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000000036

第36章 苏洵(1)

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②,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③,严斥堠④,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⑤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⑥,非刘禅⑦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⑧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⑨,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⑩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11}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12}而按剑,则乌获{13}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14},则力有馀矣。

【注】

①治心:注重思想修养,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治,研究。心,意志、思想。②上义:尊尚道义。③烽燧(suì遂):古代报警用的烽火。④斥堠(hòu候):士兵居住、守望的亭堡。⑤丰犒:兵饷优厚。⑥邓艾:字士载,三国时魏将。率军偷度阴平,入川灭蜀。缒(zhuì坠):用绳系人或物吊下去。邓艾度阴平时,以毡自裹,身先士卒,自高山推转而下。⑦刘禅:蜀后主,刘备之子,以愚庸著名。⑧尝:试探。⑨抗而暴(pù曝)之:意为掩藏到一定时候而又故意明显地暴露出来。暴同“曝”,故意使它暴露。抗,这里有“藏”的意思。⑩狎(xiá匣):轻视。{11}棰:鞭子。{12}袒裼(tǎnxī坦悉):脱掉衣服,露出身体的一部分。{13}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据说能举千钧之重。{14}以形固:凭借有利的形势巩固自己的阵容。

《心术》是《权书》中的第一篇,有“序”的作用。《权书》是苏洵精心结撰的一部著作,共十篇。权,有权变、变通的意思,《权书》中阐述了作者主张“顺应世变、因事制宜”的思想。苏洵作为一个儒者,以此身份写这部与《孙子兵法》不同的兵书,是希望宋朝统治者在军事上屡屡失利、一次次败给契丹与西夏后,能够改变以输币纳贡方这种“仁义”的手法达到退却外地的目的,而要致力于用战略手段克敌制胜。

它是作者研究兵法的一篇心得,犹如替主将草拟的一份“用兵须知”,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提高当时将帅的军事修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的主旨是讲述为将帅者应掌握哪些作战的谋略,才能在战争中取胜,其中包含很多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可资借鉴。如开头第一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就是要求带兵的将领首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后要求“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只有这样的将领才能打胜仗。同时,还分析了战争的性质,即“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兵的斗志,百战不殆。

还值得称赞的是,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是以纲统目的网状结构,显得纲目清楚条理井然。首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是全篇的纲领,它为文章规定了范围——“为将之道”,指明了论述中心——“当先治心”,故篇名题为“心术”。

接下来,苏洵使用五个“凡”字,从五个不同侧面论述各种各样“治心”的方法,如引线穿珠一般,将不同的方法整合关联。第二、三、四段阐述为将者如何带兵,比如打胜仗后要提高士兵的思想修养,要给他们丰厚的犒赏,同时要使他们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等等。第五、六段论述为将者应如何审时度势,要知己知彼,战时不为小利所动,不避小患之害,抓住有利的时机出击,才能达到作战胜利的目的。最后两段论述为将者攻守之术。攻要出奇制胜,“阴长暴短”;守要使士兵无所顾虑而有所依靠,凭借地形稳固自己的阵容尤为重要,因为它能使战斗力充足有余。

文中多排比、对偶句,读来气势充沛,铿锵有力。而“邓艾缒兵于蜀中”的战例的插入,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等,不但使文章文采斐然,还为人们广泛流传,成为名句,故明代茅坤说“此文中多名言”,可谓名不虚传。

后人评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此篇逐节自为段落,非一片起伏首尾议论也,然先后不紊。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然有序。文心之善变化也。”

六国

六国破灭,非兵①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③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④先祖父,暴⑤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⑦,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⑧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⑨,何哉?与嬴⑩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11}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12}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13}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14}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15}不行,良将{16}犹在,则胜负之数{17},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8},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

①兵:兵器。②赂秦:向秦国行贿。这里指割土地给秦国。③其实:它的实际(数量)。④厥:其。⑤暴(pù瀑):暴露,冲冒。⑥草芥:比喻极微贱的东西。芥,草。⑦厌:通“餍”,满足。⑧判:分明。⑨迁灭:随之而灭亡。迁,移动。⑩嬴:秦王姓嬴,这里指秦国。{11}速祸:招致祸患。{12}李牧:赵国的良将,领兵抗秦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安君。却,打退。{13}革灭:消灭,灭亡。{14}向使:当初假使。{15}刺客:指荆轲。{16}良将:指李牧。{17}数(shù术):定数,命。{18}积威:历年积累所得的威势。劫:胁迫,挟制。

《六国论》是《权书》第八篇。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旨在映射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以古鉴今,气势磅礴,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本文选择“弊在赂秦”这个角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了自己的论点,进行了深入论证,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而在当时,宋朝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向契丹、西夏屈辱求和,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在文末苏洵将宋王朝和六国作了比较,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六国弱于宋“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倘若宋王朝败给了远不如自己的契丹和西夏国,可见真是连六国都不如了。至此,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文章除了借古讽今的特点外,在布局谋篇方面更是颇具匠心。全文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使得文章气势恢宏,音调铿锵。

后人评论

欧阳修在《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中评论苏洵的文章说:“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项籍①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②;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③;玄德④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⑤,乃克有济⑥。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⑦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巨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⑧,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⑨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馀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⑩。诸葛孔明{11}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12}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13}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14}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15}者,得一金椟{16}而藏诸家,拒户{17}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其果不失也?

【注】

①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少时随其叔父项梁避仇吴中,后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公元前202年,被困于垓下自刎而死。②虑:思虑,谋划。③量:器量,度量。④玄德: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⑤徐制其后:意即“后发制人”。徐,缓,从容。⑥乃克有济:方能成功。克,能。济,成功。⑦仇:这里是对抗的意思。⑧必死之土:不惜牺牲、不怕死的战士。⑨军志:兵法。⑩所守:指能防守之地。{11}诸葛孔明:诸葛,复姓。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2}剑门: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13}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14}财布:财物货币。布,古代的一种钱币。{15}小丈夫:与大丈夫的概念相反,指没有大志、无所作为的人。{16}金椟(dú独):金匣。{17}拒户:关起门防御。拒,拒绝,抵御。

本文是《权书》的第九篇,主要从兵家用兵打仗的战略角度来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自从太史公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问世以来,项羽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最终却失败的英雄形象,世人多歌颂他的英勇,惋惜他的遭遇,同情他的刚烈。然而在本文中,苏洵并不认为项羽错在用武力征战,他认为项羽有军事才能,只因缺少周全的思虑和谋略,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才失去了天下。

文章首段提出了论点,指出项羽虽“有取天下之才”却“无取天下之虑”以致失败。并将项羽与曹操、刘备作比较,认为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因而这两人也没有成功。在逐步分析三个人的优劣和失败原因之后,苏洵得出了有所弃才可以得天下之势,有所思才可以尽天下之利的结论,并提出了他的战略方针,应是“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胜利时不必得意,失败时也不必郁结,后发制人,方能成功。

同类推荐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948年6月,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爱国家。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他虽贫病交加,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异界之多宝武圣

    异界之多宝武圣

    修炼古武的超级特种兵,带着神奇的五星印记附体重生异界,众人眼中的超级废物纨绔,逆天华丽转型,就此开始了他那惊天崛起之旅!各方势力、性格迥异的众多美女,为他芳心暗许;而各类强悍的天地灵宝,尽被他收入囊中,一代至尊强者,就此横空出世!
  • 非典型爱情

    非典型爱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汲取国学为人处事智慧,成就员工职场常青之道。国学经典中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对于大家处理职场上的事务亦具有指导意义。
  • 养生要养根:同仁堂特聘专家马必生的长寿之道

    养生要养根:同仁堂特聘专家马必生的长寿之道

    本书以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原理为基础,应用中老年养生保健中所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把老年人自我养保健概括为“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精神保健、日常生活保健”四大方面。
  •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每一个恶毒女配身后一定都有一个极品男人,他纵容你为恶,和你一起折腾男主女主,他并不是真的脑残,他只是太爱你,他叫秦挚。楼尧尧跟人抢了一辈子男人,结果最后才发现抢到的是一个人渣中的人渣,为了这个渣男,她误杀了情敌,还把自家恶毒男配葬送了。重生回到二十岁,一切还来得及……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全能法神

    全能法神

    无数年来,神魔争斗一直永续着,传说,如果能得到创世神之心,就能拥有创世神一半的力量。雷虎生于武技强横的战虎家族,却因天生体弱,曾被断定活之不过成年,更不能修炼家族中威力无比的虎魂诀。但雷虎不甘命运的束缚,而后自我挖掘,力量觉醒,竟是万年难遇的元灵者。法神、箭神、大力神、神龙骑士通通包...