱细心地分成一小叠一小叠:这是本月的水费,那是伙食费……最后只剩一两个可怜的硬币。但是有一个月,母亲怎么分也不够用,因为最小的妹妹也要上学了。父母紧皱眉头,这钱是如何都周转不过来了。一家人沉默不语。姐姐打破沉默,小声说:“妈,卖掉那玉镯吧。”仍是一片沉默。只见做父亲地掏出自己的一份钱说:“我戒烟吧。”母亲眼里透出了一片感激,接着,读大学的哥哥也退还自己的一份:“我明天就去找个兼职。”于是左减右删,他们还是保住了那生活的唯一依靠。
父母总是说:“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动用玉镯。”而兄妹们也不再为艰难的生活而恐惧,他们的心和爸妈一样踏实而有信念:毕竟我们还有个玉镯呢。
直到哥哥姐姐出来工作后,他们才再也不用吞咽生活的苦水了。母亲打开了那只“宝盒”,令他们万分惊讶的是,里面空无一物。儿女们霎时明白了爸妈的用心。
多年来鼓励他们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不是那只价值连城的玉镯,而是父母在苦难中那比玉镯更有价值的面对困难永不屈服的乐观与坚毅。
■ 给心灵洗个澡——清扫心灵尘埃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人们会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而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却又不能确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而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况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
有两个人同时到医院去看病,并且分别拍了X光片,其中一个原本就生了大病,得了癌症,另一个只是做例行的健康检查。
但是由于医生取错了照片,结果给了他们相反的诊断,那一位病况不佳的人,听到身体已恢复,满心欢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居然真的完全康复了。
而另一位本来没病的人,经过医生的宣判,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恐惧,整天焦虑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气,意志消沉,抵抗力也跟着减弱,结果还真的生了重病。
看到这则故事,真的是哭笑不得,因心理压力而得重病的人是该怨医生呢还是怨自己?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于是便陷入不治之症的恐慌中,脑子里考虑的更多的是“后事”,哪里还有心思寻开心,结果最终被自己打败。而真的癌症患者却用乐观的力量战胜了疾病,战胜了自己。
更多的时候,人们不是败给外界,而是败给自己。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绝望和悲观是死亡的代名词,只有挑战自我,永不言败才能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
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疾病,不如说是战胜了自己。工作不顺利时,我们常常会找种种借口,认为是领导故意刁难,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给自己;或是认为最近健康状况欠佳,才导致效率不高……心想偷懒,却把偷懒理由正当化,总认为期限还有三天,于是坐等明天、后天拼一下,而把今天的时间白白浪费。
实际上相对来说,战胜困难要比打败自己容易,所以有人说:“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力量。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 不要为燃起的大火哭泣——重新开始
著名发明家贝尔费尽大半生的财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但是不幸的是,一场大火将他的实验室烧成了灰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他一生的研究心血几乎都付之一炬。
当他的儿子在火场附近心急地找到父亲时,他看到已经67岁的贝尔居然静静地坐在一个小斜坡上,看着熊熊大火烧尽一切。
贝尔见儿子来找他,扯开喉咙叫儿子快去找妈妈来:“快把她找来,让她看看这场难得一见的大火。”
大家都以为大火可能对贝尔造成了严重打击,但是他说:“大火烧去了所有的错误。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没多久,新的实验室建起来了。时至今日,贝尔实验室已成为科学家的摇篮。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贝尔遭受大火这样的事情,心态消极的人只会有一种命运,那就是被火吞灭。而不妨做一个像贝尔一样心态积极的人,往好处想一想,重新鼓起勇气,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 为何不必寻短见?——轻松上路
夏日的傍晚,一个美丽的少妇想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人救起。
“你年纪轻轻,为何自寻短见?”老人问。
“我结婚两年,丈夫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少妇哭诉着。
“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老人又问。少妇的眼睛亮了:“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当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当然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话刚说完,少妇已在岸上,老人则不知去向。仿佛做了个梦的少妇,揉了揉眼睛,想了想,走了。
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
世上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不以个人的悲喜为转移。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即使碰到了非常痛苦的事情,也要知道那是无法挽回的,不如看开一点,多想些轻松的事,好让自己重新开始,轻松上路。
■ 怎样获得幸福感?——幸福只在一念间
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店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老太太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抑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布店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抑郁了。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同样的天气,心态一转,忧愁就变成了幸福。其实,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感到不幸,那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是因为我们排斥幸福,而不是事情本身带有不幸。如果抱着抵触情绪,即使幸福悄然降临身边,也不会被我们觉察,以至与之失之交臂。
林肯说过:“大部分的人,在决心要变得更幸福时,就会有那种幸福的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根源是我们的头脑,而不是口袋里所藏的东西。所以说,幸福只在一念间。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曾经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值得我们借鉴。
1. 换一种心情看生活
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 控制你的时间
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应用于任何工作。
3. 增强积极情绪
积累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4. 优待身边的人
要学会很好地对待配偶和亲近的朋友。
5. 面带幸福感
实践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 不要无所事事
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完成的事情中。
7. 多参加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
对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做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 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9. 有信仰的人更幸福
有无信仰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
■ 摆脱生活中的困境——豁达者的精神游戏
观察分析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你往往会发现,他的思维习惯中有一种自嘲的倾向。这种倾向,有时会显于外表,表现为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
自嘲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
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而久之,心理便变得脆弱了。一个拥有自嘲能力的人,却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动察觉自己的弱点,他没有必要去尽力掩饰。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尴尬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只是因为它使你感到尴尬。要摆脱尴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极大的努力,但自嘲却为豁达者提供了一条逃遁出去的轻而易举的途径——那些包围我的,本来就不是我的敌人。于是,尴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取消了。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但一旦超出某种极限,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两种反应方式。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的限度相应扩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差点不小心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破了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后,便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摆脱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 解脱生活中的烦恼——打开心理牢笼
周华健有一首名为《最近比较烦》的歌,深得人们喜爱,因为这首歌表现了现代人的真实感受,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感觉不是快乐与日俱增,而是许多烦恼凭空袭来,我们的笑声越来越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我们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
佛教第二代传人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的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把心静下来。达摩祖师让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说没找到,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心竟然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